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那些年,氨氮那些事

2020-12-03 九格漁

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某些病毒除外。氮是蛋白質區別於其他有機物的主要特徵成分。沒有氮就沒有蛋白質,也就沒有生命。這就是氮對生物體的重要意義。

魚塘在沒有人為幹預下,就是一種天然水體,天然水體中氮一般以無機態氮和有機態氮形式存在。無機態氮包括游離態氮、銨(氨)態氮、硝酸態氮及亞硝酸態氮等。有機態氮是指存在於胺基酸、蛋白質、核酸及腐殖酸類等物質(如細菌、藻類)中的氮。它們在各種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水體內不斷遷移、轉化,構成一個複雜的動態循環。

(生命元素-氮)

(一)游離態氮

天然水體中的氮氣主要來自空氣中氮氣的溶解,其溶解度與空氣中氮氣的分壓成正比,隨水溫、水的含鹽量提高而降低。水中氮氣的含量幾乎達飽和值,但這種氮除一些固氮藻類外,大多數水生植物無法直接吸收利用。脫氮作用及固氮作用雖然可改變其含量,但其影響不大,在天然水域中,游離態氮的行為基本上是保守和惰性的。

(二)硝酸態氮

是指天然水體中以硝酸鹽形式存在的氮。它是易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的一種穩定含氮化合物,在各種無機化合態氮中佔優勢。但如果水體缺氧,硝酸態氮就會受反硝化菌的作用而被還原為亞硝酸態氮,再進一步還原為一氧化二氮或氮氣,造成水中氮素的損失,對漁業生產不利。

(陰雨天的魚塘)

(三)亞硝酸態氮

是指天然水體中以亞硝酸鹽形式存在的氮。亞硝酸鹽在水中不穩定,有氧時易被氧化為硝酸鹽,缺氧時又會被還原。因此,它在水中的含量要比其他形式的無機氮低。並且亞硝酸鹽對生物有很大毒性。

(四)銨(氨)態氮

是指天然水體中以銨離子和氨分子形式存在的氮的總和。這兩種形式的氮在水中可以相互轉化。

(利用氮源進行水產養殖)

除此外,養殖投入品(飼料、肥料)也是氮的來源。

(一)培水肥料。一般目前用於培水的有機肥料都含有各種氮,包括無機氮(如尿素、硫酸銨、碳酸銨或氯化銨等)和有機氮(如胺基酸、蛋白質等)。這一部分的氮是人為作為肥料輸入的,其輸入量取決於前面三種來源的數量。也就是說,天然水體所含氨氮可以滿足養殖需要,則不需要再投入。

(二)飼料。飼料是池塘中氨氮的主要來源。養殖中後期由飼料(飼料殘餌、動物排洩糞便)所產生的氨氮往往遠遠超出池塘生態系統中藻類和微生物的需要,因此是需要處理的氨氮。

(投餵飼料)

魚塘水體中有效氮的分布變化。有效氮的垂直分布,養殖水體有效氮的垂直分布一般是底層水含量高於表層水;因為表層水中浮遊植物光合作用強,吸收消耗有效氮的量多,而底層水消耗較少,還可從底泥的釋放中獲得補償,對於有溫躍層的養殖水體,如果整個水體氮補給水平是過剩的,則可能硝取是表水層高於底層(氨)是底層高於表層。季節變化有效氮冬春季的含量高於夏季,最小值多出現在夏季白天的下午。夏季是浮遊植物繁殖季節,水中有效氮被大量吸收利用,其含量降為最低值。魚塘表水層有效有較明顯的晝夜變化,一般早晨較高下午較低。夏秋季節有效氮的濃度呈現最低值,這時正是魚類迅速生長發育時節,對天然餌料的需求最大。漁農常常採取措施(肥料)補給提高有效氮濃度,滿足漁業生產需要。

(水體中的氮循環)

