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市西溪醫院(市六醫院)脂肪肝中心副主任醫師金巧菲作了一場題為《脂肪肝來了,「三高」還會遠嗎?》的講座,金醫師說,之所以要開這個講座,是因為現在許多人體時檢查出脂肪肝卻不當一回事,特別是那些年紀輕的、自認為不胖身材還可以的,對脂肪肝更是不當一回事。
「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於中、輕度的脂肪肝,只要控制飲食,加強運動,改善效果還是很好的。但如果你不當回事,不改變生活方式,任其發展下去,三四年內可能沒問題,但五六年後或者再久一點,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都會隨之而來。」金醫師說。
不是胖子也會得脂肪肝
金醫師說,很多人以為只有胖子才會得脂肪肝,其實現在臨床上,身材標準的人,得脂肪肝的比例也不小。
前陣子,他們脂肪肝中心來了一個28歲的IT男。身高1.76米,體重130斤左右,腰圍2尺4寸,無論從哪個標準衡量,他的身材都算是勻稱的。
IT男來了後就說,「單位體檢查出有脂肪肝,來複查一下,看看該怎麼辦?」
金醫師問他平時的生活方式,IT男說了幾個細節:每天只喝可樂,不喝開水。在超市買可樂都是一箱箱地買,小瓶可樂一天要喝三瓶以上,大瓶可樂能撐一天。家裡床邊都是可樂瓶。一到周末,床上賴一天,可樂成了他的「生命之水」。
還幾乎不運動。他說,有時任務來了,要編程序,會沒日沒夜忙上好幾天。他說他喜歡對著電腦的生活,在電腦前他能獲得成就感,電腦在他的掌控中。工作時,對著電腦編程序,工作之外他打遊戲。
有時熬夜晚了,肚子餓,他會和一幫同事朋友去吃夜宵。路邊排檔炒份米線,或者去海鮮排檔喝酒吃海鮮,夜宵吃飽了再回家睡覺。
金醫師說,這個IT男的生活方式很典型,現在許多城市年輕人也是這樣的。檢查發現,這個IT男屬於單純性脂肪肝,只要他願意配合,通過調整飲食和運動,會好轉。她建議IT男,堅決不要再喝可樂,改喝開水,每天堅持有氧運動40分鐘。如果不愛其他運動,可以大步快走。
「應該要表揚這個IT男。我不是表揚他的生活習慣有多好,他的習慣夠糟了。但他查出脂肪肝後足夠重視,想到來醫院複查和諮詢,這點要表揚。」金醫師說,脂肪肝是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蓄積為特徵的臨床病理症候群。通俗來說,脂肪肝是指胖的肝。脂肪在體內太多,到處都可以堆積,堆積到肝臟就成了脂肪肝。
「肝臟脂肪含量增高,先於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是代謝症候群(俗稱『三高』)的前期病變。脂肪肝患者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高危人群。」
每天堅持做一兩百個伏地挺身
一年後的哥脂肪肝好了
市西溪醫院(市六醫院)脂肪肝中心每年會為計程車司機進行脂肪肝檢測。2012年,檢測了兩千多名計程車司機,其中49%的司機查出有脂肪肝。
金醫師對一個計程車司機印象深刻。並不是這名司機的脂肪肝有多嚴重,而是這個的哥對這個病的重視程度。
這名司機50歲左右,個子不高,看上去「四肢像絲瓜,肚子像冬瓜」,一年前,腰圍超過2尺7寸。
一年後,這名司機再來查,像是換了個人:腰圍縮小到2尺5寸,連腹肌也出來了,「看上去像健身教練一樣。」一查,脂肪肝沒有了。
問他是怎麼做到的?這名的哥說,當計程車司機沒辦法,每天只能坐著,水不敢喝,怕上廁所,飯沒時間吃,經常路邊買兩個包子三口兩口吞下去。工作性質決定了這種生活方式,他也沒辦法改變。但脂肪肝實在讓他很不安,他決定聽醫生的,結合他現有的工作生活方式,他作了點小改變:不管多累,堅持每天睡前做伏地挺身,累就做一百多下,狀態好的時候做兩百多下。堅持一年從沒間斷過。做完伏地挺身去洗個澡,他說自己睡眠好了很多,人也比以前有精神。
遊泳對改善脂肪肝效果最明顯
運動對脂肪肝的改善作用,並不是金醫師說說的,許多醫學研究所已有證明。2011年6月出版的《中華保健醫學雜誌》,刊登了解放軍175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一則研究報告《3項運動對脂肪肝和高脂血症及體重指數幹預效果的研究》。
