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數萬名解放軍、武警和民兵等在四川省北川縣開展大營救。在廢墟中搜救倖存者和失蹤人員。 中新社發 郭國權 攝
5月15日,數萬名解放軍、武警和民兵等在四川省北川縣開展大營救。在廢墟中搜救倖存者和失蹤人員。 中新社發 郭國權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5月15日,數萬名解放軍、武警和民兵等在四川省北川縣開展大營救。在廢墟中搜救倖存者和失蹤人員。 中新社發 郭國權 攝
5月15日,數萬名解放軍、武警和民兵等在四川省北川縣開展大營救。在廢墟中搜救倖存者和失蹤人員。 中新社發 郭國權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中新社成都五月十六日電 題:二十一小時生死營救
——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隊北川地震災區廢墟挖人目擊記
作者 陸建江 王永孝
「救命——救命——」
五月十四日晚二十三時四十 分,筆者跟隨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隊剛剛到達地震重災區——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城,就在一片房屋倒塌的廢墟裡,聽到一聲聲女人微弱的呼救聲。
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派出的「嚮導」告訴我們,這裡是縣國稅局。發生地震時,五十多人正在開會,只跑出十來個人,剩下的都壓在下邊了。
「解放軍來救你們了,你要堅定信心,挺住!」喊過話後,「嚮導」指著眼前這片瓦礫,焦急地對我們說:「這個人從前天下午一直叫到現在,聲音越來越小了!」
「我們是解放軍,來救你來了,不要多說話,保持體力!」
「咚咚咚!」廢墟下傳出一陣陣敲擊聲。
「咚咚!」
「是二層!」「嚮導」介紹,這裡原是一座六層圓桶狀樓房,新建不久。大地震發生後,整座樓垂直堆下來,前面來了很多人想營救她,但手中只有鍬鎬,根本挖不開這麼多層樓板。
「現場不能離人!隔五分鐘喊一次話,給她信心!」現場勘查的第二炮兵副司令於際訓對某工程部隊政委馬力作了交待。隨後,找來從這裡逃生出的倖存者,詳細了解整座樓的構造,尋找最佳救援點位、準備救援裝備。
十五日清晨,天剛放亮,某工程團二百餘名技術骨幹就帶著輕型機械,在副團長李湘的帶領下,跑步來到國稅局大樓的廢墟上。通過「生命探測儀」探測,廢墟下至少還有兩人的心臟還在頑強的跳動著。
此時,遇難者已被掩埋五十多個小時,生命跡象越來越弱,而且災區餘震不斷,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次生危害。 「早一分鐘營救出來,就多一分生存希望!」可經過工程專業訓練的官兵們深知,實施高效快速救人,必須先找準點位。
通過反覆傾向從地磁下傳來的敲擊聲,官兵們靠「耳功」很快就確定了最佳營救點位:從塌下的樓頂正中天井垂直挖下去,到二層後再向四周延伸。
靠十個人抬進城的移動空壓機啟動了!官兵們抬著液壓鉗、液壓鎬、液壓風鑽和油鋸爬上屋頂,剛剛展開設備,就從廢墟內傳出一陣「譁啦譁啦」的碎石脫落聲。
「趕緊下來,這樣搞不行,機械震動過大和人員太多,都容易引發再度塌方!」
「一組三人,一個一個上!」底下是生命的呼喚,上面是焦急的官兵。大家使出「看家本領」,一個人從「天井」下去,集中裝備輪流使用,半小時換一次人。
水泥被一寸寸切開,鋼筋被一根根剪開。一層、兩層、三層…… 當從樓頂打到第三層是,氧氣瓶中的氧氣不足,切割機無法使用。
「老鄉,城裡哪有修理廠?」「那邊!那邊!」隨著當地抗災指揮部人員的指點,四名戰士推著兩輛小車出發了,不大的工夫,從兩處廢墟中挖出4個氧氣瓶……
至下午十四時三十分,五層樓板打通了, 一位女士的頭終於露了出來。戰士們送下去一瓶礦泉水、一袋鮮奶,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受困者雖然頭露了出來,可身體仍被斜卡在樓板下面,雙腳被鋼筋壓住,救人難度越來越大。戰士們利用液壓鎬一寸一寸地磨、一分一分的進……「解放軍,不要放棄我,不要放棄我……」「同志挺住,馬上就好、馬上就好!」「醫療隊!擔架——」
十五時三十五分,經過兩個團官兵近十個小時的接力挖掘,受困者終於被戰士們抬了出來,送進了前線救護所。她叫王新華,是北川縣國稅局紀檢組組長。
通過檢測,下邊還有生命跡象。第二炮兵前指首長指示:不放過一絲生命全力以赴搜救。
「我鑽進去看看!」戰士楊松冒著危險,從剛才挖人的地方慢慢地爬了進去。一會兒的工夫,廢墟裡傳出楊松的聲音:「還有活人!」
「繼續挖!」天越來越晚,團政委孫樂怕夜間施工危險,親自爬了下去。直上直下的洞口越開越大,施工,越來越緊張,工程團所有的技術骨幹都到了現場,廢墟周圍是幾百雙群眾期待的目光。
二十點四十分,災區上空黑雲密布。戰士們藉助手電筒,把是後一根壓在遇難者腰部的鋼筋混凝土柱子小心地節開,又一名受困者得救了。
這名男士叫要李道彬,是國稅局計劃徵收科副科長,已經在廢墟下整整掩埋了近八十個小時。「這兩個人命太大了!多虧遇到了專業部隊!」周圍的群眾把一袋袋麵包、一瓶瓶礦泉水投向官兵們!官兵們匆匆吃了幾口,又連夜投入到新的搜救戰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