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島海洋漁業資源調查研究

2021-01-10 水產養殖網
西沙群島海洋漁業資源調查研究2016-03-21 16:5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6746 次 我要評論
■中國南海研究院&nbsp康霖/文

一、西沙群島海洋資源評估

(一)西沙群島自然地理條件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中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西沙群島地理位置位於15°46』49」N(中建島)—16°58』56」N(趙述島)、111°11』40」E(中建島)—112°44』22」E(東島)之間。以112°E為界,西沙群島又分為東、西兩群,東群為宣德群島,西群為永樂群島。東群的宣德群島包括宣德環礁、東島環礁、浪花礁等3座環礁和1座暗礁(篙煮灘),其中宣德環礁有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東新沙洲、西新沙洲、永興島和石島等12個小島,東島環礁有東島和高尖石2個小島,共有14個海島。西群的永樂群島包括北礁、永樂環礁、玉琢礁、華光礁、盤石嶼等5座環礁和中建島臺礁,其中永樂環礁上發育有金銀島、筐仔沙洲、甘泉島、珊瑚島、全富島、鴨公島、銀嶼、銀嶼仔、鹹舍嶼、石嶼、晉卿島、琛航島和廣金島等13個小島,&nbsp盤石嶼環礁和中建島臺礁的礁坪上各有1座小島,共有15個海島。

西沙群島氣候條件優越,每年10月(永樂群島開始於9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盛行冬季風。在冬季風時期,西沙群島主要受東北季風影響,盛行偏北氣流,風速加大,大風頻繁,氣溫下降。夏季風時期(宣德群島5~9月,永樂群島3~8月),西沙群島受夏季風影響,盛行偏南氣流,高溫高溼,對流旺盛,雷暴和降水頻繁,熱帶季風活動活躍,熱帶氣旋影響頻繁。西沙群島冬季風—夏季風,夏季風—冬季風的過渡時期不長。宣德群島冬季風—夏季風的過渡時期為3~4月;9月中下旬是夏季風—冬季風的過渡時期,比冬季風—夏季風的過渡時期短。永樂群島冬季風—夏季風和夏季風—冬季風的過渡期比宣德群島短,其冬季風—夏季風的過渡期在3月上中旬,夏季風—冬季風的過渡期在9月上中旬。

由於西沙群島屬熱帶海域,水溫普遍較高:中建島表層溫度在29.4~29.8℃之間;東島表層溫度在30.3~30.5℃之間,永樂群島表層溫度在29.8~30.2℃之間;宣德群島表層溫度在29.7~30.5℃之間。綜觀起來,各島周圍水域表層溫度彼此無太大差別,變動在29.4~30.5℃之間,太陽輻射、地形影響、上下層混合作用的影響也只在1.1℃範圍內,可見其變幅很小。根據1974~1985年南海北部陸架鄰近水域歷年斷面考察報告資料中,西沙群島4月底層水溫為7℃(水深800m),而表層為27~28℃,由此可見,水溫的垂直變化較大。綜合現有研究資料分析,西沙群島海域在水深30m處未出現溫躍層,溫度只比表層降低1℃左右;40m處溫度比表層降低4℃;90m處溫度降低到18℃左右,比表層低10℃左右。因此,可以得出水深在30m以內是混合層,以下是溫度變化急劇的深度。參照歷史資料,17~18℃水溫等值線在遠離島嶼區水深約15Om附近,由此得出,在西沙群島附近底層水溫存在上升的趨勢。

二、西沙群島漁業資源評估

西沙群島是我國主要熱帶漁場。現有記錄的珍稀或重要海洋生物種類較多,其中包括中華白海豚、真海豚、寬吻海豚、藍鯨、長鬚鯨、小鰮鯨、座頭鯨、虎鯨、偽虎鯨、綠海龜、玳瑁、太平洋麗龜、紅珊瑚、虎斑寶貝、冠螺、大珠母貝、大硨磲和鸚鵡螺。西沙群島擁有珊瑚礁魚類和大洋性魚類400餘種,是金槍魚、馬鮫魚、紅魚、鰹魚、飛魚、鯊魚、石斑魚的重要捕撈漁場。海產品主要有海龜、海參、珍珠、貝類、鮑魚、海藻等幾十種,比較名貴的魚種包括「海龜之王」稜皮龜、「海參之王」梅花參,也擁有珍珠貝類——大珠母貝和唐冠螺、庫氏硨磲、鸚鵡螺等。
根據2010年的資源實地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西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資源主要包括:

