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行兇少年,將被收容教養3年

2020-11-29 騰訊網

澎湃新聞記者 衛佳銘

最多再有一百米,10歲女孩小琪(化名)就能到家了,但她卻永遠消失在了監控中。

5個小時後,父親王久章在小區內一處灌木叢中發現了女兒的遺體:小小的身軀蜷縮在塑膠袋裡,身上有7處刀口,左眼上留著淤青……

10月20日晚11時,與小琪居住在同一小區的13歲加害人蔡某某在其家中被警方帶走,他家後門距離遺體被發現處不過10米。被抓前的幾個小時裡,蔡某某曾在微信群內發布了一段「圍觀」家屬發現遺體現場的視頻,稱「警察要來找我了」。

24日晚間,大連警方發布通告,稱蔡某某到案後如實供認了殺害小琪的事實,因未滿14周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按照法定程序報經上級公安機關批准,已於10月24日依法對其收容教養。

小琪的死牽動了這座深秋的海濱城市,悲傷的人們在案發地為她獻上白燭和鮮花。還有小區居民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據小區內多名女性住戶稱,此前曾遭到蔡某某尾隨和騷擾。

正逢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法之年,此案也引發了各界對相關問題的討論。澎湃新聞注意到,26日審議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中,包含學界和民間呼籲已久的分級預防和細化教育矯治措施。

最後一聲「再見」竟成永別

10月26日,小琪的遺體尚未火化,沉浸在悲傷中的王家人度過了難熬的頭七。39歲的賀美玲如今深陷自責,她覺得如果10月20日當天沒有因午睡錯過丈夫的電話,女兒可能就不會出事。

10月20日,是個星期天,賀美玲和丈夫王久章如往常一樣,凌晨三點多就起床出門拉貨,直到中午才回家給剛起床的孩子們準備午餐。那天,賀美玲做了小琪和哥哥最愛吃的紅燒黃骨魚、千葉豆腐。

夫妻倆從2007年遷居到大連市沙河口區西苑花園,他們在小區內經營著一家蔬菜水果店,店名叫「好運來」,因為人和氣,小區內大多數人都跟他們相熟。

賀美玲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他們的老家遠在內蒙古呼倫貝爾。2005年,一家人遷到大連。兩年後,家裡購買了西苑花園小區的房子。為能在異鄉供養一雙兒女,王久章在外找了一份開挖掘機的工作,周末時幫忙妻子照顧蔬菜店的生意,女兒出事那天,他一直留在店裡照看。

午飯過後,小琪照例去美術班學畫畫,出門前,她跑到賀美玲跟前,讓母親為她梳上小辮兒。賀美玲說,女兒雖然年紀小,但十分聽話懂事,平時她店裡生意忙,小琪都是自己梳頭上學。

梳好頭髮,大約1點不到,忙碌了一早晨的賀美玲感到一股困意襲來,她走進裡屋躺下,朦朧中看到小琪披上一件紅色的夾克衫出了門,臨走前她還問了一聲:「媽,外面冷不冷?我去上課了,再見。」

兩個半小時後,賀美玲被枕邊震動的手機吵醒,睜眼看到了丈夫20分鐘前打來的數個未接來電,她驚覺:下課已半小時了,小琪卻還沒到家。

王久章說,小琪學畫畫的美術班離家不遠,步行最多只需要15分種,女兒一般會先到蔬菜店裡把畫筆和書包放下再回家,那天他卻一直沒有等到她,他趕忙聯繫妻子,可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賀美玲向澎湃新聞回憶,當天午飯後,小琪曾經拿著她的手機玩遊戲,為不影響正讀初三的哥哥寫作業,細心的女兒把手機調至了震動模式。

意識到女兒「失蹤」了,夫妻二人開始瘋狂找尋。他們調取了小區多處監控視頻,最終在小區內某個路口商鋪的門前監控中看到了小琪最後的身影:10月20日下午3時20分,身穿紅衣的小琪經過距離案發地蔡某某家僅50米的路口。

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該路口距離王久章的蔬菜店也不過100米。賀美玲說,如果不出意外,小琪再走三五分鐘,就能到家了。

