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圖:十四經穴高清圖解

2021-01-21 醫技視頻

1、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左右各67個,共134個:睛明穴、攢竹穴、眉衝穴、曲差穴、五處穴、承光穴、通天穴、絡卻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風門穴、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腎俞穴、氣海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陽穴、承扶穴、殷門穴、浮郄穴、委陽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志室穴、胞肓穴、秩邊穴、合陽穴、承筋穴、承山穴、飛揚穴、跗陽穴、崑崙穴、僕參穴、金門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陰穴。

    足太陽膀胱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呼吸系統:感冒、發燒、各種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急慢性胃腸炎、肝炎、膽囊炎。
    泌尿生殖系統:腎炎、陽痿、睪丸炎、閉經、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附件炎、宮頸糜爛。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經痛、中風後遺症、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痛。


    2、足厥陰肝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厥陰肝經穴;位於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左右各14個,共28個:大敦穴、行間穴、太衝穴、中封穴、蠡溝穴、中都穴、膝關穴、曲泉穴、陰包穴、足五裡穴、陰廉穴、急脈穴、章門穴、期門穴。
    

    足厥陰肝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生殖系統疾病:痛經、閉經、月經不調、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氣。
    肝膽病:各種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肝脾腫大、抑鬱症。
    其他:頭頂痛、頭暈眼花、各種眩暈、癲癇、胃痛等。

 

3、足少陽膽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少陽膽經穴;位於足少陽膽經上的穴位左右各44個,共88個:瞳子髎穴、頷厭穴、懸顱穴、懸釐穴、天衝穴、完骨穴、本神穴、陽白穴、頭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風池穴、肩井穴、淵腋穴、輒筋穴、日月穴、京門穴、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居髎穴、風市穴、中瀆穴、膝陽關穴、陽陵泉穴、陽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陽輔穴、懸鐘穴、丘墟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俠溪穴、足竅陰穴。

    

    足少陽膽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肝膽病:急慢性膽囊炎、膽絞痛、各種慢性肝炎。
    頭面五官病:頭昏、偏頭痛、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痺、耳鳴、耳聾、近視。
    其他: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脅下痛、經脈所過處的肌肉痛。

 

4、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主條目:手少陰心經穴;位於手少陰心經上的穴位左右各9個,共18個:極泉穴、青靈穴、少海穴、靈道穴、通裡穴、陰郄穴、神門穴、少府穴、少衝穴。

    

    手少陰心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肌缺血、心慌。
    神經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癲癇、神經官能症。
    其他:經脈所過的肌肉痛、肋間神經痛。

 

5、足太陰脾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太陰脾經穴;位於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左右各21個,共42個:隱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三陰交穴、漏谷穴、地機穴、陰陵泉穴、血海穴、箕門穴、衝門穴、府舍穴、腹結穴、大橫穴、腹哀穴、食竇穴、天溪穴、胸鄉穴、周榮穴、大包穴。

    


    足太陰脾經預防及主治的疾病
    消化系統病:消化不良、洩瀉、痢疾、便秘。
    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閉經、月經提前或錯後、盆腔炎、附件炎。
    男科:急慢性前列腺炎、水腫。
    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關節炎、經脈所過的肌肉軟組織疾病。

 

6、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圖
    主條目:手陽明大腸經穴;位於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左右各20個,共40個:商陽穴、二間穴、三間穴、合谷穴、陽溪穴、偏歷穴、溫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裡穴、肘髎穴、手五裡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

    手陽明大腸經預防及主治的疾病
    呼吸道病:感冒、支氣管炎、發燒、頭痛、咳嗽。
    頭面疾病:頭痛、面神經炎、面肌痙攣、面癱、牙痛、麥粒腫、結膜炎、角膜炎、耳鳴、耳聾、三叉神經痛、鼻炎、鼻塞。
    其他:頸椎病、皮膚瘙癢、神經性皮炎、蕁麻疹、經脈所過的關節活動障礙。