1、魚類。調查採集到的魚類主要為底棲性巖礁魚類,包括部分漁民捕獲的遊泳性魚類,總計約10餘種。主要有:細斑裸胸鱔(Gymnothorax&nbspfinbriatus)、短眶刺魨(Chilomyterus&nbsporbicularis)、玫瑰毒鮋(Synanceia&nbspverrucosa)、蜂巢石斑魚(Epinephelus&nbspmerra)、帶紋鸚嘴魚(Scarus&nbspfasciatus)、小牙裸頰鯛(Lethrinus&nbspmicrodon)、側牙鱸(Variola&nbsplouti)、綠短鰭笛鯛(Aprion&nbspvirescens)、尾紋九棘鱸(Cephalopholis&nbspurodelus)、長鰭裸頰鯛(Lethrinus&nbsperythropterus)等。

2、貝類。調查採集到的貝類標本以硨磲、馬蹄螺和榧螺科貝類居多,主要有:磷硨磲(Tridacna&nbspsquamosa)、大馬蹄螺(Trochus&nbspniloticus)、水字螺(Lambis&nbspchiragra)、金黃蜘蛛螺(Lambis&nbspcrocata)、大法螺(Trumpet&nbspTriton)、蜘蛛螺(Lambis&nbspsp.)、紅口榧螺(Oliva&nbspminiacea)、蛙螺(Bufonaria&nbspsp.)、紅螺(Rapana&nbspbezona)、虎斑寶貝(Cypraea&nbsptigris)、珍珠貝以及漁民捕獲的耳鮑、羊鮑等。

3、海參類。調查採集到的海參類標本總計11個種,主要包括:梅花參(Thelenota&nbspananas)、巨梅花參(Thelenota&nbspanax)、糙刺參(Stichopus&nbsphorrens)、花刺參(Stichopus&nbspvariegatus)、黑海參(Holothuria&nbspatra)、玉足海參(Holothuria&nbspleucospilota)、紅腹海參(Holothuria&nbspedulis)、圖紋白尼參(Bohadschia&nbspmarmorata)、格皮氏海參(Pearsonothuria&nbspgraeffei)、黃乳海參(Holothuria&nbspfuscogilva)、象牙海參(Holothuria&nbspfuscopunctata)等,其中以梅花參、巨梅花參、糙刺參、黑海參、玉足海參數量較多。

