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是常見的毒蟲,但由於體型細小被我們所忽視。毒隱翅蟲已知種類超過250種,除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其體內含有強烈接觸毒物,給人們帶來困擾,但它屬於益蟲,捕食多種農林害蟲。真是讓人愛恨交加。
隱翅蟲(rove beetle)
又被稱為「影子蟲」、「青腰蟲」
它是鞘翅目隱翅蟲科甲蟲的通稱,屬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
它外形很像大螞蟻,整個身體由黑黃二色相間構成,體長一般不到3毫米,且常晝伏夜出。因此,雖然它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卻常常被人們忽視。
隱翅蟲體內含有強烈毒物
常見的含有3種毒素:隱翅蟲毒素(Pederin)、擬隱翅蟲毒素(Pseudopederin)、毒隱翅蟲酮(Pederone)
它的毒有強酸性,其實它也不想傷到你,可是一旦觸及皮膚就可導致皮炎,出現癢紅腫痛、水皰、液皰,與皮膚燒傷相似。
隱翅蟲到底有多毒
電視劇《清平樂》中,徽柔公主和小皇子在草地上玩耍後,先後都長出了大包,還發起了高燒,儘管太醫和苗娘子拼盡全力,最終也沒有保住小皇子的性命,這一悲劇的罪魁禍首就是隱翅蟲。
毒隱翅蟲傷人事件在國內很多媒體上都有過報導,嚴重者會噁心、嘔吐、發熱等。前幾年夏季,廣西、湖南、湖北等南方各省媒體均有毒隱翅蟲傷人事件報導,普遍症狀較輕,根本就不像微博或微信上說的那樣被咬之後就「死定了」,因此,沒有必要驚慌。
隱翅蟲的毒害並非蟲體螫咬人體所致,而是由蟲體內所含的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造成的。隱翅蟲素附著皮膚後會產生緩慢痊癒的壞死性紅斑。隱翅蟲在皮膚上爬行時,就會從關節腔中分泌出體液(富含隱翅蟲素),而引起皮膚病變,造成線狀的病灶;當蟲體被打死或捻碎時,則會造成毒液大量濺出,形成糜爛的局面。因此,遇到隱翅蟲不要用手直接拍,淡定吹走即可。
隱翅蟲是常見的毒蟲且數量眾多
隱翅蟲的成蟲壽命約11個月,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大,它具有翅膀,且飛行能力很強,甚至可以飛過海洋。它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也很強,一年可以發生3代,而且還能渡過寒冷的嚴冬。雖然,它遍布廣、數量多,但由於它喜愛潮溼陰暗,我們可以通過注意室內外衛生,及時清除汙水和垃圾等方法,減少滋生隱翅蟲。
隱翅蟲對人類的益處
它可捕食蚜蟲、玉米螟、葉蟬、飛蝨、薊馬、卷葉蟲、雙翅類、直翅類等多種作物的幾十種害蟲,且捕食量大,個體數多,是這些害蟲的重要生物控制因素。
現代醫學發現毒隱翅蟲素Pederin可抑制細胞的有絲分裂,阻礙蛋白質與DNA的合成,可醫治慢性壞死潰瘍溼疹、神經性皮炎,甚至癌腫瘤等。在癌症治療及細胞生物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現已成為一種試驗性抗菌素。
不少隱翅蟲因多食性、廣生境的緣故,常可反映其棲境的汙染等概況,而被視為環境保護的一種昆蟲學指標。
具有重要的仿生學應用。隱翅蟲張開和收縮後翅的方法以及身體的結構都是非常獨特的,也相當複雜。疊後不僅面積小,而且能夠在一瞬間展開,摺疊後也不會失去韌性和強度。這一機制可以幫助人類改善目前設計,如設計新型摺疊雨傘和人造衛星上的摺疊太陽能電池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