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這意思就是說夏天最熱的時候正是三伏天。而在農村地區,這三伏天可非常講究,在頭伏的時候要煮餃子吃,因為夏天非常炎熱,人們的胃口也比較差,比較喜歡吃涼食,但是涼食又比較寒,容易傷胃,為了解饞和開胃,人們就會選擇吃餃子。並且農村地區的朋友們經常說豬長三秋,魚長三伏。大家明白其中含義嗎?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可謂是集合了人們歲月累積的精華。對於土生土長的農民朋友們來說,土地自然是他們的命根子,在夏小麥收割完之後天氣還是比較炎熱,但是農民朋友們還要頂著烈日在地裡幹活,玉米剛剛播種完,三伏天也隨之而來。忙著莊稼的同時,也會飼養一些豬來補貼家用。忙著幹農活就會忽略了豬,於是就會掉膘,很多人就會在此時將豬賣掉。
這夏季不僅是人類的食慾變差,就連動物的食慾也會降低。於是老一輩人就為了提醒後人在夏天也不要忽略自家的牲畜。這夏天雖說是食慾最差的季節,但隨之而來的秋天卻是豬長膘最快的時候。所以很多朋友們就會在此時賣掉一些可以出欄的豬,在秋天的時候再餵一批,為了過年就正好能吃了。這就是豬長三秋的含義了。
接下來我們為大家解釋一下魚長三伏的含義。相信飼養過魚的朋友們都非常了解,這夏天是植物生長茂盛的季節。而老一輩的人們養魚也不會投餵很多的飼料,所以魚的生長周期也比較長,他們只能靠著水裡的一些微生物和植物續命。與人類相反,三伏天時魚兒的進食量會大增,這個時候的魚生長速度是最快的,特別是在早上和晚間。
豬長三秋,魚長三伏這八個字是老一輩的人為了讓後人少走彎路而留下來的俗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在逐漸的改善。三伏天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家中有空調,有WiFi,有西瓜就相當的愜意了。
但是飼養牲畜的朋友們還是要注意,我國夏季普遍高溫。很容易就會滋生很多細菌,所以說傳染病也非常的多。所以說大家還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