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鱷魚能像恐龍一樣直立行走?科學家:它們走起路來更像人

2020-12-05 FUN知識點

直立行走是人類的標誌性特徵之一,但是仔細想來,不少動物都具備這項技能,比如和人類親緣相近的黑猩猩、大猩猩等類人猿,都能夠依靠後肢短暫地直立行走,又比如恐龍、鳥類,某些禽類以及穿山甲,也會靠兩足行動。最近的一項發現,讓這個名單上的動物又豐富了一些,因為古生物學家在韓國找到了1億多年前,兩足行走的鱷魚留下的痕跡。

足跡發現得很早,地點位於韓國慶尚南道西南的晉州市,100多個腳印成串排列,而且明顯只有後肢無前肢,所以肯定屬於能夠直立行走的動物,但是多年來,它們卻一直被誤認為是翼龍腳印。今年兩個研究團隊對腳印進行了重新分析,認定這些長度達到18到24釐米的足跡(約為30碼到40碼),屬於一種已經滅絕的鱷魚,它們與現代鱷魚屬於遠親,生活在白堊紀,腳印的年代則大約為1.45億年前到1.05億年前。

昆士蘭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裡奧(Anthony Romilio)表示,起初,腳印被認為是巨型雙足翼龍在泥潭上行走所造成的,但是重新辨認後可以肯定,它們屬於雙足行走的鱷魚。

根據足跡推測,這種兩足直立行走的鱷魚身長約3米,由於時常上岸活動,所以在岸邊的泥地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腳印。雖然與翼龍腳印相似,但是研究者認為這些鱷魚留下的腳印,與人類的足跡更為相近。

翼龍以及鳥類的直立行走與人類有本質不同,它們的著力點為腳趾,而不是整個腳掌,觀察人類的行走,通常是腳跟先著地,接著腳掌和腳趾再著地,最終整隻腳踩實地面,這次發現的史前直立行走鱷魚腳印,也有明顯腳掌著地的特徵。除此之外,尺寸上也基本排除了腳印屬於翼龍的可能性,翼龍的腳印大約在2釐米到8釐米,遠比到18到24釐米這個範圍小得多。

其實關於翼龍是兩足還是四足還存在許多討論,只有依靠化石證據才能予以說明,比如在我國山東即墨發現的翼龍足跡化石,就表明它們在地面時,是依靠四足移動的。

研究者已經將雙足鱷魚命名為Batrachopus grandis,事實上,這已不是古生物學家首次發現雙足鱷魚了,5年前,在美國的北卡羅萊納州也曾經發掘到了類似的腳印,那種鱷魚生活的年代更早,大約在距今2.3億年前。