研究人員在體檢者中,篩選了259例脂肪肝患者志願者,年齡從27歲到62歲不等。其中,輕度脂肪肝患者132例,中度脂肪肝患者103例,重度脂肪肝患者24例。
根據患者個人運動愛好,並結合生活環境條件,研究人員又將這259例脂肪肝患者分成三個運動組,分別是:遊泳組、登山組和步行組。
研究人員重新檢測了他們的總膽固醇、三醯甘油等脂肪肝指標,然後讓他們開始運動鍛鍊。並要求這些志願者,每周至少運動3-5次,或隔日一次。每次的運動量,遊泳組為60分鐘或1000米。登山組和步行組要30分鐘或3公裡以上,對運動強度也作了一定的要求。
6個月後,研究人員再次測量這259名志願者的脂肪肝水平,發現效果明顯:有103人恢復了正常,有效率達39.77%。
研究者由此認為,有氧耐力運動對脂肪肝的預防或轉歸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這三種運動中,遊泳對改善脂肪肝效果最明顯。
參加遊泳組的85名脂肪肝患者(輕度41名、中度38人、重度6人),遊了半年後,有43人的脂肪肝沒了。即遊泳對去除脂肪肝的有效率為50.59%。
參加登山組的67名脂肪肝患者(輕度32名、中度29人、重度6人),爬了半年山後,有31人的脂肪肝沒了。即登山對去除脂肪肝的有效率為46.27%。
參加步行組的107名脂肪肝患者(輕度59名、中度36人、重度12人),步行了半年後,有13人的脂肪肝沒了。即步行對去除脂肪肝的有效率為12.15%。
運動對重度脂肪肝幹預效果有限
得了脂肪肝一定要早幹預
研究還發現,259名參加實驗的脂肪肝患者中,有2人的脂肪肝程度加重了,從原來的中、輕度,變成了中、重度。
調查發現,這主要是因為這兩個人在接受測試的半年裡,雖然也運動了,但運動強度不夠,在偷懶,而且沒管住嘴巴。
同時研究人員發現,脂肪肝的嚴重程度,與運動幹預效果關係密切。235名中、輕度脂肪肝患者中,有103人恢復了正常,成功率達43.83%。24名重度脂肪肝患者中,有3人減輕至中度以下,有效率為12.50%。
從中可以看出,運動對重度脂肪肝患者的幹預效果不明顯。這也提醒我們,有了脂肪肝一定要儘早幹預,一旦發展為重症,那麻煩就大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
最佳的運動是大步快走
解放軍175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這則研究報告,沒有說明步行組的運動強度,比如是大步快走,還是一般的飯後散步。事實上,即使是大步快走,每個人的步幅、頻率也是不同的,差異會很大。比如說,同樣是每小時五公裡的速度,對有的人來說,可能已經是大步快走了,但對有的人,可能更像是散步。
儘管解放軍175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研究報告認為,與遊泳、登山相比,步行對改善脂肪肝的效果要差一些,但市西溪醫院(市六醫院)脂肪肝中心副主任醫師金巧菲仍然認為,大步快走,最適合大多數人,是大多數脂肪肝患者的運動首選。當然了,每次至少快走3公裡。
之所以更推薦快步走,一方面是基於它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基於它的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走。
而像遊泳,必須要去遊泳館,對大多數人來講,時間、經濟成本會太大,難以堅持下去。
而登山,對中老年人來講,其實並不適合,它對關節的負面影響比較大。特別是比較胖的脂肪肝患者,更不適合登山鍛鍊。而肥胖者,也不適合跑步。
除了鍛鍊外,金醫師還強調,脂肪肝患者一定要管住嘴,大魚大肉要少吃,如果管不住嘴,再大的運動量也沒用。
「對於脂肪肝患者來說,水果並非多多益善,不妨用黃瓜、番茄、胡蘿蔔等蔬菜代替水果。」她建議,水果最好在餐前或兩餐之間飢餓時食用,每次只吃一種,儘量選甜度不是太高的,比如梨、蘋果等。
了解更多資訊,請點擊大浙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