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的「皮套」裝著什麼?是蜥蜴、恐龍還是

2021-01-15 騰訊網

在眾多的怪獸電影中,「哥斯拉」可以說是一面旗幟,而對於其原型更是爭論不休,有人說是恐龍、有人說是蜥蜴,也有人說是神話中的生物,真相只有一個?

98美版《哥斯拉》 要了解哥斯拉的原型,首先就需要了解其誕生過程,大部人第一次了解到哥斯拉,大概是從好萊塢的幾部《哥斯拉》電影中,98版哥斯拉講述了在太平洋的一處隱蔽小島上,法國多次在島上進行核試驗,導致小島上的蜥蜴發生了基因突變,變成了「哥斯拉」,哥斯拉遊過太平洋,在美國海岸登陸,釀成了一場災難。

美版《哥斯拉》的原型是它

這部電影中的哥斯拉原型正是一種名為海鬣蜥的蜥蜴,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可以在海中遊泳的蜥蜴,海鬣蜥成年雄性平均體長0.75米,雌性平均體長0.6米,體重約12千克,它身上密布著厚厚的鱗片,背部尖刺交錯,完全符合人們理想中的「怪獸」設定。

然而它兇惡的外表下,其實是一顆溫柔的心,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海鬣蜥和當地居民友好相處,出沒於海島小鎮的各個角落,有時候甚至會爬上居民家的陽臺,和大多數蜥蜴不同,它們是素食主義者,以海裡的一些藻類為食,在數百萬年前,它們機緣巧合來到了科隆群島,在滿是熔巖,一片荒蕪的島上,這群蜥蜴堅韌的活了下來,變成世界上唯一會下水的蜥蜴。

知更鳥是它們的好夥伴,在缺乏淡水的島嶼上,知更鳥從海鬣蜥的口水中獲取水源,並以海鬣蜥身上的寄生蟲為食,這種伴生關係在蜥蜴圈裡可並不常見,但哥斯拉電影卻給人一種海鬣蜥特別殘忍的印象,它可謂蒙受了不白之冤。

知更鳥和海鬣蜥

從哥斯拉的外貌、動作設計,以及整個故事背景來看,海鬣蜥無疑是98年《哥斯拉》電影的原型,但更早的哥斯拉卻並非如此。 因為好萊塢電影的原因,很多人下意識以為美國是哥斯拉的原產地,但實際上它的祖籍在日本。《哥斯拉》祖籍日本在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了一種持續低迷的狀態,原子彈的「核恐怖」深入人心,日本社會迫切需要一個能拯救他們的超級英雄。它們將原子彈帶來的恐懼具象化成怪獸,然後創造一個英雄打敗怪獸,於是《奧特曼》、《宇宙戰艦大和號》、機甲類型的超現實英雄誕生了。

哥斯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哥斯拉的本名是ゴジラ(羅馬音Gojira),最早在日本電影《哥斯拉1954》登場,它是日本傳說中大戶島上怪物的名字,有人猜測初代哥斯拉的形象設計可能是參考中國古代的闢邪神獸。

闢邪神獸有那麼醜嗎? 要說日本哥斯拉,就不得不說特攝電影,所謂特攝電影就是在特效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通過道具模型,用特殊的拍攝角度來拍攝震撼的怪獸電影,這種技術的運用直到今天仍在延續,我們所熟知的很多科幻大片都是特攝加特效相結合,就連網絡上流行的很多「懸崖裝x」視頻也都是特攝技術。

最初的哥斯拉因為是人穿著皮套扮演的,所以在最初的角色設計上除了要考慮怪獸的造型,還要考慮穿皮套的人是否能很好的融入哥斯拉。如今,這種「皮套感」已經融入了哥斯拉的靈魂,粉絲廣泛接受。

日本哥斯拉不是某種「爬蟲」

即便特效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日本的哥斯拉電影依舊沒有放棄這種「皮套感」,庵野秀明導演的《新 哥斯拉》中,依舊用真人演員+動作捕捉技術的方式來構建哥斯拉,甚至在CG上追求那種「皮套感」。

庵野秀明甚至明確表示:「哥斯拉不是什麼巨大爬蟲類不是恐龍,這點要特別注意」

這對中國觀眾來說可能難以接受,明明有更好的技術,更生動的設計,為什麼要刻意追求那種復古的感覺呢?但是對全球幾十年的哥斯拉老粉絲來說,「真實感」並非是追求的第一要務,能讓勾起觀眾的童年回憶才是更重要的。

