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布: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1-16 澎湃新聞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6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

第1691次會議通過,根據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扣押鐵路運輸貨物若干問題的規定〉

等十八件執行類司法解釋的決定》修正)

為正確處理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問題,維護當事人、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執行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執行過程中,申請執行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追加當事人。申請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條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該自然人的遺產管理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其他因該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被宣告失蹤,該自然人的財產代管人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作為申請執行人的自然人離婚時,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全部或部分分割給其配偶,該配偶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作為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終止,因該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終止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五條作為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因合併而終止,合併後存續或新設的法人、非法人組織申請變更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六條作為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分立,依分立協議約定承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新設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七條作為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清算或破產時,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依法分配給第三人,該第三人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作為申請執行人的機關法人被撤銷,繼續履行其職能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依法應由其他主體承受的除外;沒有繼續履行其職能的主體,且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的承受主體不明確,作出撤銷決定的主體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申請執行人將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依法轉讓給第三人,且書面認可第三人取得該債權,該第三人申請變更、追加其為申請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作為被執行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自然人的遺產管理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其他因該自然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取得遺產的主體為被執行人,在遺產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作為被執行人的自然人被宣告失蹤,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該自然人的財產代管人為被執行人,在代管的財產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一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因合併而終止,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合併後存續或新設的法人、非法人組織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分立,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分立後新設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為被執行人,對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被執行人在分立前與申請執行人就債務清償達成的書面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三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個人獨資企業,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其出資人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個人獨資企業出資人作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該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

個體工商戶的字號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該字號經營者的財產。

第十四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合夥企業,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普通合伙人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作為被執行人的有限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未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有限合伙人為被執行人,在未足額繳納出資的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五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分支機構,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法人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法人直接管理的責任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該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

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直接管理的責任財產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該法人分支機構的財產。

第十六條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法人分支機構以外的非法人組織作為被執行人,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依法對該非法人組織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主體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七條作為被執行人的營利法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出資人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尚未繳納出資的範圍內依法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八條作為被執行人的營利法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抽逃出資的股東、出資人為被執行人,在抽逃出資的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九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其股東未依法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原股東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未依法出資的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條作為被執行人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自己的財產,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股東為被執行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一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註銷登記,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清算,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為被執行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被註銷或出現被吊銷營業執照、被撤銷、被責令關閉、歇業等解散事由後,其股東、出資人或主管部門無償接受其財產,致使該被執行人無遺留財產或遺留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股東、出資人或主管部門為被執行人,在接受的財產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三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未經依法清算即辦理註銷登記,在登記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時,第三人書面承諾對被執行人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第三人為被執行人,在承諾範圍內承擔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四條執行過程中,第三人向執行法院書面承諾自願代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第三人為被執行人,在承諾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五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財產依行政命令被無償調撥、劃轉給第三人,致使該被執行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第三人為被執行人,在接受的財產範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六條被申請人在應承擔責任範圍內已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得責令其重複承擔責任。

第二十七條執行當事人的姓名或名稱發生變更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將姓名或名稱變更後的主體作為執行當事人,並在法律文書中註明變更前的姓名或名稱。

第二十八條申請人申請變更、追加執行當事人,應當向執行法院提交書面申請及相關證據材料。

除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係明確、爭議不大的案件外,執行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審查並公開聽證。經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變更、追加;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執行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裁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第二十九條執行法院審查變更、追加被執行人申請期間,申請人申請對被申請人的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執行法院應當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的規定辦理。

申請執行人在申請變更、追加第三人前,向執行法院申請查封、扣押、凍結該第三人財產的,執行法院應當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條被申請人、申請人或其他執行當事人對執行法院作出的變更、追加裁定或駁回申請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但依據本規定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應當提起訴訟的除外。

第三十一條上一級人民法院對複議申請應當組成合議庭審查,並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複議裁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被裁定變更、追加的被申請人申請複議的,複議期間,人民法院不得對其爭議範圍內的財產進行處分。申請人請求人民法院繼續執行並提供相應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

第三十二條被申請人或申請人對執行法院依據本規定第十四條第二款、第十七條至第二十一條規定作出的變更、追加裁定或駁回申請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執行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之訴。

被申請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以申請人為被告。申請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以被申請人為被告。

第三十三條被申請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理由成立的,判決不得變更、追加被申請人為被執行人或者判決變更責任範圍;

(二)理由不成立的,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訴訟期間,人民法院不得對被申請人爭議範圍內的財產進行處分。申請人請求人民法院繼續執行並提供相應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

第三十四條申請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理由成立的,判決變更、追加被申請人為被執行人並承擔相應責任或者判決變更責任範圍;

