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巧克力品牌進軍中國市場 爭食消費升級紅利

2020-12-03 中國經濟網

  奇巧為何三進中國?

  伴隨著聖誕和元旦氣氛愈發濃鬱,巧克力已經悄然成為超市貨架主角。在糖果糕點增速下滑之時,巧克力的黃金時代才剛剛到來,每年至少10%的增速使得各大巨頭相繼押寶,歌帝梵、Cailler等高端巧克力品牌紛紛進軍中國市場,爭食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

  奇巧第三次捲土重來回中國

  對很多80後來說,「奇巧」巧克力並不陌生,這個誕生於1935年的全球第三大巧克力品牌很早前就進入中國市場,奇巧曾在1990年代和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不過均以失敗告終,2011年奇巧徹底淡出中國市場,四年之後奇巧再度捲土重來。

  雀巢集團日前宣布其旗下的奇巧巧克力品牌今年進入中國市場,其產品將在全國數百家沃爾瑪購物廣場首次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奇巧在中國的銷售和市場推廣完全交給了徐福記,這也是雀巢併購徐福記之後徐福記渠道首次整合雀巢旗下的老品牌。

  徐福記品牌長喬瑞琳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當下低端巧克力市場會越來越萎縮,中高端和超高端巧克力已成為拉動中國巧克力市場整體增長的主要力量,此時也正是定位中高端的奇巧再次進入中國的好時機。

  量身打造取悅年輕一代消費者

  「當你掰斷奇巧的時刻,就是休閒放鬆的時刻」,奇巧的廣告語刻意突出休閒的氛圍,也體現出將奇巧定位休閒巧克力食品的苦心。這個全球第三大巧克力品牌在三度進入中國市場時針對中國消費者做出了調整,包括降低甜度、重新定位消費人群。

  據徐福記行銷長何文龍介紹,此次「奇巧」主要通過沃爾瑪銷售,終端零售價為66元,針對的消費人群為18歲到35歲,因為這部分人群有消費能力和對品牌要求高。「中國消費者不愛吃太甜的食物,所以我們也降低了巧克力的甜度」,徐福記品牌長喬瑞琳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再度將奇巧引入中國也凸顯了雀巢這個食品巨頭在巧克力市場的野心——儘管旗下擁有眾多巧克力品牌,但在中國巧克力市場雀巢的處境卻有些尷尬。今年雀巢首先將旗下高端巧克力品牌Cailler引入中國,然後再引入奇巧,加上徐福記自身的奇歐比,雀巢在中國已經初步完成了中高低端巧克力全覆蓋。「比起糖果市場銷售額增速僅2%至3%的數字,巧克力市場10%的增速依然充滿誘惑。」業內人士指出。

  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市場

  奇巧三度進入中國市場的歷程折射的是中國消費環境的變化。「之前都是因為定價過高而折戟,而現在中國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喬瑞琳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經過了漫長的培育期,中國的巧克力消費族群逐步穩定,年輕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女性消費者成為中國目前的巧克力主流消費群體,高檔巧克力增速神勇。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高檔巧克力在過去幾年的增速幾乎是大眾品牌的兩倍,以瑞士高檔巧克力品牌Lindt(瑞士蓮)為例,2014年其全球銷售額同比大增48.3%。

  高檔巧克力品牌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比利時高檔巧克力品牌Godiva在中國高檔購物中心開出的專賣店超過了50家,雀巢則將旗下高端巧克力品牌Cailler引入中國。與此同時,中檔巧克力競爭變得空前激烈。來自市場調研公司英敏特的報告顯示,擁有德芙、M&M『s的瑪氏依然一家獨大,主宰中國巧克力市場,但核心品牌德芙缺乏創新並沒能延續過去的增長。

  費列羅、瑪氏、好時都在中國建廠

  儘管超市貨架上的巧克力琳琅滿目,但這個市場早已進入寡頭壟斷時代。瑪氏、費列羅、好時三大巨頭佔據絕大部分。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光擁有德芙的瑪氏就佔據約40%的市場,費列羅和好時加起來佔比超30%,這三大品牌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

  雖然巧克力人均食用量小,但增速快,近幾年以年均兩位數速度增長,而且仍有很強的動能。朱丹蓬指出,中國的巧克力市場剛進入成長期,未來五年中國的巧克力市場還是會保持雙位數的增長。「從人均消費量而言,中國人均消費巧克力是0.1公斤,與歐美國家人均3公斤相比,有巨大增長空間。」喬瑞琳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巨大的前景吸引著國外各大巧克力巨頭前赴後繼,全球第四大巧克力製造商費列羅加速在中國本土化進程,今年在中國進行一個總投資額為50億元的項目,而巧克力巨頭瑪氏、好時則先後在中國成立了工廠,為大展拳腳做好準備。

