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注小編的網友在評論中提及,昨天金庸大師走了,讓小編寫一篇相應的文章,汗,那些傷心、感恩、拜謝的文章小編有點寫不出來,而且在國內各大媒體上應該有很多。
所以,今天小編不談別的,就簡單說說小編是怎麼知曉金庸,以及這麼多年來和金庸作品之間的關聯,算是自身的經歷吧,有興趣的可以瞅瞅,這篇文章沒有太多的乾貨。
說實話,小編第一次知曉金庸,其實不早,不過接觸他的作品倒是挺早,當然是螢屏類的,記得小時候九十年代,小編也幾歲,那個時候家裡窮,買不起彩色電視,看的是黑白的,需要用手調整電線的那種。
應該是五六歲的樣子,小編有些記不清了,就聽到了後來才知曉名字的《鐵血丹心》,而且當時對於看電視劇沒興趣,然而,於那部電視劇知曉最多的信息就是:靖哥哥、降龍十八掌、蛤蟆功之類,於劇情知曉不多。
在上世紀末,終於買了彩色電視機,而也正好碰上黃日華版本《天龍八部》在大陸放映,小編其實也看不懂,當時才幾歲,能知道啥,僅僅知道的也就是:降龍十八掌與六脈神劍等等有趣的東西。
而後便是在電視劇上看到了吳啟華版本的《倚天屠龍記》,一直以來,小編都覺得這個版本的拍攝的最好,在劇中,佘詩曼才剛剛起步,後來也成為TVB的臺柱了。
其後便是《雪山飛狐》、《神鵰俠侶》、《書劍恩仇錄》等等影視劇在大陸的放映,隨著小編年歲的提高,對於劇情算是逐漸了解,當年也零碎買過《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實體書。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物價是真的便宜,一本《天龍八部》才五塊錢,是大部頭的,直接包含所有的,一部《倚天屠龍記》才六塊錢,因為是上下兩本,老闆五塊錢不賣,結果十一塊錢就被小編拿下了。
只可惜,後來搬家的時候,不知道放在哪裡了,感覺有些可惜,所以後來一直沒有買過金庸的書,不過在此期間,對於金庸的了解卻是越來越多。
一晃多年,金庸的書被大陸翻拍的一遍又一遍,小編感覺非常無語,只可惜,都找不到當年的那種感覺,而且現在的武俠片背景設定的太過於出戲,小編還是喜歡TVB那種昏黃的場面,看上去更加有古代的感覺。
這個月月初,不知為何原因,鬼使神差之下,竟然買了一套三聯版的《金庸全集》,一套三十六本,花了五六百大洋,至今剛剛看完《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這兩部,還有三十本左右沒看。
估計想要將其看完得等到年底或者明年了,更令小編想不到的是,金庸大師竟然在昨天傍晚離去,令小編頗為唏噓,雖然與金庸之間沒有太多聯繫。
但是在小編寫過的文章中,金庸的書提供許多素材,對於此,小編只想說一聲:謝謝金庸大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