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拓生物IPO:七成收入依賴蒙牛 曾捲入光明乳業孫克傑案

2020-11-25 挖貝網

科拓生物披露的員工人數與工商信息中的人數不符,超過七成收入依賴蒙牛乳業,公司毛利率遠高於同行。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判決書,科拓生物還曾捲入光明乳業原副總裁孫克傑受賄案,涉及向後者行賄。

4月3日,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拓生物)更新招股書,擬登陸創業板,發行不超過2063萬股,募集資金4.57億元,用於食品配料、食用益生菌、動植物微生態產品的生產及研發。此次上市保薦機構為瑞信方正證券。

員工人數相差較大

科拓生物是一家主要從事復配食品添加劑、食用益生菌製品以及動植物微生態製劑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下遊客戶包括眾多知名乳製品企業,如蒙牛乳業、光明乳業、聖牧高科、科銀優、賽科星等,2017年至2019年,科拓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4億元、3.18億元、3.08億元,對應分別實現淨利潤7134.77萬元、9191.93萬元、9328.41萬元。營業收入及利潤均呈現增長態勢。

根據招股書,科拓生物2019年末的員工人數為144人,其同期營業收入為3.08億元,人均產值達到213.89萬元。

    而根據企查查數據,科拓生物的員工人數少於50人,而參保人數僅有23人,按此計算,則其人均產值高達1339.13萬元。

招股書中披露有144人,而工商信息顯示少於50人。對比兩份數據可發現,同一時期的員工人數,竟然相差如此之大。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員工人數呢?

這裡有兩種可能,即科拓生物員工人數實際可能少於其招股中披露的人數,或者科拓生物有高達121人未繳納社保,參保人數僅為員工總人數的15.97%,參保比例較低。可是在招股書中,科拓生物還明確披露2019年末,公司實際參加社會保險人數為138人,僅有6人未繳納社會保險。

23人對138人,科拓生物參保的員工人數相差有點大。

七成收入依賴蒙牛

科拓生物還有個明顯的特點是,大客戶依賴症。2017年至2019年,科拓生物對第一大客戶蒙牛乳業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32億元、2.42億元、2.35億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81.9%、76%、76.18%。

可以說,科拓生物超過七成的收入來源於蒙牛乳業。業內人士認為,重大客戶依賴並非IPO的實質性障礙,卻是一個重要的審核風險,因為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獨立性和持續盈利能力。

營業收入過度依賴蒙牛乳業之後,科拓生物對蒙牛乳業的應收帳款也在上升。2017年至2019年,科拓生物對第一大客戶蒙牛乳業的應收帳款分別為7548.22萬元、8495.94萬元、7886.23萬元,分別佔科拓生物對蒙牛乳業當年銷售收入的32.54%、35.11%、33.56%。

在招股書中,科拓生物承認,由於乳製品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還在提高,公司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的狀況短時間內難以得到很好的改善,如果主要客戶減少了對公司產品的需求,經營業績將受到不利影響。

毛利率高於同行

科拓生物不僅客戶集中度較高,而且毛利率也遠高於同行。科拓生物生產的復配食品添加劑、食用益生菌製品、動植物微生態製劑領域均屬於充分競爭市場,然而其毛利率卻高於同行。

在科拓生物的幾大產品中,復配食品添加劑領域的競爭對手有國際食品添加劑巨頭丹尼斯克、嘉吉;食用益生菌製品領域的競爭對手有杜邦、科漢森、合生元、養樂多等;動植物微生態製劑是新型產品,市場還處於培育期或開發期,但同樣面臨著激烈競爭。

在產品面臨激烈競爭的背景下,科拓生物2017年至2019年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6.94%、49.44%和51.11%。其中佔營業收入八成左右的主營產品復配食品添加劑,毛利率約在48%左右,比行業平均值要高出7%,更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兄弟伊蘭、日辰食品、 華寶股份、愛普股份、安記食品等。此外,科拓生物的食用益生菌製品毛利率也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一方面面臨激烈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卻獲得遠高於同行的毛利率,科拓生物並未詳細給出獲得高毛利率的原因,只認為是細分領域不同及與客戶合作並提供工藝技術有關。科拓生物在招股書中披露,2019年度,為規避客戶輝山乳業的回款風險,公司向輝山乳業的合格供應商瀋陽銀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復配食品添加劑產品。是否與此類特殊的銷售模式有關不得而知。

曾捲入孫克傑貪汙收賄案

2015年光明乳業「受賄門」案發,從總裁到主管的多名光明乳業管理人員涉及行賄牟利,時間從2003年到2014年,前後跨度長達11年,光明乳業原副總裁孫克傑是案發當事人之一。在孫克傑相關的多起受賄事件中,有一起便牽扯到科拓生物。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2016)滬0112刑初1338號的判決書,2010年到2013年,光明乳業原副總裁孫克傑為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謀取利益,收受該公司劉某2賄賂合計3萬元、英鎊1000元。