但小琪卻再也沒能回來。等到王久章再次見到她時,小琪被人裝在塑膠袋內扔在小區一處灌木叢中,已經沒了氣息,身上的紅色外套被鮮血浸透,臉上還帶著傷,下身裸露著。

賀美玲奔到現場時,警方已經拉起警戒線;她太后悔自己睡過了頭,沒去接孩子放學,一聲「再見」竟是永別。

小琪在美術班上課時,老師為其拍攝的照片。

警方:加害人父母未參與未包庇

小區內發生了命案,一時人心惶惶。

案發當晚,警方經現場勘查和走訪調查後,很快將嫌疑人鎖定為該小區13周歲的男孩蔡某某。10月26日,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蔡家後門距離遺體被發現處僅10米,路面上至今仍能看到幾行斑駁的血跡。警方通報顯示,蔡某某在被帶走的當晚就供認了殺害小琪並且拋屍的行為。

賀美玲告訴澎湃新聞,蔡某某和小琪哥哥就讀同一所學校,今年初二,因為常來蔬菜店買蔥,有時候也會跟他嘮上幾句。在賀美玲的講述中,2018年,蔡某某母親曾向她打聽小區內有無靠譜的託管班,賀美玲推薦了小琪和哥哥所在的一家,但是蔡某某去上了一個月就沒再去了。

今年12歲的廖輝(化名)曾與蔡某某一起上託管班,同時也是蔡某某低一年級的校友。他告訴澎湃新聞,蔡某某經常不去上課,有一次老師差他去蔡某某家喊他,他在門口聽到「屋裡有奇怪的聲音」,但是敲門卻久無應答。廖輝還說,蔡某某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不是倒數第一就是倒數第二」,在學校時還總喜歡看女同學。

賀美玲說,在出事前,她曾幾次在晚上9點仍看到蔡某某在小區內遊蕩,她還曾善意提醒,「我說孩子啊,這麼晚了你還不回家,擱外面兒瞎溜達啥。」但蔡某某並未理會。

王久章稱,事發的20日下午3點左右,蔡某某曾走到好運來蔬菜店問他,「小琪去哪兒了。」王久章回說,她去上美術班了。等到王家人在四處找尋時,蔡某某大約在4點半時又碰上過王久章,還問了句「你們女兒找到了沒,神態毫無異樣」。

賀美玲說,為小琪屍檢的法醫曾告訴她,女兒身中7刀,其中有一處為致命傷,死因是失血過多而亡,但並未遭到性侵。截至發稿前,家屬尚未收到正式的屍檢報告。

小琪的親屬質疑:蔡某某如何獨自一人完成殺人拋屍清理現場等行為;且事發當時為星期天,蔡某某的父母是否在場或從中參與。

有媒體報導稱,蔡某某與母親曾將沾血的衣物拿去當廢品變賣並遭到拒絕,26日,澎湃新聞找到了當日在小區收廢品的郭海(化名),他否認了這一說法,並稱20日下午5點,蔡某某確實和其母親拿著廢紙箱和幾個礦泉水瓶去賣,但沒有其他物品。

蔡某某的母親莊某某在大連某購物中心經營著一個售賣海參等水產乾貨的攤位。對麵攤位的攤主告訴澎湃新聞,20日當天莊某某和往常一樣出攤,市場上生意不好,「當天她在攤位上看了一下午手機,4點左右收攤回家。」

澎湃新聞注意到,從莊某某攤點到其家總距離接近5公裡,且這一路時常擁堵,駕車約需半小時。

針對案發時蔡某某父母是否在場等問題,澎湃新聞26日向大連市公安局求證,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其父母確實未參與,且不存在包庇,「如果真的存在這些情況,我們沒有理由去袒護,也早就在通報裡一併說明了。

該負責人還表示,因為案件的受害人和加害人均系未成年人,依照《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具體的案情細節不便再對外透露,「從受理、辦案到做出收容教養3年的決定,整個過程都是嚴格按照規範,經由省裡審批的。

