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7歲,已婚。以「口乾、多飲、多尿6年,頭痛2月」為主訴入院現病史:患者自述6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口乾、多飲、多尿(白天6-8次,症狀,無腹痛、噁心、嘔吐,無怕熱、多汗、手抖,無臉變圓紅、皮膚紫紋、毳毛增多,無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服用情況,就診於當地醫院,診斷「2型糖尿病」給予口服降糖藥物,血糖控制欠佳,2月前無明顯原因出現頭痛,就診於我科。
入院查體:血壓156/105mmHg,腹圍105cm,BMI28.52kg/m2,特殊面容(鼻大唇厚)、皮膚黏膜色澤正常,未見黑棘皮徵、皮膚紫紋、瘀斑,無水牛背、鎖骨上脂肪墊,甲狀腺無腫大,雙肺呼吸音清,心率91次/分,律齊, Murphy徵(-),雙下肢無水腫足背動脈搏動可,溫度覺無異常,尼龍絲試驗陰性。
從體徵上來看,患者是典型的「三多一少」,並且具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特徵,在口服降糖藥控制不佳的情況下,是不是該直接根據指南上胰島素呢?不,這個患者是以
頭痛為主訴就診的,並且「鼻大唇厚」……對於新發的糖尿病患者,還有一個重要的疾病沒有排除——指端肥大症。我們接下來看看患者入院的實驗室檢查是不是有什麼特異性(圖1):
圖1
患者真正的診斷是什麼?GH高值是「金標準」嗎?
肢端肥大症(以下簡稱肢大)是一種起病隱匿的慢性進展性內分泌疾病,患者就診時病程可能已達數年甚至10年以上。肢大的主要病因是體內產生過量的生長激素(GH)。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體腺瘤所致。
患者常因為頭痛、頭暈、乏力、鼻竇炎、咽喉問題、皮膚問題、關節的症狀、顏面或手足的改變、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結節等問題就診。
GH在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診斷中舉足輕重(圖2),但並不能一錘定音。這位患者還需要進行IGF-1測定和影像學檢查。
圖2 三大指南對肢端肥大的診斷
根據《中國肢端肥大症診治指南(2013)》的推薦,肢大症的診斷通常在收集相關臨床信息後,通過血清GH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測定、影像學檢查以及相關併發症的檢查最終明確。
進一步明確:MRI+IGF-1確診肢端肥大
圖3 患者生長激素抑制試驗結果
在本病的定位診斷上,三個指南觀點一致,都認為 MRI 的成像效果要明顯優於 CT,只有在患者存在 MRI 相關禁忌證時才考慮行 CT 檢查,本例患者的MRI檢查結果(圖4)。
圖4 垂體偏左緣底部可疑低信號,長徑約為3㎜,視交叉形態信號未見明顯異常
綜合以上結果分析,患者可以確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