氨中毒。氨易溶於水,並很快擴散,含氮無機物及有機物以氨的形式對水生動物是極為有利的。可在高密度的集約化養殖池中,容易發生氨中毒症。特別是分子氨,毒性更大,它與離子氨互相轉化,離子氨是無毒或低毒,分子氨與離子氨受水的PH影響,PH升高,分子氨佔的比例增大,離子氨佔的比例變小,當PH>11時,大部分以分子氨存在。PH降低,離子氨佔的比例增大,當PH<7時,大部分以離子銨存在。同時,它們也隨水中溶解氧的變化發生轉變,溶解氧高時分子氨所佔比例小,而離子氨所佔比例就大。分子氨與離子氨均易被水生植物直接快速吸收利用,可以起到迅速肥水作用。但是非離子氨對水生動物具較強的毒性,應加以控制。

(氨氮中毒引起的浮頭)

氨的毒性表現在對水生生物生長的抑制,它能降低魚類的產卵能力,損害鰓組織引起死亡。非離子氨對不同魚類的致死濃度在0.2—2.0mg/L。封閉性或半封閉性水域在缺氧條件下,當所有硝酸鹽被還原時,氨氮濃度升高並有可能成為無機氮的主要形式。在養殖水體中,由於養殖或培育的生物密度過大,導致氨的積累,死亡或衰老藻類細胞的自溶以及細菌的活動都將使原來以顆粒狀結合著的大部分有機氮以分子氨的形式釋放到水中。此外,動物排洩的可溶性無機氮以氨氮為主。

(檢測水質的氨氮指標)

魚類吸入過多的氨氮,血氨濃度升高,增加血氨通多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氨能於擾腦組織的能量代謝,並使腦神經遞質發生改變因而影響腦組織的正常功能,氨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極強的毒性,如果氨在水體中積累,將導致魚類產生氨中毒。

魚類急性氨中毒時,魚可發生浮頭、肌肉痙攣、眼球出現迴轉反射障礙,甚至出現異常旋轉遊泳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窒息死亡。亞急性和慢性氨中毒症則表為病魚體色改變,食欲不振,投餌率下降,遊動無力,或浮頭有缺氧症狀,鰓上黏液分泌亢進,隨後出現黏液分泌減少,上皮細胞肥大、增生,進而出現壞死現象;肝、脾、腎等各種器官都出現實質性細胞腫脹、出血和炎症。魚塘水表面出現泡沫,有異味。

