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的遊戲為什麼就「爛尾」了呢?

2021-01-08 PeJoy遊戲說

當各位攻略完成一款遊戲時,當然會期望有一個精彩的結局,可是有時候事與願違,大家迎接回來的可能是一個沒有完滿完結的爛尾結局。這種半吊子的終結對作品本身絕對是壞事,但除了單純因為劇情水準上的不足外,還有機會受到一些跟遊戲本身無關的元素影響。

結局不滿足

這次小編想跟大家談的爛尾結局,並非是指些虎頭蛇尾、豈有此理的差劣結局,而是看起來完全不似是完結,但卻突然跑出工作人員名單、沒有真正完結的結局。說到這些無尾終結,不其然會令人想到「我們的戰鬥從此開始!」式完結,也就是說作中角色的冒險尚未結束,不過作品本身則到此為止。一般而言,這類結局較常出現在動漫上,因為不少時候它們沒有固定日程,一旦連載或放送途中遇上意外的話,就需要為作品快快找個藉口完結,而「我們的戰鬥」就是個非常好用的結局。

不過遊戲不同,一般情況下遊戲因不能像動漫般一邊推出一邊製作,所以包括劇本在內整個作品要求有一定完整性,即使是預定分成好幾集的系列作,但只要有點計劃性的話,遊戲商亦會先預定後續。亦因如此,系列作品就算使完結得半上不下,許多時也真的會在後來的作品中繼續冒險。

不過「多」不代表「全部都是」,在幾十年的遊戲歷史中總有例外。還記得十年一遇的Kuso Game、人稱「最下位帝王」的《Death Crimson》嗎?此作本身雖非常著名,但在1999年於DC上推出第二集《Death Crimson 米拉尼特的祭壇(デスクリムゾン2 -メラニートの祭壇-)》人氣卻十分一般。此作雖然有大量故意設計的吐糟位,不過遊戲自身從舞臺設定到系統總完整,稱不上Kuso Game。

只是遊戲在收拾支離破碎的前作設定並鋪排今作劇情同時,留下眾多伏線到最後都沒有回收,甚至在最終戰後發現事件黑幕另有其人,主角為了應對未來挑戰,於是歸隱深山半年欲於手槍Death Crimson融合,而女主角則默默看守著他背影……就此完結!事實上,開發組本來預定了第三集企劃,但在之後除了翌年移植自《2》的改良版作《~OX》,以及2009年公開了第3集標題《~忌獸戰紀》外,系列一直都沒有下文,《2》的結局亦自然變為「我們的戰鬥」式。

說到底,《Death Crimson 2》的爛尾原自後續沒有下文,跟動漫的爛尾有點相似,某程度上總算情有可原,但若是單集作品的話,爛尾結局的接受程度卻完全不一樣。2011年於PSP上有一款名為《最後約定的故事(最後の約束の物語)》,由現已清盤的Imagepoch開發製作。當時Imagepoch以「振興JRPG」之名推出一系列日系RPG作品,而《最後》便是其中之一。

說回此作,故事講述某魔法國家突然被鄰國的機械帝國入侵,在國家即將被滅之際,身為騎士團的主角一行人一邊對抗敵人一邊啟動大型轉移魔法,藉此帶同餘下的國民逃亡……故事結局可以說是意料之內得令人意外——轉移魔法開動成功,大家逃之夭夭,就此而已!

帝國為什麼要來襲?轉移魔法是什麼回事?逃出後的發展?各伏線不但全都沒解開,甚至整個遊戲過程中不是救出平民就是奪回某某重要東西,完全沒有編劇最起碼的起承轉合……拿這樣的劇本說要「振興JRPG」,未免太少看日系RPG了吧?

其實宏觀來看,《最後》整體質素低,而爛尾不過是低質的一環而已。有趣的是,有時候即使是良作名作,亦會有爛尾的時候,其中PS的《Saga Frontiers》正是最佳例子。此作跟其他《Saga》系列一樣,一開始能從數名角色中選出1人當主角,當中又以Blue(ブルー)篇故事最惹爭議。

話說Blue是出身自魔法王國的天才術士,不過他還有一個跟他擁有同樣天才的雙胞胎兄弟Rouge。國家規定雙胞胎術士必須互相廝殺至餘下一人,方可成為獨當一面的術士,於是Blue與Rouge都打算置對方於死地。後來二人決鬥Blue勝出,這時Blue不但吸收了Rouge,而且更憶起其實自己打從一開始就沒有雙胞胎兄弟,由此至終共有他自己一人……那麼Rogue是什麼回事?

