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高考作文歷來對文體少有限制,為何「議論文」如此受到青睞?周宏表示,教師在答題成文中的選擇也反映出高考、乃至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傾向——往往認為記敘文「難寫、寫不好、得不了高分、容易豁邊」,因而反覆「關照」學生放棄。「培訓中的作文考試同樣不限文體,並不是說我們在鼓勵學生寫記敘文,而是希望教學中能走出『誤區』,讓更多學生能按照自己的個性、特長鍛鍊和選擇自己的作文表達」,他直言,每一年的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都分別有關於議論文和記敘文的評分細則,以記敘文得到高分的學生作品不少。
「寫得好」與「教得好」
許多人好奇,同題作文批出來,究竟老師寫得好,還是學生寫得好。周宏表示,批改尚需時日,但比較孰高孰低並不是此次「作文考試」的目的。據了解,此前崇明教育局曾進行過多年師生「同題作文」的實踐,幾乎每年的最高分都被學生組爭得。
對此,周宏認為,「教得好」並不意味一定要「寫得好」。他說,這就好像遊泳教練並不一定遊得最快最好一樣。但不可否認,教師在作文教學和評閱前,確實應有「寫」的經歷,如此才能從中體會作文題的高低,評閱時也才能更真切感受學生的努力和才華,給出客觀、公正、準確的評價。
「在語文科目裡,有答案唯一的客觀題,也有更具開放性的主觀題,如作文和現代文閱讀,它們檢驗的是更高層次的語文水平。」周宏說,「我們能做的是,讓能夠科學測量的更加科學,讓人文的更加人文,讓開放的更加開放。」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