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餈粑、臘肉這些湖南特產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2021-01-20 大湘網


年關又近,過年打餈粑、吃臘肉是湖南不少地方的傳統習俗。而一提到這些湖南特色菜,許多人的口水又要譁譁的收不住了。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可是吃過了許多臘肉和餈粑的你,是不是知道他們背後的秘密呢?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來到吳國後,他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不久,他率領吳兵攻破楚國都城郢,掘楚王墓鞭屍報仇雪恨。



吳王命他修建了著名的闔閭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後,吳王大喜,伍子胥卻悶悶不樂。伍子胥對身邊人說:「大王喜而忘憂,不會有好下場。我死後,如國家有難,百姓受飢,在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可找到充飢的食物。」



夫差繼位後,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而後還聽信讒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久,越國勾踐舉兵伐吳,把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


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暗中拆城牆挖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製成的磚石。原來,伍子胥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成了備荒糧。後來,每到豐年,人們就用糯米製成城磚一樣的餈粑,以此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楚國椒邑(一說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一說安徽省全椒縣)人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臘月正月裡圍著火爐,架火鉗於爐上,將餈粑放在火鉗上烤著,精心翻面,不多久,餈粑就熟得鼓起了「大肚兒」,將糖塞入餈粑的「大肚」中,趁熱搓揉一陣,糖便均勻地化開。吃起來,香軟可口。這時節的人大多是偎依著火爐,吃烤餈粑是隨心所欲的事了。



吃煮餈粑,是要加些菜或佐物的,先將餈粑洗淨切好,放入鍋中,煮軟,然後拿一些白菜或薹菜與餈粑同煮,至菜蔫,再入鹽,佐剁辣椒,喜鹹食的人極愛這口味的。甜吃,可以加甜酒、糖或雞蛋同煮,味道同樣爽口。吃上兩碗煮餈粑,亦可當頓飯。



煎餈粑,是用餈粑粘拌蛋汁放入炸油鍋裡煎制而成,近熟時,依自己的口味入糖入鹽。煎好後,一塊塊黃亮亮的、香噴噴的、脆吱吱的,真可謂色、香、味俱全。





臘肉在中國南北均有出產,南方以醃臘豬肉較多,北方以醃牛肉為主。而南方臘肉以湖南臘肉最為出名。湖南地區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潮溼,經煙燻後的臘肉防腐耐貯,當地百姓也養成喜吃臘肉的飲食習慣。


臘肉是湖南的特產,歷史悠久,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傳說臘肉就是苗族人發明的。



苗族人傳說是蚩尤的後裔,黃帝、蚩尤大戰後,蚩尤族一路兵敗,直到雲貴、湘西一帶才有喘息機會。雖然生存下來,但經常受到黃帝族人的襲擊,倉促逃難之際,牲口、糧食不易帶走,於是有人就想了個法子,把糧食做成餈粑,把肉類先醃後燻,這樣做不僅容易攜帶,而且便於保存,經久不壞。這肉就是臘肉,當時屬於戰爭乾糧。



湖南臘肉中最有名的當屬湘西臘肉。湘西大多數農家人都有燻制臘肉的習俗,且製作臘肉有其獨特的工藝和手法,《舌尖上的中國》也用鏡頭記錄了湘西臘肉的製作過程。每逢臘月,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的肉會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七到十五天後,把醃好晾乾的肉條掛在灶頭上空高高的屋梁上,利用煙火慢慢燻幹。


由於這樣的煙燻過程時間長,緩慢而充分,加之燃燒的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燻制出的臘肉雖其貌不揚,但其口味鹹香,油而不膩,嚼在口裡滿嘴生津,齒頰留香而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臘肉的吃法很多,其油黃透亮,肥而不膩,與青菜、乾菜、罈子菜搭配炒或是直接蒸食,都是美味佳餚。


來源:這裡是湖南,微信號:hereishn


別咽口水了,想吃就去買吧!戳↓↓↓

年貨節丨老家經典年貨盤點,買它沒錯!



