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68.62%產品經理忽略的利器

2020-11-23 人人都是..

「郵件「也是產品經理非常有效的利器之一,它能夠「幫助」產品經理有效推動項目,還能激勵項目組成員,信息傳達時減少溝通漏鬥,提高溝通效率。

當今很多企業喜歡用TIM,微信來進行辦公交流,大企業有自己研發的內部溝通工具,比如網易的網易泡泡、百度的百度HI、中國電信的易信等,一來更符合公司業務,二防止信息洩露。然而在一個企業中,使用郵件進行工作交流才算是規範的溝通方式。

曾經看過一條動態寫道,「如何評估公司內部是否高效協同,可根據日郵件數指標的高低,反應出該企業內部是否高效協同「。從此延伸出公司內部運轉效率有多高,就看日郵件數量有多少。

「郵件「也是產品經理非常有效的利器之一,它能夠「幫助」產品經理有效推動項目,還能激勵項目組成員,信息傳達時減少溝通漏鬥,提高溝通效率。

1. 減少溝通漏鬥

先分享一個關於「觀測哈雷彗星的傳話」的故事,1910年美軍的一次部隊的命令傳遞是這樣的:

營長對值班軍官:明晚大約8點鐘左右,哈雷彗星將可能在這個地區看到,這種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見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穿著野戰服在操場上集合,我將向他們解釋這一罕見的現象。如果下雨的話,就在禮堂集合,我為他們放一部有關彗星的影片。

值班軍官對連長: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哈雷彗星將在操場上空出現。如果下雨的話,就讓士兵穿著野戰服列隊前往禮堂,這一罕見的現象將在那裡出現。

連長對排長: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非凡的哈雷彗星將身穿野戰服在禮堂中出現。如果操場上下雨,營長將下達另一個命令,這種命令每隔76年才會出現一次。

排長對班長:明晚8點,營長將帶著哈雷彗星在禮堂中出現,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話,營長將命令彗星穿上野戰服到操場上去。

班長對士兵:在明晚8點下雨的時候,著名的76歲哈雷將軍將在營長的陪同下身著野戰服,開著他那彗星牌汽車,經過操場前往禮堂。

從故事中發現多層級信息傳遞容易產生「失真」問題。即使重點被傳送了下去,也會缺少很多信息細節。當一個人和另一個人溝通時,嘴裡說出來的信息已經打折,往往只能說出80%的信息。

而在接收者一端,最終能夠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只有60%,而其中能消化掉的只有40%。所以從故事中,連長到排長再到士兵,每一層都減少40%的信息量,導致下面層級再次傳遞信息的時候內容完全「變了個樣」。

這種現象特別容易發生一個大企業中,一個任務的傳達往往要通過層級的方式,而這就像一個漏鬥,當任務下達到最底層的時候,已經遺漏很多關鍵信息。

在網際網路團隊一個再小的需求溝通從口頭傳達,再到團隊人員吸收理解,這個極短的過程中都非常容易產生偏差。運用郵件恰好能夠解決「溝通漏鬥」問題。一方面,文字表達更加正式;另一方面,口頭表達較難達到「原句傳遞」的狀態,而郵件可以實現「原文轉發」,保證了發件人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被過濾而導致理解偏差。有效解決產品經理一對多時信息不對稱問題。

2. 郵件驅動

在同一個項目中溝通都內容,可以集中到同一封郵件中。也就是說,無論溝通了多少次,都可以在同一封郵件中看到所有的記錄,減少了調取資料的麻煩。從立項到需求評審再到上線持續迭代,郵件能清晰的回顧產品某一個階段、某一個版本的歷程,並且可快速查找。

既然郵件讓信息變得「可查」,這也讓跨部門溝通更加順暢,因為雙方領導都能看到郵件,一些承諾與需求可以更加有效進行推進,畢竟「領導們」都看著,成員責任感就會更強。那麼在項目發生問題的時候,也可通過當時的郵件記錄,確定是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錯誤,並且「責任到人」。這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更快地找到問題所在,還能夠明晰責任,減少糾紛。

據不可靠調查,在項目中33.3%的矛盾來源於口頭承諾然後其中一方「耍賴皮」,所以在工作上的事情儘可能不要口頭/聊天工具上進行傳達,養成一切以郵件傳達為準的工作規範。

3. 郵件激勵

現在很多團隊的「郵件曲線」隨時間推移和郵件數量都是呈「上升」狀態,這反應出郵件數量在產品評審和研發期間郵件數會比較多,一旦產品上線後就立刻沒聲了。

健康的「郵件曲線」應該是隨時間推移郵件數量上升,隨著產品上線,後郵件減少逐漸為零,而不是直接為零。

最好的郵件結尾應該是激勵或復盤反省,當某個的版本/活動「成功」了,版本/活動數據非常好看,超預期完成目標時,通過郵件感謝團隊付出並簡述下階段計劃,如果此前有團隊成員之間存在相關矛盾,這類郵件基本能一筆勾銷,畢竟誰也不會和項目成功過不去。

