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老昆明都很熟悉五一路118號的老省博,作為曾經雲南歷史、文化、藝術的聚集地,它收藏過20萬餘件歷史文物,每年接待觀眾超100萬人,是令雲南人驕傲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5年5月18日,由於發展需要,雲南省博物館搬到位於廣福路6393號的新址,當金翅鳥、青銅器、恐龍化石離開後,你是否關注過「人去樓空」的老省博?
然而,老省博的新使命才剛剛開始,2016年,原雲南省博物館作為「雲南美術館」免費面向公眾開放。
物質生活逐漸豐滿的今天,追求美、追求真實的藝術思維將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而雲南美術館也將不再是那個「老省博」,它將成為未來每個昆明文化人的心靈家園。
名稱/Name雲南美術館地址/Address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五一路118號
01照耀昆明的紅星
雲南的博物館事業開始較晚,抗日戰爭結束才正式開始籌建工作,當時把博物館建在圓通山下的圓通寺與連雲賓館一帶。
195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昆明軍區在五一路上建起了一座軍事博物館,在蘇聯設計師的指導下,一座仿蘇式樓房拔地而起。
博物館由主樓、翼樓和後樓構成,大樓一至三層為展廳,四樓為辦公區域,佔地2496平方米,樓門前面有十二根大圓柱。
屋頂俄羅斯式尖塔託著一顆巨大的紅色五角星,是模仿當時蘇聯的克裡姆林宮標誌建造,1962年完工後迅速成為昆明的一道靚麗風景。
6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到昆明參觀後,指示將軍事博物館改為地方性的綜合歷史博物館,此後這裡作為雲南博物館使用,為雲南省的文化發展、科學知識普及、傳統文化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50多年過去,隨著參觀人數的增加和藏品的不斷充實,博物館再次搬遷,在城市中央留下了這座飽經風霜的建築。
克裡姆林宮的紅星帶給了俄羅斯的土地超凡力量,而雲南美術館這顆紅星,也照耀著昆明無限光明文藝事業的未來。
02復古小眾拍照地
這個僅使用4年的「年輕」美術館,作為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下屬的全額撥款公益事業單位,擔任著美術作品收藏,交流和展示,公共服務,美術創作以及研究等多項功能。
不過大部分年輕人還是衝著它的「顏值」而來,「拍照好去處」「伍迪艾倫風」「藍調電影質感」攝影愛好者們賦予了這裡太多吸人眼球的標籤。
淺黃色的外牆與昆明的藍天形成了一種十分溫和的對比,屋外陽光刺眼,影子卻十分柔情,雕刻與裝飾那麼華麗,整體看起來卻不庸俗。
這種協調的矛盾感一直延續到屋內,屋頂是複雜精美的俄式風情,而腳下卻是昆明老樓樸實的石板地。只要你看到這個混搭味十足的樓梯,你就知道這是雲南美術館。
在樓梯上,你可以穿上旗袍扮演落落大方的千金,可以靠在窗邊做一個憂鬱的詩人,雲南美術館的復古味道都能與之契合,這種老昆明與歐式結合的情調,在許多老建築中都有跡可循。
最讓人欣喜的是,館內每個人都默默遵循著安靜觀賞的原則,除了偶爾傳來相機快門咔嚓輕響,就不會有更多噪音了。
03別光顧著拍照
拍照之餘,可千萬不要忘了好好欣賞館內的作品。
2樓最近正在進行備受關注的《花間逸趣·當代中國花鳥畫藝術展》,沒有做過多的布置,作品順著牆面依次擺放,在屋內環繞一圈就能看完。
當代畫壇老、中、青三代具有代表性的花鳥畫家們,通過作品進一步深化今人對中國花鳥畫之美學境界的認識和理解,帶領人們走進了一個充滿閒情逸趣的世界。
該展目前已延期至8月10日,快抓緊去看看吧。
3樓展出關於雲南各民族建設美麗家園的《雲嶺豐碑》畫展,那些少數民族們在國家發展之路上的精彩瞬間,被藝術家們以一雙巧手定格在了畫框之中。
從豪放到細緻,無論哪種風格,都讓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傣族姑娘發梢的水珠從眼前划過,河口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每一幅作品都值得細細觀賞,第一張是不是很像照片呀?其實這也是一幅畫,其他畫作中的細節你都看懂了嗎?
即便對背景故事不了解的觀眾,也可以通過解讀繪畫作品旁邊的名片來加深解讀。
04雲南人新的驕傲
與昆明各大新美術館相比,雲南美術館這四年真是算很低調了,但低調不代表它不出彩。
作為曾經的雲南省十大建築之一,美術館本身就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化保護建築,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化保護建築。
《扇面作品邀請展》、《正氣清風蕩三迤》、《寫意雲南——杜建民書畫展》……只要多關注展訊,總有一種展覽對你的胃口。
作為昆明地標,它承載了許多昆明人的記憶,對於推動雲南當代美術創作有著重要的責任。
相信以後,「小眾」將不再是雲南藝術館的標籤,這裡將會大放光芒。
你還想了解昆明的哪一個文化地標?給我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