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佳節萬家歡,吳剛捧出桂花酒,嫦娥蟾宮舞翩躚。」中秋節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多圍繞月亮展開,極具浪漫色彩。在古人的想像中,輕舞弄影的嫦娥、伐桂不止的吳剛、搗藥救人的玉兔,以及瓊樓玉宇的廣寒宮,共同構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月中世界。
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下《吳剛伐桂》的故事吧!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鹹寧的地方發生了一場瘟疫,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都病死了。人們為了活下去,四處找醫生,而且把各種知道的偏方試了一遍,但是都不見效。
在桂榜山下住著一名小夥子,他的名字叫吳剛。因為瘟疫,他的母親也大病不起,下不了床了。吳剛很著急,每天起大早上山採藥給母親熬湯喝。
一天,觀音菩薩從東方遊歷歸來,正好路過吳剛的家鄉,看見他正在懸崖峭壁上採藥。觀音菩薩被吳剛的孝心感動了,當天晚上就託夢告訴他月亮上的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的樹,也叫桂花,它能開出金黃色的小花,用這種小花泡水喝就可以治瘟疫了。
吳剛醒來後,立即向村裡的老人打聽去往月宮的方法。老人們告訴他:桂榜山上在八月十五那天會出現一個天梯,順著天梯上去就能到月宮。到桂榜山頂要過七道深澗,上七處絕壁懸巖,吳剛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桂榜山頂,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
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天香雲外飄。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看著金燦燦的桂花,見到這天外之物,好不高興,於是他拼命地摘呀摘,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救鄉親。可摘多了他抱不了,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拼命搖動桂花樹,桂花紛紛飄落,掉到了桂榜山下的河中。頓時,河面清香撲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人們喝了河水,疫病全好了!
八月十五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大聚會的時刻,會上大家正準備賞月吃月餅。這時桂榜山河裡桂花的香氣衝到天上,驚動了神仙們,於是玉帝立即派差官去調查。差官到月宮一看,見月宮神樹、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一朵都沒有了,全部落到了人間的河裡,立刻報告給了玉帝。玉帝一聽勃然大怒,因為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的,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他就吃不成月餅了,於是就派天兵天將將吳剛馬不停蹄地抓來。
吳剛把當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對玉帝說了,玉帝聽完心想:這真是一個好青年,處罰他吧,他是為了救鄉親和母親才冒犯的天規;不處罰他吧,怎麼維護我玉皇大帝的威望呢?玉帝左右為難,思索片刻,心生一計,對吳剛說:「你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我罰你在月宮做苦工贖罪。但我可以滿足你一個要求。」吳剛說:「謝謝玉帝。我只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助百姓。」玉帝被他的精神打動,於是想了一個主意,既可懲罰吳剛,又可答應吳剛的要求。說:「好好好,只要你把桂花樹砍倒,你就拿去吧。」於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想快速砍倒大樹。誰知,玉帝施了法術,砍一刀長一刀,這樣吳剛長年累月地砍,就是砍不倒,不知不覺就砍了幾千年,但吳剛從不放棄,直到現在,他仍舊還在日夜不停地砍著。每當中秋月圓之夜,你抬頭望月仔細看還能隱約看到他揮刀砍樹的影子呢!
現代詩人韓開景做詩讚嘆道:春夏秋冬枉費神,一枝伐過又還魂。世人莫怪吳剛傻,此樹天宮夙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