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直到餓死,奶奶都沒捨得吃一口玻璃瓶裡的黃油

2021-01-10 喬飛說動漫

人類在飢餓面前是多麼脆弱,飢餓是植根於人類內心原始的恐懼。

即使到了現在,在世界某些角落仍然有很多人活在飢餓的恐怖中,也沒有人去拯救他們,感恩自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袁隆平老先生的雜交水稻問世,現在的我們離飢餓已經很遙遠了。

至少是在中國,年輕的一代從來沒有體會過飢餓帶來的絕望,很多人也無法理解,飢餓,怎麼就會讓人害怕呢?那是你沒有看到過,看到過上個世紀整個中國的飢餓。

看過的人大概也許可以從字裡行間窺探到當時人們對飢餓的害怕,但是我認為是沒有辦法完全體會的,因為那種無時無刻的飢餓所帶來的畏懼,沒有親自生活在那種環境裡的人是無法想像的。

但是每個看過的人都會被汪曾祺寫下的那句「奶奶不是一下子餓死的,是一點點餓死的。」刺痛心角,一時難以呼吸。

《黃油烙餅》

蕭勝三歲時就回了老家,和奶奶生活,一直到8歲。

他的奶奶就像最常見的鄉下婦人,有個大嗓門,喊起來半個田的人都能聽到。會幹活,不止是農活,還會製衣服,用一些碎布料拼在一起。

所以蕭勝穿的衣服都是一道道的,五顏六色。衣服是新衣服,只是布料卻是舊布料。如果要仔細分分這是新衣服還是舊衣服,就有點哲學的味道了。

《黃油烙餅》

蕭勝那時候吃小米麵餅子,玉米面餅子還有白菜土豆、小魚。後來國家改了政策,各家的鍋都交上去,奶奶的兩口鍋也沒逃過去。

家裡沒鍋就都吃公社,一開始還挺好,有白面饅頭,有肉,有豆腐。吃得好就什麼都好,煉鋼也好,沒鍋也罷,仿佛只是生活裡的小事。不止人胖了,豬也肥了。

就像陷阱裡總要放些好吃的誘餌,白面饅頭很快就沒有了,又吃起了小米麵餅子,肉也沒了。後來小米麵餅子裡摻了糠,吃起來磨嗓子。

摻假的餅子不好吃,味道不好也不容易咽,不過蕭勝還是吃的很香,飢餓既是最好的興奮劑也是最好的止痛劑。可是奶奶吃的不好,她每次只吃半個餅,還要嚼半天,剩下的半個都叫蕭勝吃了。

有一年冬天蕭勝的爸爸回來了,帶了土豆、口蘑、黃油。口蘑很少吃,黃油就根本沒見過。爸爸說黃油是牛奶煉的,很有營養,可是白花花的牛奶怎麼變成黃澄澄的油了呢?奶奶不要,爸爸不拿,最後還是裝在透明瓶子裡,留在奶奶家。

可是奶奶一直沒吃,把它放在櫥柜上,時不時的拿抹布擦擦,免得落了灰。蕭勝也不饞,他沒吃過,不知道是什麼滋味,看起來只像是隔壁撲痱子用的松花粉。

奶奶的氣喘得了很多年了,前幾年還好,可是摻了假的小米麵餅子吃多了,也嚴重起來。每個晚上都「喝嘍」著,「喝嘍」著睡下,「喝嘍」著睡醒。

吃著餅的奶奶

從前,她能從食堂一口氣走到家,現在只能走到老槐樹那喘一會。她說:「只怕過不了春啊。」一語成讖,生機勃勃的春天裡,奶奶全身浮腫著,一按一個坑,她求人寫信把兒子叫回來,可沒等到兒子回來就咽了氣。那一年,好多老人都死了。

玻璃瓶裡黃澄澄的黃油還安靜的置在那,就像剛來的那天。

奶奶從來沒打開的黃油

奶奶還活著的時候,蕭勝的爸爸在冬天來看過奶奶,帶來了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還有兩瓶黃油。

土豆、口蘑都被奶奶想著法子給蕭勝做了吃了,唯獨那兩瓶黃油,奶奶叫蕭勝爸爸帶回去,爸爸不肯,這兩瓶黃油就一直放在家裡的柜子裡,奶奶除了時不時拿抹布擦擦瓶身,從來沒開過。

更奇怪的是蕭勝一開始並不饞黃油,因為這是沒有吃過的東西,對於沒有吃過的東西,就連食慾都在潛意識的需要克制。這兩瓶黃油隨著奶奶離開,被爸爸帶到了工作的地方,卻也是被媽媽鎖了起來。

直到三級幹部開會從南食堂飄過來的黃油烙餅的香味讓蕭勝十分好奇,媽媽心疼蕭盛,拿出黃油給他烙了一張黃油烙餅,但蕭勝吃了兩口就突然大喊奶奶,汪曾祺寫道:「蕭勝一邊流著一串一串的眼淚,一邊吃黃油烙餅。他的眼淚流進了嘴裡。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鹹的。」

飢餓的世界是「吃」人的

為什麼蕭勝吃著黃油烙餅卻哭出了聲?