對於新觀眾而言,2014年的美版哥斯拉大概更對胃口,但對於老觀眾卻並非如此。

哥斯拉是一個粉絲向的IP作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哥斯拉的形象已經在觀眾心中定型,它追求的不是好萊塢大片的那種真實感,而是在幾代人的共同回憶中找到一個大家普遍認可的形象。

哥斯拉vs eva

日本的哥斯拉不是單純的生物,而是結合了神話元素的超現實物種,它擁有背部射線、口噴大火的能力,這是美版的怪獸電影中絕對不會出現的元素,它對標不是好萊塢的《金剛》類型的怪獸電影,而應該是《奧特曼》中的怪獸。

日版和美版的真假《哥斯拉》

本質上來說,日本哥斯拉和美國哥斯拉根本不是同一種概念,美版哥斯拉更多是套上了「哥斯拉」的名頭,實際上就是一部經典的好萊塢式的怪獸電影,它改名為《深海蜥蜴》、《龍怪》,甚至可以叫阿貓、阿狗,一樣有人喜歡看,因為好萊塢的生產模式決定了,將它國的文化精髓拿走,剝下外殼去掉裡子,然後塞進美國夢,成熟的電影生產體系能給你在觀影時有過山車式的暢快體驗,總結就是:爽就完事了!2014美版《哥斯拉》而日本的哥斯拉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模糊到清晰,逐漸形成的概念,它甚至可能沒有原型,僅僅是初代導演的一個幻想,但經過一代代人的完善,才有了自己的形象,在日本,哥斯拉不止是一隻怪獸,更是一種文化,反映的是日本人的反戰情緒,對「核恐怖」的擔憂,對人與自然環境的思考,這些內核大概是好萊塢哥斯拉永遠也拿不走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哥斯拉的原型是什麼?不是恐龍,也不是鱷魚,答案讓人想像不到
    作者:勵生說起恐龍,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巨型生物,但相信有些人不知道的是,恐龍這個詞原本代表的是「恐怖的蜥蜴」。當時,剛發現恐龍化石的科學家並不知道恐龍是什麼,只認為這是一種巨大蜥蜴的化石,直到深入研究之後,才明白恐龍和蜥蜴並不是同一種生物。世界上最能潛水的蜥蜴種類是什麼?
  • 哥斯拉65年12個版本,行星哥斯拉遇到紅蓮哥斯拉:像小丑一樣
    要說受到大家歡迎的一個怪獸,那就是哥斯拉了,不只是在日本出名,全球都有很多哥斯拉的粉絲。哥斯拉65年12個版本,行星哥斯拉遇到紅蓮哥斯拉:像小丑一樣在1954年推出的初代哥斯拉,是核輻射之後的一個變異品種,本體是一隻小蜥蜴。
  • 怪獸哥斯拉是恐龍還是鱷魚?古生物學家:哥斯拉還有一種身份
    這就是哥斯拉,一隻充滿傳奇的怪獸,那麼這隻怪獸有原型嗎?哥斯拉到底是恐龍的一種,還是鱷魚的一種呢?對此古生物學家給出了答案,原來兩者都不是,另有結果。眾所周知,哥斯拉作為奧特曼系列的角色,本身就是虛擬的,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而且也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哥斯拉曾經存在這個地球上,可以說哥斯拉就是在編劇的腦洞下創造出來的,哥斯拉屬於一隻身形巨大、體重非凡的怪獸,可以憑藉著蠻力對巨人造成一定的傷害。
  • 哥斯拉屬於恐龍還是鱷魚?研究員給出了答案
    世界上最恐怖的動物是什麼?或許要真的說某一種,我們確實說不出來。獅子老虎這些兇猛的動物雖然存在,但是由於它們的不是被保護起來,讓人難以接近,因此就顯得相對安全許多。不知道大家聽過哥斯拉嗎?這是一個現實中不存在怪物,由日本人創造出來,它的影響非常廣,而且許多人對哥斯拉進行了討論,還在糾結它屬不屬於恐龍的一種。哥斯拉龐大的身軀讓人聯想到恐龍,身體的曲線和粗短的雙手,都與恐龍有著相似之處。
  • 為什麼哥斯拉是最受歡迎的怪獸一哥?
