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蜥蜴一家親?是真的嗎?

2021-01-20 大眼貓的奇趣世界

本公眾號由   出品



有很多人猜測,蜥蜴是恐龍的後代,因為它們的外形十分相似,希臘語裡稱恐龍為「恐怖的蜥蜴」也是根據化石的形態判斷出來的。


其實這種說法不然


我們都知道,恐龍早在6500萬年之前就已經隨著白堊紀的結束而滅絕,它們身軀龐大,四肢矯健,還有著長長的尾巴。就在前幾日,澳大利亞的古生物學家在布裡斯班市的侏羅紀公園內發現了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大的恐龍腳印,足足有1.7米長!一個腳印就有這麼大,它們的體形之巨大我們也就可想而知了。據研究,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恐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末期的易碎雙腔龍,它的體長在40-62米,體重可達130噸。




現在有不少人喜歡把蜥蜴當做寵物來養,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動物也比較常見。蜥蜴屬於冷血爬蟲類,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境內已知的有150餘種。作為寵物被人豢養的蜥蜴都身形較小,可以被人放在家中觀賞。

△科莫多巨蜥

其實,在這3000種左右的蜥蜴中,有一種叫做「科莫多巨蜥」(別名科莫多龍)的蜥蜴與我們熟知的寵物蜥蜴十分不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3米,雄性體重50—80千克,雌性20—45千克,被人們稱之為「現實中的恐龍」。這種巨型蜥蜴十分兇猛,雖然它們主要以腐肉為食,但是有時也會捕食弱小的同類及幼體,甚至是進攻人類,它們的口腔中有毒腺,可以利用毒液來攻擊獵物。科莫多巨蜥多生活在印尼小巽他群島的熱帶草原和森林中,它曾經因為自己堅硬而厚實的皮而遭到人類的獵殺,人們的這一行為使得科莫多巨蜥只剩下不超過3000條,現在屬印尼國家保護動物和自然保護聯盟的易危物種。

饒是蜥蜴中有被稱為「現實中的恐龍」的科莫多龍,蜥蜴和恐龍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非要找出一點關係的話——他們曾經生活在同一時代。

△紐西蘭大蜥蜴

是的,你沒看錯,蜥蜴是當今倖存為數不多的遠古爬行動物物種之一。有一種「紐西蘭大蜥蜴」,早在2億年前的上三疊紀時期,它就曾經與早期恐龍同時生存在地球上,這一科學證據也直接打破了「蜥蜴是恐龍演變而來的」這種錯誤的認知。



下面大眼貓就來和大家說一說恐龍和蜥蜴的異同


儘管恐龍與蜥蜴的體形大小差異巨大,但是他們同屬於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的定義: 卵生(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部分蛇類爬行動物屬卵胎生),有羊膜卵,皮膚乾燥,披有鱗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指趾有爪,有利於陸地爬行和攀援。

顯然,恐龍與蜥蜴都符合這一定義的特徵。



雖然都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在門類繁雜的爬行動物大家族中,恐龍與蜥蜴的親緣關係相差得還相當遠呢!它們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別。

恐龍與其它滅絕爬行類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勢,其四肢構建在其身體的正下方,而其它爬行類動物四肢是向外伸展的。恐龍四肢的直立構建與其它爬行類相比更利於奔走。

我們可以看到,恐龍是四肢或者兩肢「直立」於身體之下(大象或者鴕鳥那樣的直立),而蜥蜴就像大多數爬行類動物那樣,腿往兩旁撐開或者鱷魚那樣匍匐趴著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不同點,恐龍和蜥蜴的體重差距才會如此之大。

小朋友們可以理解為什麼恐龍和蜥蜴四肢位置不同會帶來的體重的不同嗎?

別急

大眼貓給小朋友演示一個小實驗

之後大家自然就會明白了


2塊橡皮泥

8根火柴




Step2.

在一個橡皮泥球上平行插入4根火柴,就像桌子腿一樣


Step3.

在另一個橡皮泥球中也插入4根火柴,就像右圖中那樣


Step4.

把這兩個都插了火柴的橡皮泥球放在桌子上


Step5.

兩隻手分別放在橡皮泥球上

使用相同的力慢慢向下壓

哪個球最先被破壞呢?