為了找尋答案,Blue回到故鄉魔法王國,並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王國地下有一個名為「地獄」的空間,地獄裡不停跑出魔物關係,王國需要大量優秀的魔法師為他們不停封印地獄。在此,王國強勢將新生嬰兒人工分離成雙胞胎各自培育,成年後讓他們廝殺再二合為一,從而育成出強大的術士。Blue知道來龍去脈後為斷絕一切不幸根源,於是深入地獄與地獄君主作最終決戰,正當Blue對地獄君主作最終一擊時,畫面竟暗轉並出現一個「End」字……恭喜通關!

後事如何遊戲本身及後來的設定資料均完全沒提及,但這不是說明漏洞,而是開發組故意沒說明,希望一切能留待玩者想像。嚴格來說從玩者打倒Rouge遊戲已經出現工作人員名單,代表著最終戰已完結,包括對決地獄君主在內的劇情全是結局演出。到底這種結局處理手法是高明還是意味不明,這可真是見仁見智,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玩家在第一次見到如此結局時,第一時間都會先懷疑遊戲是否死機了。

原因:大人事情?

正如之前所說,爛尾結局原因有不少是來自遊戲質素控制以外的外在原因,也說是大家常說的「大人的事情」,近年最明顯的例子相信非《合金裝備5幻痛》莫屬。《合金裝備5幻痛》之所以為遊戲迷迷注目,除了因為本身《合金裝備5幻痛》系列的大名外,人氣遊戲監督小島秀夫與當時所屬公司Konami之間的關係亦是重點。

基本上,《合金裝備》來到第4集時以Solid Snake為主角的故事大致完結,之後系列重點則轉為《3》主角、原版《合金裝備》敵方頭目的Big Boss作中心。在《3》及PSP的《PW》中,Big Boss版描寫成忠於自己的理念、脫離國家控制的傭兵頭頭,而這名英雄般的主角為何會在《合金裝備》突然墮落成恐怖分子,可是粉絲們最在意之處。

本來眾人都期望在《幻痛》中能補完這個拼圖,儘管在作中到最後有一定程度的提示——《幻痛》的主角是Big Boss的替物,而Big Boss則隱居幕後對抗愛國者們;可是最重要的「《幻痛》結局如何聯結至《MG》上」這一點卻完全沒說明,再加上《幻痛》的設定與之前的設定有不少矛盾之處……怎樣看都是未完成之作。考慮到遊戲製作背景艱難,玩家們都沒有對此多加批判,只是作為一代著名系列,以此形式完結似乎有點可惜——即使Konami日後有意繼續系列發展,機迷們都不會怎樣認同吧?

另外,1992年紅白機的《龍珠ZIII 烈戰人造人》在爛尾結局上亦相當值得一談,原因在於它是少數問題並非出單單出自開發組上。不計超任版,當時此作為《龍珠Z》卡片遊戲第3彈,內容由菲弗利薩篇開始至人造人篇,不過從標題中不難推想出主打的是人造人篇……如果你們這樣想的話就大錯特錯!

此作在劇情進度上的確包括人造人篇,甚至能與沙魯對戰,但事實上當時漫畫原作的人造人篇仍在連載,遊戲不但無法完成沙魯戰,踏入人造人篇後許多劇情均是原創。本來原創劇情未必壞事,可惜在另一方面開發組卻又不敢大刀闊斧地編劇,結果只能編寫些「點到即止」的劇情。比方說跟16、17、18號及沙魯(第1形態)戰鬥完後他們都只會逃之夭夭,就算敗掉遊戲亦繼續進行,換言之人造人篇後期的首領幾乎全是劇情戰,真正的最終首領竟是不入流的19號。

不過最令人驚訝的還是完成沙魯戰通關後,畫面只出現了沙魯第2形態的GC及配上一句「到底他們能否打贏沙魯?完」的字幕!就算是「我們的戰鬥」式爛尾,如此草草了事亦算是同類結局頂級差勁。後來《龍珠Z》卡片RPG系列於翌年(1993年)發售新作《賽亞人滅絕計劃》,不過內容為完全原創,之後不計重製版的話Bandai(現為Bandai Namco Games)再沒有卡片玩法的《龍珠Z》,換言之誰都不知道Z戰士們有沒有戰勝第二形態的沙魯……

續篇預定也會出錯?