因為當他嘗到了還有如此好吃的食物之時,他明白了奶奶是被餓死的悲哀。他說,奶奶是一點點餓死的。

一點點這個詞很值得討論,就像古代的「凌遲處死」,是拿著一把小刀在人的身上不停的割,割一刀,割兩刀,人並不會死,但是每一刀都讓人離死亡更近,最後在不知不覺中血已經流幹了,這種痛苦在於無時無刻都在忍受,無時無刻都清楚的知道自己離死亡越來越近。

而奶奶的飢餓,奶奶的死亡,就是當時社會的飢餓對她的一種「凌遲處死」。汪曾祺在這篇小說中並沒有花很多筆墨來寫奶奶在飢餓裡的掙扎,更多的是描寫食堂的夥食一日日的難以下咽。

但是卻讓人更深刻的懂得那「一點點」的滋味。難怪會有「餓死鬼」,從前聽到這個詞只覺得什麼鬼不好做,要做餓死鬼,這是誰造的詞,簡直荒謬。

但是現在懂了,所謂餓死鬼從來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奶奶就是一個餓死鬼。所以說飢餓的世界是「吃」人的,奶奶就是被那個時代吞掉的人。

奶奶「一點點」的被餓死,說明奶奶的一輩子都沒真正飽過,這其實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飢餓就像跟隨外奶奶身後的死神,跟了一輩子,死神手裡的那把鐮刀始終擱在奶奶的脖子上,奶奶餓的一天又一天,終於死神的鐮刀深深的割進了奶奶的身體,奶奶就被死神抱走了。

【放在最後的話】

汪曾祺的一生所經歷了中國近代諸多轟轟烈烈的大事,即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這緣於他心境的淡泊,對人情世故的達觀與通脫。在他看來,今天寫過去的事,需要經過反覆沉澱,除淨火氣,特別是除淨感傷主義。