點擊下方視頻可以觀看全部實驗過程↓↓↓


4 根火柴間距較大的小球先被破壞了,另外一個損壞卻不大,這就是蜥蜴和恐龍之間的區別。

蜥蜴的腿長在身體的兩側,這使得它們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恐龍的腿長在身體的正下方,直立的四肢要比從軀幹兩旁延伸的的四肢的支撐力更大,因而較為穩固。也因為如此,有的恐龍的體重甚至達到了幾十上百噸。

文中這個簡單的小實驗小朋友們感興趣的話可以親手操作一下喲,幫助大家直觀地感受四肢位置的不同所帶來的承重差異。

以上實驗內容出自《古生物: 恐龍笨嗎》(《睜大眼睛看世界》系列叢書)一書。

〔法〕菲利浦·納斯曼/ 著

〔法〕派屈克·謝諾/ 繪

陳晨/ 譯

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該書通過手繪圖、真實圖片,以及二者的巧妙混搭,以法式幽默風趣的文筆,10個設計精巧簡單的小實驗,生動簡要地介紹了古生物學家是幹什麼的,他們對古生物,主要是對恐龍有了什麼新發現和新的研究成果,關於恐龍還有什麼未解之謎,以及除了恐龍,生活在恐龍時代的古生物還有哪些等。該書通過精心設計的小實驗,讓孩子學會觀察和思考,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成為一個小小考古學家。 

想獲得這本書嗎?

那就快把孩子親手做這個實驗的視頻發給我們吧!

大眼貓會挑選出優秀作品在公眾號推送展出

被選中的小朋友將獲得

精品科普圖書《古生物:恐龍笨嗎?》一本。 


大眼貓 投稿郵箱 qiqudayanmao@163.com

郵件主題請命名為恐龍實驗+孩子姓名(小名亦可)+年齡+聯繫電話,作品視頻請附在郵件附件中。

如果您願意的話,還可以附上寶貝的美照一張和簡單的自我介紹,讓大家認識一下這位有才的小朋友。

還等什麼?趕快行動吧!



