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去世:人們不會忘記「中國先生」的記錄|新京報專欄

2021-01-09 新京報評論

我們今天紀念傅高義,是因為他記錄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而且不憚於注入感情色彩。

▲傅高義。圖/新京報網

文|徐立凡

據《新京報》報導,北京時間12月21日,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發表推文稱,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義去世。據悉,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去世,享年90歲。

當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發布數條推特,對傅高義的去世表示哀悼。其推文稱,「知道傅高義去世的消息後,我很悲痛。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國問題研究學者,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一生致力於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為中美人民友誼和中美關係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針對中國問題的見解對學術領域和整個世界來說,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作為哈佛大學費正清學派的代表人物,傅高義對中國、日本、韓國也多有研究。他的《日本第一》等著作名噪一時。他被認為是極少數精通中日兩國歷史的西方學者之一。

傅高義不是線性的歷史敘述者,而是在研究中注入了社會學、組織學角度。由此,其研究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和比較意義。比如,他對於日本的研究,豐富了人們對一個東方成熟的現代化社會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可以反諸於觀察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傅高義得以享有盛譽,大多源於他耗時10年,於2010年出版的研究中國的巨著《鄧小平時代》。這本書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中國驚人而坎坷的經濟改革之路的最全面的記錄」。他因此被稱作「中國先生」。

▲《鄧小平時代》封面。圖/新京報網

傅高義之所以獲得這個評價,是因為他從1961年起就開始研究中國,歷時近60年。可以說,他跟蹤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大部分歷程。當代西方學者少有像他這樣的人,對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艱難、代價有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反映在《鄧小平時代》裡,就是傅高義對鄧小平的盛讚。

正如他所說:「在改善這麼多人生活水平方面,20世紀中有任何其他領導人比鄧小平做得更多嗎?在20世紀,有哪個領導者對世界歷史產生這樣巨大而長久的影響力?」

一些批評者認為,傅高義對於中國、日本的研究著作有過度褒揚之嫌。的確,傅高義的寫作少有一般權威著作的理性視角和學術高度,而帶有傳統敘事的特點。但這一特點源自他的雙重考量:一則,他的書是寫給中學生、普通人看的;二則,他以歷史結果為評價標準。這也決定了他對於中國現代化發展不吝讚揚。

我們今天紀念傅高義,是因為他記錄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而且不憚於注入感情色彩。他有意擺脫了西方視角的敘事體系,這在具有冷戰式思維的人看來,是一種「脫序」之舉。但這種「脫序」正是完整認識中國與西方關係的應有起點。

我們今天紀念傅高義,還因為他即使到了晚年,依然積極為維護中美關係鼓與呼。他多次強調美國應該認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取得的成就。這種姿態在一些人看來是過於「入世」,但「入世」何嘗不是一個學者應該承擔的責任。

傅高義雖然去世了,但可以肯定,人們不會忘記這位「中國先生」的記錄。這不僅是因為傅高義的書「說了中國好話」,更在於他的書反映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對於正在行進的歷史,傅高義體現了一個學者的誠實。