相關焦點

  • 養魚的那些事兒之魚死了,怎么正確處理水質
    在養魚的路上,經歷了很多。從小魚缸到魚池,金魚也從廉價的地攤貨到漂亮的高端商品級。這一路上就是不斷的死魚和再買魚,總結經驗,最後不斷改進,養的越來越好。沒有辦法,誰讓自己已經深陷魚坑了呢即使是養魚老手,在日常養護中也不會萬無一失,更不用說養魚的新手了。養的魚死了,如何正確處理水呢?發現魚死後,我們首先要先觀望一下,以確定魚死亡的原因,以及死亡的時間。如果是病死的,則要對其他魚進行檢疫。若死去的時間已經很久,就要對魚缸進行換水消毒了。
  • 養魚的那些事兒之魚死了,水質怎麼處理才是正確的
    養魚的路上,經歷了很多從小缸到池子,從便宜的地攤貨到美麗的高端貨這一路走來的歷程,就是不斷的死魚再買魚總結經驗,最後養的越來越好>沒得辦法,養魚的坑是越入越深不過哪怕是老手,在平時養護的時候也不是萬無一失的也會出現死魚的情況,更別說新手期的童鞋們了那麼魚死了之後,水該怎麼處理呢?
  • 現代水族發展史上的那些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很久以前的人們都是怎麼養魚的呢?我知道這些問題在某些人眼力可能覺得會很無聊,但是一個真正的水族愛好者一定是一個求知慾很強的人。我今天就是要帶大家科普一下現代水族的發展歷史。其實人類養魚的歷史非常久遠,在中國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在湖中進行人工養殖了。
  • 最懶人的養魚方式,永遠不換水,水質清澈不死魚
    我偶爾也發養魚的視頻,也有人懟我,說怎麼可能養魚不換水,但是這些年我就是這麼過來的丫。我不是啥名牌大學畢業的,理論不懂,只有實踐。今天剛好看到一個視頻,結合我自己的養魚經驗,算是明白為什麼了。大家有沒有發現,我養魚絕對不是單單養魚,我會整水草泥以及水草,還會搭建一個儘可能接近原生態的環境。我比較追求生態,魚缸裡有泥土,有水草,有魚。泥土養育水草,水草吸收氨氮並且釋放氧氣,魚則吸收氧氣並且排出糞便,糞便則又是水草的養分。
  • 養魚的魚缸裡褐藻很少,沒有魚的魚缸裡褐藻遍地,這是為何?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首先我們先不管飼養有觀賞魚的魚缸,我們只說我那些沒有飼養觀賞魚的魚缸,裡面的水質看起來也很好,大約放置了一個月左右吧,部分過濾器近期我才停掉,即使沒有停掉過濾的魚缸裡,它也大量的滋生褐藻,停掉過濾的裡面也有很多。
  • 觀賞價值極高的紅鸚鵡魚,挑選它們的方法,那些新手不知道的事
    觀賞價值極高的紅鸚鵡魚,挑選它們的方法,那些新手不知道的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室內飼養觀賞魚類,養魚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能提高生活的品質。對於初次養魚的人來說可能對鸚鵡魚還不是太了解,今天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如何挑選紅鸚鵡魚。想要區分紅鸚鵡魚,可以在自然光下去看,那個時候的顏色才是真的。很多人疑問哪些魚被稱為紅鸚鵡才算對,其實紅鸚鵡魚是很多魚友對於顏色發紅或者是橘紅色魚種的統稱。
  • 關於魚缸「褐藻」那些事!不用太擔心它對愛魚的「傷害」!
    圖文/冬哥冷水魚 原創昨天,冬哥去魚店玩,碰到幾個魚友看缸買魚,有的在向老闆請教養魚問題,冬哥聽到一魚友說他的兩大麻煩:魚兒生了病,魚缸變成了「萬年髒」。一直以來,關於對待褐藻的問題,可以說是爭論不休,主要分為兩派:一種觀點是褐藻出現代表水質不好,引起原因是水質不穩定,或者硝化系統不夠;一種觀點是褐藻不代表水質不好,只是光照不足以及水中氨氮過多,褐藻是靠他們為生的,硝化細菌完成工作後的垃圾,養活了褐藻。冬哥還是傾向於第二種觀點。
  • 那些偷雞摸狗的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博弈,農村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農村所謂的的爭鬥大多都是街坊鄰居、村裡村外的家長裡短的嘴上之事,並不像小說中的那種打打殺殺的江湖味道。畢竟世世代代都是紮根那裡靠天吃飯的老百姓,本身就是忠厚老實形象的代表,很多事情都能一笑而過,當作生活中的一小插曲而已。別的不說,咱們今天只說那些雞鳴狗盜的事,這些事大多發生在滿天星鬥、夜深人靜的時候。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家裡有魚缸的朋友們請坐好,聽譁仔說說硝化細菌那些事。本文適合玩龍魚錦鯉金魚的朋友們,也適合玩孔雀魚鸚鵡魚羅漢魚的朋友們。預計閱讀218秒。硝化細菌工作原理——第一步,魚糧變成魚便;第二步,魚便變成有毒氨氮;第三步,有毒氨氮變成有毒亞硝酸鹽;第四步,有毒亞硝酸鹽變成幾乎無毒的硝酸鹽。
  • 懶人養魚的三大妙招,助你水族圈成功逆襲!
    🍵圖文編輯丨小森公眾號ID:sunsunaqua不可否認,喜歡養魚的朋友絕大多數肯定是勤快人。畢竟,換水,清洗過濾棉,餵魚,除藻,開燈等等這些事都夠我們忙的了。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懶人養魚玩家,畢竟,有些坑,掉進去的恰恰都是那些「勤快人」!