王久章發現小琪遺體的灌木叢

小區多名女住戶稱曾遭蔡某某尾隨騷擾

大連市公安局同時向澎湃新聞證實,蔡某某確實出生於2006年1月,作案時距離《刑法》規定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相差不到三個月,依法不追究其刑事責任。

而案發小區的居民們發現,危險在小琪被害前就已有徵兆:小區多名女性住戶反映,自己曾遭到蔡某某的跟蹤尾隨,甚至有人被他掀過裙底。

小區居民劉玫(化名)25日晚間告訴澎湃新聞,今年春天某日,她下班回家時,曾被蔡某某尾隨至樓道裡,在經過樓梯轉角時,她瞥見了跟在身後的蔡某某,「當時還不知道他是誰,看著是一張孩子的臉,但個兒很高,1米7多,也很壯。」見劉玫回頭望著他,蔡某某立馬問:「這裡是幾號樓?」劉玫反問他:「要幹啥?」蔡某某便轉身跑了。劉玫說,當時以為只是個孩子的惡作劇就沒在意,直到兇案新聞曝光後,她才發現,當時跟蹤她的人正是蔡某某。「現在想起來都脊背發涼。」劉玫說。

劉玫的遭遇並非孤例。另一位27歲的女住戶也講述了自己三次被蔡尾隨的經歷。鄰居用手機現場拍攝的視頻顯示,該名女住戶自稱蔡某某首次跟蹤時曾拍其肩膀,主動幫她提東西,並同樣提問「這是幾單元樓?」第二次被跟蹤時,女住戶用手機拍下了蔡的臉,事後,她和丈夫曾在小區內撞見過蔡某某,丈夫還「口頭教訓」了他一頓,之後便沒有再犯。26日,澎湃新聞嘗試電話和簡訊方式聯繫該名女住戶,但未獲得回音。

另有三名案發小區的住戶告訴澎湃新聞,今年8月,曾看到蔡某某在小區內對一名成年女性「動手動腳」,其中兩名男性住戶稱,他們曾一起為這事「攆」(趕走)過蔡某某。

但這些似乎都並未奏效。案發小區內一商店的老闆阿青(化名)告訴澎湃新聞,曾有一位被蔡某某騷擾的女孩的母親報過警,然而之後並無下文。阿青說,蔡某某從派出所出來後曾去他的商店買東西,還對其說自己是冤枉的。他曾跟蔡某某父母說過孩子的情況,「他父母都不管。」

蔡某某是否曾因騷擾女性進出派出所,對此,大連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尚未掌握這一情況。根據賀美玲提供的蔡某某在同學微信群的聊天記錄,他曾在警方偵查現場時在群裡發言稱:「老子好不容易從嫌疑名單出來,又進去了。」

蔡某某對女性的「捕獵」讓小區居民心生不安,尤其是家中有女孩的父母。一位母親告訴澎湃新聞,出事後她再也不敢讓孩子獨自回家,甚至把朋友圈內的孩子照片都刪掉了,也不敢用女兒的照片做頭像,生怕「被別有用心的人惦記。」案發地周邊幾棟樓的居民則在考慮搬家,另尋住處。「他收容教養3年出來,能改好嗎?萬一再做壞事,怎麼辦?」一位居民說。

小琪家中牆壁上張貼的獎狀

人大常委會委員:

未成年人嚴重犯罪重複犯罪不應輕罰

小琪被害後,對於蔡某某父母的職業和家庭背景,小區內也流傳出多種說法,有說父親是擺燒烤攤的,抑或是在燒烤店給人打工。有媒體報導稱,有人看到蔡某某和父親一起在家中看淫穢視頻,對此,蔡某某舅舅回應稱「謠傳他看黃片是扯淡。」26日下午,他向澎湃新聞發來簡訊,表示其常年在外地,對家中的事並不了解。

小琪舅舅還說,小琪遺體剛發現時,蔡某某舅舅還曾在其微信朋友圈下面留言,說「這個人有病,拿人家孩子生命幹嘛啊,這個人真該死。」等到警方帶走了蔡某某以後,他便再也聯繫不上蔡某某的舅舅。小琪舅舅說,蔡某某舅舅一氣之下把外甥拉黑了。

