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10月1日訊(記者 肖軍 通訊員 米承實 謝開師)「米老師,給我來2件蛋。」10月1日下午,辰谿縣黃溪口鎮芙蓉村蛋雞場當日所產的11件鮮雞蛋,剛運到黃溪口集鎮,就被商販搶購一空。
「這批雞產蛋1年了,除去開支,每天有700元的純收入!」蛋雞場老闆米長元說。
米長元生於1949年10月,與共和國同齡。1968年入伍當兵,退伍後進入湖南省第一師範讀書,畢業分配到辰谿縣教書。
2011年,辰谿縣委、縣政府將蛋雞產業作為農業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退休在家的米長元發現,黃溪口片區7個鄉鎮的雞蛋都是從外地輸入,本地沒有蛋雞場,心裡萌發了創辦蛋雞養殖場的想法。
2011年12月,他與堂弟合夥投資50餘萬元,建起了可養7200餘羽的標準化蛋雞養殖場。第2年,首批7100餘羽小雞入住,62歲的他成了「創客」,成了「CEO」。
創業路上多磨難。防疫全部按照技術要求到位的小雞,入場20天左右就出現不明原因死亡。不到2個月,損失4萬多元。
「肯定是塑料氣味毒死了小雞。」米長元斷定,雞場全部密封窗戶的塑料布散發的氣味造成損失。他將塑料布全部拆下來消除氣味。2013年,第2批7000羽小雞入場,95%的成活,130天後開始產蛋,產蛋率達90%。
米長元養蛋雞取得了成功,同村的米慶改、米禮富、米久華也分別建起了蛋雞養殖場。米長元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幫忙開闢市場。
「現在,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人老創業的激情不能老,我還準備養幾年雞。」米長元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