相關焦點

  • 湖南人過年除了殺豬,走街串巷,你還有啥?你還能幹個啥?
    這家子絕對是個土豪,過年殺這麼多頭豬。農曆一年最後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戶戶剪彩紙,貼春聯,全家團圓聚飲,菜餚有餘有剩,叫吃團年飯。吃飯的時間是不定的,從凌晨十二點到晚上八點之前都可以,這段時間會聽到各處都有鞭炮聲,表明就是哪一家開始吃團年飯了,說到這裡要講講鞭炮了,過春節放鞭炮是一個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 「新年到 打餈粑」 味知香紅糖餈粑30秒就能上桌
    要想判斷一家火鍋店是否正宗,極其簡單,點一份紅糖餈粑就可以鑑別出來。紅糖餈粑是一道傳統的南方美食,不少的南方朋友,在小時候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總要和小夥伴們唱上一首關於餈粑的童謠。一邊唱著「新年到,殺年豬,做米酒,打餈粑,曬臘肉」,一邊盼望著餈粑快快打好。等餈粑一做好,便一窩蜂跑到廚房拿起一個嘗鮮。
  • 【攻略】旅行青蛙中隱藏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但其實這款遊戲中還藏了很多小秘密、小玄機,你可能還沒發現。【小秘密一】 如何一眼判斷青蛙仔是否在家?「かえるが旅立ちました。」(蛙仔去旅行了!)「かえるが帰っています。」(蛙仔回來了!)除了打開頁面看到這樣的提示可以知道青蛙仔的狀態之外,還有一個小細節讓你站在庭院看一眼,就能知道蛙仔是否在家。那就是看屋裡是否點著燈。屋裡黑著燈,說明蛙仔不在家。
  • 糯米五穀餈粑,學會湖南特色做法,健康無添加,比年糕更好吃!
    在我的印象中,餈粑都是這樣打的,家中好幾個勞力用專門的木棒用力舂,這樣舂出來的餈粑非常細膩,軟糯勁道。但是,這樣做餈粑需要好多人,費時費力,不容易吃到。今天介紹一個方法,不需要很多人,費時少,僅僅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做出好吃的餈粑,並且可以做出很多不同風味營養豐富的五穀餈粑來。
  •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你卻可以帶走成都的所有特產
    「打包」是中國人自古留下的美德,每到一個地方不帶點特產回去,總覺得虧了,那麼成都有什麼可以帶回去的特產呢?1.火鍋底料「無火鍋不成都」,川渝人民對於火鍋的痴迷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而一份正宗的火鍋底料則是在家也能享受到正宗四川火鍋的關鍵,在成都待得久了,會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行走的火鍋底料。
  • 樹木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作者把樹木描繪成和我們人類一樣,是有觸覺、有感情的生物,用擬人化的口吻描繪了樹木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樹木是有感情的。在我們看來,樹木只是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有機」機器人,但從來沒有想過,它們有自己的友情與愛情,甚至還建立了家庭。
  • 小雪吃餈粑 湖北這個小鎮專門舉辦了萬人餈粑節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把糯米煮熟後放到石槽裡,用石錘或者其他器具將糯米搗爛成泥狀,然後再製作成形,這就是廣泛流行於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餈粑。小雪節氣,北方已經是寒冷的冬日,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秋意,吃上一口又糯又甜的餈粑,迎接即將到來的冬日。
  • 阿宅話柯南:妃英理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她家貓的名字和小五郎一樣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旨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阿宅話柯南:妃英理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她家貓的名字和小五郎一樣在《名偵探柯南》中,有一位女性角色的性格非常冷靜,是個十足的女強人,那就是小蘭的母親,妃英理。
  • 原來貓咪們還有這些小秘密,你知道嗎?
    原來貓咪們還有這些小秘密,你知道嗎?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能看到很多愛貓貓的人,他們其實都很寵愛自己的貓貓。每天不但抽出時間來陪它們玩耍,散步,而且每天還好吃好喝地供著它們。但是貓貓們很多時候看起來還是很高冷。我們對貓貓們很寵愛,它們看起來卻很高冷,難道它們對鏟屎官們沒有感情的嗎?
  • 男子查出高血壓,原來是「臘肉」惹的禍,醫生:拒絕入口
