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5歲小女孩學川劇變臉 尋了10多家才定製到臉譜

2021-01-16 紅星新聞

「鄧婷玉,我要和你一起拍個照。」5月30日下午,內江市第一幼兒園藝術節彩排現場,5歲小女孩鄧婷玉在表演完自己的節目後,儼然成了彩排現場的紅人,不時有小朋友及其家長前來找她合影。

因為,為了此次藝術節,鄧婷玉自告奮勇學起了川劇變臉,排練約1個月時間便能較熟練地變4張臉譜,她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不知道的是,為了學習變臉,鄧婷玉不僅每個周末從早練到晚上,家人還帶著她尋找了10多個臉譜製作人,才在成都定製到了4張臉譜。

排練1個月能變4張臉 幼兒園藝術節上成紅人

30日下午的彩排中,鄧婷玉所在大五班表演的節目是《國粹秀》,其中她表演的是川劇變臉。短短1分鐘左右表演時間內,她順利地變完4張臉譜,再加上師傅袁靈清帶著表演吐火的廖毅助陣,他們的表演贏得臺下其他小朋友、老師和學生家長們的陣陣掌聲。表演結束後,她也成為了彩排現場的紅人,不時有小朋友帶著學生家長前來找她合影。

「表現還不錯,明天藝術節繼續努力。」表演結束後,袁靈清及鄧婷玉的父母都對她的表現比較滿意,並給予她鼓勵。那麼,鄧婷玉為何會學習川劇變臉呢?彩排現場,由於和記者還不太熟悉,她有些靦腆,只說是她自己想學的。而她的父親陳先生則說,今年春節學期開學後,幼兒園開始籌備三年一屆的藝術節,女兒所在班級的節目創意為川劇變臉配合小朋友舞蹈。「幼兒園本來是打算找一位會變臉的成熟演員,但因為一些原因,變臉演員一直沒找到。我給女兒說了什麼是川劇變臉後,她就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學習變臉,然後參加藝術節的表演。」

而最初,陳先生及妻子鄧女士都認為,川劇變臉不容易學會,師傅也難找,所以有些不願意。「但女兒說她願意學,我們也就決定讓她嘗試一下。」陳先生說,為此,他在內江四處尋找川劇藝人,希望對方能教他女兒。然而,多位藝人都表示不願收徒,都擔心小朋友受不了苦,且悟性不夠會半途而廢。直到4月底,他找到巴蜀笑星廖建的舅舅、隆昌市川劇團原副團長袁靈清,對方才答應教他的女兒。「袁靈清家裡幾代人都是川劇藝人,他也是一位變臉傳人。」

由此,鄧婷玉便跟著袁靈清學習川劇變臉。「每個周末都來,都是從早練到晚,除了吃飯,就是練習,一般要練到晚上九十點鐘。」袁靈清說,臨近藝術節的這段時間,平時還請假到隆昌學習變臉。

「學變臉,也學耍金箍棒。」陳先生說,因為練習舞金箍棒,女兒的右眼旁還曾被砸到,起了一個包塊。「我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鼓勵她,她還是堅持了下來。」

小孩變臉臉譜難找 尋了10多家才定製到

學習變臉,首先得有道具臉譜。「最開始都是用師傅的,但師傅的臉譜太大了,不習慣,也變不好。」陳先生說,為了方便女兒學習變臉,他和妻子曾找過內江當地的川劇團,但川劇團都只有成人臉譜,沒有小孩臉譜。

為此,鄧婷玉父母尋訪了內江多家臉譜製作坊。「但他們都覺得量小,工序複雜,所以不願做。」陳先生稱,還有個別製作者稱製作一張臉譜需數百元,再加上配套的頭盔、花翎等,費用高達數千元。

「內江做不了,我們就跑到成都去。」陳先生說,而製作臉譜必須帶著女兒,才能根據臉型大小、頭骨寬度等量身製作。但多次帶著女兒到成都,尋訪了多家臉譜製作方,對方均已各種理由拒絕。