此外,長棘海星存在大面積的爆發現象,珊瑚礁生態系統和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早前曾有調查結果顯示在西沙甘泉島海域發現的大片珊瑚礁已遭到長棘海星毀壞,此次考察時觀察到的甘泉島及永樂群島海域珊瑚大部分已白化死亡,而長棘海星由於沒有食物也不見蹤影。在浪花礁和七連嶼的南沙洲海域觀察到成群的長棘海星,該處的珊瑚礁正在遭受長棘海星的破壞。長棘海星已經成為我國西沙群島珊瑚礁生態系統和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威脅,防止長棘海星的繁殖和爆發,保護和恢復珊瑚礁生態系統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總體來看,西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種類和數量正在減少。在已經發現的魚類種類和數量當中,經濟價值相對較高的魚類數量少,而一些低價值的魚類數量較多。儘管在發現的海參類數量達11種,但經濟價值較高的梅花參和巨梅花參以及西沙海域重要的海參類——花刺參數量已大大減少。貝類在數量上也呈現低價值種類數量多,而大型的螺類已很難找到,如大法螺、唐冠螺等。除此之外,大型蝦類種類最少,僅3種,包括2種琵琶蝦和雜色龍蝦(Panulirus&nbspversicolor)。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美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的主要政策與啟示
    美國聯邦海洋漁業管理從1976開始採取了以馬格努森—史蒂文斯漁業養護和管理法案(MSA)為基礎的漁業法,主要以海洋漁業產出控制為主的政策工具進行海洋漁業管理,美國商業漁業年捕撈總量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現在一直穩定維持在400萬噸並略有下降,海洋漁業資源管理取得較好效果。已有的海洋漁業經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漁業資源評估管理。
  • 美麗的西沙群島,美麗的西沙守島人
    該書採用散文的筆調,展現了作者考察西沙群島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態時的經歷,一方面描繪了西沙群島的自然風光和動植物之美,如飛魚、珊瑚、鸚鵡螺和硨磲等;另一方面描繪了西沙守島官兵的心靈之美,這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部隊」熱愛西沙、保衛西沙、建設西沙,自覺呵護著西沙的生態環境,創造了令人神往的美麗家園。作者通過對西沙群島神秘海洋世界的描繪,尋找著人類生存的最高境界,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存共榮。
  • 西沙群島攻略
    第1頁第2頁   氣候:  西沙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炎熱溼潤,但無酷暑。年均氣溫26~27℃,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底是去西沙的最佳季節。  交通:  策略一:乘船  每隔20天,從海南文昌清瀾港的補給船「瓊沙2號」開往西沙,航程一宿約15小時左右。客艙有空調,票價為200元。要擠上「瓊沙2號」,要提前10天跟西沙工委申請辦上島證。
  • 西沙群島發現澤甲科海澤甲亞科新種
    近日,中山大學科學家宣布在海南西沙群島發現了一種新的海生昆蟲,並命名為「石嶼海澤甲」。發現工作由中山大學教授賈鳳龍課題組與謝強課題組合作完成。石嶼海澤甲本次發現來自謝強在2018-2019年隨隊赴西沙群島考察期間採集的多種海生昆蟲樣本。
  • 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
    該論文是中山大學科考隊的研究成果。文章指出,該科考隊在我國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一種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並根據其分布地點將其命名為羚羊礁海蝽。這是海蝽科昆蟲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中山大學昆蟲學博士後陳華燕提供)2018年至2019年,中山大學南海研究院組織了數次南海科學考察活動,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強在隨隊赴西沙群島考察期間採集了多種海生昆蟲樣本。「全世界已知昆蟲物種約100萬種,其中嚴格海生(僅在海洋中生活)的種類只有100餘種,而體型嬌小、遊弋在珊瑚礁周圍的海蝽科昆蟲又是最引人入勝、同時最缺乏了解的類群。」
  • 西沙群島郵輪復航!你對這個隔世秘境了解多少?
    疫情下,西沙群島郵輪已經復航,給困境中的郵輪行業帶來了一縷曙光。 自2013年西沙群島正式對且只對中國公民開放旅遊以來,只有幾萬名遊客踏上過西沙群島的陸地。 這裡的大部分島嶼是由珊瑚堆積形成的,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如顆顆明珠散落在碧波萬頃中國南海上。
  • 修復海洋生態 80多名漁民赴西沙群島捕撈長棘海星
    記者 劉夢曉  「我們這次出海,一定盡全力剿滅長棘海星,為海洋生態環境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6月4日一早,在瓊海市潭門漁港碼頭,一場簡短的瓊海漁民赴西沙捕撈長棘海星啟航儀式之後,潭門鎮草航村漁民許聲浪和同行的80多名漁民一起登船,即將向西沙群島出發。  「過多的長棘海星對珊瑚礁具有致命的殺傷力。」長棘海星是何物?為什麼要剿滅它們?
  • 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羚羊礁海蝽,冷門的肉食小動物
    新物種的模式產地羚羊礁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西部。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強帶領課題組,在經過一年多的科學研究後,正式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近日,海南日報電話採訪謝強教授,請他為我們解讀羚羊礁海蝽的故事。