   這裡的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即為現在的科拓生物。孫克傑受賄事項已得到多方佐證,有證人證言、任職證明、檢驗報告,以及法院的判決結果。科拓生物與孫克傑的相關往來發生在後者任職光明乳業人力資源總監、副總裁期間。而查閱科拓生物現任董監高,僅有總經理劉曉軍一人姓劉,判決書中所指「劉某2」是否與其有關不得而知。

對於這段往事,科拓生物在招股書中完全沒有提及,公司當年是否因此受過相關處罰也未披露。由於事件發生已久,且不在2017年至2019年的報告期內,科拓生物是否完全不用承擔責任,且看發審部門如何決定。


相關焦點

  • 孫克傑:用科技打造企業競爭力
    網易財經8月21日訊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十七次年會在成都召開,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克傑在乳品企業管理與文化理念創新分論壇上發表演講,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光明、君樂寶、三元...
    根據調研反饋,伊利提價產品佔常溫奶比重約 20%,預計銷售收入約 150 億元左右,按照提價中樞 4%測算,則預計增厚收入約 0.8%。但從成本端來看,按照農業部數據,行業原奶價格第四季度同增約 5%,考慮到公司原奶自給率約 30%,成本端預計同增 3.5-5.6%,則預計本次提價對衝成本上漲對毛利率的影響約 1pct。
  • 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白奶提價 中小企業暫未跟進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乳業巨頭白奶提價 中小企業暫未跟進近期,大消費行業掀起漲價熱潮,國產乳品企業同樣不甘落後。1月5日,海通證券、國盛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紛紛開啟提價模式,旗下白奶產品漲幅3%-5%。
  • 蒙牛乳業:原奶價格持續上漲 蒙牛毛利率為何不降
    蒙牛乳業(02319-HK)總裁盧敏放剛向投資者和媒體做完2019年公司中期業績匯報,他笑言要看一下公司現在的股價。我看了下手機App上蒙牛股票此時的報價是31.60港元每股,當日跌幅5.53%。(因報價15分鐘延遲的原因,此時準確的報價是31.65港元,跌幅5.38%)。
  • 蒙牛乳業:2H20可比口徑液態奶收入增勢延續,看好公司中期發展戰略
    中金公司11月19日發布對蒙牛乳業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近況我們近期邀請了蒙牛乳業管理層參加中金年度策略交流會,與投資人就終端表現、明年奶價走勢及中期戰略等方面進行交流評論我們預計公司我們判斷2H20可比口徑下公司液態奶收入增速有望達雙位數。另外,2020年5月起國內原奶價格環比(周頻)增長,至11月初已達到4元/kg左右。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白奶消費增長趨勢將延續,原奶供給仍處於偏緊狀態,因此21年奶價大概率仍延續上漲趨勢,對大型乳企而言,競爭環境相對有利。公司管理層亦表示明年奶價大概率為小幅上漲。
  • 乳企上市公司業績分化嚴重:蒙牛「狼性回歸」 中國聖牧首現虧損
    各大企業相繼公布的2017年財報顯示,乳業上市公司業績分化嚴重:上遊慘澹經營,下遊穩健增長。其中蒙牛、光明、澳優等表現良好,貝因美、現代牧業、西部牧業、中國聖牧則陷虧損泥潭,輝山乳業更是轟然倒塌,已於3月27日進入除牌程序第一階段。如此冰火兩重天的業績背後頗為耐人尋味,在全球全產業鏈以及消費升級帶來的產品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先布局者已經開始嘗到了甜頭。
  • 吞下「一隻酸奶牛」,新乳業欲破解叢林法則
    投稿來源:斑馬消費剛剛進入2021年,新乳業再啟收購,將「一隻酸奶牛」收入囊中。從早期收購奶牛養殖企業、地方乳企,到如今連賣酸奶茶飲的街邊店也不放過,新乳業欲在中國乳業市場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2019年報披露,低溫奶產品銷售收入對公司營業貢獻超6成。當常溫奶橫行於市場、乳業巨頭尚難顧及低溫奶產品的時候,公司通過收購地方乳企及品牌,實現低溫奶產品的廣泛覆蓋,收穫了細分市場的紅利。因為低溫奶產品受制於冷鏈和運輸半徑,很難實現全國化,這給光明乳業、新乳業、三元股份等這些區域乳企,帶來一定市場機會。
  • 吞下「一隻酸奶牛」 新乳業欲破解叢林法則
    來源:斑馬消費剛剛進入2021年,新乳業再啟收購,將「一隻酸奶牛」收入囊中。從早期收購奶牛養殖企業、地方乳企,到如今連賣酸奶茶飲的街邊店也不放過,新乳業欲在中國乳業市場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這幾年來,新乳業在乳業資產收併購方面如狼似虎,頻頻擲重金獲得多個乳業品牌,成為國內乳企中最愛「折騰」的一家。
  • 光明乳業李秀坤:著力將光明隨心訂打造成為鮮食宅配大平臺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面對特殊時期,乳品銷售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隨心訂營銷中心總經理李秀坤在4月1日召開的「中國乳業營銷創新經驗交流會」線上雲會議上介紹了「宅經濟」下光明隨心訂的營銷轉型情況。
  • 七成營收依賴美的 德業股份IPO迎考
    需要指出的是,德業股份在報告期內存在大客戶依賴問題,公司在2017-2019年均有七成營收來自美的。根據證監會官網披露的消息顯示,第十八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定於11月19日召開2020年第166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審核德業股份的首發事項。據了解,德業股份此番擬闖關上交所主板,公司主要從事蒸發器、冷凝器和變頻控制晶片等部件以及除溼機和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等環境電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蒙牛將聖牧高科收入「囊中」,有機奶源穩定,競爭優勢明顯增強