《黃油烙餅》收錄的作品,雖涉及了一些苦難,但並無過多的傷痕與批判,更多的是宣揚困頓中的隨遇而安,及人性甦醒後的勝利。

我所推薦的書籍,都是我親自閱讀並極力推崇的,這套汪曾祺文集《黃油烙餅》原價99元,現價優惠只要59元 精裝一套書籍有非常大的收藏意義,只需要一頓飯錢就能買來如此巨著,我認為這非常划算,就算花上千元購買也值!大家想要的話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汪曾祺誕辰100周年|「隨遇而安不是一種好的心態」
    在汪曾祺的文章中,父親對他的疼愛無微不至,他親自帶著年幼的汪曾祺去江陰投考中學,因為居住的客棧裡臭蟲很多,於是他便點了一支蠟燭,徹夜用燭油滴在臭蟲上。「第二天我醒來,看見蓆子上好多好多蠟燭油點子。我美美地睡了一夜,父親一夜未睡」。直到他遠離家鄉,到昆明就讀西南聯大,他的父親仍然千裡迢迢給他郵寄親手製作的蝦松。甚至汪曾祺十七歲初戀給同學寫情書,父親還在一旁瞎出主意。
  • 被忽略的汪曾祺的一生
    遺物大多交給了汪曾祺老家高郵的紀念館,汪朗在家尋了半天,才掏出一個不鏽鋼酒壺,外面包著一層羊皮,一搖,還能聽到叮叮噹噹的酒聲。那是有一年去美國,臺灣作家聶華苓給汪曾祺灌的一壺威士忌,他沒捨得喝,一直留著。還有牆上一副墨藍色調為主的水墨畫,汪朗嘿嘿笑,也不知道老頭兒畫的是什麼,覺得好看,就掛在這兒了。
  • 王思聰:假如時間能重來,就算餓死,我也不吃一口那條熱狗
    英雄聯盟S8決賽那天,王思聰作為IG的老闆,不遠萬裡飛赴韓國現場觀戰,當時王思聰也是餓了嘛,於是不太體面地抓起一條熱狗大口塞進嘴裡,沒想到,他吃熱狗的熱度居然還壓過了IG奪冠。IG奪冠,電競愛好者能開心兩天,王思聰吃熱狗,能作為網絡上一個梗讓全國網民歡快兩周,直到現在,王思聰吃熱狗已經演變出各種各樣的版本。一位美術生是最早發展這個笑料的,他臨摹當時的圖片,畫筆下的王思聰唯妙唯肖,他還運用誇張的手法把熱狗描繪得更大更震撼,以此突顯出作品的喜感。對此,王思聰在微博上回應該博主,你被盯上了。
  • 去高郵,尋找汪曾祺
    汪曾祺早先沒有書房,在北京甘家口居住時,和兒女們合用一張寫字檯,經常為沒桌子用而著急,他只能先想好了再寫。1983年搬到蒲黃榆後,他有了一間7平方米左右的小屋,是他的臥室兼書房。汪曾祺平生寫的大多數文章,其實都是在這個七平米房間寫出來的。直到96年搬到虎坊橋,才有了這間真正意義上的書房,不過在那裡只生活了一年多時間。
  • 香氣撲鼻的黃油曲奇餅乾,一口一個酥脆又美味
    在一個明窗淨几房間的陽臺上,冬日下午的暖陽也懶洋洋的照射過來的時候,泡上一杯咖啡,吃上幾塊曲奇餅乾,無論是否有人陪伴,也無論是否有清新淡雅的小圓桌可供人坐著品嘗,那都是一種享受。做曲奇餅乾的最佳溫度是20度,下面是給大家介紹一下詳細的黃油曲奇餅乾的做法。
  • 每本語文書都是一本食譜,沒回憶完我就快餓死了
    原標題:每本語文書都是一本食譜,沒回憶完我就快餓死了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曾經的語文課,上著上著就餓了,父親說:「我的糖葫蘆糖蘸得均勻,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
  • 汪曾祺:我的小說裡迴響著歸有光的餘韻
    汪曾祺的小說是散文化小說的代表。他一直認為短篇小說應該有一點散文詩的成分,堅信這兩種文體的「分界處只有一道籬笆,並無牆壁」。考察汪曾祺小說散文化傾向的成因,沈從文的影響自不必說,中國文學傳統特別是明代歸有光的影響很大。汪曾祺在其《小傳》裡明言:「中國的古代作家裡,我喜愛明代的歸有光。」
  • 貓小樂:阿衰大臉被餓傻互咬對方,還吃奶奶做的「人肉餡」包子?
    大家好,時間縷縷,日月如梭,歡迎大家來到《阿衰》的漫畫世界中,阿衰的生活豐富多姿多彩,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有新故事,下面就是阿衰的新一天,讓我們看看他又將帶給我們怎麼的歡喜呢?希望阿衰能夠給大家帶來好的心情。貓小樂:阿衰大臉被餓傻互咬對方,還吃奶奶做的「人肉餡」包子?
  • 蜂蜜黃油吐司,香甜酥脆又可口,怎麼吃都不會膩!
    還記得小的時候,外公家裡養了很多蜜蜂,還專門辦了一個養蜂場。每一次去外公家裡,都能夠品嘗到最為美味的蜂蜜,還可以衝蜂蜜水喝!除此之外,外公還會讓母親帶回家一些,哪怕是到了現在,母親都留了不少的老蜂蜜。這些蜂蜜絕對是品質非常高的,一點摻假都沒有。
  • 汪曾祺筆下的美食,生動到肚餓!
    一塊馬鈴薯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於是隨手埋進牛糞火裡,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品種的馬鈴薯的,全國蓋無二人。——汪曾祺《草木春秋》鹹鴨蛋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
  • 想吃禿黃油又下不了決心買的人舉手!
    發了個朋友圈感嘆了一下,沒想到很多人都來留言,都是一個心聲:看了很久捨不得買!重點是:舍!不!得!辦公室的毛毛說她每年在網上看到禿黃油都想買,但是幾百塊一小瓶又捨不得。愛吃大閘蟹的恩丫丫也說,她今年的生日禮物就是問她姐要一瓶禿黃油,結果她姐也沒捨得。於是我們毛了!
  • 零失戀做咖啡奶香一口酥,可以吃到香酥脫渣的味道,口感超豐富
