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以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以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新華社評論員

  跨越55年,三代人奮鬥不息,把「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變成了廣袤林海,這是怎樣的人間奇蹟?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先進事跡,號召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我們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從「一棵松」到「百萬畝」,從茫茫荒原到生態寶地,幾代塞罕壩林場人伏冰臥雪、艱苦奮鬥,在高寒沙地上書寫了改天換地的綠色傳奇,鑄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塞罕壩精神。「草木植成,國之富也。」今天的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輸送淨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鬱鬱蔥蔥的林海,成為職工改善生活、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塞罕壩林場建設實踐,深刻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的生動體現。弘揚塞罕壩精神,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責任重於泰山,使命高於一切。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歷經風雨不易其志,飽受磨難不改其心,肩負起修復生態、保護生態的歷史使命,創造了無愧於黨和人民的非凡業績。對各地幹部來說,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責無旁貸的使命與責任。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牢記使命、敢於擔當,切實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好,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嚮往,用行動詮釋綠色發展理念,以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實績造福於民。

  綠色用汗水澆灌,夢想靠堅持實現。從「渴飲河溝水,飢食黑莜麵」的「老壩上」,到不忘初心、默默奉獻的「林三代」,塞罕壩林場人從不向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環境低頭,用堅韌不拔的鬥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一代接著一代幹,築起一座永恆的綠色豐碑。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始終保持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迎難而上、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奮力啃下「硬骨頭」、開闢新天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只要我們像塞罕壩林場人那樣紮根奮鬥的土壤,揮灑創業的汗水,就一定能打好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過去「以砍養家」,到現在「以砍養樹」,折射出塞罕壩形成的良性循環發展鏈條。實踐充分證明,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一方發展的重要優勢所在。思路決定出路,思想引領實踐。弘揚塞罕壩精神,最根本的是切實轉變發展觀念,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才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塞罕壩」意為「美麗的高嶺」,建設美麗中國,呼喚更多的塞罕壩,呼喚千千萬萬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那樣的踐行者、推動者。讓我們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以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齊心協力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好家園。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21558540