遊戲結局爛尾原因許多時出於計劃預定的續篇沒有推出,反過來看,若果續篇順利推出的話,即使前作故事中途斷落,也不算是爛尾吧?理論上的確可以這樣說,然而明確地設有前後篇甚至是數集的遊戲有些危機,撇除開發組製作方面,立在玩家的角度來看,有玩第一集不代表必然會玩第二集,在此第一集未能有一定程度的圓滿,儘管知道有續篇存在亦難免給人草率之感。

2014年PS3《英雄傳說閃之軌跡》首作確實如此,但在談此作之前先說說《軌跡》系列的特徵。話說一直以來《英雄傳說》系列均能單發完結,但到了2004年《空之軌跡》後,遊戲卻分在沒有預告之下分成前篇《FC》及後篇《SC》,玩者玩完首作後看到續作提示時才知道續篇存在,或許會有點被騙的感覺,但由於《FC》完結的時機非常吊人口胃,而且前後篇合起來的話故事非常王道及工整,滿討人喜愛。從此,《軌跡》系列分成前後篇成為傳統,雖然很難說得上是好事,不過大家都習以為常,亦不以為然。

只是來到《閃軌》時情況有點不一樣,以往《軌跡》系列的最後都是在最終戰後建起新的戰鬥方向,由續篇繼續承繼,但《閃軌》卻是在最終戰時我方不但敗在最終首領手上,而且在混亂中主角獨自一人逃出下結束故事。即使玩家老早知道故事必有後續,可是對比起前系列那種有個中途小結局的感覺,《閃軌》的結束方式頗教人氣餒。

其實第2集本來預定與此作合為《閃軌》首作,不過因為種種原因而分割成1、2集,所以首作的結局才會如此半吊子。既然這樣,又是否代表完成2集的話便能完結故事?很可惜並不是。其實整個《閃軌》系列合共有4作,中途更經歷平臺轉移(PS3至PS4),最終作《THE END OF SAGA》至昨年9月發售,整個系列合共花了4年才結束。要玩完整整4集絕對是對粉絲的一大考驗,但最終作的結局卻非常完美,甚至與之前的《空軌》、《零軌》完美地聯結,讓《軌跡》粉絲們大感滿足。

從《閃軌》中不難明白,續篇預定企劃要在故事哪裡下刀分割成兩集,其實是件滿考工夫的事。比方說PS早期RPG名作《Arc the Lad》,許多時作品均是1、2集同時被機迷談論及推薦,甚少只談第1集,原因在於第1集內容非常短。故事主角是在深山跟母親一起生活的少年,為了找尋失蹤10年的父親開始踏上旅途,途中遇上6名同伴而故事亦進入「承」的部分時,卻突然告之玩家遊戲已完結,一般通關時間僅為10小時!

不用多說,後續當然要在《II》完成,但不同於前作,連同副劇情在內的話要攻下《II》需要差不多100小時,亦因如此《I》往往被視為《II》的序章輕視,二作亦甚少單獨評價。內容如此不平均,乃因為當時開發組受到SCE的壓力,希望能在PS發售半年內推出,但開發進度卻無法追上,於是將已完成的部分(《I》)先行推出。後來由於《I》太短而備受粉絲狠批,開發經決定大幅追加《II》的內容,結果形成這個景況……到頭來仍是企劃出問題呢。