  • 西沙群島的春天
    西沙群島沒有我們熟悉的節奏分明的四季,誇張一點說,它只有一個季節,那就是夏季。但是仔細推敲,還是能找到季節的神秘律動的。  出發前,詳細查過西沙群島十餘年來的氣候資料,發現它可以分成兩個季節:雨季和旱季,雨季大致是5月至11月,餘下的為旱季,畢竟處在海洋中央,這個旱季只是雨水少些,所以也被稱為多雨季和少雨季。
  • 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羚羊礁海蝽 冷門的肉食小動物
    新物種的模式產地羚羊礁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西部。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強帶領課題組,在經過一年多的科學研究後,正式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近日,海南日報記者電話採訪謝強教授,請他為我們解讀羚羊礁海蝽的故事。通過顯微疊加技術拍攝出的羚羊礁海蝽昆蟲標本。
  • 自然|紅腳鰹鳥:西沙群島的「掌上明珠」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方向。為保護和發展這裡的島嶼,我國於2012年6月批准設立海南省三沙市。在西沙群島過往的鳥有成百上千,唯有紅腳鰹鳥,是這裡的掌上明珠。它長得英俊嬌巧,背腹均白色,錐型有力的嘴成為捕魚的刀叉,而豔紅色的腳靴更是漂亮無敵。
  • 富饒的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 海南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中山大學科學家宣布在海南西沙群島發現新物種,並命名為石嶼海澤甲。該發現工作由中山大學教授賈鳳龍課題組與教授謝強課題組共同完成。據介紹,石嶼海澤甲產自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東部的石嶼礁,石嶼海澤甲體長只有1.10122毫米,體寬0.62~0.69毫米,生活在珊瑚石的細小孔洞中,運動非常迅速。
  • 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黎大寧)記者5日獲悉,科技部辦公廳近日發布了《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擇優建設69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推薦,中科院南海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西沙站」)入選擇優建設名單。
  • 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西沙永興島隆重舉行
    新華社三沙市7月24日電(記者 王暉餘)7月24日,隨著颱風「韋森特」的影響遠去,西沙永興島上海風輕拂,涼爽宜人。    上午,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三沙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前的廣場上隆重舉行。簡樸而莊重的會場旁,兩幅巨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和南海地圖格外醒目。    揭牌儀式開始後,舉行了莊重的升國旗、奏唱國歌儀式。
  • 科學驛站: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
    科學驛站: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1-01-06 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下稱「西沙站」)於近日入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
  • 祖國的寶島:美麗西沙令國人心馳神往(組圖)
    從1970年代起,我國考古工作者開始在西沙群島進行文物調查,一批重要的歷史文物資料浮出海面。僅上世紀的四次考古活動,就在西沙群島部分島礁發現種類繁多的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石器、錢幣、象牙、石礁等品種,數量驚人,僅陶瓷器就達到六七千件,錢幣多達13萬枚左右。這為自古以來興旺發達的「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證。
  • 個人如何去西沙群島旅遊?
    西沙群島像是一個夢一樣的地方,小學課本裡的唯美描述讓國人對西沙都不陌生。而三沙市的設立更是讓西沙群島旅遊更受矚目。西沙群島有什麼好玩的?如何去西沙群島旅遊?本期Dr.YOU一一解答。
  • 中國五大群島都是哪?最大是舟山群島,一個被譽為「京津門戶」
    最大是舟山群島,一個被譽為「京津門戶」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群島指的是集合的島嶼群體,一般是一堆彼此距離很近的島嶼和集合,群島一般分為構造群島(由構造升降引起),火山群島(由火山作用形成),生物礁群島(由生物骨骼形成)和堡壘群島(由外動力引起),有大小之分,一般都是大群島包含幾個小群島,假設他們是線性或者弧形又可以被稱為是列島。
  • 西沙群島,一個媲美馬爾地夫的地方,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西沙群島,可以與馬爾地夫媲美的地方,很多人喜歡去海邊玩,體驗無邊無際的大海給人帶來的快樂和刺激,說到大海和島,馬爾地夫的反應最多,那裡是許多人嚮往的島嶼,馬爾地夫我們聽得多,聽的多,也知道它的美麗,另一方面,蘇篇今天向大家介紹同樣美麗的島嶼聖地,就是西沙群島,雖然不知道馬爾地夫是不是很有名,但是其聲勢的美貌會受到很多人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