    作為一個愛做甜品的精緻的小廚師,一定要看一下這款咖啡奶香一口酥,做一次就會讓你愛上這道甜品,吃一口酥到脫渣,讓你欲罷不能,最重要的是,這款甜品幾乎是零失戀教程,簡單易上手,口感還超級豐富,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款甜品的簡單方便。
  • 紅薯別總蒸著吃,做一個好看的造型,孩子都不捨得吃了
    紅薯別總蒸著吃,做一個好看的造型,孩子都不捨得吃了冬天閒在家就是吃吃喝喝,元旦之後孩子也不上學了,我也閒賦在家成了全職媽媽了,有了孩子之後就感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了,以前是不怎麼下廚房的人,現在是天天想著給孩子做點什麼好吃的,好像是我的世界都圍著孩子轉了。
  • 汪曾祺:水母
    ——總而言之,這些女神的「成分」都是很高的。「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位農民出身當了造反派的頭頭的幹部,帶頭打碎了很多神像,其中包括一些女神的像。他的理由非常簡單明了:「她們都是地主婆!」不能說他毫無道理。
  • 初三作文:吃了一輩子苦的奶奶
    奶奶一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她無私奉獻,但卻沒人給她真誠的回報,她是我一生中最敬愛的人。我愛戴我的奶奶,因為她比我的母親還要愛我,比我的母親還要愛我的姐姐。提起奶奶對我生平經歷,我無不感動流淚。清晨每天清晨,奶奶都會伴隨著太陽不知不覺地探出頭準時起床。為了給我們做飯,為了給我們洗衣,為了給我們當起床鬧鐘……奶奶總會很早地悄悄起來,時間或是天暗,或是天小亮,但不會是天大亮。當上學時間快到時,奶奶總會輕輕地表達著自己的言語,將我們在睡意中不知不覺被叫醒。一次不行,再來一次,直到我們懶惰的身軀從床上挪動下來。
  • 溪山書會第十八期:學者和後人共話「老頭兒汪曾祺」
    活動現場「汪家的家庭關係就是沒大沒小的,母親叫他老頭子,我們也叫他老頭兒。」11月22日,汪曾祺先生長子汪朗先生的一席話,活脫脫表現了汪曾祺先生的隨和個性。活動現場汪朗和汪朝說,「老頭兒」是汪曾祺在家裡的統稱,不光兒子、女兒甚至孫女都這麼叫。「在老頭看來,父母阻礙或影響兒女發展是非常可惡的事情,所以我們家一直比較隨和,如果要談家庭地位排名,老頭就是最後一個。」
  • 奶奶醃西紅柿是一絕,放一年都不壞,看一遍你也會,冬天吃正好!
    推薦語: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也讓人吃的更加開心。下文轉載自作者:圖圖美食家現在很多農村人種的西紅柿都已經熟了,自己種的西紅柿都是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產品,而且比那種大棚種植出來的好吃太多了,雖然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賣番茄醬的,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奶奶自己醃的西紅柿,奶奶醃西紅柿可是一絕,醃製好的西紅柿就算是放一年都不壞,做法也是很簡單的,看一遍你也能夠學會,現在醃製的西紅柿,冬天的時候吃正好,尤其是做西紅柿炒蛋,簡直就是太美味了
  • 書評| 讀汪曾祺的第七年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考學期間課本上出現過的,只讓我知道這人愛寫吃的,也只記住了鹹鴨蛋和五彩繩。讀了大學,連閱讀也變得自由,又借著一直呆在學校圖書館勤工儉學的契機,順道看了不少書。小說當然是最大體量的,年紀輕,別的看不出味道,常常是什麼情節奇詭看什麼,什麼口味重看什麼,像是吃著重油重鹽的火鍋,正在尋求更熱辣的東西,就是這時候,碰上了汪曾祺。
  • 《汪曾祺散文:五味》,每一種味道都有滋有味,人生得意須盡歡
    《汪曾祺散文:五味》,每一種味道都有滋有味,人生得意須盡歡汪曾祺先生在《五味》這篇散文中描述的並不僅僅有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常見味道,而且還重點講述了「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味道?初次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就能從其中讀出生活,他是個很樸實的散文家,也能用簡單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似曾相識的畫面。他的每一篇散文裡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不然他也不會將散文寫得這麼成功。就拿《五味》來說,對於有著豐富閱歷的汪曾祺而言,他用簡單質樸的文字重點描述了五種味道,並且在其中用筆墨介紹了自己對各種味道的不同見解以及他的個人親身經歷。
  • 市面上還有不捨得帶出門的充電寶?黃油貓B.Cat充電寶體驗
    大家都知道,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數碼設備被賦予功能越來越多,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可因為電池技術的局限,所以一些數碼產品的續航水平也讓很多小夥伴有些「捉襟見肘」,雖然有著革命性快充技術,但充電寶也成為許多小夥伴出行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