相關焦點

  • 蜥蜴人真的存在嗎?他們是恐龍的後代,生活在地下世界?
    恐龍是地球曾經的霸主,在某些人的認知中,他們認為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在數千萬年的演變過程中已經進化成了其他的生物,有一些鳥類便是恐龍的後代,也有一些恐龍的後代深藏在了海底中。除了這種說法外,還有人認為在地球的內部世界中生活著蜥蜴人,蜥蜴人便是恐龍演變而來的。
  • 已知最小的恐龍,竟然不是恐龍而是蜥蜴
    古生物學家曾以為,一塊被琥珀包裹的化石屬於一隻蜂鳥大小的恐龍。現在,它被重新歸類為一種大眼睛的蜥蜴。當時,科學家把這個14毫米長的頭骨解釋為有著蜥蜴般眼睛的早期眼齒鳥遺骸。這種史前鳥類被認為是恐龍譜系的一部分,這塊化石因此被當作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化石。然而,最初的化石只是一個頭骨,身體的其他部分未知。現在,一組古生物學家確認了第二份眼齒鳥化石,其中包含頭骨和身體的其他部分。這塊化石證實,這種生物實際上是一種蜥蜴,而且是一種非常奇怪的蜥蜴。
  • 恐龍真的滅絕了嗎?其實恐龍一直生活在我們身邊
    儘管人類已經成為地球上的霸主,但人類對恐龍的了解並不長久,1841年,一位英國科學家發現了與現今蜥蜴相似的奇怪化石,但它們更大,因為他認為這是史前動物的化石,於是他將其命名為「恐龍」,由此揭開了人類研究恐龍的序幕。恐龍可說是史前最流行的動物,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提起恐龍都能說出一二,有些影視作品也與恐龍有密切的關係。
  • 蜂鳥大小的恐龍可能實際上是一隻蜥蜴
    現在,有證據表明它是蜥蜴的頭部。(圖片:李達星)一個化石被認為是一個小小的,有羽毛的恐龍可能根本不是恐龍,而是一個其他的什麼動物。最新研究顯示,蜥蜴,根據《自然》雜誌上的一份聲明,隨著新的批評,這項名為「緬甸白堊紀時期蜂鳥大小的恐龍」的研究於昨天(7月22日)從其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撤回。
  • 恐龍真的都滅絕了嗎?鱷魚、科莫多巨蜥和恐龍真沒一點關係?
    這也許是所有吃瓜群眾的問題,因為跟白堊紀的恐龍比起來,鱷魚和科莫多巨蜥在體形上是比較接近的,那麼兩者與恐龍之間有關係嗎?一、鱷魚和科莫多巨蜥都是進化自什麼物種?鱷魚最早出現於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曾經與恐龍並肩生存於地球之巔,但物是人非,恐龍不知何處去,鱷魚依舊笑春風!
  • 蜥蜴和鳥,恐龍更像誰?
    而一個半世紀以來,作為大眾媒體最為熱衷的古代生物,恐龍的復原形象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恐怖的蜥蜴「恐龍」(Dinosauria)這個名稱是在1842年由英國著名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創造的。「Dinosauria」衍化自古希臘文,意為「恐怖的蜥蜴」。近代日本將其翻譯為「恐龍(恐竜)」,中文地區襲用之。
  • 「活恐龍」紐西蘭大蜥蜴,恐龍時代爬行動物的後代,壽命長達百年
    這三種蜥蜴養著簡單,適應性強。體型比較小,很適合家庭飼養。體長最長近1米,壽命長達100年,外形與龍有幾分相似,是恐龍時代爬行動物最後的後代。它們就是紐西蘭大蜥蜴,因為僅生存在紐西蘭的某些小島上,所以以此命名。它們有「活化石」和「活恐龍」之稱。一方面就是因為它們外形相似,另一方面,就是它們是從恐龍時代進化來的。
  •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可能是蜥蜴
    一篇引人注目的論文已經被撤回,該論文曾報導過一種被認為是已知最小的類鳥恐龍的遺骸。新的證據表明,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標本可能是一種蜥蜴ーー另一種爬行動物的一部分。3月1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篇論文的作者說,他們對這塊化石的最初描述仍然是準確的。這塊化石是一個不到2釐米長的鳥形頭骨,嘴裡長滿了幾十顆牙齒。但他們承認,將其歸類為恐龍是不正確的。對於封閉在琥珀中的動物的分類的懷疑幾乎在三月份論文發表後立即出現。
  • 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鳥類是恐龍嗎?
    人類對恐龍這種從未謀面的史前動物的研究並不充分,恐龍最早給人的印象是和蜥蜴類似的動物,以現代的生物學角度分析恐龍到底屬於哪種動物嗎?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是的,恐龍傳統上被認為是「爬行動物」。由於是恐龍的後裔,因此有人認為鳥類也應該被歸類為「爬行動物」,就像非鳥類恐龍、魚龍、翼龍、蛇頸龍、鱷魚、烏龜、蜥蜴等一樣被認為是爬行動物。傳統的分類法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該方法存在固有的缺陷,我們可以說所有恐龍和鳥類都是從爬行動物祖先演化而來的,鱷魚也是如此。這已經涉及到了複雜的分類學。
  • 《自然》封面文章遭質疑,「史上最小恐龍」 還是某種蜥蜴?
    3月12日,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登上了當期《自然》封面。但文章刊出僅24小時後,國內便有多位學術同行聯合發表了質疑文章《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認為論文將琥珀中發現的新屬新種——寬婭眼齒鳥,斷定為「最小恐龍」證據不足,它很可能屬於某種蜥蜴。