目前,可以從官方獲得證實的是,蔡某某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平時對他確實疏於管教。

不過,也有正面的聲音。和蔡某某母親在同一市場擺攤的店主告訴澎湃新聞,在她印象裡,蔡某某父母都是挺好的人,老實本分,莊某某時常跟她提起兒子蔡某某,「總說她兒子好。」自從蔡某某被警方帶走後,再也未見他家有人回來過,家裡的燈卻一直亮著。

10月26日,小琪的頭七,親屬們將她的黑白遺相高掛在蔡某某家的窗框上,地上堆滿了前來弔唁的群眾送來的黃白色鮮花和蠟燭。王久章把小琪的一件粉紅色羽絨服和紙錢一同燒了,賀美玲跪在一旁,雙手撫摸著寫有女兒名字的花籃,哭成淚人。

小琪頭七,母親賀美玲含淚來到案發現場祭奠。

賀美玲說,對於無法追究蔡某某刑事責任的結果,他們無法接受,已聘請律師,但是暫未考慮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小琪之死在網絡空間再次引發了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展開的針對是否應當降低起刑年齡、收容教養是否有效等話題的熱議。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羅翔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他主張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至少可降低至十二周歲。羅翔認為,民法總則已經將無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從十歲下調至八歲,「正是考慮了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

中國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律師佟麗華則認為,下調起刑點只是一種相對簡單的選擇,要從根本上有效控制犯罪,應建立更為完備的教育矯正體系。

依照刑法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犯罪少年被判處徒刑或拘役的,由少年犯管教所管教。

佟麗華坦言,從法律層面而言,對於未滿14周歲、涉嫌刑事犯罪的青少年教育矯治,確實存在制度空白,他呼籲加快修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一步明確「青少年接受收容教養,由哪個政府部門決定、在哪收容、如何進行」。佟麗華建議,在各省份建立集中的未成年人教育矯治中心,由司法機關通過一定的司法程序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進行收容、教育。

據人民日報10月27日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10月26日上午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等。在分組審議中,多名與會人員提及未成年人的嚴重暴力事件。鄭功成委員表示,如果沒有刑事責任和刑法處置,不足以震懾。對未成年人不光是預防犯罪的問題,還要有懲治犯罪的內容。李鉞鋒委員說,對於未成年人嚴重犯罪和重複犯罪的,不應該再減輕處罰。

澎湃新聞注意到,26日審議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中,包含學界和民間呼籲已久的分級預防和細化教育矯治措施。

「如果能夠推動法律的修改,小琪才算沒有白死。」祭奠的人群中傳出這句話。

回到家中,賀美玲整理出小琪生前的畫作,共有厚厚的好幾沓。賀美玲說,美術班的老師總誇小琪,說她極有天賦,長大了能往藝術方向發展,她也從不吝嗇對女兒的教育投入。「淇淇最近在學素描,剛學會畫五官,還沒學會畫人,人就沒了。」