    哥斯拉,日語ゴジラ「Godzilla」,是一個混成詞,製作團隊最初設想這頭怪獸得具有「超強大的體型和破壞力」,腦中便出現陸地生物大猩猩「Gorira」和海洋生物鯨魚「Kujira」,將兩個詞結合起來,便有了哥斯拉。認識一個物種可以從它名字開始入手,再者就是外貌,哥斯拉的外貌也有著深沉的構成意義。我們來看看初代的哥斯拉長得像什麼?
  • 哥斯拉是恐龍還是鱷魚?它的原型終於被找到了,現實裡很溫順
    而在最新一版的電影哥斯拉中,人們發現哥斯拉的個頭不僅越來越小了,而且長相也開始變得呆萌起來了,一些人不僅不覺得哥斯拉恐怖,還覺得它有點「萌萌噠」。 但是,電影中的哥斯拉頭部卻和鱷魚很像,為此,也有人認為哥斯拉就是鱷魚和霸王龍的混合體,但實際上,哥斯拉原型的體型就很小,人們甚至想像不出它發怒的樣子。
  • 哥斯拉到底該如何分類,它是恐龍還是鱷魚?
    看過《哥斯拉》系列電影的人應該都知道,哥斯拉是一隻身高達50米的巨型怪獸,是日本人創造出來的臆想中的生物,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但就是這麼一個想像中的產物,卻帶來了非常廣闊的影響,甚至有很多科學家對此展開了相應的討論,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哥斯拉是不是恐龍?
  • 哥斯拉是恐龍還是鱷魚?科學家為此爭論,卻難以找到答案
    看過電影《哥斯拉》的朋友應不會對「哥斯拉」這一事物感到陌生。哥斯拉並不是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客觀事物,它實質是日本公司創造出的獨特怪獸,它也被視作日本流行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電影《哥斯拉》於1954年上映,在此部電影上映之前,大家都不認識哥斯拉,而此部電影上映之後,哥斯拉開始走進千家萬戶,甚至跨出了日本,走向了世界,成為多國人民心中偶像。從資料上來看,哥斯拉被設定為高約50米,體重達20000噸的大型猛獸,它生存在侏羅紀與白堊紀之間的過渡時期,個體屬性介於海棲爬行類動物與陸生獸類動物之間。
  • 哥斯拉的原型是什麼?有人說是恐龍,有人說是鱷魚,其實都不是
    實際上這裡的怪獸之王並不是奧特曼裡的其中一隻,而是哥斯拉。最新一部關於哥斯拉的電影就將這隻怪物定位成怪獸之王,但它之前還有一系列的故事。根據哥斯拉系列電影來看,這種生物的誕生是被神秘自然力量喚醒的,而且每一部電影中哥斯拉的形象都有所改變,時而和人類作對,時而幫助人類。但是在最新版的哥斯拉電影中,很多觀眾表示看到的哥斯拉似乎比以往都要乖萌了。
  • 蜥蜴和鳥,恐龍更像誰?
    而一個半世紀以來,作為大眾媒體最為熱衷的古代生物,恐龍的復原形象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恐怖的蜥蜴「恐龍」(Dinosauria)這個名稱是在1842年由英國著名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創造的。「Dinosauria」衍化自古希臘文,意為「恐怖的蜥蜴」。近代日本將其翻譯為「恐龍(恐竜)」,中文地區襲用之。
  • 這些哥斯拉你都知道嗎,盤點電影中的各類哥斯拉形態
    隨著《哥斯拉怪獸之王》在網絡播出,哥斯拉怪獸文化又一次掀起了高潮。哥斯拉是電影史上最著名的怪獸形象之一,它是日本戰後文化的產物之一,對怪獸類作品的影響深遠。哥斯拉是因為反對戰爭以及人類破壞自然行為而衍生出來的怪獸形象,所以電影中將哥斯拉定性為地球平衡自然的一種防禦機制。其實我們熟知的哥斯拉,也就是傳奇哥斯拉在電影屏幕上並不是唯一的形象,還有其他類型的哥斯拉出現在電影熒幕中,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不同電影中的不同哥斯拉吧。
  • 網友影評:《哥斯拉》完勝98版大蜥蜴 線索埋極深怪獸也費腦
    網友影評:華納影業的新版《哥斯拉》據說是好萊塢對1998年版的洗白之作。因為當年羅蘭·艾默裡奇招呼都不打一聲,就讓晃著肥碩無比大下巴的蜥蜴狀哥斯拉跑銀幕上招搖,直接導致創始者日本東寶公司暴怒,嫌棄其太醜陋沒眼看,帶粉絲集體抗議拒絕承認。
