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從南通海事局傳來消息,在長江南通段狼山錨地,在現場海巡艇的精心維護下,由南通韓通船廠建造的重約10000噸的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主塔底節沉箱通過「穿針引線」的「大漂移」,成功接載到半潛船「漢拿山」輪上,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水上作業。
此次建造的沉箱為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主塔部分。由於主塔整個沉箱體積、重量龐大,將被拆分運輸至溫州。此次運送的沉箱為底節部分,長66米,寬55米,高27.5米,下排時吃水3.25米,自重約10000噸。沉箱平面形狀為圓角矩形,布置為21個11.36米*9.16米的大井孔,類似「蜂窩煤」,面積3600多平方米,相當於9個標準籃球場大小。
5月15日,在「海巡06905」的現場維護下,「漢拿山」輪被四艘大馬力拖輪拖帶至狼山錨地,耐心等待「大沉箱」的到來。16日凌晨4時30分,甌江沉箱緩緩下水。待拖輪帶纜結束後,「錦通3」在甌江沉箱前面吊拖,「錦通11」在右側綁拖,「錦通21」在左側綁拖,「錦通7」在尾部吊拖,船隊保持以上隊形航行。「海巡06910」「安護1」等在前方警戒,並實測水深,同時配備一艘應急拖輪。歷經近6個小時,甌江沉箱從韓通船廠碼頭浮運至狼山錨地,與「漢拿山」輪匯合。
本次拖帶作業風險大。一是船隊拖帶自身尺度大,受風流壓影響明顯,航跡帶較寬;二是長江主航道尺度較窄、船舶流量大、流態複雜,順航道行駛船舶中包括15萬噸級大型船舶以及危險品船舶等,這些對拖帶作業十分不利,在對駛相遇或者追越中極易形成緊迫局面。另外,這是新建滬通大橋天生港段橋施工期間首次通過大規模船隊,考驗巨大。
為妥善安排好此次作業,南通海事局與業主、作業單位、專家代表等召開了通航安全專家諮詢會,對半潛裝載、沉箱拖帶以及出江航行等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論證,並提出了相關要求。
16日上午10時,在甌江沉箱拖帶的的同時,「漢拿山」輪開始下潛,經過1個小時下潛到水下14米深。然後,抵達錨地的甌江沉箱藉助拖輪移動到半潛駁水域,並帶纜。下午15時,「漢拿山」輪開始上浮,通過4臺絞纜機對沉箱進行調整,始終保持甌江沉箱的穩定性。按照計劃,19時,「漢拿山」輪上浮完成。
據了解,預計明日凌晨3時許,搭載甌江沉箱的「漢拿山」輪將在「海舜3008」等拖輪的協助下拖帶出江,預計歷經一周左右的海上航程到達溫州。
溫州甌江北口大橋項目是甬臺高速公路複線和南金公路跨越甌江的控制性工程,採用「兩橋合建」的形式,上層為甬臺高速公路複線,下層為南金公路。該大橋是溫州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結構最複雜、含金量最高的橋梁。「漢拿山」輪,船長189.60米,型長180米,型寬47米,型深7米,空載吃水3.5米,排水量29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