小琪最後的素描作品

成冊的作品集裡,有一張小琪畫的太空飛船,畫面上一共有四個人,她用稚嫩的筆體在畫稿旁下:「長大要成為一個飛人,這樣就能去看我們的地球道地(到底)有的(多)大。」

遺憾的是,她再也無法長大。

本期編輯 常琛

相關焦點

  • 13歲殺人男孩被收容教養3年,3年後的他能重新做人?
    大連13歲男孩蔡某某殺害琪琪(化名)一案塵埃落定,殺人犯蔡某某最終被判收容教養3年。根據1982年3月23日下發的《關於少年犯管教所收押收容範圍的通知》中規定:收容教養的期限一般為一至三年。1997年公安部在《關於對少年收容教養人員提前解除或減少收容教養期限的批准權限問題的批覆》中還規定,在執行過程中不能對少年收容教養人員加期。如果收容教養人員在收容教養期間有新的犯罪行為,符合收容教養條件的,由公安機關對新的犯罪行為作出收容教養的決定,並與原收容教養的剩餘期限合併執行,但實際執行期限不得超過四年。
  • 法制日報:收容教養「熊孩子」很有必要
    ,會嚴格按照刑法有關規定,會同公安機關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必要時交由政府收容教養。典型的案例如2012年4月,湖南省衡陽縣西渡鎮突發一起特大命案,一名12歲的小男孩用水果刀將姑媽一家三口殺害。遺憾的是,很多未成年施暴者得不到應有懲戒,以致於既不能有效撫慰受害者,也無法矯正涉案未成年人,更不利於維護公平正義。因此,對無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涉罪未成年人,有必要交由政府收容教養,這才是對受害人、施暴者和社會負責。   根據刑法有關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 對施害者收容教養3年!大連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害案最新進展
    央視網消息:大連10歲女孩琪琪被13歲男孩蔡某某殺害一案,有了進展,受害女童琪琪的父母,終於拿到了大連市沙河口區法院作出的民事訴訟一審判決。施害者蔡某某父母被判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各類損失128萬餘元。
  • 什麼是收容教育、收容遣送、勞動教養、收容教養?看名字我頭痛
    根據國務院《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公安機關不經法庭調查審判,便可對賣淫嫖娼人員採取為期六個月至兩年的強制教育、勞動等一系列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2014年5月,著名男演員黃海波因嫖娼被北京警方行政拘留後被轉為收容教育6個月。收容教養是對實施了犯罪行為但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人由政府進行收容、集中教育管理的一種強制性的教育改造行政措施。
  • 未成年人收容教養制度何去何從?
    而此次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工作中,有一個問題各界高度關注,那就是收容教養。草案二審稿不再使用「收容教養」這一概念,而是將有關措施納入專門教育。草案二審稿第四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有刑法規定的行為、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經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公安機關可以決定將其送入專門學校接受專門教育。
  • 以收容教養治理「一放了之」
    2019年下半年至今年3月,一群不滿16歲的少年,在陝西省神木市周邊連續行竊,由於是未成年人,他們不承擔刑事責任。被抓後往往由民警教育,再交由父母管理。但在家庭失序的情況下,問題少年的違法犯罪問題進入循環狀態,部分少年被抓後再犯的情況普遍。有孩子聲稱,他還有兩年可偷。2020年3月20日前後,7位問題少年被送入臨時設立的管教學校。
  • 李雙江之子被收容教養引爭議 律師解答5大疑問
    李天一被收容教養引起爭議 律師解答網友五大疑問本報記者侯莎莎15歲的李天一打傷人後被處收容教養1年,對他的處罰是否因其為名人子女而加重?李天一是不是只有15歲?收容教養如何執行?還有網友質疑:李雙江的兒子,作為15歲的未成年人打人被判收容教養1年,而在方舟子被打一案中,肖傳國作為成年人買兇連傷兩人僅被判拘役5個月。「北京市百名優秀刑辯律師」之一的張競律師解答,收容教養期限一般為1至3年,在收容教養期間,少年管教所也會以教育、感化為主的方式進行教養。本案也是基於此做出的行政強制措施。
  • 大連13歲殺人少年家房屋無人競拍 行兇男孩被收容教養三年
    備受關注的「大連13歲少年殺害10歲女童案」有了新進展。11月2日,該案13歲加害人父母名下房產正式進行司法拍賣,11月3日上午10點,第一輪拍賣結束,據拍賣網站信息顯示,共有5344人進行圍觀,但直到拍賣結束仍然無人競拍。據拍賣網站信息顯示,該房產市場價為1633376.66元,當前起拍價為1143400元。
  • 湖南12歲男孩弒母 專家建議轉送少年收容教養所
    新京報訊(記者 黃哲程 見習記者 呂銀玲)近日,殺害母親的湖南12歲男孩因未到最低刑事責任年齡,被警方釋放。專家建議將其送至少年收容教養所教育,並呼籲儘快制定獨立的少年法。據新京報此前報導,湖南益陽沅江市12歲男孩吳某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用刀將母親殺害。被釋放後,吳某曾希望重回學校,但遭到多數家長抵制,他的父親想讓政府幫忙管教。
  • 收容教養退出歷史舞臺:收容審查、遣送、教育、教養都取消了
    、收容遣送、收容教育、收容教養、勞動教養終於都退出歷史舞臺,是中國法治史上一個極大的進步。經收容審査證明已構成犯罪的,應移請人民檢察院審査批捕和審査起訴,經審査符合勞動教養條件的,應經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批准,送勞動教養;經審查證明既不構成犯罪又不符合勞動教養條件的,應解除收容審査或移送有關部門作其他處理。收容審查的取消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 兩會看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高發,收容教養制度該重新激活?
