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的主要政策與啟示
美國聯邦海洋漁業管理從1976開始採取了以馬格努森—史蒂文斯漁業養護和管理法案(MSA)為基礎的漁業法,主要以海洋漁業產出控制為主的政策工具進行海洋漁業管理,美國商業漁業年捕撈總量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現在一直穩定維持在400萬噸並略有下降,海洋漁業資源管理取得較好效果。已有的海洋漁業經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漁業資源評估管理。
-
美麗的西沙群島,美麗的西沙守島人
該書採用散文的筆調,展現了作者考察西沙群島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態時的經歷,一方面描繪了西沙群島的自然風光和動植物之美,如飛魚、珊瑚、鸚鵡螺和硨磲等;另一方面描繪了西沙守島官兵的心靈之美,這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部隊」熱愛西沙、保衛西沙、建設西沙,自覺呵護著西沙的生態環境,創造了令人神往的美麗家園。作者通過對西沙群島神秘海洋世界的描繪,尋找著人類生存的最高境界,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存共榮。
-
西沙群島攻略
第1頁第2頁 氣候: 西沙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炎熱溼潤,但無酷暑。年均氣溫26~27℃,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底是去西沙的最佳季節。 交通: 策略一:乘船 每隔20天,從海南文昌清瀾港的補給船「瓊沙2號」開往西沙,航程一宿約15小時左右。客艙有空調,票價為200元。要擠上「瓊沙2號」,要提前10天跟西沙工委申請辦上島證。
-
西沙群島發現澤甲科海澤甲亞科新種
近日,中山大學科學家宣布在海南西沙群島發現了一種新的海生昆蟲,並命名為「石嶼海澤甲」。發現工作由中山大學教授賈鳳龍課題組與謝強課題組合作完成。石嶼海澤甲本次發現來自謝強在2018-2019年隨隊赴西沙群島考察期間採集的多種海生昆蟲樣本。
-
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
該論文是中山大學科考隊的研究成果。文章指出,該科考隊在我國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一種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並根據其分布地點將其命名為羚羊礁海蝽。這是海蝽科昆蟲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中山大學昆蟲學博士後陳華燕提供)2018年至2019年,中山大學南海研究院組織了數次南海科學考察活動,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強在隨隊赴西沙群島考察期間採集了多種海生昆蟲樣本。「全世界已知昆蟲物種約100萬種,其中嚴格海生(僅在海洋中生活)的種類只有100餘種,而體型嬌小、遊弋在珊瑚礁周圍的海蝽科昆蟲又是最引人入勝、同時最缺乏了解的類群。」
-
西沙群島郵輪復航!你對這個隔世秘境了解多少?
疫情下,西沙群島郵輪已經復航,給困境中的郵輪行業帶來了一縷曙光。 自2013年西沙群島正式對且只對中國公民開放旅遊以來,只有幾萬名遊客踏上過西沙群島的陸地。 這裡的大部分島嶼是由珊瑚堆積形成的,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如顆顆明珠散落在碧波萬頃中國南海上。
-
修復海洋生態 80多名漁民赴西沙群島捕撈長棘海星
記者 劉夢曉 「我們這次出海,一定盡全力剿滅長棘海星,為海洋生態環境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6月4日一早,在瓊海市潭門漁港碼頭,一場簡短的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啟航儀式之後,潭門鎮草航村漁民許聲浪和同行的80多名漁民一起登船,即將向西沙群島出發。 「過多的長棘海星對珊瑚礁具有致命的殺傷力。」長棘海星是何物?為什麼要剿滅它們?