  • 恐龍蜥蜴一家親?是真的嗎?
    饒是蜥蜴中有被稱為「現實中的恐龍」的科莫多龍,蜥蜴和恐龍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非要找出一點關係的話——他們曾經生活在同一時代。有一種「紐西蘭大蜥蜴」,早在2億年前的上三疊紀時期,它就曾經與早期恐龍同時生存在地球上,這一科學證據也直接打破了「蜥蜴是恐龍演變而來的」這種錯誤的認知。下面大眼貓就來和大家說一說恐龍和蜥蜴的異同。
  • 哥斯拉系列23隻怪獸大盤點:基多拉不負王者之名,哥斯拉僅剩1隻
    《哥斯拉》是一部經久不衰的IP,其展現的怪獸大戰總能讓我們熱血沸騰。那麼今天的文章,阿柒就帶大家看看哥斯拉系列中出現的怪獸們。哥斯拉首先登場的自然是絕對主角「哥斯拉」,別看人家長得像只直立行走的蜥蜴,但打起架來可是比誰都狠,兩個字形容:生猛。
  • 蜂鳥大小的恐龍可能實際上是一隻蜥蜴
    現在,有證據表明它是蜥蜴的頭部。(圖片:李達星)一個化石被認為是一個小小的,有羽毛的恐龍可能根本不是恐龍,而是一個其他的什麼動物。最新研究顯示,蜥蜴,根據《自然》雜誌上的一份聲明,隨著新的批評,這項名為「緬甸白堊紀時期蜂鳥大小的恐龍」的研究於昨天(7月22日)從其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撤回。
  • 若真的出現哥斯拉,有什麼辦法解決?從哥斯拉的設定考慮!
    過分講究客觀條件,那就沒得討論了,這個生物完全不可能存在,不管是現在地球的氧含量還是輻射對DNA鏈的傷害,還是其它任意的客觀條件,哥斯拉都不可能存在。本來哥斯拉就是電影史上一個流氓的設定,一個科幻電影格局大不大就看它設定流不流氓,至少反物質和粒子加速是我們已經掌握的技術,我要流氓起來一個動感光波足以解決一切流氓設定了。
  • 怪獸「哥斯拉」的現實原型,不僅長相可怕,還能「返老還童」
    電影《哥斯拉》被很多人喜愛,電影的主角是一隻體型龐大的蜥蜴,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電影中的怪獸,而是現實世界中的「哥斯拉」——海鬣蜥,這是一種罕見的蜥蜴,在長時間的進化中,獲得了在蜥蜴中獨有的海洋捕食能力。
  • Science:哥斯拉的65年進化史,比地球其他生物進化快30倍
    哥斯拉身軀龐大,力大無窮,棲身海洋,狀似恐龍,長相恐怖,表皮布滿粗糙的突起和刮痕,電影中反核反戰的的主題也詮釋了當時日本全民的核恐懼心理。哥斯拉電影一經推出,引起了廣泛轟動。在此後的65年裡,日本和好萊塢先後拍攝了35部《哥斯拉》電影,哥斯拉這個怪獸形象歷經65年而長盛不衰。
  • 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明年上映:龍族和獸族打了好幾億年了
    將在2020年上映的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 douban.com 哥斯拉作為日本的國寶級怪獸,其形像最早是從老版的恐龍復原圖拼湊而來,自然算得上是龍族恐龍逐漸走上了神壇,但恐龍並不是在一開始就佔據著C位。 最早的恐龍在三疊紀晚期出現——哥斯拉的直系血緣最早來源於此。
  • 《自然》封面文章遭質疑,「史上最小恐龍」 還是某種蜥蜴?
    3月12日,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登上了當期《自然》封面。但文章刊出僅24小時後,國內便有多位學術同行聯合發表了質疑文章《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認為論文將琥珀中發現的新屬新種——寬婭眼齒鳥,斷定為「最小恐龍」證據不足,它很可能屬於某種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