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申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3971字,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以前我跟大家聊過「大力士」Shawn Baker的故事,他是一位醫學博士(德克薩斯理工大學2001),也曾擔任過整形外科醫師(德克薩斯大學2006),他同時摯愛運動,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
52歲的Shawn Baker,已經2年多,每天堅持吃牛排、優質脂肪、水,有時候還加入一些雞蛋、海鮮和奶酪。
如此高蛋白的飲食,並沒有讓他感覺到不適,反而非常享受,他也因此獲益良多,比如體脂率很低、血壓恢復正常、c反應蛋白(身體的炎症指標)下降、關節疼痛全部消失等等。
但是,如你所擔心的一樣,坊間一直有這樣一個健康傳說,即「高蛋白飲食會傷腎」,Shawn Baker在這個過程中,多多少少也心存疑慮,畢竟,如果因此傷到腎臟,是件非常得不償失的事情……
於是,他在體檢的時候,專門做了腎功能檢查,沒想到,得到的結果卻讓他憂慮起來,原來他的血尿素氮(BUN)輕微高出標準值(2.9~7.5mmol/L),這在很多人看來,就是腎臟出問題的標誌。
然而,Shawn Baker卻沒有因此停止全肉飲食,為什麼呢?①
吃肉多後血液尿素氮升高?
首先咱得知道,Shawn Baker所提的血液尿素氮(BUN)是什麼?血液尿素氮是蛋白質的主要副產品,由肝臟產生,並被腎臟過濾。
因此,一個人的血液尿素氮高低,是揭示肝腎運作狀況的重要信息。
但是,什麼情況會引起血液尿素氮升高呢?常見的比如感染、腎臟疾病、壓力、藥物使用、懷孕、燒傷、休克、衰老等等。
而另一個非病理性原因就是:『高蛋白飲食』,說的直白點,就是你多吃了些肉。
當然,血液尿素氮並不是唯一衡量腎功能的標準,還有很多項目,比如:
→血肌酐(Serumcreatinine, Scr)②
肌酐是肌肉中的肌酸分解時形成的廢物,健康的腎臟會過濾掉血液中的肌酐和其他廢物。
當腎臟受損的時候,對肌酐的清除率可就沒有那麼高了,血肌酐就可能升高。
但是,導致肌酐水平升高的因素並不只是腎臟問題,還有可能是脫水、高蛋白飲食、劇烈運動等等。
一般年齡在18至60歲之間的男性中,正常肌酐水平為0.9至1.3 mg / dL,女性中則為0.6至1.1 mg / dL。
→腎小球濾過率(GFR)
腎小球濾過率是了解一個人腎功能的另一個指標(正常成人為125ml/min左右),但它並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根據血清肌酐、年齡、性別、體重等等狀況計算出來的。
它可以確定一個人的腎臟對血液的過濾程度,說白了就是你的腎臟工作效率。
綜合Shawn Baker的血肌酐水平(1.2 mg / dL),較高的腎小球過濾效率,以及他的生命狀態,可以確定的是,高蛋白飲食帶給他的血液尿素氮升高,並非病理性的,也就是說,他的腎臟非常健康。
此外,Shawn Baker還分享了一個測算方式,即計算自己的『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Value),健康女性的正常肌酐清除率為88–128mL / min,健康男性為97–137 mL /min,而他的結果是116.81 mL /min,完全正常。
事實上,有類似經歷的人並不只是ShawnBaker,醫學博士Ken D Berry(美國家庭醫生學會認證的家庭醫生和研究員),就曾專門通過視頻來聊這個問題。④
他提到,為了深究其理,他曾自己嘗試全肉飲食1年,腎功能沒有出現任何差池。
還有一個更加明了的例子擺在大多數人的眼前,如果高蛋白飲食有損腎功能的話,那些堅持傳統健美方式(高蛋白飲食)的運動員,每個人都可能死於腎臟衰竭。
而且,就科學研究來說,目前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表明:健康人的腎臟,會因為高蛋白飲食而受損。
沒證據表明,多吃點肉傷腎臟
很多人說高蛋白飲食對腎臟有害,是基於這樣一個想法:身體代謝蛋白質所產生的廢物,很多都是腎臟幫助過濾的,如果加大蛋白質攝入量,明顯是在增加腎臟的工作量啊,時間長了肯定損害腎臟。
確實,高蛋白攝入,會給腎臟增加工作量,但還真的沒有傷害腎臟的確鑿證據。
→2016年研究:受試者蛋白質攝入量是日均建議量的3-4倍,腎臟無損
國際運動營養學會(ISSN)的Jose Antonio領導了這項隨機對照研究,受試者是14名接受過抵抗訓練的男性。⑤
試驗時長12個月,參與者每天每公斤消耗2.51到3.32克蛋白質(是日均建議量的3-4倍)。
結果發現:腎臟功能或其他健康指標無不良變化。
→2018年研究薈萃分析:健康成年人高蛋白攝入不傷腎⑥
研究人員共審閱了2144篇摘要,其中,對40篇文章進行了全文審閱,經過28項分析,涉及1358名參與者的數據。
結果發現:健康成年人的蛋白質攝入量,不會對腎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2018年幹預研究:高蛋白飲食對參與者無任何不良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355名糖尿病前期男女受試者,分到以下2種不同的飲食組:⑦
適度的蛋白質飲食組:能量佔比15%
高蛋白飲食組:能量佔比25%
其中,高蛋白飲食組,可以達到每公斤體重1.6克蛋白質,試驗進行到12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
每日中度和高蛋白質攝入量沒有差異,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高蛋白飲食,對參與者的腎臟產生負面影響。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a dailymoderate and high protein intake in terms of kidney function.