直到在內江和成都找了10多家後,成都一位專業臉譜製作傳人才同意為鄧婷玉製作臉譜。「我們把女兒想學變臉的情況給他說了,他有點感動,才同意定製。」陳先生說,5月上旬,他們拿到了為女兒定製的4張臉譜。「拿到臉譜那天,女兒很高興。」

師傅贊她有悟性 她已拜師打算繼續學下去

「最初,只是她父親找到我,我覺得現在能有人學川劇變臉很難得,所以才答應教她。」袁靈清說,而當見到鄧婷玉,她唱了幾首歌,跳了幾支舞后,他覺得小女孩頗有藝術天賦,便決定收她為徒。「開始學才1個月左右,主要是周末學,時間這麼短能達到現在這種效果,很不錯,我覺得她很有悟性。」

為此,5月13日,在鄧婷玉奶奶96歲生日宴上,陳家人專門邀請了袁靈清,並舉行了拜師儀式,鄧婷玉正式拜袁靈清為師,跟著他學習川劇。「我在川劇中演武僧,我除了教她變臉,也會把我會的川劇其它表演教給她。」彩排結束後,袁靈清說。

「她對國學很有興趣,現在能讀完整本《增廣賢文》和《千字文》,還能講不少相關故事。」陳先生說,女兒也愛好書法和舞蹈,對於川劇,只要女兒願意學,他會讓女兒能學下去。「也希望她學下去,也算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鄧婷玉也表示,她想繼續學川劇。「這是秘密。」和記者稍微熟悉後,問及川劇是如何變臉的,她這樣回答道。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姚永忠 攝影報導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餘孟祥

