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2日,為紀念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暨中國1999年世界集郵展覽在北京舉行,國家郵政局發行了《海底世界.珊瑚礁觀賞魚-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暨中國1999世界集郵展覽》特種郵票,全套版張型8枚。
(8-1)為「主刺蓋魚」。俗稱皇帝仙,體長30-38釐米,體略高而呈卵圓形。郵票圖案為幼魚,體一致為深藍色,體具若干白弧狀紋,並與尾柄前之白環形成同心圓。
(8-2)為「藍斑鰓棘鱸」。體長15釐米。體呈橙色,頭、體和臀鰭部均散布許多藍斑,體後部的斑較細圓,上頜骨末端伸達眼後下方,兩頜的前端有一對犬齒,下頜側有3-4對犬齒。分布在我國南海諸島珊瑚礁叢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熱帶區也有分布。
(8-3)為「四刺蝴蝶魚」。俗稱藍印蝶。體呈黃色,魚鰭藍黑相間,頭部呈三角形,有一條經眼部黑色條帶,尾柄根部有一藍黑斑,體側有20多條棕色縱紋,在側線附近的縱紋之間有一藍色斑塊。分布在我國南海諸島和臺灣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叢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熱帶區也有分布。
(8-4)為「桔尾蝴蝶魚」。俗稱橙尾蝶。體長約50毫米左右,體側扁。吻尖,前端稍向前突。體被弱櫛鱗。體側鱗片的邊緣具暗色線紋,互相連結呈網紋狀。頭部有1黑色橫帶,沿背結鰭條部有1黑色縱帶,尾鰭具1黑色橫帶。較少見,分布於熱帶太平洋暖水區。我國僅見於南海。
(8-5)為「馬夫魚」。俗稱關刀蝶。體長20釐米。背鰭第四鰭棘及鰭膜呈長鞭狀。兩眼間具黑色橫帶。體側具2條略斜向後方的黑色橫帶。分布在我國南海諸島和臺灣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叢中,非洲東部及夏威夷海域也有分布。
(8-6)為「千年笛鯛」。體甚高,被中大櫛鱗,側線上方和下方鱗列全部斜行。吻鈍尖,背緣平直。上頜前端具2對大尖錐牙,下頜具l行尖錐牙。前鰓蓋骨後緣凹刻窄而淺。背鰭和臀鰭鰭條後緣尖形。幼魚體側具3條黑色斜帶,隨生長模糊至消失。重要經濟魚類和。分布於我國南海和東海,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也有分布。
(8-7)為「圓斑擬鱗魨」。俗稱小丑炮彈。體長50釐米,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色,具缺刻。眼前有一深溝。分布在我國南海諸島和臺灣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叢中,印度-西太平洋區也有分布。
(8-8)為「雙棘甲尻魚」。俗稱皇帝神仙、帝王魚。體長卵形。頭部眼前至頸部突出。吻稍尖。分布在我國南海諸島和臺灣附近海域的珊瑚礁叢中,紅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熱帶水域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