    近日,蒙牛將聖牧高科的所有股權收入囊中,加碼夯實高端有機化布局。中國聖牧表示,股份購買協議項下的出售事項完成後,蒙牛將持有目標公司100%權益。目標公司將不再於公司綜合財務報表中確認為一項投資,並預期將於內蒙古蒙牛綜合財務報表中確認為其全資附屬公司。據了解,蒙牛曾於去年5月完成收購聖牧高科51%股權的交易,再算上此次49%股權的交易,這也意味著蒙牛現已持有聖牧高科100%的權益。
  • 【圈內圈外】恆天然,紅星美羚,光明,蒙牛,達能,海普諾凱1897……本...
    衛崗乳業亮相玄武湖老字號嘉年華 近日,由南京市玄武湖公園管理處、江蘇省老字號企業協會、南京市老字號協會主辦的「2020南京玄武湖老字號嘉年華」在玄武湖景區火熱開展。作為南京本地唯一一家擁有「中華老字號」之稱的百年乳企,衛崗乳業在展出期間C位出道。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55期:全球乳業20強榜單出爐!伊利進前五...
    伊利、蒙牛等16家乳企登上《2020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8月24日,FBIF 發布《2020 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本次共有伊利、蒙牛、光明乳業、君樂寶乳業集團、飛鶴乳業、健合(H&H)國際、三元食品、澳優乳業、現代牧業、新希望乳業、完達山、味全食品、銀橋乳業和貝因美等乳品企業入選百強榜,伊利以894.47億元的業績位居榜首。
  • 「特寫」20歲的蒙牛,能否靠低溫鮮奶再創造一次商業奇蹟?
    記者| 趙曉娟編輯 | 牙韓翔「我不是生而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蒙牛的廣告語如是說。按照蒙牛乳業1999年8月18日的註冊日期計算,再過3個月,蒙牛將迎來其20歲生日。蒙牛在年報中提及,低溫產品的市場份額連續13年保持行業第一,收入實現雙位數增長,核心產品包括冠益乳、優益C、歐式炭燒酸奶以及股東達能旗下的代餐酸奶碧優卡趣滋。蒙牛在低溫市場擁有的優勢,可以複製至同樣需要冷鏈運輸和儲藏的鮮牛奶業務。「巴氏奶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和部分三線城市(華東華南發達地區的三線城市)。對於大企業而言,巴氏奶是一個非常好的品類方向。」
  • 牽手可口可樂後,蒙牛和這個國際乳業巨頭又有合資新動作!
    文:何丹琳剛剛才傳出要和可口可樂牽手的蒙牛,在合資上又有了新動作!這次「親上加親」的對象,是歐洲乳業巨頭。小食代留意到,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發布《阿拉福茲有限責任合作社與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公示文件,披露了雙方此次合作的更多細節。
  • 蒙牛總裁盧敏放亮相央視財經香港論壇,探討國內乳業現狀
    期間,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受邀出席了本次論壇,並和在場所有嘉賓共同探討了新經濟時代下乳業的「變與不變」。盧敏放認為,當前,中國乳業已經真正成為了全球乳品技術的創新、應用前沿,也正在催生新的產業鏈組織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在新經濟格局下,面對日趨完善的國內產業鏈以及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中國乳業在堅守初心不變的同時,更要主動求變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飛鶴回應做空指控,蒙牛出售君樂寶...
    飛鶴表示,57年來深耕乳業,是國產品牌越來越受到國人的認可時代趨勢,更是飛鶴數十年來厚積薄發的成果。蒙牛完成出售君樂寶51%股權 專注發展明星乳製品11月20日,蒙牛乳業宣布出售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51%股權完成交割,後者控制權重回創始人魏立華手中,不再是蒙牛子公司。該項交易完成後,蒙牛集團將不再擁有君樂寶任何股權。
  • 「光明新零售」傍名牌或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光明乳業澄清「非...
    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成解初。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歷史被執行人」高達266次,案件編號高達27頁之多;歷史失信被執行人21次;歷史行政處罰5次;歷史限制高消費 5次。據中國網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光明新零售」的多位代理商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宣傳中,曾大量使用相同的宣傳物料圖片和話術,並將光明新零售的產品圖與光明乳業的產品圖並列放置,極易令人產生兩者出自同一家公司的誤解。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12期:科迪乳業終止重組,痛失兩獨董
    振興中國乳業,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作出鄭重承諾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在北京舉辦了「提升乳品質量 企業公開承諾」活動,其中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三元、完達山、聖元、銀橋、新希望、雀巢等12家乳企在現場分別作出鄭重承諾,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接受社會監督,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的要求不合格產品一律不得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