雖然如今的鱷魚在經歷了上億年的演化之後,已經不再依靠兩足直立行走,而是利用四肢在岸上爬行或浮在水中,但是如果將視線移到水下,便會發現鱷魚似乎還保留著一些行走的痕跡,它們要麼用前後肢一同撐起身體,讓頭部露出水面保持警惕,要麼只利用後肢,仿佛「直立」在水中一樣。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韓國發現化石,說古鱷魚可能像鴕鳥一樣,愛用兩隻腳奔跑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科學家們剛剛驚訝地發現,一些白堊紀的鱷魚可能是用兩隻腳走路的。其證據來自韓國保存完好的化石足跡。他解釋說:「我們可以看到化石上記錄所有的腳趾和皮膚上的皺紋,就像你看著自己的手一樣。」他說,「它們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這樣走路。如果你讓它們做那種警方測試疑似醉酒駕駛員的直線行走清醒測試,它們都肯定能做到。你找不到前足留下的印子。」來自韓國晉州國立教育大學的團隊領導金景洙教授說,這種鱷魚腳後跟留下的深刻印記也支持了直立姿勢的觀點。
  • 美國科學家在韓國發現化石,說古鱷魚可能像鴕鳥一樣,愛用兩隻腳奔跑
    他解釋說:「我們可以看到化石上記錄所有的腳趾和皮膚上的皺紋,就像你看著自己的手一樣。」 他說,「它們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這樣走路。如果你讓它們做那種警方測試疑似醉酒駕駛員的直線行走清醒測試,它們都肯定能做到。你找不到前足留下的印子。」
  • 白堊紀很流行兩腿行走嗎?科學家:連鱷魚都「跟風」,用兩腿行走
    白堊紀,是地球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恐龍由鼎盛走向滅絕的時期。由於這一時期的歐洲海底沉積物中有大量的白堊(一種白色的微細的碳酸鈣的沉積物),由此而得名「白堊紀」。在那個時期,陸地上有很多標誌性的食肉動物,如霸王龍、小盜龍、棘龍、鴨嘴龍等。它們前肢小而短,後腿粗壯有力,使得它們能在陸地上直立行走,獲得最快的速度,成為最兇猛的獵手。
  • 白堊紀很流行兩腿行走嗎?科學家:連鱷魚都「跟風」,用兩腿行走
    它們前肢小而短,後腿粗壯有力,使得它們能在陸地上直立行走,獲得最快的速度,成為最兇猛的獵手。那麼問題來了,白堊紀的食肉動物,都很喜歡直立用雙腿行走嗎?答案是不一定的。但科學家們卻發現白堊紀的一些鱷魚也喜歡用兩腿行走。一組研究人員分析了在韓國發現的遠古化石上的腳印後得出結論,在1.2億年前的白堊紀,有一種3米長的遠古巨鱷像霸王龍一樣,用兩條後腿行走。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這條奇特鱷魚的骨骼化石,但它在1.2億年前留下的腳印中有數十個被保存在石頭裡,其中包括一個有皮膚印痕的腳印。
  • 24歲大猩猩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 爆紅網絡(圖)
    大猩猩阿巴姆近日網上爆紅,因其能像人類那樣站立和直立行走。近日它在網絡爆紅,因為其能像人類那樣站立和直立行走。  阿巴姆今年已經24歲,體重220公斤。阿巴姆屬於西部低地大猩猩,通常四肢著地行走,但阿巴姆僅用兩條後腿就能保持完美平衡。自從它直立行走的照片被曝光後,其迅速在網上走紅。  動物園發言人稱,阿巴姆直立行走的方式還傳給了其妹妹塔姆巴(Tamba)。如今,甚至塔姆巴的2歲兒子卡貝爾(Kabale)也學會直立行走。
  • 史前巨鱷像狗一樣奔跑
    儘管這些鱷魚存在著各種差異,但它們卻共同擁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能夠像哺乳動物一樣利用四肢在陸地上奔跑。 如果換一個時間和場景,這5種史前生物都有可能出現在《星際迷航》中。以新發現的野豬鱷(Kaprosuchus saharicus)為例,這種史前生物發現於今天的尼日,其體長可達6米,並進化出了生有鱗片的像豬一樣的嘴巴,用來撞擊它的獵物,而它的三組利齒則能夠撕碎這些不幸的生物。 下面再來看看老鼠鱷(Araripesuchus rattoides)。這是在摩洛哥發現的一種新的史前鱷魚。它只有1米長,在下頜生有獠牙,用來挖掘植物和昆蟲。
  • 兔子一樣跳躍和雙腳直立行走的鱷魚,你見過嗎?
    ,第一時間讓人聯想到的是鱷魚的兇悍。此時它的運動方式像馬一樣,交替行走,速度可達每小時2-4公裡,短時間的爆發可達每小時5公裡。鱷魚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能向前旋轉它的腳90度,而且腿可以完全直立。但若看到鱷魚像兔子一樣跳躍前進,相信看過的人都會表示驚訝。
  • 蜥蜴和鳥,恐龍更像誰?
    它與今天的鬣蜥一樣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彎曲的四肢支撐著巨大的軀體(今天我們知道禽龍是直立行走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這隻禽龍的鼻尖上還錯誤地長著一個角(後來的研究證明那是禽龍的拇指爪)。古典禽龍形象現代禽龍形象十九世紀後期,古生物考古取得了巨大進展,好幾種體型巨大的恐龍化石相繼出土。
  • 36種史前鱷魚(二)
    ,Gracilisuchusg開始被認為是早期的恐龍,畢竟長的像,速度也快,主要也是2腳行走。像白堊紀時期的許多鱷魚一樣,卡普魯蘇斯不僅限於河流,其長長的肢體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牙列來判斷,這隻四足爬行動物更像貓科動物在非洲平原橫行。事實上,它的大牙齒,強大的下巴,卡普魯蘇斯已經能夠咬死恐龍,甚至包括幼年棘龍。
  • 哥斯拉是恐龍還是鱷魚?科學家為此爭論,卻難以找到答案
