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圖騰》:《狼圖騰》後姜戎暌違16年力作,久違的純真感動

2021-01-08 緩緩有點慢

對於天鵝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兒時觀看芭蕾舞劇《四小天鵝》片段的印象之中,那種印象是美麗,是優雅,更是高貴,而姜戎的新作《天鵝圖騰》給我帶來的,卻是不同以往的震撼,它讓我看到了天鵝的忠貞、勇敢,以及它們不染纖塵的純潔。

距離上一次姜戎引起轟動的作品《狼圖騰》,已經有十六年之久,這十六年的時光在姜戎的心中孕育成詩,譜寫成歌,也讓他筆下的故事漸漸變化著,卻又萬變不離其宗,變的是故事的基調,少了一絲驚心,卻多了幾分溫情;不變的是那波瀾壯闊的主旋律,悲涼中卻滿是純善,也折射出他對於那片廣袤無垠的草原濃烈而深沉的愛。

天鵝之純潔與哀傷

一身素雅心乾淨,步履悠然意澈澄。

所謂天鵝之潔,潔的不僅是其羽毛和身體,更是其心性。天鵝是不能忍受自己有絲毫髒汙的,它們清潔自己的羽毛格外認真仔細:

「一片一絨,從胸前洗到尾後,從翅膀裡洗到翅膀外,一絲不苟,一片不落,再把黏在羽毛表面的浮萍、苔絲和水蟲一點點清楚乾淨。洗完後,情侶雙方還互看互檢,再互補互洗。」

天鵝姑娘薩日娜曾說,是騰格里給了天鵝雪一樣的羽毛,因為它們是要飛越雪山的,這樣就不會被兇狠的巨鷹看到了。

騰格里是蒙古民間宗教中的天神,是最高的神,神祗賜予它們潔白與純淨,而它們也用全部身心和行動來守護著這一身潔白之羽與純淨之心,然而無數來自外界的傷害給純白潔淨的天鵝和天鵝姑娘以難以癒合的傷口。

《天鵝圖騰》的開始,可以說是一曲震撼人心的哀歌,失去親人和愛人的天鵝姑娘薩日娜,利滾利的債務讓她不堪重負,時時面臨著失去自由之身的威脅,失愛之痛和生活帶來的壓迫與恐懼,讓這位有著一雙綠眼睛的草原歌神仿佛失去了靈性,她的歌聲依然動人,卻從歡樂變成了悽美。

薩日娜是「天鵝媽媽」,更是一直純潔、忠貞、勇敢,卻又有著無限哀傷的天鵝。

薩日娜與巴圖的那一段絕戀讓人聞之落淚,幸而出現了願意守護她一生的「雄鵝」巴格納,他給了薩日娜最熱烈也是最純粹的愛,獨一無二的天鵝飛婚禮讓草原變成仙境,讓愛情化為神話。

「守你一輩子」是多麼珍貴的承諾,他的守護,成為治癒薩日娜傷口的最好的良藥。

天鵝之忠貞與勇敢

我從來未曾了解過,那些看似高貴優雅的天鵝,原來可以這樣的勇敢無畏,在自己的至愛至親遇到危險之時,柔美的天鵝甚至可以悍過雄鷹。

姜戎在《天鵝圖騰》中,描寫了這樣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

「許多雄鵝為了保護妻子,往往擋在最危險的地方。就是被咬住了脖子,咬斷了大血管,還會跟狐狸發狠拼鬥……在自己的血噴光前,猛扇翅膀硬把它拖到水裡同歸於盡,不讓它再去咬妻子。」

讀至這一段,我不禁默然,心中震撼不已,天鵝的「兇悍」是為了守候,為了保護,為了給自己的愛博得一線生機。

以天鵝為圖騰的草原人民更是有著天鵝一般的勇敢,英雄天鵝「小巴圖」因此而落得一身殘疾,從此再也無法翱翔與蔚藍的天空之中,而它從前的「鵝爸爸」巴圖,也是將最後的生存希望留了個「鵝媽媽」薩日娜,自己卻葬身於那無情的白毛風之中。

天鵝對於伴侶向來忠貞,天鵝姑娘薩日娜在失去她的「雄鵝」之後也是心如死灰,原本是蒙古貴族罪臣之後的巴格納,多年來活得小心翼翼,卻在他的天鵝姑娘危難之時毫不猶疑地挺身而出擔任客棧掌柜,他帶領草原人民抵抗了恐怖的大白災,那樣的忠貞與勇敢,融化了薩日娜心中的冰霜。