但「不成功」的時候作為產品也要端正心態,正面面對,郵件上描述相關原因,主動「背鍋」。要有一種「成功」了就是團隊牛叉,「不成功」就你自己「菜」的思想覺悟,因為這個項目的產品經理是你不是別人。

4. 郵件溝通框架

首先確定一個溝通目標,發郵件並不是與平時聊天一樣隨隨便便寫點東西、發個附件就完成了,而是要花時間去思考措辭,並且條理清楚地進行表達。

有些產品經理在發送帶有附件的郵件時,並不會在郵件正文解釋附件的內容、用途。他們認為郵件接受方打開附件自然就明白了。

然而現實中很可能不按你的劇本走。發送帶有附件的郵件更需要做出詳細解釋,告訴接收方每個附件的作用,有些附件部分人必看,而有部分人可不看,這樣才算達到了溝通的目的。否則接收方很可能附件都不會下載,這樣就會造成溝而不通。

普適性比較強的郵件溝通框架

  • 我希望讓對方了解什麼?
  • 我希望對方記住什麼?
  • 我希望對方有什麼感覺?
  • 我希望對方做些什麼?

達到發送->接受->反饋3個有效溝通環節。

以上希望對你有用。

參考資料:《騰訊管理法》劉彥君 黎明

#專欄作家#

動物園園長,微信公眾號:首席吹牛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際網路圈十八線作詞人,國家一級退堂鼓表演藝術家。顏良而文丑,歡迎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廣州市質監局抽查:68批次休閒服裝產品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2月2日,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公布2016年廣州市休閒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該局近期對本市生產領域休閒服裝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共抽查了106家企業生產的196批次產品,經檢驗有49家企業的68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始祖鳥產品經理團隊:錯!看看我們的工作要求
    該書扉頁上題記說明了一切: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產品經理為業,但在我看來,產品經理是一類人,他們的做事思路與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的生活問題。書中龐雜的思想之所以凝結成了一句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因為在作者看來,要做好一個產品必須不斷理解「需求」。而每個人本身都是一個需求的集合體,是產品最初的用戶。
  • 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總監都是做什麼的
    誠然,產品經理是個知識面非常寬,做的事情非常瑣碎,非常雜亂的一個行業,不客氣的說,BAT出身的產品經理在很多技能上往往不如小公司的產品經理思考的全面,而在另一部分技能上,又完勝小團隊的PM,環境不一樣,造就了形態各異的產品經理們。
  • 如何告別:「產品下線」 產品經理該做些什麼?
    根據艾媒諮詢《2015年中國手機App市場研究》的數據:移動應用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個月的時間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有時「如何告別」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段時間太動蕩,好久沒有寫東西了,就著這段時間剛好孵化的產品下線了。本文算是自己對移動應用下線的過程的簡單總結吧。
  • 產品經理「七宗罪」:這七種問題,你是否遇到過?
    產品經理的體系化理論現在已經相當豐富,而本文希望根據實際案例和實踐,站在產品經理的不同視角,分享產品經理常見的七種問題,簡稱「產品經理七宗罪」。二、缺乏設計原則:一切扯淡的根源很多產品經理都會遇到一個場景,如設計師問列表是默認收起來的還是全部展開,大部分產品經理都會憑藉自己的「直覺」和「經驗」判斷,應該是默認收起來,因為「我認為這樣好看」或者「競爭對手就是收起來的」,但顯然這樣的理由是不能說服聰明的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甚至連自己都不能說服。
  • AI產品經理究竟是個什麼「貨色」?
    哥讓你三行代碼……記得很久以前,程式設計師就叫程式設計師,需求就叫需求,美工就叫美工,測試就叫測試,只有管事管人的叫做經理。後來,慢慢衍生出了一個新的角色——一個叫做產品經理但不是經理的角色。於是乎,江湖上便開始有了產品經理的傳說。微信的張小龍讓產品經理抵達了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網上各種關於產品經理的段子也層出不窮,先來兩副對聯:上聯:這個其實很簡單;下聯:原理細節我不管。
  • 產品經理的哲學方法論:本體自證與萬物歸宗
    回到產品經理的視角,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產品經理會產生一千個標準尺度。每一個「標準」都是產品經理丈量產品的工具,「標準」是否得當極大地影響著一個產品的最終形態。那麼。產品經理應該具備怎樣的「標準」呢?在筆者看來,可以歸納為一個字「美」。
  • 產品經理必備14大效率工具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產品經理常用的工具。原型設計工具俗話說的好,不會畫原型的設計師不是好的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一大技能就是可以熟練使用原型工具,畫出優秀的產品原型。如果你需要設計一個手機端的APP,使用墨刀能夠快速搞定。
  • 產品經理入門及進階修煉指南:七維能力模型
    或者說你有沒有建立一個體系化的框架去幫助自己完成自我能力的評估與認知,進而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進行改進和優化。對於產品小白來說,這是大有裨益,因為可以從一開始就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明確學習方向;對於進階階段的產品經理來說,也是一個自我認知體系的重塑和知識框架強化的過程。而本質上,其實這就是產品方法論建立的過程。那麼,產品經理究竟需要需要哪些能力呢?