    從基本資料上來看,不少人或覺得哥斯拉是一種與恐龍類似的生物,畢竟它的體型、類屬以及生存時期都與恐龍的相近。那麼,哥斯拉屬於恐龍一族嗎?20世紀90年代末期,便有古生物研究專家專門撰寫了一篇與哥斯拉有關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寫到,從外型上來看,哥斯拉手部短小粗壯,背部線條感很強,這兩點特徵與恐龍的吻合。
  • 鱷魚跟恐龍是同一時期的動物,為何它沒有像恐龍一樣滅絕呢?
    地球上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其中第五次大滅絕就導致稱霸地球的恐龍全部滅絕了。不過有些動物卻憑藉自己本事,在大滅絕時期火了下來,鱷魚就是跟恐龍同一時期的動物,它為何沒有像恐龍一樣滅絕呢?難道當時的火山爆發、氣溫變化不會影響鱷魚嗎?
  • 撒哈拉沙漠發現5種史前鱷魚化石
    這是一種體長3英尺的史前鱷魚,以魚為食。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5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一種的牙齒就像是野豬的長牙,另一種則長著像鴨嘴的口鼻部,一些還以小恐龍為食。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1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
  • 上半身像狗,下半身像鱷魚!生物學發現全新動物化石,叫它「瘋狂的野獸」
    ,突然來只貓,這就很不科學了……而更不科學的是,大家雖然同為哺乳動物,但在如今的生物身上,卻根本找不到「瘋狂野獸」的影子。除了鼻子構造特殊之外,瘋狂野獸的牙齒也很特別,它的門牙像兔子,所以科學家覺得這可能是一種食草動物,但這東西的臼齒又是跟已知的所有哺乳動物都不一樣。
  • 十大可怕的史前生物,恐龍根本排不上號
    帝王鱷與現代鱷魚實際上是遠房親戚,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體型。帝王鱷長12米長,幾乎是今天最大鱷魚-鹽水鱷魚的兩倍。重量也在8噸左右,這意味著它幾乎可以面對的任何挑戰者。滄龍與蛇頸龍一樣,滄龍是海洋爬行動物,而不屬於恐龍。近18米長度,滄龍巨大無比。它是整個白堊紀時期在水域徘徊的最危險的生物之一。
  • 已滅絕的25種史前生物:傷齒龍恐龍中智商最高
    研究人員估計,此類巨蟒重達2500磅(約合1140公斤),從鼻子到尾端長約43英尺(13米),是一種像水蟒一樣的無毒大蟒,距今60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熱帶雨林。這一恐龍名為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或許能用三指手去幫助在水平位置上的直立。泥潭龍的復原圖顯示了它有所退化的第一根手指,以及強健的第二根和第三根手指。
  • 10大驚人的史前生物(下)
    它遠古的山羊骨頭震驚了科學家們,他們從未料到會在動物骨骼中發現類似樹的生長環。由於溫血動物不斷地建造它們的骨骼,它們不會表現出這種骨骼特徵,但是冷血動物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會迅速生長它們的骨頭。由於在荒蕪、無果的馬略卡島上資源缺乏,於是巴利阿里山羊變小了,並進化了一些爬行動物的特徵。現在它可以整天在陽光下懶洋洋的,但是,食物、體積和代謝率的降低帶來了一個缺點:它不能戰鬥,甚至不能有效地逃離捕食者。
  • 消失近40年又在貴州出現,頭圓似狗手掌像貓,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
    這是近40年來首次在雷公山發現並拍下圖片的野生月牙熊。就在去年,雷公山的兩個村民上山巡護,在一山崖處突然聽見有疑似野豬的叫聲,便小心翼翼上前查看。兩人發現兩隻黑色動物,頭圓似狗,手掌像貓,爪尖銳,耳朵上立,毛髮濃密純黑,跟野豬明顯不同,而且該動物的手掌比較鋒利,便斷定這不可能是小野豬,而是月牙熊幼崽!兩人怕旁邊有母熊,嚇得拔腿跑回家。
  • 關於在史前文明,你所並不知曉的8個罕見的兇猛動物
    我們在歷史課上都學過,關於史前文明的一些介紹,例如,恐龍的誕生和滅絕,雖然恐龍的影響力很大,但是在史前時期其實還有不少罕見的兇猛動物,有的化石更是最近才被科學家發掘,其實這些動物如果活到現在,恐怕對於人類的危害性將是難以估量的,這一點絕對沒有誇張,所以我們應該感到慶幸,那麼今天小編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 恐龍沒死的話,人類能不能像騎馬一樣騎乘它們?
    看見有人在提問,「假如恐龍沒有死,人類能不能像騎馬一樣騎乘它們?」我看見了這問題,不由的啞然一笑。人類確實太厲害了,不知道馴化了多少種動物。比較常見的,有野馬、野牛、野驢,馴化它們後用於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連體型龐大的野象,也可以被人類馴化,君不見馬戲團裡面大象也聽人類的指揮,做出各種各樣的表演動作?除了野生動物,昆蟲也可以被馴化,最典型的就是蜜蜂。
  • 它被稱為史前巨獸,比恐龍還要「恐怖」,為何能存活至今?
    人類還未誕生之前,地球上被各種巨大的生物所霸佔,像恐龍、鱷魚、鯊魚等等,陸地有恐龍,空中有飛龍,海洋中有鯊魚,它們憑藉自身優勢在地球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甚至當時地球上,沒有任何生物可以與它們抗衡,像恐龍在地球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是它的天敵,除了恐龍以外還有一種史前怪獸叫做鱷魚,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鱷魚能夠戰勝恐龍,在地球上生存至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