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醫美行業,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高毛利。尤其是在2020年的二級市場,產生了像愛美客、華熙生物這樣的大牛股,醫美開始得到更多投資人的關注。
隨著網際網路在各行各業的浸透,醫美行業從線上引流到行業網際網路化也在不斷加速,所以醫美產業網際網路大有可為。36氪近日接觸的一個項目——美麗加,便是希望為醫美機構提供基於SAAS的「+網際網路」來解決行業痛點提高行業效率。
從醫美賽道來說,這是一個萬億級市場,目前中國醫美的滲透率還很低。2018年每千人診療次數為14.5,而韓國是89.3,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韓國,整形美容的產值已經佔到了GDP的5-8%。
美麗加成立於2014年,創始人馬曉光有網際網路行業18年經驗,曾是一運營商的局辦秘書,後成為香港一上市公司廣州負責人。2003年加入騰訊,是騰訊早期階段的資深員工,曾任TM產品經理及項目經理,後擔任運營主管,負責研發線的KPI制定及考核。2006年離開騰訊開始創業,作為數字五筆發明人,創建三訊科技,獨立開發設計並運營雲輸入法平臺,比搜狗輸入平臺早2年。後面曾投資多家生美和醫美機構,美業投資管理10餘年經驗,是美業網際網路+方面資深專家。美麗加以美業SAAS切入,致力於構造大美業產業網際網路。
美麗加先後獲得了超6000萬元融資。一開始的方向是用免費的店務SAAS來提升美業門店的網際網路化,從而建立美業產業網際網路。在當年大火的O2O背景下,順利完成了多輪融資。當時行業對O2O的理解狹義理解為線上為線下導流,而不是相互融合,這種對美業自身特性不了解的創業,後續陸續失敗,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網際網路的投資氛圍。
在獲得A輪融資後,美麗加利用免費的模式,快速的切入市場,只花了半年的時間就將日活店鋪數量從200多家做到了近5000家。按照原計劃,美麗加希望在B輪融資後做到3-5萬家,但2016年末開始,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突然發生變化,對創業企業開始要求現金流和利潤。馬曉光在經過慎重考慮後,美麗加開始轉型。轉型的第一步就是由免費轉收費,最後超過90%的活躍商家選擇了付費。
但對於傳統美業行業來說,收費SAAS存在二個嚴重問題:一個是付費意識還不夠,需要足夠長時間培養;另一個是客單價比較低,平均客單價只有不足千元/年。如果規模上不來,邊際成本就無法得到明顯下降。
轉型到收費模式,雖然暫時解決了美麗加的生存問題,但從經濟模型來說,一個商務每月即使可拓展4-5家新店,但其產出還不到1萬元,而成本卻遠超這個數字,這就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同時,團隊由BD轉變為SALES,很多都無法達到基本的業績要求,美麗加的危機遠沒解除。
2017年,馬曉光敏銳發現醫美行業的快速增長,美麗加決定進入醫美行業。在他看來,醫美行業付費能力強於傳統美業,行業更是處於爆發增長和轉型期,新生機會很大。大量的中小醫美機構出現,使得這個行業成為了高度分散沒有頭部的行業,最大的頭部在市場上的佔比只有1%。新出現的中小機構對管理SAAS的需求不再是類HIS的大型醫院管理,而是基於服務的靈活管理。通過SAAS一但連結住這些長尾的中小機構,其數據的價值就很大,也就有了醫美產業網際網路的機會。
另一個關鍵是,新生醫美機構大部分為渠道醫美,而非此前通過廣告獲客的直客醫美。針對這一行業新變化,美麗加率先推出了渠道及渠道分銷管理、網際網路關係鏈營銷工具的SAAS系統。系統推出後的當月美麗加就實現了盈虧平衡,馬曉光於是開始大力投入。
美麗加結算模式
對於渠道醫美來說,另一個剛性痛點是收到的錢有一半需要返給渠道,由於渠道都無法出具發票,所以渠道醫美的財稅風險非常大。特別是國家金稅三上線後,監管越來越嚴格,不合規風險突出。馬曉光看中了這個核心痛點,聯合支付公司推出了美付通,結合美麗加的SAAS系統,幫助機構建立了「+網際網路」的私域流量平臺,通過創新的網際網路平臺模式很好的解決了返傭不合規的難題,以及醫託風險。也即將醫美機構與渠道的關係轉變為網際網路平臺入駐合作的關係,客戶的錢通過平臺到了支付公司後,直接進入央行備付金,財務再根據平臺協議按比例下發到各自帳戶。美麗加通過「+網際網路」的創新模式解決了醫美行業面臨的模式風險和財稅風險!
解決方案
美付通2019年末推出後發展迅速,特別是2020年疫情後每月保持10%-20%的增長。截至目前,美付通月流水超過1.4億,全年流水超過10億元。根據美麗加測算,在不融資的情況下,明年可以做到30億元,融資完成後可以做到50-100億元。由於美付通支付非常穩定且有不錯的流水佣金,美麗加在2020年深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一舉實現了正增長和盈利。
隨著美付通支付業務的打通,美麗加相當於為美業提供「平臺及院務SaaS+網際網路支付分帳系統+稅籌優選」解決方案作為基礎設施,後續將沿著產業網際網路方向打通產品供應鏈、金融、人才、教育關鍵環節,通過技術更好賦能產業,打造大美業產業網際網路平臺。
「現在回頭來看,SaaS真正的壁壘不是技術,而是時間和時機壁壘。因為再好用的系統也需要培訓,然後商家習慣後的遷移成本就很高。所以誰先拿下客戶,就有明顯優勢。而我們想做的更多還是這個5-10倍的增量市場,而不是存量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產業鏈的完整閉環粘性」馬曉光說。
36氪了解到,美麗加目前在處於A+輪融資中,預期融資3000萬元,資金主要用於團隊人才補強、銷售團隊擴充和營銷費用,進行模式快速複製,重點發展美付通業務,完成50-100億的交易規模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