    吃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感覺身體有些不對勁,原來是因為血壓超標導致的,這麼年輕怎麼會得上高血壓的疾病呢?後來醫生詢問了一下小夥子最近的飲食,才發現原來是因為臘肉所惹的禍。一、這些食物容易導致得上高血壓疾病1、經常吃臘肉農村雖然說家家戶戶都有臘肉,但是他們都會放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去吃,不常吃的話就不會患上高血壓疾病,是這個小夥子月月頓頓都吃這麼大的油份和鹽量,肯定會患上高血壓的。
  • 湖南姑娘教你做餈粑,軟糯可口、做法簡單,當早餐最省事!
    餈粑是湖南春節的一道特色小吃,美美從小吃到大,對這份家鄉的傳統美食 ,已經愛到了骨頭裡!要是過年不吃餈粑,那真的就少了份過年的氣氛了!小時候,餈粑只有到了過年才能吃得到,所以餈粑在我們的心目中,就是過年的象徵,現在物質豐富了,超市裡一年四季都有餈粑賣,但是機器做的餈粑過於細膩,口感絕對沒有手工的好吃,所以每年美美都會自己在家做些餈粑解解饞。其實餈粑的做法非常簡單,食材也非常易得,趁這個難得的長假,喜歡吃餈粑的朋友們不妨跟美美一起來看看吧。
  • 那些不為人知的貝類小秘密
    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貝類小秘密呢?只有生活在海洋裡的蛤、珍珠貝和淡水中的蚌等貝,才能「生」珍珠。以蟶類為代表的貝類生活在泥沙中。因為需要用足來挖掘沙泥,所以,潛棲得越深,蟶類的足部就越發達。中藥石決明其實就是鮑魚的外殼,因為能治療眼疾而得名。硨磲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目前已經發現的最大硨磲直徑約1.2米,體重約200千克。
  • 馬爾科透露白鬍子的不為人知小秘密,貓蝮蛇一個舉動很暖心
    貓蝮蛇拜訪馬爾科之時,馬爾科透露出了白鬍子的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原來白鬍子秘密將所有的錢財都捐給了自己的故鄉,但是他是以匿名的形式捐贈的。正是因為如此,白鬍子才身無分文。每次白鬍子和船員們出去下館子都是馬爾科他們掏錢,喝酒也都是馬爾科等人請客,白鬍子從來都是吃霸王餐。說到這裡的時候,馬爾科不禁留下了眼淚。
  • 清水煮熟,加蒜苗清炒,陳年臘肉的味道最是柔糯酥軟
    2013年1月25日,農曆臘月十四,離過年剛好還有半個月,位於雪峰山深處的辰谿縣上蒲溪瑤族鄉五保田村,已被濃濃的年味籠罩,家家戶戶殺年豬、打餈粑、蒸甜酒、灌血腸,迎接新年。  蕭守正每天生火至晚上10點,早上六七點起來添柴,保持燻臘肉的火不熄滅  68歲的廖宜宜老人的兒女們還沒回來,下午4點多鐘,她開始鍘豬草,準備豬食。
  • 紅薯除了蒸熟了吃,還能這麼吃,你肯定想像不到!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裡有一集說到湘南宜章莽山「過山瑤」的山裡人在秋冬季的時候會上山採集蕨根,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方法製作成蕨根餈粑,過去糧食缺乏時蕨粑是貧苦人家的充饑飽腹之物。在我的老家除了蕨根餈粑,還有一種相似的食物,那就是紅薯餈粑,家鄉人也稱其為「坨粉」。
  • 金庸這樣寫「舌尖上的湖南」
    古人筆記雜著裡多有記述。明代戲曲家李日華在《禮白嶽紀》記述道:「黃山多猿猱,春夏採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 清代康熙年間的陸祚蕃在《粵西偶記》寫過有關廣西的見聞:「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採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
  • 老實本分的金牛座,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大家好呀,金牛座給大家印象一直都是老實憨厚,一副乖乖的表現,形容他們的詞都是刻板,高冷,穩重,木訥,但是如果你仔細的去接觸他們,你就不免會發現金牛座深處的小秘密,他們表面背後的性格特點,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下金牛座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吧!
  • 「煙燻的」臘肉和「風乾的」臘肉到底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吃?
    相信人們過年時吃的比較多的肉類就是臘肉。不知道大家在吃臘肉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臘肉的口味其實是不一樣的。有一些臘肉是燻幹的,還有一些臘肉是風乾的。當然,如果是自己家裡做的話,還有可能會分辨出。而如果是在外面買的話,就比較難分辨了。那麼,煙燻的臘肉和風乾的臘肉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到底哪個更好吃呢?
  • 大西南古鎮打卡,去豐盛古鎮,一定要在老街上嘗嘗剛出鍋的新餈粑
    為什麼要遊古鎮,因為古鎮就在那裡,自從我2015年第一次去豐盛古鎮以來,這些年幾乎每年都要去豐盛走一走、看一看。豐盛古鎮是一個真正的古鎮,而這古鎮最吸引我們的就是老街上那濃鬱的生活氣息了。豐盛古鎮有一條回字形的老街,但最熱鬧的就是主街十字街那一段了,街道兩邊都是各種商鋪,而最正宗的巴渝味道在這條不算太長的老街上都能尋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