相關焦點

  • 戲曲 川劇臉譜變臉
    在保持劇中人物基本特徵的前提下,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繪製臉譜,以取得吸引觀眾注意的效果。故川劇臉譜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特徵,是各類地方劇種中少見的。此外,川劇臉譜歷史上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承,師傅怎樣畫臉譜,口傳身教於徒弟。師傅對自己所繪臉譜爛熟於心,徒弟聽之學之繪之,也慢慢爛熟於心並可有改變。演出完畢後,臉上一擦一摸乾乾淨淨,臉譜全然成了演員吸引觀眾的一個法寶。
  • 武術展示、川劇變臉……
    八卦拳展示下午3時,裝點得紅火喜慶的內江二幼操場上,孩子們統一漂亮的紅色外套與綠草坪渾成天然。在主持老師的串引下,內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黃家拳傳承人,為小朋友們進行了一套拳、刀、劍、矛相結合的武術展示,在孩子們驚嘆不已的吶喊聲中,傳承人還表演了查拳、八卦遊龍刀、八卦掌、臥龍刀、虎豹拳等武術套路。
  • 小學生堅持學川劇變臉 練千次回眸只為露次臉(圖)
    小學生堅持學川劇變臉 練千次回眸只為露次臉(圖) 2014-11-07 13:29:54來源:華龍網作者:責任編輯:王永吉 表演 給同學們表演川劇變臉  「一、二、變!」話音剛落,4名小學生各自變出一張川劇臉譜。每天下午,在九龍坡區驛都實驗學校排練室內都能看到這些學川劇、練變臉的孩子們在練功。
  • 14位演員現場變出120張臉譜 揭秘川劇變臉如何成「最強道具」
    14位川劇演員變出120張不同臉譜為挑戰者李威「當道具」,引來觀眾和嘉賓一片驚呼。而精彩的變臉和300張川劇臉譜被網友譽為「最強道具」。300張臉譜從何而來?去向何處?2月2日,記者獨家採訪臉譜畫師,揭秘川劇臉譜登上《最強大腦》的幕後故事。300張臉譜,3位畫師手繪近3個月節目現場,300張臉譜被放置在兩個巨大的滾筒上。
  • 青州17歲中職生苦學川劇變臉 月入上萬元
    學習成績不好,將來學門技術,也能靠技術養活自己和家裡人。」李俊廷說,重返校園的他,更加懂得父母生活的艱辛,學習上更加刻苦。  「雖然,有些課聽不懂,但我都會努力去學,或者向老師請教。每次作業我都會認真完成。」到了周末或者寒暑假,他開始通過兼職鍛鍊自己。「我學習成績不好,只能笨鳥先飛。」李俊廷說。寒暑假火鍋店兼職迷上川劇變臉
  • 90後研究生美女玩設計 將川劇臉譜搬上iPhone
    說起川劇,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變臉絕活,是上了年紀的票友們,跟年輕時尚的iPhone似乎搭不上邊,但90後女孩吳若溪卻非要挑戰這樣的「不可能」,以「川劇視覺化」為選題設計了一組名為「蜀界」的APP界面,嘗試將傳統川劇臉譜搬上iPhone。
  • 川劇:臉譜顏色的變化小談
    臉譜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之一,普遍受到了國人的喜愛,而臉譜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川劇臉譜,川劇臉譜以其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誇張、奇特而帶神秘的象徵構圖,形成的起獨特的特色,尤其是變臉,成為了川劇非常鮮明的特點。以至於很長時間,我們都把川劇=變臉當做常識(儘管這是不對的),所以今天我嗯就來看一下川劇中的臉譜顏色。首先川劇臉譜的色彩基本上由明度較高的原色構成,他很少使用灰色。
  • 走進神秘的川劇變臉
    巴蜀四川,向來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峻,氣候溼熱,因此也是奇珍異獸經常出沒之地。傳說最初,人們是為了嚇跑野獸,用顏料塗抹面部,扮作猙獰之態用來防身。隨著風俗的潛移默化逐漸演變成了富有紀念意義的臉譜,每逢豐收佳節便以此為儀式慶祝民間節日。後來這種以顏料塗抹面部的儀式走向舞臺,作為表演形成一種模式。
  • 10歲小學生10秒鐘3變臉
    原標題:10歲小學生10秒鐘3變臉   華龍網訊 (記者 湯寒鋒)只見小演員用右手在畫滿油彩的臉前輕輕一拂,一張微笑的白臉一下子變成了猙獰的黑臉,黑臉一下子又變成金臉……神奇的川劇變臉絕技被三名十歲的小學生也玩轉了,他們在臺上10秒鐘連續變3次臉,還加了不少動作
  • 川劇rap+川劇「臉譜」上場,三pass不在話下!
    隨劇情開端,發展,高潮的起伏而不斷變換的伴奏,「以胡琴為主,月琴應之,工尺咿唔如話」;易懂的四川方言,多種南北腔種與當地俗語土語,民間小調,勞動號子,說唱曲藝的融匯,讓川劇並非成為四川人的獨寵,正如天府之國這座包容的城市一樣。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 中國範兒|川劇變臉:喜怒哀樂一張臉
    中國範兒 | 川劇變臉:喜怒哀樂一張臉成都,自先秦(舊石器時期--公元前221年)以來就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文化重鎮。川劇,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其中的一項絕技「變臉」,更是讓許多人為之讚嘆。在遍地的戲園裡、茶館裡,喝著蓋碗茶,聽川戲,看變臉,是成都人品味文化的獨特方式。
  • 川劇變臉亮相水下 春節期間在重慶歡樂海底世界觀看
    位於渝中區化龍橋企業天地的重慶歡樂海底世界,在2月2日迎來了海底水下變臉的首秀。川劇是我國傳統戲劇曲種之一,而臉譜變臉藝術是川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見身穿戲服,佩戴道具的演職人員,隨著音樂與鯊魚翩翩起舞,轉身揮手的瞬間,嫻熟地遊動,先後變出紅、黃、藍、黑等5種顏色,令眾多遊客連聲稱奇。