□徐立凡(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 校對:李立軍

相關焦點

  • 傅高義去世:人們不會忘記「中國先生」的記錄(2)
    一些批評者認為,傅高義對於中國、日本的研究著作有過度褒揚之嫌。的確,傅高義的寫作少有一般權威著作的理性視角和學術高度,而帶有傳統敘事的特點。但這一特點源自他的雙重考量:一則,他的書是寫給中學生、普通人看的;二則,他以歷史結果為評價標準。這也決定了他對於中國現代化發展不吝讚揚。我們今天紀念傅高義,是因為他記錄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而且不憚於注入感情色彩。
  • 傅高義:以「老式」的社會學路徑來理解中國
    打開朋友圈,我在哈佛期間認識的中國朋友紛紛曬出他們和傅高義教授的合影,畢竟教授謙謙君子、毫無架子,對後輩幾乎有求必應,我們這些在哈佛取過經的中國人即使無緣親自得到他的教誨,也多半在各種講座上多次領略過他的風採。有意思的是,我看到一位讀博士的年輕朋友在社交媒體上說:「才知道傅高義是社會學家,一直以為他在歷史學系。」
  • 流浪貓鮑勃去世,主人詹姆斯·鮑恩:我永遠不會忘記它
    6月15日,因《流浪貓鮑勃》系列書籍與同名電影而出名的網紅貓鮑勃去世,享年至少14歲。貓鮑勃的主人詹姆斯·鮑恩(James Bowen)發布長文悼念:「我覺得我生命中的光已經熄滅,我永遠不會忘記它。」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流浪貓鮑勃》,於2016年11月在英國上映,2018年11月在中國上映,獲得眾多影迷的喜愛。在電影《流浪貓鮑勃》中,鮑勃出演了自己。去年底開拍的電影續集《鮑勃的禮物》目前檔期還未確定。
  • 傅高義警告臺當局要小心:不要只聽信美國單方面聲音
    原標題:傅高義警告臺當局要小心:不要只聽信美國單方面聲音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日報導,還有兩天便是美國總統選舉日,針對兩岸近期的緊張情勢,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說,北京對臺灣當局越來越沒耐心,未必會把問題留到下一代解決,呼籲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
  • 傅高義生前曾勸蔡英文:別只聽美國的
    原標題:傅高義生前曾勸蔡英文:別只聽美國的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據臺灣《中國時報》12月21日報導,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享壽90歲。傅高義生前最後一次接受媒體專訪時呼籲蔡英文面對兩岸問題「要非常小心」。
  • 新京報:從柴可夫斯基到柴可夫「是基」
    □孫文祥(旅德專欄作家)  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期間,其個人中文微博上留下了數萬個問題,粗略看了一下,網民最感興趣的事情,一是《神探夏洛克》第三季何時上映,二是該劇裡的卷福和華生最終好上沒有,三是在埃爾頓·約翰和男友結婚、跳水神童戴利宣布出櫃、貝克漢姆也被傳出和美國影星湯姆
  • 美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我外交部表示深切哀悼
    新華社華盛頓12月20日電(記者劉品然)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日表示,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逝世,享年90歲。史文表示,傅高義是倡導美國應以更理性和平衡方式思考中國的主要支持者,他的逝世對學界是一個重大打擊。
  • 丹麥撲殺水貂:因「晚殺」導致的「濫殺」 |新京報專欄
    文 |張田勘 據新京報報導,11月27日,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訪問科林一水貂農場時向水貂養殖戶含淚道歉,但她同時堅稱,為了公眾健康撲殺所有養殖水貂是必要的。很多丹麥民眾並不「買帳」,並稱之為「鱷魚的眼淚」。
  • 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去世: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
    巫寧坤(1920年9月-2019年8月10日) 經學人君確認,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於北京時間2019年8月10日下午15:20在美國去世。
  • 貓可以給你無盡的想像丨新京報×「畫家」任達華
    年輕時,任達華就喜歡用影像記錄生活,香港的建築物、街邊的花草、餐廳的美食、沿途的夕陽,都曾定格在他的相機中;甚至他還曾租用直升機航拍香港的島嶼和海岸線……二十餘年之間,任達華出版了三本攝影集。任達華藝術的一面。
