2020年已落下帷幕。這一年,全球掀起反壟斷新高潮。
在國內,針對大型金融與科技公司的專項監管被提上日程,監管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2020年下半年,反壟斷事件持續「發酵」,京東、天貓、唯品會三家網際網路巨頭被罰,阿里巴巴、美團相繼被立案......
反壟斷風暴也正在席捲國外。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巨頭深陷反壟斷調查,同時拆分科技巨頭的聲音,也時常出現。
此外,數字稅開始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義大利等多國或將在未來幾個月開始對大型科技公司徵收數字服務稅。
01 從魏則西事件講起
2016年,「魏則西事件」揭開了百度醫療廣告競價排名的黑暗。
當時,大眾對百度的指責,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競價排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這一點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6月,百度在國內搜尋引擎佔據的市場份額為66.15%,而在2016年,這一數據超過70%。
事實上,自百度上市以來,有關競價排名的糾紛和官司接二連三地發生。央視也早在2008年就對百度的競價排名進行了披露,指出競價導致虛假醫藥信息泛濫。同年,百度被全球醫藥網以反壟斷為由訴上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處,申請對百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反壟斷調查。這一案件被司法界稱為我國"網絡領域反壟斷第一案"。
時間來到2020年上半年,4月10日,廣東餐飲企業集體致函美團,指責其涉嫌壟斷定價,要求「取消獨家合作等壟斷性條款,並減免外賣服務佣金5%以上」。數據顯示,美團普遍對大型連鎖餐飲和中小型餐飲分別收取了18%、23%的佣金,最高佣金比例為26%;並且還存在「二選一」的霸王條款,即若不與美團獨家合作,則佣金從21%提升到26%、配送範圍被縮小等等。
進入下半年,社區團購一度火爆,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騰訊等巨頭「入場的入場、加碼的加碼」。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加劇了業界對壟斷問題的擔憂。
而2020年國內對壟斷開啟強監管,可能始於「馬雲的一番講話」。10月24日,馬雲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發表了引發巨大爭議的言論。自此開始,多項針對金融科技領域的強監管政策紛紛落地或徵求意見,螞蟻集團也驟然停下了上市的腳步。
2020年雙十一前夕,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三部門召集京東、美團、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27家巨頭召開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會議從不得濫用市場優勢地位排除限制競爭、自覺維護線上經濟競爭秩序等九個方面對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提出了明確要求。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加大對網際網路巨頭涉嫌壟斷的調查和監管。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12月下旬,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與此同時,相關新聞接踵而來。
12月14日,因違反《反壟斷法》,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豐巢科技合計被罰150萬。12月28日,美團因取消支付寶渠道而遭遇反壟斷訴訟,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已立案審理。12月30日,市場監管總局對京東、天貓、唯品會不正當價格行為案作出處罰,三家平臺分別被罰50萬元。而在2020年以前,幾乎沒有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因違反《反壟斷法》而被公開查處。
在這些新聞中,最值得注意的莫過於阿里巴巴被立案。2020年12月24日,伴隨著螞蟻集團傳出再被約談的消息,阿里巴巴因涉嫌壟斷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
消息一出,阿里巴巴股價應聲下跌,24日當天,阿里巴巴(9988.HK)港股收盤跌幅8.13%,收報228.2港元,而兩個月前阿里港股股價曾達到309.4港元的高點;阿里巴巴(BABA.N)美股收盤跌幅13.34%,收報222美元,股價創2020下半年以來新低,單日市值蒸發超925億美元。對比10月24日的市值,阿里巴巴美股兩個月蒸發了約2380億美元。
圖:阿里巴巴(9988.HK)2020年走勢圖
圖:阿里巴巴(BABA.N)2020年走勢圖
為止住股價下跌勢頭,阿里親自下場託底回購。12月28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授權增加本公司的股份回購計劃總額,由60億美元增加至100億美元。回購計劃的有效期為兩年(至2022年底),本季度開始執行。
02 谷歌等科技巨頭同樣深陷反壟斷調查
除了國內的科技巨獸們,近年來,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等國外科技巨頭同樣在全球範圍內深陷反壟斷調查。
據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統計,這些反壟斷調查中,谷歌面臨27起、亞馬遜和蘋果面臨22起、Facebook面臨13起,其中歐盟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的金額已經累計超過600億元。
與此同時,拆分科技巨頭的聲音,也時常出現。
面對這種情況,科技巨頭們紛紛企圖通過遊說加強政府關係,資助研究機構發表對自己有利的研究報告。
據未央網報導,2020年10月,一份洩露的文件顯示,遊說業在歐洲有增長的苗頭,引起了監管機構的警惕。根據歐盟遊說活動的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披露,在2020年上半年,谷歌、Facebook、亞馬遜、蘋果和微軟宣布在該方面支出總額為1900萬歐元(約2300萬美元)的預算,相當於2019全年的支出,而這一數字在2014年僅為680萬歐元。這些公司及其盟友稱,它們與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官員舉行了數百次會議。
這讓歐盟監管機構感到擔憂: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促成布魯塞爾的華盛頓化,讓金錢和人脈凌駕於公共利益之上。
03 數字稅,下一個「緊箍咒」?
全球反壟斷浪潮愈演愈烈之際,數字稅開始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
據新浪科技報導,2020年12月30日,法國一位官員表示,法國已恢復向大型科技公司徵收數字稅。
2019年3月,法國政府出臺了數字稅,旨在向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徵稅,以實現財政公平。這項稅收的徵稅對象為全球數字服務營收不低於7.5億歐元,以及其中至少2500萬歐元來自法國的企業,稅率為3%。
2020年早些時候,法國同意暫停對Facebook、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徵收數字服務稅。作為回應,美國也推遲了對法國商品徵收關稅的時間。不過,上個月底有報導稱,法國開始要求美國科技公司支付數字服務稅。
此外,包括義大利和英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將在未來幾個月開始徵收類似的稅收。
在國內,關於數字稅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第2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我們要積極參與數字貨幣、數字稅等國際規則制定,塑造新的競爭優勢。
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也表示,近幾年來,與平臺經濟相關的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問題,需要引起高度的關注,其中還包括數字稅等前沿課題。同時,他還提到,對跨國平臺企業徵收數字稅,亦有助於維護來源地稅收管轄權。
此外,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當下應對數字稅收進行總體研究。除了國際數字稅收問題,擁有大型科技公司的國家,國內稅收的研究應該適時提到議事日程。特別是針對擁有大型科技平臺、擁有大型數據平臺、擁有巨大消費者流量平臺的數字稅收研究需要提上日程。
04 2021,反壟斷將掀起新一輪高潮
對中國來講,「反壟斷」已成為2020年經濟工作的關鍵詞之一。
業內人士指出,2021年,網際網路、金融、民生等重點領域反壟斷監管利劍高懸;同時,反壟斷法已列入2021年預安排的重點立法之一,伴隨反壟斷法律制度體系落地,反壟斷也將掀起新一輪高潮。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