-
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羚羊礁海蝽,冷門的肉食小動物
新物種的模式產地羚羊礁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西部。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強帶領課題組,在經過一年多的科學研究後,正式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近日,海南日報電話採訪謝強教授,請他為我們解讀羚羊礁海蝽的故事。
-
西沙群島的春天
西沙群島沒有我們熟悉的節奏分明的四季,誇張一點說,它只有一個季節,那就是夏季。但是仔細推敲,還是能找到季節的神秘律動的。 出發前,詳細查過西沙群島十餘年來的氣候資料,發現它可以分成兩個季節:雨季和旱季,雨季大致是5月至11月,餘下的為旱季,畢竟處在海洋中央,這個旱季只是雨水少些,所以也被稱為多雨季和少雨季。
-
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羚羊礁海蝽 冷門的肉食小動物
新物種的模式產地羚羊礁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西部。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強帶領課題組,在經過一年多的科學研究後,正式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近日,海南日報記者電話採訪謝強教授,請他為我們解讀羚羊礁海蝽的故事。通過顯微疊加技術拍攝出的羚羊礁海蝽昆蟲標本。
-
自然|紅腳鰹鳥:西沙群島的「掌上明珠」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方向。為保護和發展這裡的島嶼,我國於2012年6月批准設立海南省三沙市。在西沙群島過往的鳥有成百上千,唯有紅腳鰹鳥,是這裡的掌上明珠。它長得英俊嬌巧,背腹均白色,錐型有力的嘴成為捕魚的刀叉,而豔紅色的腳靴更是漂亮無敵。
-
富饒的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
海南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中山大學科學家宣布在海南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並命名為石嶼海澤甲。該發現工作由中山大學教授賈鳳龍課題組與教授謝強課題組共同完成。據介紹,石嶼海澤甲產自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東部的石嶼礁,石嶼海澤甲體長只有1.10122毫米,體寬0.62~0.69毫米,生活在珊瑚石的細小孔洞中,運動非常迅速。
-
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黎大寧)記者5日獲悉,科技部辦公廳近日發布了《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擇優建設69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推薦,中科院南海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西沙站」)入選擇優建設名單。
-
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西沙永興島隆重舉行
新華社三沙市7月24日電(記者 王暉餘)7月24日,隨著颱風「韋森特」的影響遠去,西沙永興島上海風輕拂,涼爽宜人。 上午,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三沙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前的廣場上隆重舉行。簡樸而莊重的會場旁,兩幅巨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和南海地圖格外醒目。 揭牌儀式開始後,舉行了莊重的升國旗、奏唱國歌儀式。
-
科學驛站: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
科學驛站: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1-01-06 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下稱「西沙站」)於近日入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
-
祖國的寶島:美麗西沙令國人心馳神往(組圖)
從1970年代起,我國考古工作者開始在西沙群島進行文物調查,一批重要的歷史文物資料浮出海面。僅上世紀的四次考古活動,就在西沙群島部分島礁發現種類繁多的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石器、錢幣、象牙、石礁等品種,數量驚人,僅陶瓷器就達到六七千件,錢幣多達13萬枚左右。這為自古以來興旺發達的「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證。
-
個人如何去西沙群島旅遊?
西沙群島像是一個夢一樣的地方,小學課本裡的唯美描述讓國人對西沙都不陌生。而三沙市的設立更是讓西沙群島旅遊更受矚目。西沙群島有什麼好玩的?如何去西沙群島旅遊?本期Dr.YOU一一解答。
-
中國五大群島都是哪?最大是舟山群島,一個被譽為「京津門戶」
最大是舟山群島,一個被譽為「京津門戶」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群島指的是集合的島嶼群體,一般是一堆彼此距離很近的島嶼和集合,群島一般分為構造群島(由構造升降引起),火山群島(由火山作用形成),生物礁群島(由生物骨骼形成)和堡壘群島(由外動力引起),有大小之分,一般都是大群島包含幾個小群島,假設他們是線性或者弧形又可以被稱為是列島。
-
西沙群島,一個媲美馬爾地夫的地方,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西沙群島,可以與馬爾地夫媲美的地方,很多人喜歡去海邊玩,體驗無邊無際的大海給人帶來的快樂和刺激,說到大海和島,馬爾地夫的反應最多,那裡是許多人嚮往的島嶼,馬爾地夫我們聽得多,聽的多,也知道它的美麗,另一方面,蘇篇今天向大家介紹同樣美麗的島嶼聖地,就是西沙群島,雖然不知道馬爾地夫是不是很有名,但是其聲勢的美貌會受到很多人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