  • 打趣文化和旅遊部「詩和遠方在一起」,其實是在期待美好 | 新京報快評
    其實,這並不僅僅是文字遊戲,也寄託了人們對這個新成立部門的希望、對未來生活的嚮往。詩和遠方在一起,美好的靈魂和美好的地方在一起,這就註定了這個部的職責和人們正在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息息相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事業持續繁榮。如今的文化,已經是一個需要不斷定義的概念,既有廣義的文化,也有狹義的文化生產。
  • | 新京報專欄
    2020-12-25 08:40:55 來源: 新京報評論 舉報 新京報我們視頻。  文|張田勘  近日,南極出現新冠病毒引發輿論關注。  據媒體報導,智利位於南極的貝爾納多·奧伊金斯·裡克爾梅基地出現新冠疫情,有36人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36人中26人為陸軍現役人員,10人為負責基地維護的平民。  他們近日在該基地履職期間出現新冠症狀,軍方及時進行了人員輪換,並對基地進行全面清潔消殺。
  • 毛主席說:「年輕人不會忘記我,會研究我的。」
    和國民黨徵戰多年的毛澤東,則成為中國的偉大領袖,但毛澤東依然認為:「中共繼承了孫中山民主革命的衣缽。」孫中山對他有知遇之恩,屬於個人因素,毛澤東會在內心感激,絕不會以個人喜好幹涉國家方向。他以孫中山學生自居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孫中山開創了中國的革命道路,不僅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還描繪出非常宏偉的藍圖。
  • 「大象爺爺」林旺去世觸動臺灣民眾懷舊情愫
    新華網臺北2月28日電(記者 劉剛 範麗青) 「讓我們輕輕說聲:『林旺爺爺,永別了』」、「林旺爺爺,我們好想您」、「老朋友,珍重走好……一聲聲含悲的呼喚,加上一幅幅凝聚哀思的輓聯和數不清的花束,這是臺灣民眾在送別他們的老朋友林旺──一頭幾天前去世的亞洲象。
  • 一本「林昭」,多少往事|李輝專欄「藏與跋」
    投我到北京時,許覺民正擔任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文學評論》主編。在復旦大學念書時,陳思和與我的第一篇關於巴金的論文,是在《文學評論》發表,與我們聯繫的是王信老師。來到北京,我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訪。晚報在東單,《文學評論》在建國門外的一幢老樓,相距頗近。
  • ...人生課堂——著名油畫家劉三多先生回母校湖科「畫說」中國故事
    香城都市報訊(通訊員杜晗婷)11月17日下午,湖北科技學院誠邀中國著名油畫家、知名校友劉三多先生在該校舉行了《藝術人生》講座及藝術作品捐贈儀式。該校人文與傳媒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圖書館、校友處的300餘名師生現場聆聽和見證。
  • 《星球大戰》楚巴卡扮演者彼德·梅猶去世,享年74歲
    新京報訊 5月3日,據外媒報導,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中飾演經典角色「楚巴卡」(Chewbacca)的英國男演員彼德·梅猶(Peter Mayhew)於4月30日在家中去世,享年74歲。彼德天生身材高大,原本不是在演藝圈工作。
  • 王乾榮專欄 ▌錯別字五從,以及無從
    說明塵 衣:王老在塵衣之約的「語絲-談片」專欄開通有時,共為塵衣之約的讀者朋友撰寫了18篇作品,每一篇讀來皆香醇純淨,感謝王老無私為後學提供的良品佳釀以及為中國語言文字的傳承做出的努力。王乾榮先生創作理念:打發空閒活動腦筋有益無害悅己娛人手上有精彩千餘字文(呈系列更好)的優秀作家,歡迎坐鎮 塵衣之約,開設專欄。
  • 林清玄去世 「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
    林清玄去世 「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  姓名:林清玄  性別:男  終年:65歲  去世時間:2019年1月22日  去世地點:中國臺灣  生前身份: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代表作:《願你,歸來仍是少年》《人生最美是清歡》《桃花心木》  林清玄走了
  • 新京報調查BOSS直聘情色陷阱:招助理實為「拉皮條」
    上述多個面試地點也並非正規公司辦公場所,在新京報記者暗訪中,招聘方要求的面試地點有酒店咖啡館、私人別墅、甚至商務「保姆車」上。名為招助理,實為替「客戶」獵豔的掮客11月上旬,一家名為「世界財富精英會」的機構在BOSS直聘上招聘「中國勞斯萊斯俱樂部特別助理」崗位,薪資待遇為每月1萬元至1.5萬元。新京報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發起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