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書中就讀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三四月份也是鴨子最好吃的時節,鴨肉作為我們日常常吃的肉食之一,其富含豐富蛋白質且脂肪含量適中,易於消化,中醫上還認為鴨肉養胃滋陰、清虛熱、利水腫,尤其像春季北方少雨水,很多人會遇到腸道乾燥、食欲不振就可以多食鴨肉。而香菇素有「山珍之王」的美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補食材,其獨特的香氣、軟糯的口感令很多食客怎麼吃都覺得美妙,二者搭配一鍋燜,是最家常好吃的做法了。
其實這道家常菜下館子還真不太好點到,一般飯店裡以乾鍋鴨居多,食材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簡單上鍋一熱再盛入乾鍋中,就上桌可以邊加熱邊吃了,很多次都覺得其中的鴨肉不是現做的那麼新鮮入味,二次燉煮後多少有些偏鹹,但燉鴨肉又的確鮮嫩又不腥,阿新才偏愛上這道家常香菇幹燜鴨。
香菇幹燜鴨
【食材】:半隻鴨子、30g蒜子、1節大蔥、1塊生薑、50g幹香菇、半個紅椒、1個青椒、料酒、白糖、食用油、黃酒、生抽、老抽、鹽、白胡椒粉。
【製作方法】:
1、首先將幹香菇放入碗中,用熱水泡發,蔥姜切片,蒜子用刀背壓散開,青紅椒切塊,鴨肉剁成小塊;
2、然後將剁好的鴨肉塊下入冷水鍋中,加入少許蔥薑片及料酒焯一遍水,水開打去表面浮沫,撈出鴨肉瀝水備用;
3、熱鍋加入適量清水、白糖,大火燒至白糖融化,再轉小火熬至糖漿成棗紅色,然後再次倒入適量開水炒勻後倒出備用,糖色即製作完成;
4、炒鍋中倒油,油熱下入蔥姜蒜炒香,接著倒入鴨肉翻炒2分鐘;
5、然後加入1升開水,將泡發的香菇擠幹水分後下入鍋中,接著倒入炒好的糖色,加入1勺黃酒、1勺生抽、半勺老抽,蓋上蓋子小火燜煮40分鐘;
6、40分鐘後打開鍋蓋,再加入1勺鹽、少許白胡椒粉、半勺白糖,調味後將湯汁收濃;
7、最後下入青紅椒塊,炒至斷生即可盛出享用。
【小提示】:炒糖色時水與白糖的比例為1:1,也可以用食用油來炒糖色,燒制時要加開水,且要一次加夠中途不要再加,湯汁才會更鮮且肉質嫩而不柴。
關注阿新,每日為您用心做飯!一個因吃不起外賣而學會下廚的美食專欄原創作者,痴迷於民以食為天之「吃」的文化,好好吃飯,其實幸福就在一日三餐!如果您喜歡這篇分享,記得點讚、收藏、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