 

7、手太陽小腸經
    主條目:手太陽小腸經穴;位於手太陽小腸經上的穴位左右各19個,共38個:少澤穴、前谷穴、後溪穴、腕骨穴、陽穀穴、養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風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顴髎穴、聽宮穴。

    

    手太陽小腸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五官病:咽痛、眼痛、耳鳴耳聾、中耳炎、腮腺炎、扁桃體炎、角膜炎、頭痛。
    其他:腰扭傷、肩痛、落枕、失眠、癲癇、經脈所過關節肌肉痛。


8、手太陰肺經穴
    主條目:手太陰肺經穴;位於手太陰肺經上的穴位左右各11個,共22個:中府穴、雲門穴、天府穴、俠白穴、尺澤穴、孔最穴、列缺穴、經渠穴、太淵穴、魚際穴、少商穴。
    

    手太陰肺經預防及主治的疾病
    呼吸系統病:各種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咳嗽、咳血、胸痛。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咽痛、鼻炎、流鼻血。
    其他:經脈所過的關節屈伸障礙、肌肉疼。


9、足陽明胃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陽明胃經穴;位於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左右各45個,共90個: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倉穴、大迎穴、頰車穴、下關穴、頭維穴、人迎穴、水突穴、氣舍穴、缺盆穴、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天樞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歸來穴、氣衝穴、髀關穴、伏兔穴、陰市穴、梁丘穴、犢鼻穴、足三裡穴、上巨虛穴、條口穴、下巨虛穴、豐隆穴、解溪穴、衝陽穴、陷谷穴、內庭穴、厲兌穴。

    

    足陽明胃經預防及主治的疾病
    胃腸道疾病:小兒腹瀉、胃脹、胃痛、胃下垂、急性胃痙攣、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洩瀉、痢疾、胃腸蠕動過慢。
    頭面疾患:痤瘡、黃褐斑、頭痛、眼痛、牙痛、面神經麻痺、腮腺炎、咽炎。
    其他:中風偏癱後遺症、慢性闌尾炎、乳腺增生、白細胞減少症、經脈所過的關節肌肉病。


10、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主條目:手厥陰心包經穴;位於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左右各9個,共18個:天池穴、天泉穴、曲澤穴、郄門穴、間使穴、內關穴、大陵穴、勞宮穴、中衝穴。

    

    手厥陰心包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系統:心慌、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絞痛、心肌缺血、胸悶。
    其他:噁心、嘔吐、抑鬱症、中暑、休克、小兒驚風、胃痛胃脹、經脈所過的關節肌肉痛。


11、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少陰腎經穴;位於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左右各27個,共54個:湧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鐘穴、水泉穴、照海穴、復溜穴、交信穴、築賓穴、陰谷穴、橫骨穴、大赫穴、氣穴、四滿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關穴、陰都穴、腹通谷穴、幽門穴、步廊穴、神封穴、靈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足少陰腎經預防及治療的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急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洩、遺精、術後尿瀦留、睪丸炎、痛經、月經不調、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種腎炎、水腫。
    頭面疾病:頭痛、牙痛。
    其他:消化不良、洩瀉、耳鳴耳聾、腰痛、中風、休克、經脈所過的各種關節肌肉軟組織病。


12、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
    主條目:手少陽三焦經穴;位於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穴位左右各23個,共46個:關衝穴、液門穴、中渚穴、陽池穴、外關穴、支溝穴、會宗穴、三陽絡穴、四瀆穴、天井穴、清冷淵穴、消濼穴、臑會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風穴、瘛脈穴、顱息穴、角孫穴、耳門穴、耳和髎穴、絲竹空穴。

    

    手少陽三焦經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五官病:耳鳴耳聾、腮腺炎、偏頭痛、面神經炎、面肌痙攣。
    其他:肋間神經痛、便秘、感冒、中風後遺症、肘關節屈伸不利、經脈所過的關節和肌肉軟組織病。
 