柔美之中迸發出的剛勇力量更加攝人心魄,從廣袤無垠的草原到昊天罔極的藍天,天鵝的精神鼓舞了無數人,感動了無數人,也喚起了人們心中暌違已久的純淨。

相關焦點

  • 《天鵝圖騰》能否再續《狼圖騰》輝煌?
    《狼圖騰》作者姜戎暌違16年推出重磅新作《天鵝圖騰》,奉上另一塊愛與美的生命拼圖。該書由新經典策劃,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受訪人:安波舜(資深出版人)採訪人:孫 珏(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天鵝圖騰》與《狼圖騰》相隔16年出版,請問安老師作為出版人是如何與姜戎保持聯繫的?安波舜:《狼圖騰》與《天鵝圖騰》雖說相隔16年,但是,在這期間我和作者一直保持密切的聯繫。
  • 暌違16年,《狼圖騰》作者姜戎重磅新作《天鵝圖騰》上市
    2004年,一部《狼圖騰》奇蹟般席捲文壇,不僅在中國創下超500萬冊的傲人銷量,引發社會討論熱潮,更被翻譯為37種語言,在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成為一部成功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學作品。無數人通過這本書,第一次走近神秘又壯闊的草原,重新認識狼這種動物。
  • 對談|為什麼先有《狼圖騰》後有《天鵝圖騰》
    主題:《天鵝圖騰》新書分享會時間:2020年11月5日地點:北京三裡屯PAGEONE書店嘉賓:姜戎 作家,《狼圖騰》作者主持:胡赳赳 作家一生獻給兩個圖騰胡赳赳:請先介紹這兩部「圖騰」的緣起。姜戎:我開始構思這兩部書的時候,是在1971年,將近50年前。
  • 在《狼圖騰》裡看見剛勇,在《天鵝圖騰》裡看見美與愛
    圖說:天鵝在水草豐饒的烏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 主辦方供圖「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這是曾經寫出了《狼圖騰》的作家姜戎沉澱16年後寫出的第二部長篇作品《天鵝圖騰》的開篇。這本由十月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天鵝圖騰》中,一切真摯的文字,只為還原作者記憶中,溼地草原上那個恢弘的天鵝王國。姜戎在北京介紹這部作品時,動情地說:「狼圖騰是黑色的,天鵝圖騰是白色的。狼圖騰象徵著自由與剛勇,天鵝圖騰象徵著愛與美,兩個圖騰像太極圖般交融。補上了這個空缺,總算了卻我一生的夢想與追求。」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宛霏「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姜戎全新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
  • 《狼圖騰》作者再出新書 豆瓣評分為何高達9.1?
    這是最近的熱門長篇小說《天鵝圖騰》的開頭。  《天鵝圖騰》是作家姜戎繼《狼圖騰》之後,暌違16年,為讀者帶來的一部關於「愛與美」的至情至性之作。截至目前,這部小說在豆瓣上獲得了9.1分的評分,也有不少讀者紛紛回想當年追讀《狼圖騰》的日子。  小說《狼圖騰》、《天鵝圖騰》的策劃人安波舜則表示,在《天鵝圖騰》中,姜戎首次書寫了愛情,此外,這部小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真實」。
  • 狼圖騰作者寫「天鵝」,白巖松這樣點評
    作者:馮婧禕11年的內蒙古插隊生涯給姜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草原的深厚感情曾促使姜戎創作出了小說《狼圖騰》。2004年,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被翻譯成37種語言,走向海外。時隔16年,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這次,姜戎將視線投向了另一種與草原共生千年的動物——天鵝,再現了他記憶中如天堂般的溼地草原。
  • 《狼圖騰》作家姜戎出新作:寫完「天鵝」了卻一生的夢想與追求
    2004年,一部名為《狼圖騰》的小說出版,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前晚,《天鵝圖騰》首發式舉行,低調的姜戎一如既往地沒有到場。
  • 草原上的「愛」與「美」(新書薦)——品讀姜戎新作《天鵝圖騰》
    2004年,一部名為《狼圖騰》的小說出版了。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無數人通過這本書,第一次走近神秘又壯闊的草原,重新認識狼這種動物。書中對自然和勇氣的歌頌,跨越了時間與國界的藩籬,得到海內外讀者長久熱烈的回應。
  • 美媒:法國人執導電影《狼圖騰》出乎意料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導 美媒稱,10年前,當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開始為改編自姜戎小說《狼圖騰》的同名電影尋找導演時,他們並沒有打算找一個外國人。畢竟這是個中國作家寫的中國故事。但製片人接觸的幾乎每一位中國大牌導演都表示拒絕。一些人說他們不願意與狼一起工作。