  • 產品認知(1):產品經理,應該遵守哪些職業道德?
    文章從什麼是職業道德和職業道德為什麼重要兩個方法出發,對產品經理應該遵守哪些職業道德進行了分析總結,與大家分享。2020年2月23日,微盟運維人員通過VPN登入伺服器,並對線上生產環境進行了惡意破壞;致使微盟300萬商戶面臨故障,部分商戶故障持續5天。微盟股價大跌,公信力全失。涉事員工已經被刑事拘留。
  • AI產品經理的入門必修——概念篇
    編輯導語:隨著各行各業的豐富,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也越來越細緻;如今科技發展迅速,AI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深入生活中,AI產品經理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AI產品經理的學習概念分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經過近幾年來的發展,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劃分的越來越細,對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如何寫一份過關的產品經理簡歷?
    不少同學做完筆試後,表示,腦洞大開,各類題目都有,從邏輯推理,到遊戲,到產品常識,到產品思維,到二次元……好吧,因為這套題目,是來自迅雷好幾個產品經理的群體智慧。說實話,有些筆試題目還是要花時間的,60分鐘,60道選擇題,有難度。是不是筆試成績好,就一定適合做產品經理,只能說比較大的可能吧。
  • AI產品經理必懂5種技術關係
    ,這個 算法包含一個命名實體(NER)技術用來識別裡面人名、地名、事物的名稱等關鍵名詞,然後同產品經理和運營人員邀請的數據標註人員標註的低俗數據規則進行計算,再然後輸出對應的分數、評級和結論。所以從AI產品經理與算法技術的關係可以看出,AI產品經理與算法技術是緊密配合的關係,相對以往產品經理與技術的關係來說,AI技術為產品經理做出創新的產品多提供了一個工具。明白四:AI產品經理懂不懂AI技術?懂的程度?
  • 產品經理到底是幹什麼的?
    說起產品崗位的招聘,大多數小白們應該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憑著一股子沒由來的衝勁貿然投簡歷,結果就容易造成一種尷尬局面:一看JD全都有,一跑招聘全沒有。想轉行產品經理,但你真的了解嗎?一款產品從有想法到落地,都經過了哪些流程?
  • 鄧超任長虹產品經理 讓想像繼續
    分析人士指出,CHiQ(啟客)代言人鄧超兼任產品經理,將打破傳統的明星代言家電產品的固有模式,與CHiQ系列產品同樣具有年輕、時尚屬性的鄧超,將在未來參與CHiQ產品的設計與研發,同時,也將邀請所有用戶都參與其中。
  • 業內首套產品經理表情包正式發布
    在親眼見證了我司悶騷的產品經理們靠著表情包稱霸公司群,在日常溝通中用表情包化腐朽為神奇,化解了溝通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尷尬後,我,一枚向來奔放的運營喵,都自嘆不如並感受到了深深的震驚。沒想到小小的表情包對於產品經理,尤其是擅長邏輯卻不擅撕逼的產品經理來說,竟然有辣麼大的幫助。
  • 給產品經理的一封信——6個維度自我提升
    編輯導語:在任何崗位上,抓住一切機會進行自我提升是很重要的一個行為,對於產品經理崗位來說也不例外。具體怎麼做?本文作者依據自身工作實踐中的所思所想,分享了自己對於產品經理自我成長的幾點看法,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每年都會做一個自我的總結,在去年的總結是《一位產品經理的野蠻生長》。今年正好在寫給團隊小夥伴的一封信,索性以這個來作為今年新的開啟吧。
  • B端產品經理:如何用流程優化進行產品設計?
    對B端產品經理來說,流程優化應該是一個持續性的動作,流程梳理能力亦是一種通用能力,在本文中筆者將與大家分享梳理業務並設計產品功能所使用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流程優化全稱是業務流程優化,指的是通過一些方法論、信息化產品,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和再造,使流程更符合企業發展或客戶服務的需要。 本文要講與製造業的精益、流程改善等原理異曲同工,但最終的實現方式會著重在信息化產品的設計,這也是大部分B端產品經理在開展項目時的慣用方法。2. 為什麼要進行流程優化?
  • 成為搜索產品經理(1):搜尋引擎
    本文作者從了解搜索產品經理的目的出發,對搜尋引擎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分析。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加深你對搜索產品的認識。最近和百度大搜的產品同學交流他的工作,交流之後,自我覺察到我對該崗位的工作認知仍不夠系統,當然,對一個工作崗位的認知也不是三言兩語,1個小時的溝通就能了解透徹的。我嘗試在網絡上找一些資料,但發現,網絡上很少有系統化講解這一崗位的文章。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面試問題匯總(18問)
    小編導讀:以下內容是根據作者看了很多面試經驗之後的總結,包括百度面經,騰訊面經,新浪面經,360面經,搜狐面經,迅雷面經等,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你有什麼缺點,覺得是不適合做產品經理的?3、你認為什麼是產品經理?4、你的人生規劃怎樣的?5、你有女朋友嗎?未來怎樣發展?準備一直呆在上海(應聘地)嗎?6、怎麼平衡家庭和工作?7、你如何處理緊張和壓力?8、一個產品的美觀程度和性能哪個更重要?9、上海有多少自行車?如何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