13、督脈穴位圖
    主條目:督脈穴;位於督脈上的穴位有28個:腰俞穴、腰陽關穴、命門穴、懸樞穴、脊中穴、中樞穴、筋縮穴、靈臺穴、神道穴、陶道穴、風府穴、腦戶穴、強間穴、後頂穴、前頂穴、囟會穴、上星穴、神庭穴、素髎穴、水溝穴、兌端穴、齦交穴。

    督脈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脊柱病:腰股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
    其他:小兒消化不良、頭痛、發燒、中風、脫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退行性關節炎、膽囊炎。

 

14、任脈穴位圖
    主條目:任脈穴位;位於任脈上的穴位有24個:會陰穴、曲骨穴、石門穴、氣海穴、神闕穴、水分穴、下脘穴、建裡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闕穴、鳩尾穴、中庭穴、羶中穴、玉堂穴、紫宮穴、華蓋穴、璇璣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漿穴。

    

    任脈預防和主治的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前列腺炎、陽痿、早洩、盆腔炎、附件炎、白帶病。
    消化系統:胃痛、消化不良、胃潰瘍。
    其他:失眠、胸悶氣短、腰痛。


相關焦點

  • 犢鼻穴 | 人體穴位查詢
    犢鼻穴(胃經) dú bí別名:外膝眼穴取穴方法:屈膝時,犢鼻穴位於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穴位解析:1)犢鼻。犢,小牛也,脾土也。鼻,牽牛而行的上捫之處。該穴名意指流過的胃經經水帶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
  • 頭面部穴位——百會穴
    【導讀】百會穴,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 腿部穴位——血海穴
    【導讀】血海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膝蓋上方。
  • 這個穴位是人體第一消炎要穴,發炎時你艾灸了嗎?
    人體上有14條筋絡,人體的奇經八脈隱藏著眾多的玄機,而且艾灸這些穴位可以治百病。更為奇特的是其中一些穴位具有一些特殊的功用:比如消炎、消氣、排毒、清火,如果我們掌握了這些穴位及其特殊功用,經常灸一灸,按一按,會大大減少藥物對我們的危害!
  • 每日一穴解析——百會穴!!!
    【百會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百會穴的位置
  • 人體穴位 從女人穴位看出身體異常徵兆
    那麼,我們今天主要來聊一聊,從人體穴位來看,女性有哪些常見病,以及如何預防這些常見病吧。人體經絡穴位大圖冊人體的穴位遍布全身,而且每個穴位都很有講究,腰腹部有哪個穴位會痛了,很有可能就是得了某種疾病。你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症研究機構的調查,這是一種困擾成百上千萬女性的慢性病。很多女性認為生理期疼痛是正常現象,是她們一定要去面對的東西。
  • 神奇穴位 百會穴
    在人的頭頂的正中間的最高處有個穴會叫百會穴  百會 的意思是各個經絡的匯總之處  百會穴與人的大腦相連 對於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有著戰略性的地位
  • 神奇的穴位——百會穴
    如果把左右兩個耳朵的最高點練成一條線,與頭頂正中線交叉的地方就是百會穴,定準了百會穴,就找到了一個防治百病的方法。       一個穴位的神奇,有文化的演繹,也有人們對神奇的嚮往,這種向往常常來自最原始的體驗。
  • 人體長壽穴——百會穴!按摩百會穴可增加人體真氣,健康長壽!
    百會穴位於頭部,在兩耳郭尖端連線與頭部前後正中線的交叉點,也就是在頭頂的正中心。古人為什麼將這個部位起名為「百會」呢?百者,多也;會者,交會之處也。在《會元針灸學》中也有說道:「百會者,五臟六腑奇經三陽百脈之所會,故名百會。」就是說,百會穴是人體諸多穴位的交匯處。 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 【穴位分享】百會穴
    穴位釋義:      「百會穴」。「百」,數量詞,多之意。「會」,交會也。百會名意指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會。本穴由於其處於人之頭頂,在人的最高處,因此人體各經上傳的陽氣都交會於此,故名百會。三陽五會、三陽、五會名意與百會同,三陽指手足三陽經,五會指五臟六腑的氣血皆會於此。 百會穴位置:      百會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 癸亥日穴位按摩子午流注逐時開穴
