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科
合理飲食是控制血糖的關鍵,因此,很多「糖友」不僅把甜食控制住了,主食也不敢吃了,甚至連肉類都不敢碰了,每餐飯都是能少吃就少吃。所以,挨餓也就是必然的了。但是,如果每天都在忍飢挨餓中度過,就會感覺被剝奪了生活的樂趣,以至於放棄飲食治療。這到底要怎麼辦才好呢?在這裡給「糖友」以下幾個建議。
1、每餐吃一定量的主食、肉類和脂肪
每餐保證有一定量的主食、肉類和脂肪,這樣就不至於感覺太餓。另外,用一部分粗雜糧代替精米麵,會增加飽腹感。
2、菠菜、茄子等,可增強飽腹感
西紅柿、菠菜、黃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蔬菜,熱量低、體積大,可以有效增強飽腹感。
3、細嚼慢咽,少食多餐
細嚼慢咽可以增加正餐的飽腹感;少食多餐可以緩解兩餐之間的飢餓感。
4、餐後運動可幫助消耗血糖
餐後運動可以幫助消耗血糖,這樣在正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稍微多吃一些,而不至於造成餐後血糖升高,也不會造成體重增加。
5、體重不能下降太快,否則飢餓感會十分強烈
糖尿病飲食控制目的之一是減輕體重。其實這是一個泛泛的說法,如果體重在合理範圍內,甚至稍微有一些偏輕,那就保持目前體重就可以了。但因為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都超標,所以降低體重就是一個重要的任務了。減重需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更需要控制在一定的速度內,如果體重下降速度太快,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會讓飢餓感十分強烈。
6、經常飢餓、低血糖,要適當增加飲食量
糖尿病飲食控制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穩定血糖。這也需要減少攝入量。但如果您經常出現飢餓導致的低血糖,則肯定要適當增加飲食的量。如果您的血糖控制一直良好,但飢餓難忍,您也可以試著多吃一些,同時配合密切的血糖監測,如果增加攝入後血糖變化不大,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按照調整後的飲食來吃。
如果調整飲食後血糖變化較大,但從體重、生活質量等方方面面來看,您調整後的飲食量是合適的,則您應該找內分泌醫生在此飲食量的基礎上,重新調整藥物或胰島素的用量。
應該知道的是:想要控制好血糖不能只靠「不吃飯」,還要調整飲食的種類,如主食與肉類的比例,主食與脂肪的比例,以及主食本身的種類等。
7、尿酮體較多時,需要適當多攝入主食
酮體是大量脂肪代謝的產物。當我們攝入的食物減少,不夠身體每天需要時,身體貯存的脂肪會被分解來產生熱量。這也是我們通過控制飲食來減輕體重的方法和目的。
但當攝入的熱量過少,會在短時間內有太多的脂肪燃燒來提供熱量,此時我們的身體可能就來不及處理脂肪代謝的中間產物,從而使其堆積在血液中,並從尿中排出一部分。這就是尿酮體的來源。
如果尿中產生比較多的酮體,說明體內脂肪氧化太多,已經造成酮體在體內堆積了。大量酮體堆積對身體有一定的損害。此時就需要適當地多攝入一些主食來減少酮體的產生。
「糖友」請注意:
「糖友」適當的忌口是必需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喪失生活質量;但如果不加以節制地大吃大喝,最終則會導致血糖控制不良及併發症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