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二次全國學術會議於11月29日正式開幕,在28日下午的血糖監測及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會前培訓專場上,來自大連市中心醫院的高政南教授針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與高滲高血糖狀態的診治這一內容做了一場精彩的報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之一,病情危重,臨床表現多樣化,且常被誘發因素所掩蓋,加之部分患者無糖尿病既往史,易出現誤診和漏診,不能及時治療而致病情惡化,導致嚴重後果。DKA是由於胰島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素不適當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以致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出現高血糖、酮症、代謝酸中毒和脫水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症候群。
對已知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存在DKA的常見誘因以及臨床三大特徵(明顯脫水、酸中毒和意識障礙),診斷並不困難;經查血、尿糖及酮體後即可確診。對於未提供糖尿病病史,或症狀不典型(如腹痛),臨床上易於疏忽,應警惕本病的可能性,及時作血糖、血酮體及尿酮體檢查。
診斷標準
治療
治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補液、胰島素治療、糾正電解質紊亂、糾正酸中毒、去除誘因和治療併發症。
補液 糾正失水,恢復血容量和腎灌注。補液速度應先快後慢,第1小時輸入生理鹽水,速度為15~20ml·kg-1·h-1(一般成人1.0~1.5L)。在第1個24h內補足預估的液體丟失量。當DKA患者血糖≤13.9mmol/L時,須補充5%葡萄糖並繼續胰島素治療,直至血清酮體、血糖均得到控制。
胰島素治療 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開始以0.1U·kg-1·h-1。第1小時內血糖下降不足10%,或有條件監測血清酮體時,血清酮體下降速度<0.5mmol/L-1·h-1,且脫水已基本糾正,則增加胰島素劑量1U/h。當血糖降至13.9mmol/L時,胰島素劑量減至0.05~0.10U·kg-1·h-1,並開始給予5%葡萄液。
糾正電解質紊亂 在開始胰島素及補液治療後,若尿量正常,血鉀低於5.2mmol/L即應靜脈補鉀,一般每升輸入溶液中加氯化鉀1.5~3.0g。治療開始已有低鉀血症,尿量≥40ml/h時,在補液和胰島素治療同時必須補鉀。若血鉀<3.3mmol/L,應優先進行補鉀治療,當血鉀升至3.5mmol/L時,再開始胰島素治療。
糾正酸中毒 一般無需額外補鹼。推薦僅在PH<7.0的患者考慮適當補鹼治療。每2小時測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維持在7.0以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管理要點提示
➤酮體的檢測推薦採用血清酮體,若無法檢測血清酮體,可檢測尿酮體。血清酮體≥3mmol/L或尿酮體陽性(2+以上)為DKA診斷的重要標準之一(B)。
➤補液是首要治療措施,推薦首選生理鹽水。原則上先快後慢,第1小時輸入速度為15~20ml·kg-1·h-1(一般成人1.0~1.5L)。隨後根據患者脫水程度、電解質、尿量、心腎功能等調整(A)。
➤胰島素治療推薦採用連續靜脈輸注0.1U·kg-1·h-1;重症患者可採用首劑靜脈注射胰島素0.10U/kg,隨後以0.10U·kg-1·h-1速度持續輸注(A)。
➤治療過程中需要監測血糖、血清酮體或尿酮體,根據血糖或血糖下降速度調整胰島素用量(B)。
➤在血鉀<5.2mmol/L並有足夠尿量(>40ml/h)時即開始補鉀(B)。
➤嚴重酸中毒(PH<7)需要適當補充碳酸氫鈉液(B)。
高滲高血糖狀態
高滲高血糖狀態(HHS)又稱高滲性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是糖尿病的嚴重急性併發症之一。HHS以嚴重高血糖、高血漿滲透壓、嚴重失水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而無酮症酸中毒為特徵。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脫水和神經系統兩組症狀和體徵。血漿滲透壓>320mOsm/L時,可出現精神症狀如淡漠、嗜睡等。血漿滲透壓>350mOsm/L時,可出現定向障礙、幻覺、上肢拍擊樣粗震顫、癲癇樣發作、偏盲、偏癱、失語、視覺障礙、昏迷和陽性病理徵。
診斷標準
血糖≥33.3mmol/L。有效血漿滲透壓≥320mOsm/L。血清HCO3-≥18mmol/L或動脈血PH≥7.30。尿糖呈強陽性,而血清酮體及尿酮體陰性或為弱陽性。陰離子間隙<12mmol/L。
治療
治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補液、胰島素治療、補鉀、抗凝治療和其他治療。
補液 24h總補液量一般為100~200ml/kg,0.9%氯化鈉作為首選。補液速度與DKA治療相仿。依據血有效滲透壓調整輸液速度,下降速度為3~8mOsmol·kg-1·h-1。當補足液體而血漿滲透壓不再下降或血鈉升高時,可考慮給予0.45%生理鹽水,24h血鈉下降速度應不超過10mmol/L。當血糖下降至16.7mmol/L時需補充5%含糖液,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胰島素治療 當單純補液後血糖仍大於16.7mmol/L時,開始應用胰島素治療,以0.1U·kg-1·h-1持續靜脈輸注。當血糖降至16.7mmol/L時,減慢胰島素的滴注速度至0.02~0.05U·kg-1·h-1,同時續以葡萄糖溶液靜滴,並不斷調整胰島素用量和葡萄糖濃度,使血糖維持在13.9~16.7mmol/L。
補鉀 HHS患者總體補鉀是缺失的,補鉀原則與DKA相同。
抗凝治療 HHS患者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顯著高於DKA患者。除非有禁忌證,建議患者住院期間接受低分子肝素的預防性抗凝治療。
其他治療 其他治療包括去除誘因治療,糾正休克,防治低血糖和腦水腫,預防足部壓瘡等。
高滲高血糖狀態管理要點提示
➤補液是治療HHS的首要措施,原則上先快後慢(A)。
➤補液首選0.9%氯化鈉,當血糖下降至16.7mmol/L時,需補充含糖液(B)。
➤HHS治療中應適時評估有效血漿滲透壓以監測治療反應(B)。
➤當單純補液後血糖仍大於16.7mmol/L時,開始啟用胰島素治療(A)。
更多會議詳情請點擊:2018CDS 專題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