(二)理由不成立的,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第三十五條本規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規定施行後,本院以前公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原標題:《​最高法發布: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民事案件中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
    第二種觀點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七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理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 法拍房能否被執行迴轉?司法拍賣執行迴轉的被執行人是誰?什麼是執行迴轉?
    執行迴轉又稱再執行,是指在案件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執行機構對已被執行的財產重新採取執行措施,恢復到執行程序開始前的一種救濟制度。因此也被形容為「熨鬥原則」,即通過執行迴轉將執行這一公法行為給原被執行人的財產或者權利形成的「褶皺」燙平。
  •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現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43.在新變更的第二級案由「五十四、執行程序中的異議之訴」項下:增加「471.執行異議之訴」;變更「422.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423.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為新增加的第三級案由「471.執行異議之訴」項下的第四級案由「(1)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2)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增加「472.追加、變更被執行人異議之訴」。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已於2020年12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法釋〔2020〕15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2020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民事訴訟中被告能否要求追加被告?
    關於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一般在法律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觀點一認為被告有權申請追加被告。其理由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 最高法統一修改十八件執行類司法解釋的決定【法釋〔2020〕21號...
    (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 最高法發布:1月1日起施行!《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552條全文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根據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等十九件民事訴訟類司法解釋的決定》修正)目錄一、管轄  二、迴避  三、訴訟參加人  四、證據
  • 這五種情況可變更、追加被執行人
    執行過程中遇到無財產可供執行怎麼辦?青小法奉上執行寶典給大家介紹如何變更、追加被執行人這讓小李犯上了難,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自己的錢該找誰去要呢?小李可向法院申請追加老王的妻子為被執行人。根據最高法規定,被執行人將原本屬於自己的夫妻共同財產轉移給另一方,導致在執行過程中無法調查到其可執行財產,可追加被執行人配偶為被執行人。
  • 關於《民事訴訟法》中原告與被告的法律規定
    大家晚上好,我是法律小主,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關於民事案件中應該如何確定當事人,當事人享有什麼權利,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記得轉發,讓更多的人們知道享有什麼權利,以此來更好法維護好我們合法權益。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吧 。一,當事人的概念當事人是指因民事權利義務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權的人。
  • 最高法:擬出臺規定明確智慧財產權訴前行為保全效力期限
    原標題:最高法:擬出臺規定明確智慧財產權訴前行為保全效力期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 李萬祥)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召開審判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查智慧財產權與競爭糾紛行為保全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 自訴案件中可以追加被告人
    王某原以為只是李某個人所為,遂申請追加李妻為共同被告人。    對於能否追加李妻為共同被告人,筆者和張琦同志持同樣的觀點:即在自訴案件中可以追加被告人。但是對於理由筆者有不同於張琦同志的觀點。       首先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目的與任務決定了在自訴案件中當事人可以追加被告人。
  • 追加被告應注意審查三方麵條件
    2010-09-28 11:37:30 | 來源:中國法院網撫州頻道 | 作者:劉志軍   在審判實踐中,經常會遇到當事人申請追加被告的情形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財產保全與執行中關於不動產「預查封」 的法律依據與效力
    作者:穆雲鵬 北京太古律師事務所 合伙人導讀為了保證債權人合法權益的順利實現,避免債務人惡意轉移財產以避債,原告當事人一般在訴前或訴訟中會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於依法規範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法發[2004]5號】第十五條規定,下列房屋雖未進行房屋所有權登記,人民法院也可以進行預查封:(一)作為被執行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已辦理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且尚未出售的房屋;(二)被執行人購買的已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辦理了房屋權屬初始登記的房屋;(三)被執行人購買的辦理了商品房預售合同登記備案手續或者商品房預告登記的房屋
  •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時效性】 有效  【頒布單位】 最高人民法院  【頒布日期】 19931103  【實施日期】 19931103  【失效日期】   【內容分類】 婚姻  【文號】 法發(1993)32號  【名稱】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的通知
  • 立案、保全、舉證等民事訴訟期限一覽表(2020版)
    (民訴131條)【增加當事人舉證期限】關於增加當事人時的舉證期限問題。人民法院在追加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情況下,應當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為新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指定舉證期限。該舉證期限適用於其他當事人。(舉證時限規定通知第5條)【申請延期舉證】應在舉證期限內提出,並可再次提出,延長的期限同樣適用其他當事人。
  • 吳楠: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當事人是否可以反悔
    根據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若干規定》第十五條之規定:調解達成協議並經審判人員審核後,雙方當事人同意該調解協議經雙方籤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該調解協議自雙方籤名或者捺印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要求摘錄或者複製該調解協議的,應予準許。調解協議符合上述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另行製作民事調解書。調解協議生效後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持民事調解書申請強制執行。
  • 原規定:車無交強險,車主與司機連帶賠償;新規定:車主相應賠償
    2020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後的最高人民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九條修改為:「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不是同一人,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範圍內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最高法發布:《民法典》時間效力的28條司法解釋|轉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已於2020年12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法釋〔2020〕15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2020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就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案件中有關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作出如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