    此前在2019年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提交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一次審議,草案中刪除了收容教養制度,由此引發不小爭議。「由於制度不完善,犯罪的未成年人無法受到妥善的教育矯治措施而被放任發展,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 分級收容教養 設暫緩不起訴制度
    提案建議引入「惡意補足年齡」做法,在刑法中設定「天窗」,並將監護人失責納入刑事調整犯罪。同時,探索「分級制」收容教養,針對不同未成年人的主觀惡性、身心健康,開展不同強度的收容教養,使收容教養真正成為刑事處罰的補充性懲戒和教育手段,並探索建立適用於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的暫緩不起訴制度。
  • 未成年犯罪收容教養擬改為矯治教育,專家建議進一步修法落實
    未成年犯罪收容教養擬改為矯治教育,專家建議進一步修法落實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實習生 嚴兆鑫 2020-10-13 20:59
  • 專門教育取代收容教養是教育矯治科學化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進行二次審議,審議稿對近年來未成年低齡惡性犯罪案件作出回應,通過實施專門教育對這類對象進行矯治,進而取代之前的收容教養制度。  在二審稿中,不再使用「收容教養」的概念,對結夥鬥毆,追逐、攔截他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等嚴重不良行為,情節惡劣或者拒不配合、接受公安機關教育矯治措施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專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 我國將修法完善未成年人收容教養制度
    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特別是對於公眾關切的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應充分運用刑法規定的收容教養制度。  臧鐵偉介紹,即將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將繼續審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
  • 關注|「收容教養」,退出歷史舞臺!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在收容審查、收容遣送、勞動教養、收容教育相繼被取消或者廢止後,最後的「收容教養」也退出歷史舞臺。該法共七章68條,將於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於1999年頒布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主任郭林茂在答記者問時說,這次修訂是一次比較大的修改,由原來的57條變為68條。 修訂後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為總則、預防犯罪的教育、對不良行為的幹預、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對重新犯罪的預防、法律責任和附則。
  • 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民進中央建議分級收容教養設暫緩不起訴制度
    提案建議引入「惡意補足年齡」做法,在刑法中設定「天窗」,並將監護人失責納入刑事調整犯罪。同時,探索「分級制」收容教養,針對不同未成年人的主觀惡性、身心健康,開展不同強度的收容教養,使收容教養真正成為刑事處罰的補充性懲戒和教育手段。並探索建立適用於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的暫緩不起訴制度。
  • 專門教育能否取代收容教養引發熱議
    值得關注的是,多年來,對於這部分未成年人,實踐中採取的措施就是收容教養。收容教養制度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中都有明確規定。但在上個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二審稿中,則不再使用「收容教養」這一概念,而是將有關措施納入專門教育。  這一改動引發了常委會委員們關於收容教養制度去留的討論。
  • 「專門教育」能否完全替代「收容教養」
    根據各方面意見,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國家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不再使用「收容教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汪鴻雁認為,收容教養不可併入專門教育,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應對收容教養制度進行司法化改造」,不再由公安部門決定剝奪人身自由,而交由人民法院作出裁決,這樣能有效地應對低齡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
  • 低齡暴力犯罪引關注 人大代表建議激活完善收容教養制度
    方燕認為,刑事責任年齡的降低意味著將有更多未成年人在監獄受到刑事處罰。「由於未成年人認識能力較低,且身心承受能力較弱,適用刑罰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催生監獄化犯罪人格。不僅不利於預防犯罪,還容易導致他們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