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2400字,前半部分為「日式生吐司」製作方法,後半部分為「吐司製作中常見問題解析」。
歡迎關注我發布的更多原創美食文章,每篇都是由我親手製作、拍攝和撰寫的,收藏、轉發和留言評論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百搭好吃,可甜可鹽的白吐司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麵包了。而最近大熱的日式生吐司,外形看起來很像普通白吐司,味道卻更勝一籌。
它外皮又薄又香,內裡的吐司組織口感溫潤Q彈,有柔和的奶香和烘烤後香醇的蜂蜜香氣,又有煉乳的清甜和麥香交融,讓人一吃就放不下,怪不得專門售賣生吐司的店鋪門前總是大排長龍。
生吐司的「生」,和「生巧」的生字異曲同工,在日文中是「新鮮」、「天然」的意思。製作生吐司時,無需提前準備酵種,常溫保存幾天仍能柔軟如初,不會有幹硬的吐司邊,非常適合吐司愛好者們學做。接下來一起看看做法吧。
用料——標註的用量可以製作兩條450克吐司(帶蓋),使用的模具是學廚450克吐司盒,光面和波紋均可;廚師機為KitchenAid;烤箱為柏翠PE5690。
金山日式吐司粉496克,鹽9克,甘汁園雙碳白砂糖40克,鮮酵母15克(或酵母粉4克),脫脂奶粉10克,淡奶油30克,水302克,甜煉乳30克,蜂蜜20克,無鹽黃油60克。
製作方法:
1.準備好各種材料,黃油切薄片在室溫下軟化。因為不同麵粉的吸水率和蛋白質含量不同,所以如果使用其他麵粉,請根據麵團狀態酌情調整用量。
2.和面:將日式吐司粉、脫脂奶粉、鹽、淡奶油、煉乳、蜂蜜依次倒入廚師機攪拌缸內。然後倒入室溫清水,用K槳低速攪勻後,加入鮮酵母(或酵母粉)混合成團。
小提示:因為淡奶油和煉乳一般是冷藏保存的,所以和面時用室溫水即可,此時麵團溫度不要低於16度,會影響酵母發酵。鮮酵母與酵母粉的用量一般為4:1。
3.給廚師機換上和面鉤,調整到高速,將麵團攪打到五六成麵筋,也就是能拉開厚膜,但是斷口邊緣呈鋸齒的狀態。
4.此時倒入白砂糖,先低速攪拌,讓糖粘在麵團表面,再高速攪到糖與麵團融合,摸不出糖的顆粒感的程度,倒入軟化好的黃油。
5.先低速攪拌到看不到黃油塊兒,再高速打到九成筋,即能拉開光滑薄透的手套膜的程度,和面完成。
小提示:麵筋打到九成筋即可,不然烘烤時容易滿模,就沒有圓角和黃金線了。
6.麵團起缸,揉圓,放入醒發箱(或使用家用烤箱的發酵功能)。設置發酵溫度28度,溼度80%,第一次發酵60分鐘。
小提示:起缸時麵團溫度不要超過28度,以免溫度過高提前發酵,影響成品效果。為了保證溼度,可以在烤箱內放一杯熱水。
7.麵團發酵到兩倍大,用手指戳一下,有清晰的指印,就可以取出,第一次發酵結束。
8.把大麵團分割成4個240克的麵團,簡單搓圓後放回醒發箱,鬆弛20分鐘左右。鬆弛溫度仍然是28度,溼度80%不變。
9.醒好的麵團取出,進行第一次擀卷。將圓形麵團輕輕拍扁,用擀麵杖從中間均勻擀成長條。
10. 將光滑面朝下,從上到下捲起,捲成長條,放回醒發箱,再鬆弛20分鐘(醒發箱溫度溼度不變)。
11.第二次擀卷:將長條卷繼續輕輕按扁,擀成長方形,光滑面朝下,捲成圓柱形。
小提示:麵團鬆弛的過程不可省略,對成品組織的影響在文後會詳細說。
12.入模:把兩個240克的圓柱卷放入一個450克吐司盒中。
13.最終發酵(第二次發酵):把兩個吐司盒都放在烤盤中,放入醒發箱,設置溫度35度,溼度80%,發酵50-60分鐘左右。
14.烘烤:發酵到八分滿(距離模具邊緣2釐米左右),扣好蓋子進行烘烤。
小提示:如果是商用平爐:上火170,下火250,烤30分鐘;如果是家用烤箱:上下火180度,烤30分鐘(具體時間和溫度要根據實際爐溫酌情調整,烘烤前需提前預熱烤箱,商用平爐預熱15分鐘,家用烤箱預熱5分鐘)。
15.烤好後取出,去蓋,震模,倒在晾網上晾涼即可。
小提示:吐司的保存:完全冷卻後,切片,密封,冷凍保存。要吃的時候放回烤箱復烤一下(可在表面噴少許水霧),或用蒸鍋蒸3—5分鐘,就能恢復鬆軟的口感了。注意:冷藏會使澱粉迅速老化,影響口感。
介紹完日式生吐司的製作過程,接下來說一說有關吐司的實用知識:
1.完美吐司的標準——————
A.外形——整體烤色均勻,表面光滑完整,不掉渣。有圓潤的白邊(黃金線)和圓角,角形吐司的各面基本垂直,不塌陷回縮。
B.內部組織——組織細膩整齊,鬆軟有彈性,按壓後會回彈。
C.口感——溼潤,柔軟,有彈性,不粘牙。
2.製作吐司時常見的問題——————
A. 外皮厚,口感硬——麵團含水量不足;烘烤時間過長;烤箱密封性不好;需減少糖量。
B. 顏色發白,上色不足,烤色不均勻——糖量太少;最終發酵過度,消耗了太多糖分;烤箱實際爐溫偏低。
C.側面凹陷回縮——和面溫度偏高;麵團鬆弛不到位;烘烤時間短,沒熟透;烘烤時多個模具距離太近,加熱不均勻;高水量軟吐司的烘烤時間要比普通吐司延長几分鐘。
D. 頂部塌陷——沒烤熟;和面時間過長,導致麵筋斷裂。
E. 帶蓋吐司粘連模具——最終發酵過度;烘烤過度。
F. 邊角出現空皮氣泡——溼度過大,表皮水分太多;和面時攪拌過度,帶入太多空氣;最終發酵時間太長。
G. 吐司內芯出現大氣泡和空洞——如果空洞集中在吐司上層,可能是酵母活性不足或發酵過度;如果集中在中下層,可能是整形排氣不到位,捲起時空隙較大。
H.吐司底部有沉積——整形擀卷時,厚度不均勻;最終發酵過度;烘烤時間不足;烤箱低火偏低;沒有徹底晾涼就熱切了。
I. 吐司沒有黃金線,邊角尖銳——模具內麵團太多;最終發酵過度。
3.吐司要趁熱震模、脫模的原因——————
吐司烤好後,要敲打模具外側,吐司內部的熱空氣與外部的冷空氣迅速對流,冷卻後不容易回縮。如果烤好後一直放在模具裡,表面會被熱氣泡軟,且出現中間塌陷的情況。
4.吐司不可熱切的原因——————
剛烤好的吐司組織裡水蒸氣較多,這時候切的時候會把吐司壓扁,不但中間部分不容易切斷,而且會使吐司損失太多溼潤度,冷卻後會變幹硬。所以最好是自然冷卻6小時,是口感最好的吐司。
以上就是好吃的日式生吐司的做法了,想吃就先點個讚,趕快動手做起來,健康又美味,再不用排隊去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