相關焦點

  • 布蘭·史塔克成為國王才是《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爛尾的原因
    今天有人問我,你覺得《權力的遊戲》結尾讓布蘭成為國王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本來我很想簡單地回答說意味著爛尾了。但是仔細分析下卻發現,讓布蘭成為國王也是整個《權力的遊戲》爛尾的原因。於是,也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 《權力的遊戲》「爛尾」了!原著該如何收尾?
    《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曾經參與過《權力的遊戲》編劇,但為了寫原著所以第八季並沒有參與。第八季讓HBO編劇改編,就這樣爛尾了。所以國內外的劇迷們紛紛請願要重新募資,並且換一個編劇拍攝《權力的遊戲》。《權力的遊戲》爛尾不在乎兩個原因。一、馬丁的原著趕不上劇情的拍攝進度。二、HBo 人力,財力,物力不足 再加上《權力的遊戲》的衍生片也要拍攝。《冰與火之歌》的歷史背景是中世紀的歐洲。書中的故事內容以中世紀的歐洲歷史事件為原型,能改編這樣一部內容無比豐富的小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權力的遊戲》爛尾?哪些人物結局崩壞,哪些又理所當然呢
    《權力的遊戲》正式完結,這最後一季從一開始就籠罩在爛尾的陰霾,最終在最後兩集粉絲徹底爆發,在外網現在已經有數百萬的粉絲聯名請願重新拍第八季。不管怎麼說,這部最熱美劇終於完結了,那麼你覺得哪些人物的結局崩壞,哪些又理所當然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 《權力的遊戲》大結局,如何實現「史詩級」爛尾?
    但是對於全球觀眾來說,這一天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權力的遊戲》迎來大結局了。2011年4月17日,《權力的遊戲》第一季開播。這部電視劇改編自美國奇幻小說家喬治·R·R·馬丁所著的《冰與火之歌》,是一部描寫中世紀史詩奇幻世界的電視劇。
  • 西安為什麼那麼多爛尾樓?
    西安為什麼那麼多爛尾樓?今天和一位資深房產老師就西安的樓市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他重點提到了西安的爛尾樓,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可謂切中肯綮,其中邏輯頗值得玩味。有點風吹草動就爛尾,反正錢賺夠了,怕啥!從頭到尾用的都不是自己的錢。剛開始的時候,開發商建設商品房和建設回遷房幾乎是同步進行的,這樣就保證了資金回籠不會出現時間差。然而,從前幾年開始,政府要求開發商先保障原住居民的回遷房建設,在回遷房可以達到村民回遷標準後,才準許進行商品房的預售和買賣。
  • 現象級美劇《權力的遊戲》迎來史詩級爛尾
    現象級美劇《權力的遊戲》最終季大結局開播前10個半小時,該劇原著《冰與火之歌》的中文譯者之一屈暢發了這樣一條微博。這個想法比較理智,也代表了一部分《權遊》迷、《冰火》迷的看法——劇集再爛尾,總體上還是心懷感激的——因為,這是我們和《權遊》共同經歷、成長的8年。2011年4月17日首播的美劇《權力的遊戲》,於2019年5月20日落下帷幕。
  • 《權力的遊戲》爛尾,珊莎史塔克才是贏家,瑜伽瘦身不能靠蠻力
    前段時間,這部綿延延續了九年的美劇《權力的遊戲》終於結局了,雖然結局爛尾,很多小夥伴想給編劇寄刀片,但在劇中扮演珊莎·史塔克的Sophie Turner,成功從傻白甜的天真爛漫少女一路成長為成熟性感美女,自我勉勵,經歷逆風翻盤,最終成為北境女王,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她的美圖吧。
  • 觀賞魚爛尾一定是水質不好惹的禍?詳解寵物魚爛尾三大誘因
    譁仔經常對觀賞魚新手們講:觀賞魚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它到底是為什麼生病。在不知道病因的前提下就去施藥,結果往往很悲催。損失幾條魚事小,打擊養魚的自信心事大。可是,當你上網去問詢那些所謂的養魚前輩,他們會直接給出你治療方案,不是老三樣,就是直接施藥,根本就不問你的觀賞魚得病的過程。
  • "全國第一爆"後西安還有哪些爛尾樓 三安爛尾16年
