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常德市下發了《全市城區關閉活禽交易宰殺工作方案》,要求在今年9月1日前,中心城區內農貿市場等場所,關閉活禽交易宰殺,這意味著在市場買賣活禽、現宰現殺的消費方式,從此將退出我們的生活。那麼活禽都去哪兒了?現有的禽肉經營戶何去何從?今後如何購買雞鴨?產品質量又如何保證?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農貿市場和商超,並採訪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商家。
在武陵區新一村農貿大市場,經營戶丁德軍正忙著打理門面。丁德軍經營活禽宰殺已近20年,這也是他一家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在接到市城區關閉活禽交易的通知後,他立馬行動起來,買來冷凍保鮮櫃,粉刷牆面,他想把自己的經營攤位打理得乾乾淨淨。
經營戶 ——丁德軍:
就是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轉型,和湘佳公司已對接好了,隨時可以進貨,可以經營,我認為肯定是乾淨一些。
根據市、區兩級政府的統一決策,9月1日0時起,武陵城區正式關閉活禽交易宰殺。關閉活禽交易宰殺,主要防止動物疫情的傳播,確保活禽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保護市場環境。
正式關閉前,在區領導的安排部署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宣傳摸底、市場調研、產品保供等。還先後召開了三次工作推進會,成立了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黃治軍為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商務、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城管等24個區直部門和鄉鎮街道,全力確保關閉活禽交易宰殺工作順利推進。
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 蔣俊:
正式關閉後,多部門對照要求、聯合行動,一是繼續抓好宣傳,促進市民轉變消費習慣;二是行業轉型,多渠道為原有活禽交易宰殺從業人員提供就業途徑,轉產轉業到禽產品冷鏈批發、冷藏、配送、銷售等行業。
活禽指雞、鴨、鵝、肉鴿、鵪鶉等禽類,活禽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已成為現代城市生活的一個發展趨勢。據了解,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和部分省份,已相繼出臺禁止在中心城區銷售和宰殺活禽的相關文件,我省也有嶽陽、郴州、永州等市實施了此項工作。常德市其他各縣市(管理區),也將於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此項工作,城區內農貿市場、超市、門店、賓館、飯店、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等場所,將關閉活禽交易宰殺。
按照相關工作方案,現有的活禽交易經營戶,可以轉型從事冷鮮禽類製品配送、倉儲等相關行業,也可以與冷鮮禽類製品供應商聯繫,代理銷售其禽類製品。為了做好經營戶的轉型轉崗工作,各大農貿市場也迅速啟動相關工作。在茉莉村農貿市場,原先有三間門面經營活禽交易宰殺,常德市市場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門面進行重新打整,引導經營戶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
經營戶 —— 王炳南:
我作為經營戶,積極配合政府,積極轉型,轉型搞冷鮮,供應冷鮮的雞鴨。
以往,城區各大農貿市場,雞鴨等活禽都是現場宰殺,引發不少食品安全、衛生及環境問題,受到市民廣泛關注。記者通過隨機採訪,發現大部分市民對關閉活禽交易宰殺都持贊成態度。大家認為,取締活禽宰殺,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大大改善農貿市場的衛生狀況和購物環境。
市民:
我贊成取消活禽宰殺,確實也衛生一些,也免得人畜之間相互傳染,只不過現在是人們生活習慣問題,這個習慣也慢慢改變的。
據統計,常德市城區每天宰殺和交易的活禽數量接近2萬羽。農貿市場銷售的活禽品種多、來源廣,飼養方式多樣,絕大部分無產地證明,無消毒檢疫,容易引發多種疾病的傳播。不少宰殺攤位設施簡陋,加上使用松香等化學品去毛的情況時有發生,食品安全令人擔憂。同時,宰殺造成的汙染物得不到及時處理,羽毛、內臟及汙水遍地橫流,衛生狀況極差。禁止活禽交易與宰殺,實行集中宰殺,定點定時檢疫,將有利於動物防疫,有效保障市場供應和食品安全,改善市城區公共衛生環境,美化市容市貌。
