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杭州7月4日訊什麼樣的手術堪稱「高精尖」?「要求高、推廣難、發展慢。」今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韓威力這樣告訴記者。
日前,一臺名為「全胸腔鏡下序貫式左上肺支氣管袖狀切除成形術」的手術,在韓威力的手中出色完成,它因「全省首例」、「同類手術中患者年齡全球最高」和「在國內剛剛起步」等特徵,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患者沈大伯是紹興人,78歲,因為反覆咳嗽咯血一年多,確診肺癌近4個月,前不久來到浙一就診,成為這臺手術的受益者。今天,到浙一複診的他已經恢復得很健康。
那麼,這臺針對肺癌患者的手術難在哪裡?在人體的五個肺葉中,左上肺的位置最為特殊,「因為這裡緊鄰心臟和主要大血管等『人體要害』。」韓威力說,而沈大伯的腫瘤就長在左上肺支氣管的開口處,要清除癌細胞就必須把左上肺葉和左上肺支氣管一併切除。這對外科醫生而言,手術過程和術後縫合都是一大挑戰。
左上肺袖狀切除成形手術,是全胸腔鏡下最難的一類手術,考慮到這位沈大伯的身體特徵,經過術前一系列標準檢測,最終醫生團隊還是「迎難而上」制定了全胸腔鏡肺袖狀切除手術的方案。「傳統開胸手術創傷大,對於身體綜合素質比較差的老年肺癌患者來說是個負擔。」韓威力說,為了讓患者恢復更快,這臺全胸腔鏡手術還「難上加難」地採用了微創形式。
「這意味著,手術不需要在患者身上劃開一個近30釐米的口子,只要靠四個胸壁上的小孔就能完成。」韓威力解釋,在「觀察孔」裡放入微小的高清攝像頭,它能夠360度旋轉觀察到胸腔內的角角落落,並將胸腔內的圖像如實傳輸到手術臺旁的大顯示屏上。另三個「操作孔」裡插入的是專用手術器械,外科醫生的手只需要靈活操作器械,就能完成手術。
據了解,在浙一胸外科,目前能常規開展肺、縱隔、胸膜、食管等數十種微創手術方式。近50%的肺癌病人採用胸腔鏡微創手術。
此外,從順序上,這臺「高精尖」手術也頗為創新。傳統手術中,固定流程是從肺動脈、靜脈再到支氣管。而韓威力選擇先從肺靜脈開始,到支氣管再到肺動脈:「這樣,萬一支氣管或肺動脈受侵,操作起來更方便,遇到肺血管意外也能及時、準確地處理。」韓威力說。
經歷了這樣一場經過精心設計的手術,沈大伯在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動了,於6月17日康復出院,並且達到了根治目的。
目前國內外能成功開展此類手術的醫院極少,浙一的嘗試,無疑為廣大肺癌患者帶來了福音。韓威力認為,這對於部分選擇性病例來說是一種安全、有效、徹底的手術方式,並有利於糾正患者及家屬對於胸腔鏡手術的一些誤解,消除不必要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