    它們爛尾的原因是什麼?推倒重來或是其它的解決辦法,是否能將它們盤活?  西安仍有數十個樓盤爛尾 最長閒置時間達十六年  爭議之中,環球西安中心最終結束了「爛尾」16年的命運。但華商報記者注意到,並不是所有的「爛尾樓」都有這樣的好運,西安仍有多個房地產項目在停工、閒置狀態下處於無休止的等待之中。
  • 西安現存數十個爛尾樓盤 最長爛尾16年(圖)
    前述人士提出:為什麼不能將舊樓改建使用?這棟樓的落成不過十多年,一天未用就拆可能會形成建材等方面的浪費。  「拆舊立新應當是多方評估的結果。」美城機構首席市場分析師嚴九遠認為,從項目定位和周邊市場環境看,做綜合體會有比較好的溢價空間。他測算,該項目的樓面價格達4300元/㎡左右,考慮到超高層的開發成本更高,未來售價至少要達到萬元一平米才能保本。
  •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銀魂》爛尾了
    不過熱議的地方就會有爭議,爭議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部作品在很多人心裡爛尾了。很多真愛粉對最終章的主線劇情感到不滿,認為內容過於煽情,劇情過於嚴肅,完全沒有平時喜劇搞笑的樣子,脫離了惡搞動漫的性質。空知大猩猩在最後強加熱血漫畫的情節,讓人有一種強行收尾的感覺,為了完結而完結。
  • 觀賞魚爛尾一定是水質不好惹的禍?
    譁仔經常對觀賞魚新手們講:觀賞魚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它到底是為什麼生病。在不知道病因的前提下就去施藥,結果往往很悲催。損失幾條魚事小,打擊養魚的自信心事大。今天譁仔就拿這個案例作為引子,為大家分析一下常見的觀賞魚爛尾病的分析過程。一方面,你可以知道「水質不好」並非觀賞魚爛尾病的唯一誘因,另一方面,讓你熟悉一下真實的分析魚病的全過程。友情提示:本文適合那些養魚視不超過十年的觀賞魚新手,更適合那些已經見識過爛尾病威力的玩家們。預計閱讀218秒。
  • 《權力的遊戲》爛尾,《西部世界》下滑,2020年HBO上新神劇
    《黑道家族》系列、《權力的遊戲》系列、《西部世界》系列等全是HBO的。  其實從2019年《權力的遊戲》完結,HBO就開始陸續收到大批量的「退會」。
  • 教科書式爛尾,《在劫難逃》挖坑容易填坑難,結局爛尾誰的鍋
    而網友們普遍吐槽的都是在於虎頭蛇尾,後期尤其是最後兩集,完全堪稱教科書式經典爛尾。劇情完結後,喬欣也在社交平臺發小作文寫感想,談到了一些幕後和花絮,同時也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在劫難逃》會有第二季。之後也有製片人留言,說是有8個版本,並表示有很多遺憾很多無奈。審查原因?
  • 結局究竟是不是爛尾
    那麼如此「草草」結尾的全職法師到底算不算爛尾呢?什麼樣的結尾讓書迷們紛紛不滿?我們先來看一下,在全職法師完結前,說到的是莫凡去組織紅魔一秋成為邪神的陰謀,卻沒想到紅魔一秋真正的目的是他,最終莫凡成就了邪神之位。後面因為大天使的出現,在擊殺了聖城天使後來到了聖城接受審判。
  • 孔雀魚爛尾怎麼辦
    不過飼養過孔雀魚的人都知道,在水質以及環境上一定要細心,不然孔雀魚容易發生爛尾情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孔雀魚爛尾怎麼辦吧!孔雀魚爛尾的原因1、長期不換水,不清洗濾材,腐殖質過多、水質環境變壞。孔雀魚爛尾的症狀1、病魚遊動緩慢,食慾減退,嚴重時停止攝食,魚體失去平衡,病鰻易吊掛於食臺上。2、病魚尾鰭及尾柄處充血、發炎,鰭條末端蛀蝕,鰭間組織被破壞,鰭條散開,呈蛀鰭。
  • 觀賞魚爛尾的處理辦法
    爛尾病是淡水魚的主要病害之一,爛尾病即魚的鰭等腐爛的一種疾病,嚴重時尾部爛掉,骨骼外露,可引起病魚大批死亡。
  • 【大師探討】 魚爛尾的處理辦法
    YangYuDaShi爛尾病是淡水魚的主要病害之一
  • 魚病治療:愛魚爛尾了,怎麼辦?
    昨天小編跟大家說到觀賞魚常患的兩種病症:水黴和白點,今天我們來跟大家說說另一種比較棘手的病例,爛尾爛尾與爛鰭症狀相同,治療方法一致,在下面的文章當中小編就不一起說,統一說爛尾。為什麼說爛尾棘手呢?因為該病治癒時間慢,特別是後期發現晚,整個尾鰭充血通紅,這個情況就非常嚴重了,需要下藥,下面內容就給大家說說該病的全面治療方法。
  • 孔雀魚爛尾處理辦法
    一、孔雀魚爛尾的原因  導致孔雀魚出現爛尾的原因主要有:長期不換水,不清洗濾材,腐殖質過多、水質環境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