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娟對薑母鴨的最初印象是在2008年,那年我們學校組織秋遊,目的地是美麗的鷺島---廈門,到達廈門後,第一站就是中山路,剛剛邁入中山路,阿娟就被一股獨特的香味所吸引了,這個味道是阿娟第一次聞到的,太香了。感覺好熟悉,有特別的陌生。
隨著隊伍的前進,香味也越來越濃,在自由活動的時候,阿娟順著香味,終於在一條小巷子裡找到了香味的源頭,是從一家叫薑母鴨的店裡飄出來的,莫非這就是所謂的薑母鴨的味道?薑母鴨難道和生薑有關,難道是用生薑做的,不可能啊?那熟悉的香味,現在終於知道了是生薑味,但又不一樣,辛辣中帶著特有的香味,太香了,口水橫流了,迫不及待的買了半隻(本來老闆是按只賣的,那時候讀書沒錢,就把爸爸給10元零花錢全買了),就一口就徹底徵服了我。那味阿娟終身難忘,太香了,香入骨子裡去了。
後來只要有機會到廈門,就一定要去買來解解饞。長大後阿娟也嘗試過自己製作薑母鴨,但每次都失敗了,什麼方法都試過,什麼香料都用過,比如:八角,桂皮,香葉,肉蔻,茴香等等,各種搭配,怎麼試都做不出那種味道。後來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出差廈門,阿娟的一個朋友知道我愛吃這一口,介紹了一個做薑母鴨的老師傅朋友給我認識,在得知阿娟這吃貨,為做出味道正宗的薑母鴨而不斷嘗試時,被我這吃貨的誠心打動,老師傅說:做薑母鴨時,千萬不要加大料等香料,天哪我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的啊!
到今天阿娟才知道,做薑母鴨竟然是這樣的,它竟然不要過多的香料,它全程只加這一味調味料,卻香飄萬裡,那辛香味,讓人垂涎欲滴!老師傅說往往食物最本真的味道才最正宗,過多的調味料,反而會掩蓋住食物的本身的香味,讓食物失去靈魂。正宗的薑母鴨是什麼調料都不加,就一味生薑就足夠了,而且要老薑,用老薑的辛香味中和了鴨子的羶味,二者融為一體,就有了那讓人慾罷不能的特有香味。
最後老師傅朋友還給阿娟介紹了一種更為簡便的家庭版薑母鴨做法,阿娟回去後嘗試做了幾次味道槓槓滴,絕對沒得說,太香了,今天阿娟就把這薑母鴨的製作方法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先準備好所需食材。
主要材料:白番鴨
輔助香料:生薑(老薑),鹽,食用油。
烹飪方法:
1、先處理鴨肉,把購買回來的鴨肉先過水清洗乾淨,洗淨後再放入盆內,開水浸泡出血水,阿娟用流動的水浸泡10分鐘就可以了(注意:做薑母鴨是不可以焯水的)。
2、再準備最重要的輔料---生薑,先把生薑清洗乾淨後,用刀背拍碎備用,量多一些。
3、取出炒鍋,擦乾水漬後,開火熱鍋,倒入適量的食用油,油溫燒至8成熱,微微冒煙。
4、當油溫達到8成熱後,倒入處理好的鴨肉,開大火快速翻炒,爆炒使鴨肉翻卷,快速鎖住水分,這樣炒出來的鴨肉才有嚼勁。
5、大火爆炒至鴨肉微微焦黃,鴨肉變得緊實時,加入生薑塊,繼續大火翻炒,炒出生薑的辛香味。
6、炒出生薑的辛香味後加入少許的食鹽調味,並繼續大火翻炒至鹽溶解,吸收入味。
7、鴨肉炒制好後,關火備用;取一個高壓鍋將炒制好的鴨肉倒入高壓鍋內,加入少許開水,蓋上鍋蓋,開大火壓煮,當高壓鍋出氣後,改中火,繼續壓煮10-15分鐘,但可以聞到自然的焦香味(有焦香味出來,說明鍋內水分已經收幹了),就可以關火了。
8、10-15分鐘後關火,繼續用餘溫燜煮至自然放氣完成,即可開鍋裝盤食用了。
8、當打開鍋蓋的那一瞬間,阿娟的口水再也止不住了,哈喇子橫流啊,迫不及待的先饞了一塊,太香了。鴨肉Q彈,有嚼勁,有特別的入味,實在太給力了。滿嘴的辛香味,真的是欲罷不能啊!感覺一隻鴨子買少了,根本不夠吃啊!小夥伴們,趕緊試試吧!
最後阿娟總結了一些小經驗,在烹製薑母鴨這些問題一定要注意:
1、薑母鴨要浸出血水後炒制,所以不能用焯水的方法來去除血水,用浸泡的方法也可以去除大部分的血水。
2、家裡有砂鍋的話也可以用砂鍋燜煮,這樣煮製的時間就會長一些,想要快一點的話,可以和阿娟一樣用高壓鍋來煮,就會快一些。
3、煮的時候一定要加開水來煮,切記不可用涼水來煮,會破壞口感的。
4、有微微自然的焦香味出來,說明鍋內水分已經收幹了,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煮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