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行走是人類的標誌性特徵之一,但是仔細想來,不少動物都具備這項技能,比如和人類親緣相近的黑猩猩、大猩猩等類人猿,都能夠依靠後肢短暫地直立行走,又比如恐龍、鳥類,某些禽類以及穿山甲,也會靠兩足行動。最近的一項發現,讓這個名單上的動物又豐富了一些,因為古生物學家在韓國找到了1億多年前,兩足行走的鱷魚留下的痕跡。
足跡發現得很早,地點位於韓國慶尚南道西南的晉州市,100多個腳印成串排列,而且明顯只有後肢無前肢,所以肯定屬於能夠直立行走的動物,但是多年來,它們卻一直被誤認為是翼龍腳印。今年兩個研究團隊對腳印進行了重新分析,認定這些長度達到18到24釐米的足跡(約為30碼到40碼),屬於一種已經滅絕的鱷魚,它們與現代鱷魚屬於遠親,生活在白堊紀,腳印的年代則大約為1.45億年前到1.05億年前。
昆士蘭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裡奧(Anthony Romilio)表示,起初,腳印被認為是巨型雙足翼龍在泥潭上行走所造成的,但是重新辨認後可以肯定,它們屬於雙足行走的鱷魚。
根據足跡推測,這種兩足直立行走的鱷魚身長約3米,由於時常上岸活動,所以在岸邊的泥地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腳印。雖然與翼龍腳印相似,但是研究者認為這些鱷魚留下的腳印,與人類的足跡更為相近。
翼龍以及鳥類的直立行走與人類有本質不同,它們的著力點為腳趾,而不是整個腳掌,觀察人類的行走,通常是腳跟先著地,接著腳掌和腳趾再著地,最終整隻腳踩實地面,這次發現的史前直立行走鱷魚腳印,也有明顯腳掌著地的特徵。除此之外,尺寸上也基本排除了腳印屬於翼龍的可能性,翼龍的腳印大約在2釐米到8釐米,遠比到18到24釐米這個範圍小得多。
其實關於翼龍是兩足還是四足還存在許多討論,只有依靠化石證據才能予以說明,比如在我國山東即墨發現的翼龍足跡化石,就表明它們在地面時,是依靠四足移動的。
研究者已經將雙足鱷魚命名為Batrachopus grandis,事實上,這已不是古生物學家首次發現雙足鱷魚了,5年前,在美國的北卡羅萊納州也曾經發掘到了類似的腳印,那種鱷魚生活的年代更早,大約在距今2.3億年前。
雖然如今的鱷魚在經歷了上億年的演化之後,已經不再依靠兩足直立行走,而是利用四肢在岸上爬行或浮在水中,但是如果將視線移到水下,便會發現鱷魚似乎還保留著一些行走的痕跡,它們要麼用前後肢一同撐起身體,讓頭部露出水面保持警惕,要麼只利用後肢,仿佛「直立」在水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