相關焦點

  • 最純樸女中音劉子琪演繹紀錄片《綠野狂人》主題曲:美麗的塞罕壩
    紀錄片《綠野狂人》主題曲MV錄製,最純樸女中音劉子琪傾情演繹《美麗的塞罕壩》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無怨無悔、默默付出,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矛盾面前不退縮,不畏艱難,敢於擔當的優秀品質,深深地感動著我,激勵著我…塞罕壩從茫茫荒原到綠色海洋,是一曲忠於使命,無私奉獻的壯歌,更是一部持之以恆,不懈奮鬥的傳奇…置身於這綠色的海洋,巍峨蜿蜒的壯美青山,清澈見底的綠水
  • 新華社評論員: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題: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  新華社評論員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深情回顧我們黨走過的艱辛奮鬥歷程,宣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奮力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堅定決心,號召全黨奮進新徵程、創造新輝煌。
  • 塞罕壩務林人心聲:新時代接續演繹綠色夢想
    「塞罕壩精神宣傳月」。在日前林場舉辦的一場塞罕壩精神報告宣講會上,第一代林場人代表、75歲的陳彥嫻老人生動回顧了56年前的創業歷程。  1964年夏天,正在讀高三的陳彥嫻和當時宿舍5名女生,投身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我們宿舍六姐妹有一個共同心願:要像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那樣,開著拖拉機馳騁在原野上,為祖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陳彥嫻說,正是懷揣這樣的理想,她們毅然來到了塞罕壩林場。
  • 少年評論員-邱詠捷 | 國產航母見證偉大創新精神
    最讓人驕傲自豪的是,山東艦跳動著一顆「中國心」,自主設計、自主配套、自主建造,這是中國科技創新的進步,體現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新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海軍實力的象徵。建設國產航母,寄託著中華民族數代人向海圖強的歷史夙願。回望近代,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通過海路發動侵略,讓一個泱泱大國遭受重創。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好一個大「林子」
    塞罕壩有片「尚海紀念林」。好一個齊整、蔥翠的「林子」,銘刻著以林場首任黨委書記王尚海為代表的創業元勳們的功績。  林場建設初創時期,困難堆積如山。為了穩定軍心,王尚海一跺腳,從承德舉家遷往壩上。副場長張啟恩,原林業部造林司工程師,北京大學畢業生,硬是說服愛人揮別京城,舉家上壩。  燕趙大地,再次響起「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歌。
  • 好一個大「林子」——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
    塞罕壩有片「尚海紀念林」。好一個齊整、蔥翠的「林子」,銘刻著以林場首任黨委書記王尚海為代表的創業元勳們的功績。  林場建設初創時期,困難堆積如山。為了穩定軍心,王尚海一跺腳,從承德舉家遷往壩上。副場長張啟恩,原林業部造林司工程師,北京大學畢業生,硬是說服愛人揮別京城,舉家上壩。  燕趙大地,再次響起「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歌。
  • 數描中國|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繪出美麗中國新顏值
    數描中國,筆耕不輟。這個冬天,約17萬隻候鳥在鄱陽湖溼地集結;塞罕壩林場的112萬畝人工林正在生長;太原汾河碧波清流,「汾河晚渡」美景重現……如今的美麗中國「顏值」不斷上升,「十三五」收官之年,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亮麗底色,生活多了一份清新的幸福。今天,來聊聊生態文明建設的那些事兒。
  • 內蒙古自駕行之御道口、塞罕壩,看看正真的貓眼是如何看世界的?
    我們是中午離開的承德避暑山莊,然後趕往距離此地250公裡左右的御道口、塞罕壩景區·。到了御道口,已經接近傍晚。御道口鎮,一條寬闊的主路,兩旁有住宿的賓館和飯店。路兩旁還掛著一串串的大紅燈籠,看著就很喜慶。晚上就在御道口住宿,吃飽喝足之後,溜達著出來消食。
  • 第三代務林人於士濤:塞罕壩就是我的詩和遠方
    1962年,國家在塞罕壩組建林場,幾代塞罕壩人開始頂風冒雪、戰天鬥地在「石頭縫」中植樹造林。  於士濤出生於河北省定州市,地處平原地區,來塞罕壩林場之前他沒有見過大山。他在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就讀時,塞罕壩作為河北省林業系統的典型,讓於士濤心生嚮往。  2005年於士濤畢業,正趕上塞罕壩招人,二話沒說就報了名。
  • 宮喜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為黑龍江文旅品牌建設注入強動力
    新華財經哈爾濱1月6日電(記者邢路續)5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務黑龍江文旅品牌建設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哈爾濱舉行。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王兆力,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玉梅,新華通訊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宮喜祥,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張麗娜,哈爾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閆紅蕾,中國經濟信息社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徐玉長等參加籤約儀式。
  • 那片林子就是我們的詩和遠方——訪第三代塞罕壩林場務林人於士濤
    記者 商棠 攝長城新媒體奈洛比12月5日電(記者 商棠)12月5日,於士濤作為第三代塞罕壩務林人的代表,來到肯亞奈洛比參加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接受2017地球衛士獎頒獎。「今天真是太高興了。我感到激動和驕傲,我為自己當年做出到塞罕壩工作的決定而慶幸!」於士濤難掩喜悅之情,「12年前,我大學畢業時選擇了塞罕壩,不僅僅因為這裡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前輩們艱苦奮鬥的精神。
  • 塞罕壩:半個多世紀的心血汗水 澆灌出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工林
    資料照片五十五載鬥轉星移,塞罕壩人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立在貧瘠的土壤之中,牢牢地釘在大地之上。他們植綠荒原、久久為功,以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科學求實的嚴謹態度、持之以恆的釘釘子精神,書寫了這段綠色傳奇。曾經一度「高、遠、冷」的塞罕壩,如今變成了「綠、美、香」的「華北綠寶石」。著名作家魏巍為此賦詩:「萬裡藍天白雲遊,綠野繁花無盡頭。若問何花開不敗,英雄創業越千秋。」
  •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水韻4月29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的梯田蓄水充盈,在朝陽下美麗迷人。 新華社發(梁志強 攝)「喚醒」千年4月27日,文物修復專家在寧夏須彌山石窟圓光寺48號窟內修複壁畫。
  • 王偉中會見新華社廣東分社社長徐金鵬
    王偉中會見新華社廣東分社社長徐金鵬 2020-05-28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貝發集團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
    12月4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務產業新銳行動」入選企業籤約儀式在海南博鰲舉行。貝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新華社下屬服務機構將圍繞品牌建設和企業發展進行全面合作。新華社總經理室總經理張永平致辭新華社總經理室總經理張永平表示,品牌是企業相生相融的名片,企業的發展史是品牌的培育史、奮鬥史,其背後是國家、企業、企業家和員工砥礪奮進的創造歷程。新華社及其所屬機構將圍繞新銳企業品牌建設需求,不斷提供優質服務,助力企業品牌大放光彩,早日結下合作的碩果。
  • 洛陽: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宜居洛龍
    與其他城區相比,洛龍的美麗鄉村建設就顯得意義尤為重大,任務也更重。  因為惠及群眾多,洛龍區非常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該區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和區政府常務會議,對美麗鄉村工作做出部署;結合實際及時制訂了《洛龍區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區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抓落實;建立各部門聯動機制,密切配合,強力推進工作開展。
  • 廈門日報評論員文章:永葆「闖」的精神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經濟特區輝煌成就,深刻總結經濟特區寶貴經驗,號召經濟特區廣大幹部群眾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為廈門履行新時代經濟特區使命,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40年乘風破浪,40年「闖」而不息。一部經濟特區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闖關奪隘的奮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