  • 《狼圖騰》:驚喜的合拍片 傳遞對生命信仰的敬畏
    《狼圖騰》裡既傳達著蒙族人對自然的尊敬,例如畢力格老人對騰格里、對自然規律的尊崇;也有漢族人利用先進醫學技術救人,像陳陣千辛萬苦取回青黴素救回噶斯邁兒子,對蒙漢文化都有得當的體現。觀眾得以能從銀幕裡感受蒙族民俗風情,也能讓世界進一步看到中華文化的包容和多元,感受中國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而且,這是一部合拍片。
  • 電影《狼圖騰》再引爭論:蒙古族是否以狼為圖騰?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高凱)羊年春節檔電影《狼圖騰》收穫了口碑與票房。然而,隨著電影的熱映,當年原著小說的一些爭議內容也再度被提及。  這個春節假期,在電影院線上演的一片「混戰」之中,並不「應景」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狼圖騰》取得了票房第三的佳績。  而電影之外,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則聲明也令這部中法合拍片引發了諸多爭論。
  • 電影《狼圖騰》引眾說紛紜
    蒙古族有沒有「狼圖騰」、《狼圖騰》電影是否違背草原生活原理……姜戎的《狼圖騰》小說已經出版暢銷了11年,讓·雅克·阿諾的《狼圖騰》電影已經上映了近1個月,獲得6.7億元的票房,但關於《狼圖騰》的爭議卻未曾間斷。
  • 《狼圖騰》:野性與文明的雜糅
    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產生交集,或許就是從圖騰開始的——人類賦予自然使者自己眼中的意義,並將自己的信仰與敬畏都交給它。可以說,圖騰代表著一種被社會化的自然現象。任何被賦予了圖騰意義的自然事物,似乎都在人類文明中曾佔有一席之地——無論他們是真的被膜拜還是成為某些人號令大多數的藉口。總之,圖騰,連接了社會性和自然性。在本片中,狼圖騰僅僅是一個代表,其展現的恰好是進入現代社會後,人類在社會性和自然性之間的選擇,或者說,圖騰已然成為這兩者分裂的見證。
  • 絕對不可能暢銷的暢銷書《狼圖騰》
    (一)狼圖騰》的自身條件:1.《狼圖騰》這本書裡面沒有任何的時髦元素,它主要介紹的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內蒙古草原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以及遊牧民族和草原狼群之間的故事。書籍發行於2004年,而在2004年之前能夠受人追捧的事物裡絕沒有這種草原牧民生活。2.《狼圖騰》選擇的是「文革題材」,卻又不完全是對人物的描寫。
  • 透過狼圖騰看草原的救贖
    透過狼圖騰看草原的救贖 狼圖騰講述的是茫茫的草原上,蒙古人們以騰格里為圖騰。而由於生存的需求,人與狼之間展開的生死之爭以及一系列故事。電影界的大多數導演們對於拍動物的電影總是有所迴避的,主要原因就是動物總不是人,很多時候是不會按照人的意志去行動。
  • 《狼圖騰》樸實無華的人狼傳奇!
    作為素有最難改編小說之稱的《狼圖騰》,電影交出了一份能去其糟粕且對仗工整的答卷,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破壞環境守恆法則的反思是那樸實無華的旋律,在有以驚豔絕美的廣袤草原,狼的渲染極富魅力,但另一面電影之失在於劇情架構的庸散,人物情感在狼的反襯下倍覺蒼白。
  • 經典電影《狼圖騰》
    2015年,中法合拍的3D劇情電影《狼圖騰》問世,它不僅在賀歲檔的眾多商業大片中脫穎而出,還取得了7億票房,收穫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可謂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原著紮實。這部電影改編自姜戎同名長篇小說《狼圖騰》。
  • 一部《狼圖騰》,看破華夏族性格
    數千年來滄桑變化,無數史學家探尋中華的興衰動因都難有定論,卻被一部流行小說《狼圖騰》道破。作者姜戎是上個世紀在內蒙古放羊的知青,他以自己在草原的生活感悟創作了《狼圖騰》。這部小說通過講述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遊牧民族共同生活,與草原狼共爭共存的故事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本質上就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文化交流(包括和平和暴力交流)並深刻指出中華文明的強盛是由於華夏系統的血液裡充滿積極進取的狼性,而衰落則是由於小農經濟馴化和封建社會奴化導致狼性逐步地淪為羊性。
  • 我看電影《狼圖騰》
    (姜戎供圖/圖)2014年12月,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在回國度假前,對我和《狼圖騰》出版人安波舜先生說:「《狼圖騰》是我一生中拍攝難度最大、最艱苦,但也是我最好的一部影片。」聽到這番「自我鑑定」,我很吃驚,難道這部影片比他享譽全球的《情人》、《兵臨城下》、《熊的故事》還要好嗎?我有些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