  • 氨氮過高,危害極大!詳解氨氮高的「前世今生」,讓你從此不再為氨氮...
    我們在養殖過程中每次檢測水質指標都會提到氨氮,池塘過高的氨氮會對我們養殖動物產生極大危害,造成中毒,甚至會引發急性死亡,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氨氮的前世今生。
  • 2018年諾貝爾獎的那些事
    2018年諾貝爾獎的那些事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
  • 水草能夠代替硝化細菌處理氨氮嗎?完全可以,並且水草去除氨氮效果...
    很多朋友養魚的缸裡,經常爆藻,除了光照等條件外,硝化細菌產生的硝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提供了藻類繁殖的大量養分。 2、硝化細菌對環境變化敏感,處理氨氮的效果並不穩定 硝化細菌是好氧型自養菌,繁殖速度緩慢。這種特點,一方面決定了它對氨氮的處理速度較為緩慢,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起效。
  • 對話賈樟柯 | 那些電影以外的事
    對話賈樟柯 | 那些電影以外的事 2020-09-23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手養魚最忌諱的事,各種條件都不到位,魚卻一次買到位
    探討養魚方法,分享養魚知識,傳播養魚樂趣,敬請魚友們關注、留言、討論!新手初次養魚經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在各種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魚卻一次性全部買到位,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少數。通常最後的結果就是,魚全部死光,魚缸扔到了一邊,變成了擺設。為什麼呢?
  • 其實養魚可以輕鬆一點點
    關注譁仔說魚,明明白白養魚。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昨天家裡來了一個朋友,我們的嘴巴一邊風捲殘雲,一邊闊談水族圈的趣聞。其中就聊到了「抽底換水」的事兒。換水容易理解,啥是「抽底」?不折騰,枉為養魚人吶!有些折騰很有意義,可以讓觀賞魚更健康,或者讓魚缸更美麗;有些折騰則是純屬瞎折騰,不僅沒好處, 還可能讓觀賞魚處於危險境地,當然,也有一些折騰是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今天我就和朋友們聊一聊「抽底換水」那些事兒。
  • 養魚還在用闖缸魚?別再傻傻犯錯誤了!開缸應該這樣做!
    在傳統的觀賞魚飼養中,闖缸魚有兩大作用,第一個作用是試探水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質;第二個作用是在開缸養水階段為水體提供氨氮。那麼,魚缸水體是否真的含有有毒物質?那些可能的有毒物質又是什麼?養水就是培養硝化細菌,而硝化細菌的滋生離不開氨氮,於是就有飼主想到使用闖缸魚作為氨氮的供體。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娥,實際操作也是可行的。但是,使用闖缸魚來試水質是否合格從根本上說它是不安全的。因為任何飼主也不能保證闖缸魚身上沒有任何細菌。判斷魚缸水質,是有很多辦法的,完全沒必要用觀賞魚的生命來測試魚缸水質。
  • 養魚小竅門:怎樣增強魚缸的過濾系統?效果立竿見影——譁仔出品
    不廢話,聽譁仔說說過濾系統那些事兒~本文適合家裡有魚缸的朋友,也適合動了養魚邪念的糙老爺們兒。預計閱讀218秒。魚缸水質好不好,過濾系統說了算!這5%的垃圾會轉變成有毒的氨氮,隨時威脅觀賞魚的生命。很多魚友購買了很多生化濾材,花了甚至幾千元,其實就是在和這5%作鬥爭。所以,魚缸水體的水質好不好,全部是由過濾系統決定的。
  • 在魚缸裡不間斷地使用殺菌燈,是在養魚,還是在害魚?這是個問題
    寫了幾天理論性極強的學術性養魚科普文章,已經讓很多魚友望而卻步了。今天譁仔返璞歸真,接接地氣,再寫一篇簡單易懂的養魚文章吧!今天譁仔請出的主角是閃閃惹人愛的殺菌燈。BLING!BLING!BLING!這個253.7納米波長的紫外線在我們的魚缸裡可以順利完成那些工作呢?第一件事:殺菌。它殺死細菌只需要0.3秒,也就是說,它真的可以秒殺細菌,所以它殺滅細菌的能力毋庸置疑。只不過,它殺菌的範圍很小,只有在靠近燈管的位置才能有效滅殺細菌,離得稍遠一些,就望塵莫及了。
  • 養魚如何斷水體氨氮超標?我一般從這幾方面來判斷,你值得一試!
    氨氮在我們養魚當中是經常說到的一個詞,其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NH4+)形式存在的氮,養魚水體中的氨氮含量對於魚的生長、生存影響極大,參考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氨氮濃度應小於0.2mg/L,氨氮含量超過2.00毫克/升(mg/l)時,魚類會出現氨氮中毒症狀,而且一般的觀賞魚類對水體中氨氮的要求比這標準還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