而且,有趣的是,略有跡象表明,隨著蛋白質攝入量的增加,腎臟功能會出現改善。
是的,「吃蛋白質傷腎」這個想法,從來就是神話,沒有任何靠譜的證據能確認它的成立,在堅持高蛋白飲食的健美運動員那裡沒有出現,在普通健康人身上,一樣沒有證據。
事實上,只有本身腎臟出現問題的人,可能才會因為高蛋白飲食帶來負面影響,如果你的腎臟足夠健康,多吃點肉並不會傷到腎臟。
但,我想很多人更關心的問題是:如果不是蛋白質在傷害腎臟,到底是什麼呢?
最傷腎的東西,你每天都在吃
還記得我曾經分享的那則新聞麼?《8歲女童腎癌離世,醫生道出病因,爸爸崩潰大哭:都怪我!》。
這個女童的爸爸是個糕點師,每天下班都會帶給孩子一些甜點,8歲的時候,胖乎乎的麗麗(孩子化名)突然暴瘦,並且喊肚子痛,送到醫院確診腎癌晚期。
儘管傾盡全力,醫生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她的生命,而麗麗之所以出現如此病症,醫生說和她每天吃甜點關係巨大。
吃甜點導致高血糖,不僅僅可能引發糖尿病,還是最容易傷腎的行為,但這點很少有人知道。
在秉持著「吃肉傷腎」理念的如今,很多人根本無暇把視線轉移到所吃的高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麵糖,攝入體內很快會轉化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上。
但實際上,臨床發現,誘發終末期腎病的最大原因,竟然是糖尿病,且糖尿病人患腎病的比例是1/3(換句話說,每3個糖尿病人裡,就有1個人腎臟有問題)。
上圖:美國腎臟數據系統2014年數據,
2015年,路透社(Reuters)報導了來自挪威的一項研究,科學家發現:就連那些血糖居高的人(尚未患上糖尿病),也會增加腎臟損傷的風險。⑧
這是因為,高血糖對腎臟的「侵蝕」是多層次的:
→傷害腎臟血管
腎臟的過濾系統裡,充滿了很多微小血管,持續高血糖會不斷「衝擊」它們,致使這些血管變狹窄,甚至堵塞。
→引發腎性高血壓
腎臟局部組織的糖代謝紊亂,會導致腎小球基底膜的增厚,以及細胞外基質的蓄積,這就可能增加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引發腎性高血壓,從而加劇對腎臟的損傷。
→侵害身體神經
糖尿病也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而神經可以在大腦和身體其他部位傳遞信息,這其中就包括膀胱和腎臟。
→加劇體內炎症
糖尿病是代謝類疾病,患有此病的人,往往體內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都非常大,這都會加速腎臟內皮細胞、血管、微循環等受損。
另外,果糖也會對肝腎帶來類似損害,也因此,關於改善腎臟健康的一個建議,就是嚴格把控糖攝入量。
關鍵的瘦龍說
值得一提的是,低碳飲食不是高熱量飲食,不是你一日三餐大口吃肉,我們低碳的人,最多兩餐,還有很多人一日一餐的,因為肉吃夠了,根本就不餓。
之前也有研究發現,低碳後,糖尿病人腎功能恢復健康。
最近,有機會碰到了一個國外的專家,我就這個問題諮詢過阿特金斯博士的護士傑奎琳女士。
她的回答是,多吃一些肉之後,尿蛋白等某些指標上升,這些都是短期的現象,身體會慢慢調整過來,建議過一段時間再檢查一次。
實際上,蛋白質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不同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
但是,以肉蛋類為載體的它們,這些年經常受到各種爭議,其中最集中的一個就是「高蛋白傷腎」的說法。
文中我聊了堅持「純肉飲食」(飲食中包含動物蛋白和優質動物脂肪)的醫學博士Shawn Baker,他一開始也心裡發怵,檢查後發現血尿素氮(BUN,蛋白質的主要副產品,由腎臟過濾)偏高。
一般人可能立即想到會不會是腎臟損傷?但它升高的一個非病理性原因就是:蛋白質攝入多。
綜合比對肌酐清除率、腎小球濾過率,還有整體健康狀態,醫生確認地表示:Shawn Baker的腎臟非常健康。
事實上,「高蛋白傷腎」如果成立的話,那些堅持傳統健美方式(高蛋白飲食)的運動員,個個都可能死於腎臟衰竭。
但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那是因為,這個傳說歷來都是假說,在科學研究上,不斷有新的發現去否定它。
對於健康人來說,多吃點肉不會傷害腎臟,而對於腎臟有嚴重問題的人來說,才應該關注自己的蛋白質攝入量。
很多人關心的是:如果不是高蛋白,那到底是什麼在傷害腎臟?
排在傷腎前列的2個原因就是:糖尿病和高血壓,其中糖尿病佔比最高。
2015年路透社報導的研究指出:即便沒有糖尿病,血糖如果一直居高不下,也有可能增加損傷腎臟的風險。
所以,想要保護好自己的腎臟,從控制糖攝入量入手,可能比不吃肉來得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