  • 科莫多龍和恐龍很相似,是恐龍後代嗎?其實這一物種才是恐龍後裔
    恐龍時代是地球上爬行動物繁盛的時代,恐龍家族成員眾多,但是它們幾乎一下子就在6500萬年前全部都滅絕了,但是如今的鱷魚、科莫 多龍(巨蜥)以及變色龍等爬行動物個頭也不小,而且和某些恐龍樣子很相似,那麼是不是恐龍的後代呢?是不是有些恐龍沒有滅絕,並且進化成了這些爬行動物呢?
  •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或許是只蜥蜴
    眼齒鳥生態復原圖然而,論文發出不到24小時,就有國際同行前來「踢館」了,稱「史上最小恐龍」其實可能是只蜥蜴。蜂鳥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最小鳥類是蜂鳥,重量約1克多不到2克。(廣義的恐龍包含鳥類,恐龍可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01質疑理由說完了論文發表經過,來講下國際同行的質疑:首先,通篇論文只寫了標本屬於恐龍/鳥的論據,卻不提屬於蜥蜴的可能性,這是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
  • 科莫多蜥蜴是恐龍時代的產物,用毒液獵大型動物
    這隻科莫蜥蜴很有名,僅憑體型就可以躋身蜥蜴圈,他是人類發現的於世中最大的蜥蜴,成年後體長可達2-3米。他被稱為科莫duolong,首先,這是因為他的體型,第二,他是從恐龍時代演變而來的,他的大小從恐龍擴大到了自由。
  • 是蜥蜴、恐龍還是
    在眾多的怪獸電影中,「哥斯拉」可以說是一面旗幟,而對於其原型更是爭論不休,有人說是恐龍、有人說是蜥蜴,也有人說是神話中的生物,真相只有一個?
  • 地心「蜥蜴人」真的存在嗎?科學家發現遠古蘇美爾神秘雕像
    「萊塞塔檔案」中所提到的「蜥蜴人」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可為何這麼久,沒有關於它們的任何發現?為什麼「萊塞塔」會選擇把這些信息告訴給人類?首先,我們先提一個問題,正在看著屏幕的你,你能確定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嗎?先別急著說這是廢話,請往下繼續看。此刻你會覺得,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房子,床,手機等等,它們就在身邊,就在眼前,你能看到它們,也能摸到它們。
  • 最新研究顯示:恐龍滅絕時大量蜥蜴蛇類滅絕消失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當6500萬年前地球遭受小行星碰撞導致恐龍滅絕時期,大量的蜥蜴和蛇類也滅絕消失。  美國耶魯大學的尼古拉斯-隆瑞奇博士說:「通常人們會認為小行星碰撞事件主要導致恐龍滅絕,但是此次碰撞事件對地球整個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的破壞,蜥蜴和蛇類幾乎全部滅絕。」  隆瑞奇指出,在恐龍生存末期出現了大量的爬行動物,其中包括體型微小和體長達2米的蜥蜴。當時遠古蟒蛇足以吞食恐龍蛋,甚至可以捕殺許多恐龍物種的幼仔。
  • 海洋裡最厲害的恐龍,是海洋裡的霸主,由一隻蜥蜴進化而來
    但小夥伴們知不知道,在曾經的是地球上統治這個世界的,並不是我們人類,而是恐龍,提到恐龍,小夥伴們肯定都是不陌生的,畢竟恐龍曾經是我們這個大陸上最強的霸主,各種各樣的恐龍層出不窮,可惜現在留給我們人類知道的消息還是太少。那麼今天小編想給各位小夥伴們說的就是海洋裡面最厲害的恐龍,它是海洋裡的霸主。
  • 地球真的存在蜥蜴人?萊塞塔檔案曝光,人類基因被改造過?
    這位發帖人稱,他在1998年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來地球表面收集資料的雌性爬蟲人,這位爬蟲人告訴他自己就是蜥蜴人,難道蜥蜴人真的存在嗎?小型恐龍是蜥蜴人的祖先這名蜥蜴人叫做萊塞塔。它向人類揭示了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
  • 古生物科普作家揭秘恐龍檔案——「小盾牌蜥蜴」小盾龍|恐龍世界尋寶記
    》)「恐龍大咖」專欄·第12期 「小盾牌蜥蜴」——小盾龍To恐龍迷們:你知道恐龍生活的時代有哪些嗎?你知道中國有哪些恐龍博物館嗎?你知道有多少恐龍來自中國嗎?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去恐龍世界尋寶吧!出版圖書《恐龍紀元》系列、《恐龍大決鬥》系列等,翻譯圖書《恐龍藝術:世界頂級大師的恐龍世界》,《恐龍,到我眼前來!》等,長期為《博物》《知力》《環球探索》等知名科普雜誌供稿並設有專欄。曾在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煙臺市博物館、南京等地開辦古生物科普講座。
  • 「蜥蜴人」真的存在嗎?墨西哥農場的「蜥蜴人」,究竟是真是假?
    農場中的「蜥蜴人」?  這起事件發生在墨西哥的梅特佩克。農場主看到這個情景後,心生擔憂,如果它真的逃跑了,招惹來了同伴該怎麼辦。於是他打算把這個怪物淹死,誰知道把它放到水裡後,它不僅沒有被淹死,反而還活蹦亂跳的,他只好把這個怪物關了起來,朝它的身上潑了強酸,這個怪物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