    為了方便親友們自我按摩養生和調理各種不適症狀,本人計劃整理出點穴按摩的時候每日諸時辰應該首先選取的穴位(根據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等),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幫助。調養任何疾病時,首先按照時辰選取對應的子午流注穴位,然後再根據臟腑、氣血、虛實、表裡、寒熱辨證選取對應經絡上的其他穴位,這樣取穴可以達到最好的養生和治療效果。
  • 每日一穴:百會穴—治療高血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發危機
    百會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百會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百會穴位位置圖】【圖解百會穴位的位置】百會穴的位置:位於頭頂正中心,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即: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
  • 人中穴--急救常用穴位
    刺激人中穴位,還可影響人的呼吸活動,如連續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氣持續性抑制,適當地給予節律性刺激,則有利於節律性呼吸活動的運行。然而,人中穴對呼吸的影響並非都是有利的。如連續刺激引起吸氣興奮或抑制,均可以導致呼吸活動暫停,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刺激手法的應用。經研究表明,適當地節律性刺激最為合適。
  • 人體消炎穴液門
    其實在我們人體,有一個自帶的消炎穴,液門穴。液門穴屬手少陽三焦經,出《靈樞·本輸》。《針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針灸甲乙經》言:瘧,項痛,因忽暴逆,液門主之,風寒熱,液門主之。液,液體也,經水也;門,出入的門戶。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散熱冷降化為地部經水。
  • 中醫經絡,穴位,通天要穴,百會穴,神醫扁鵲用此穴能起死回生
    百會穴是足三陽經與督脈陽氣交匯之處,是諸陽之會。百會穴為人體之巔即最高點,為通天要穴,而巧合的是在人體最低有個湧泉穴,是腎經的井穴,一個與天相通,一個與地相連,兩穴操作其實就是一個水火既濟卦,具有平衡人體陰陽的作用。
  • 【每日一穴】犢鼻穴(外膝眼穴)——膝痛、下肢麻痺、屈伸不利、腳氣等
    本文圖解犢鼻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犢鼻穴(外膝眼穴)位位置圖】   【穴名解說】    【犢鼻穴】屬足陽明胃經穴位,出自《靈樞。本輸》:"刺犢碧者,屈不能伸。"該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作用。
  • 人體自帶的六味地黃丸——復溜穴
    經常按摩復溜穴,同樣能起到如果依賴於藥物的攝入也能達到良好的滋陰補腎的效果,可治療腰膝酸軟、耳鳴耳聾、潮熱盜汗、足跟痛等症狀。復溜穴被稱為人體自帶的六味地黃丸!復溜穴取穴方法:取穴時,患者應正坐或者仰臥。復溜穴位於小腿裡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 最全經絡高清動圖,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能治病、也能防病!
    「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絡」,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了解人體經絡-日之中循行運轉規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從呼吸做起,以經絡為據,洞悉太極之理,尊陰陽之綱紀,諸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原,氣者生之本也,時者生之用也!
  • 血海穴_人體穴位查詢
    血海穴(脾經) xuè hǎi別名:百蟲窩穴,血郄穴取穴方法: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
  • 人體特殊穴位「感冒穴」,對男女老少感冒特別有效!
    有一個特殊的穴位「感冒穴」,刺激它5分鐘,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現在春暖乍寒,正式倒春寒的時節,天氣忽寒忽熱,很容易感冒。有一個穴位叫感冒穴,它對普通的感冒有效,對流感也會有作用。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感冒穴位於第三手指和第四手指的交匯骨縫處。兩手指最突出的骨頭中間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