  北京晨報記者 陳瓊

相關焦點

  • 中國巧克力市場已被洋品牌瓜分 國產巧克力難覓
    1月初,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食品對外宣布,2015年12月31日,將旗下金帝食品公司以6.11億元人民幣出售給中糧地產。與此同時,雀巢帶著擁有80多年歷史的奇巧巧克力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進一出,也是國內巧克力市場的真實寫照——國產品牌節節敗退,進口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國產巧克力為什麼賣不動?
  • 挪威品牌Noromega正式進軍中國保健行業市場
    適逢2018年中國和挪威建交的契機,作為挪威知名保健公司Vitalis Pharma AS實施戰略轉移,瞄準中國市場,正式宣布旗下品牌Noromega進軍中國保健行業市場。    據了解,挪威Noromega品牌選擇進入中國市場,正是因為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健康保健品的需求,大眾消費意識尤其保健觀念的成熟,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和網際網路技術的成熟。其次是自身品牌全球化戰略發展的需要。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Noromega把北歐興起的健康理念更好的帶給每一個消費者,同時傳遞品牌創立以來一直堅持的使命——健康始於天然的呵護。
  • 天風零售:只有消費升級?換種方式看化妝品「平替」和國潮崛起
    20世紀80年代外資化妝品開始試水中國市場,對外貿易仍受諸多條件限制,消費者購買外資產品需憑票進入「友誼商店」,選擇有限。90年代外資企業開始戰略性投資中國市場,主要採取的是中外合資公司的模式,促使了中國的化妝品製造企業完成了第一步技術層面的革新。
  • 美國品牌進軍中國洗地機市場,機會不少但挑戰更大
    中國是一個巨大而開放的市場,特別是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清潔電器市場悄然啟動。此時,美國新銳品牌BOBOT進入,正是看到中國市場的商業機會,卻沒有認清市場競爭中的商業壓力。
  • 外資圍城!中國洗滌品牌唯藍月亮與白貓突圍
    圖說:2017年C-BPI三大行業(快消、耐消、服務業)中國品牌佔比數據圖  作為中國品牌的傳統優勢領域,耐用消費品行業除汽車由國際品牌領跑外,家電、家居用品和信息通訊行業超6成的品類由中國品牌佔據首位。  快消短板中的「中國驕傲」  而快消行業,一直以來是中國品牌的短板所在。
  • 草根知本賦能寵物,助力國內市場消費升級
    中國寵物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特殊的消費變革。 《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去年,我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元,同比增長27%,自2012年至2018年七年間,我國寵物行業年均複合增速超過30%。中國寵物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寵物消費向多樣性、多元化、品質化發展。
  • 粗暴複製網紅打法:巧克力賽道難跑出國貨新品牌!
    事實上,中國巧克力市場一直都是國際玩家佔絕對主導地位,瑪氏旗下德芙、M&M、士力架等品牌市場佔比達39.8%,費列羅17.8%,雀巢、好時、 億滋緊隨其後,分別為9.7%、8.6%和3%。
  • 華熙生物進軍2000億寵物市場 推出玻尿酸寵物品牌海寶詩
    《2019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 2019年全國養寵用戶人數已達到了9915萬人,中國寵物市場規模達2024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4723億元。面對龐大市場,全球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688363)依託自身在玻尿酸領域優勢,推出旗下首個寵物終端品牌「HYAPAWS海寶詩」及玻尿酸寵物洗護產品,正式進軍寵物消費市場。
  • 2000億寵物市場,看好寵物品牌主糧
    寬窄創投作為一支專注於消費零售的產業研究型基金,長期保持對國內寵物市場的研究觀察,2000多億的寵物行業,為什麼我們更青睞主糧品牌?在發達的歐美和日本市場,寵物食品又呈現出怎樣的市場格局?中國本土的寵物食品企業市場面臨什麼樣的破局點和機會?
  • 國內寵物消費市場「擼」出千億規模 國產寵物食品品牌有望迎接藍海