  • 這款川劇變臉面膜 讓國寶「變」萌寶!
    「活脫脫一副面孔,熱辣辣一絲震顫,天府之國,四川變臉,疾如風快如電,腦袋一轉,眼睛一眨,精妙絕倫。」川劇變臉是川劇技法之一,它以多個臉譜重疊表演的形式,風靡全國乃至世界。當國粹川劇變臉變出面膜,當傳統臉譜遇上現代工藝,以日用品的形態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你會為其打call嗎?
  • 揭秘川劇「變臉」的秘密:演員只需抹把臉便可以完成
    說起川劇,最神奇的一種技藝就是變臉了,表演者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換成另一張臉,嫻熟的技能令人稱讚。而川劇變臉又是怎樣實現的呢,其中的原理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仔細探究一下川劇變臉的秘密。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殊技能,它是用來揭示劇中人物內心及思想感情變化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在古代,變臉是人們在面對兇猛的野獸時,為了自保而將自己的臉部用不同方式勾畫成不同的形態,以嚇退入侵野獸的一種行為。如今川劇將「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而表演者又是怎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當著觀眾的面換掉那麼多張臉的呢?
  • 吉林一大學生宿舍上演川劇變臉,室友:同寢三年還藏這手
    說起變臉,有必要先到川劇那裡去溯一溯源頭。話說清乾隆、嘉慶年間,每至逢年過節之際,在四川鄉鎮村落碼頭處林立的廟堂都會搭起戲臺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劇就在街頭巷尾之中漸成氣候。清代「兩湖填四川」,為蜀地的文化帶來了諸多新元素,昆、高、胡、彈、燈,諸腔戲班匯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淨、末、醜同亮相於茶館的小戲臺之上,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才改稱「川劇」。
  • 川劇變臉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常用於容臉色或情緒多變……
    川劇變臉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常用於容臉色或情緒多變……時間:2020-08-11 17:16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川劇變臉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常用於容臉色或情緒多變 川劇變臉本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 川劇變臉這個梗出自孫笑川直播間。 川劇變臉,形   原標題:川劇變臉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川劇表演藝術中,演員是如何通過臉譜表現人物性格和內心感情的?
    心理外化也就是心象示現乃傳統戲曲藝術揭示劇中人物性格特徵和內心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川劇舞臺表演中,最常見也最具典型意義並贏得八方讚譽的是「變臉」。臉譜是基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符號化戲曲審美形式之一,用川劇名家張德成的話來說:「臉譜,顧名思義,既然稱譜,便不是在臉上隨意作畫,胡塗亂抹,而是有譜——有道理、有目的、有規矩的。
  • 川劇臉譜:是什麼人就寫在臉上
    自報家門嗨,我是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滇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
  • 尋跡·第五季 | 川劇傳承人:融合創新 展現全能風採
    踏上蜀道,雷丁汽車迎來第五季「尋跡」行程的最後一站——四川成都。在「天府之國」品味成都慢生活,於川劇中體會中華文化魅力所在,感受川劇表演與汽車製造對於全面發展的不懈追求。在這片天府之地上,不僅擁有文豪墨客、都江堰天工,更孕育了燦爛的川劇文化。2006年,川劇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形寫意的川劇承載中國傳統戲劇的精髓,在國家的支持下將在戲曲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兼收並蓄全能演繹懷著對川劇的憧憬,我們駕駛樂途行至黃龍溪古鎮,在梨園中期待一場川劇藝術洗禮。京劇式的臉譜與巴蜀的方言形成川劇的地方特色。
  • 60年苦守,他是數千張鮮活川劇臉譜背後的孤獨行者
    電話裡傳來龔思全的聲音,他是一位已有80歲高齡的老藝術家,聽力已不是很好,我只得大吼:「不了。老爺子,這麼冷!你別出來!我們上來!」這是1月9日上午9點半,重慶室外溫度只有5℃,露天停了一夜的車上覆著一層薄冰。我還天真的自以為,即將採訪的僅僅是一位有著「畫川劇臉譜的手藝」的熱情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