    中國寵物行業的發展時間較短,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寵物行業發展迅速。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2024億元,較2018年增長18.5%。人均GDP的提升、寵物飼養比例的提高、寵物消費意願的增強等因素,將持續推動寵物行業的發展。
  • 國貨佔據70%國內快消品市場,哪幾家洗衣液品牌秒殺外資?
    國貨佔據70%國內快消品市場,哪幾家洗衣液品牌秒殺外資?凱度消費者指數的研究表明,儘管亞洲快速消費品市場的增長正在放緩,去年中國的消費者在中國品牌上的支出仍有7%的增長,而在國際品牌上的花費只有3%的增長。其中,藍月亮憑藉19%消費者觸及增長率和1040萬消費家庭增加數成為中國快消品行業增速最快品牌,本土品牌立白和超能也趕超外資的奧妙和汰漬,在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洗衣液排行中榜上有名。
  • 七夕節巧克力熱銷 本土企業仍不敵進口品牌
    ­  一組2014年的數據顯示,瑪氏、費列羅和雀巢這三大進口巧克力品牌,佔據了國內將近七成的市場份額,而國內品牌僅有金帝和江蘇梁豐躋身市場前十,兩者的市場份額合計不足2%,且在低端市場艱難掙扎。­  目前外資品牌紛紛通過收購本土企業或直接建廠等方式,加大在中國的本土化布局。那麼,在夾縫中生存的國產巧克力企業是否還有出路?
  • 酒店大佬爭食非標住宿蛋糕 「中檔酒店」競爭加劇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鉑濤日前對房屋社交分享平臺「朋友客」進行戰略投資,此前如家也推出了民宿品牌「雲上四季」,其他酒店集團也開始紛紛布局非標準住宿領域。分析認為,政策對非標準住宿的支持以及曾經的藍海「中檔酒店」競爭加劇,迫使以經濟型酒店為代表的酒店集團開始進軍這一領域,但是應該如何拓展非標準住宿市場,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 國泰君安證券:預估2024-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
    產品類型和渠道上,國內外品牌各有側重。外資品牌在主糧領域優勢較大,國產品牌率先從零食市場突圍;從產品渠道上,國內品牌發力線上渠道,有望藉助電商紅利彎道超車,外資品牌如皇家、偉嘉等背靠零售集團線下優勢較強。
  • 輕食第一新消費品牌,優形雞胸肉蛋白棒強勢襲來
    近日獲悉,輕食第一新消費品牌,優形雞胸肉蛋白棒強勢襲來,一經上市就帶來不錯的市場銷量的消費者口碑。讓喜好輕食的朋友們,一陣興奮,終於有了方便攜帶,開袋即食的輕食解決方案。目前,鳳祥股份不僅與百勝中國、麥當勞等大型連鎖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同時已將業務拓展至歐盟、日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 世界沙發巨頭CALIA進軍中國,開創軟體家居新格局
    這是國內軟體家居高端品牌缺失的明顯體現,龐大的市場份額亦為高端品牌的進駐留下了充足的市場空間,這就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新趨勢。      吳曉波的這一觀點與慕思集團總裁姚吉慶不謀而合,姚吉慶認為:「中國家居市場的消費觀念正在從理性消費向感性消費升級,從沙發坐具向精緻客廳生活方式轉變,人們更傾向於選擇健康舒適的沙發」。
  • 牙膏品類為何會跑出國貨高端品牌?
    此間,由於國貨牙膏品牌偏安一隅,從而造就中國牙膏產業發展史上的奇特現象,一眾國貨牙膏品牌集體分享著中國龐大的市場紅利。直到1992年和1995年,外資牙膏巨頭高露潔、佳潔士前後腳進入中國市場,此後國貨牙膏品牌們與「雙潔」經歷了長久的拉鋸戰。
  • 億滋中國全新巧克力品牌 妙卡全國範圍融情上市
    億滋中國區總裁馬儒超親臨現場,變身「牧場爺爺」講述了妙卡融情的心路歷程。據介紹,億滋國際是全球零食領域的領先企業,2015年收入近300億美元,旗下擁有奧利奧、吉百利等眾多10億美元標誌性品牌。億滋中國(原卡夫食品中國)於1984年進入中國市場,總部設在上海。
  • 海融科技奶油消費第一股 稀缺性突顯
    這意味著,在烘焙食品大消費的「藍海」下,作為「奶油一哥」的海融科技,將有望與A股市場投資者共同分享成長的收益。推動烘焙行業創新與其他行業的「紅海」爭扎不同,大消費的烘焙食品不僅有著較為廣闊的「藍海」,還為行業龍頭企業提供了更大的「舞臺」施展。
  • 十大國產家電品牌佔據中國家用電器市場半壁江山
    其一是海爾HAIER,海爾是我國的民族品牌之一,也是中國乃至全球的家電巨頭,海爾公司旗下有三大品牌備受國內國際市場所關注,其一是海爾多品類多元化家電品牌,其二是統帥,其三是卡薩帝。海爾冰箱及洗衣機產品全球連續多年銷售量額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