市民:
第一個不衛生,第二個影響健康,空氣也不好,走到那裡有時間要捂起鼻子走。
據商務部門統計,目前市中心城區有32家農貿市場,1家批發市場,涉及活禽交易宰殺。考慮到活禽交易宰殺關閉後的市場供應問題,市、區兩級商務部門積極對接有資質的供應商,保障禽類產品市場供應。
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 蔣俊:
按照「多渠道供應、多主體保障、供給提質、群眾滿意」的原則,做好禽類產品市場的日常供應。目前,城區禽類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包括湘佳牧業、惠源農牧、惠生肉業等企業,提供的禽類產品。銷售品種涵蓋青腳母雞等10多個品種。銷售點覆蓋城區所有農貿市場,並在各大超市設置了銷售專櫃,多樣化供應冷鮮、熱鮮、冷凍禽產品。禽類產品從檢疫、宰殺、轉運到銷售,全程冷鏈配送,實現產品一證一碼、全程可追溯,在保供的同時做到保質,形成了「集中宰殺、冷鏈配送、生鮮銷售」的禽產品新的市場銷售模式。
一大早,記者來到武陵區美伊天農貿超市,經營戶賈紅梅正忙著跟老顧客挑選新鮮宰殺的雞鴨。賈紅梅經營活禽宰殺已經有15年,主打現宰特色土雞,包送上門。在接到市城區關閉活禽交易的通知後,立即購買了冷凍保鮮櫃,經營的活禽也被定點宰殺,檢疫合格後的」白條雞」所取代。
經營戶 —— 賈紅梅:
我們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轉型,現在已經和湘佳公司對接,每天都是早上(清早)給我們送來當天宰好的新鮮雞。
免去了活禽宰殺環節,賈紅梅把店面整理的乾乾淨淨,為了避免和宰殺好的禽類直接接觸,賈紅梅佩戴著一次性手套,為市民挑選。宰殺後的每隻雞鴨鵝等禽類,統一掛有二維碼腳標,消費者可以掃描二維碼,直接查詢禽肉的源頭與品質,並追溯宰殺地點、時間等信息。
市民:
現在感覺比較整潔,那肯定放心。
湖南湘佳牧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業務員
—— 覃夢:
我們每一隻雞在宰殺之前有一個活禽的質檢,然後還有宰殺之後鮮品的質檢,還有質檢部門的抽檢,經過重重檢驗之後,我們這隻雞才會貼上獨有身份證—過檢腳標,然後才能到達客戶手中。
根據相關文件要求,所有上市的禽類製品,必須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經畜牧水產和市場監管部門的檢驗檢疫合格後,方能進入市場銷售。相關部門將積極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專櫃、大中型超市和品牌專賣連鎖門店等銷售網絡,為市民提供放心、優質、安全的禽類產品。市民也可以通過網絡在淘寶、京東、美團等平臺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渠道購買。
同時,武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成立了聯合執法隊伍,將抽調專人集中辦公,在對活禽私自交易宰殺進行監督執法的同時,做好白條禽的食品安全檢測。消費者如果發現銷售假冒偽劣禽類產品,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相關職能部門將依法及時處理。
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鍾克明:
作為市場監管部門,必須要對白條雞檢查它的動物防疫檢疫證和肉製品品質檢驗證,再就是企業的行業標準、保質期、出廠時間,這是我們在監管當中要檢查的。如果是發現我上面所說的沒有的,我們要進行處理。怎麼處理呢?一個是進行收繳,進行無害化處理,再就是按照《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行處理,不服從處理的,我們將移送公安機關進行處理。
全面關閉活禽交易宰殺,這是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進步、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禁止活禽交易宰殺,將「看得見摸得著的新鮮」,轉變為以專業技術、行業規範來保證的新鮮,其實更能確保食品安全。我們廣大消費者也要轉變思想觀念,改變消費習慣,樹立更加健康科學文明的消費觀念。
武陵城區市場上所有禽類製品都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經過檢驗檢疫合格後,才進入市場銷售,所以請廣大市民朋友們放心購買。在此我們也向全體市民倡議,短暫的陣痛是為了長遠的綠色發展,樹立綠色健康的生產消費理念,從自身做起,自覺銷售和購買包含檢疫合格標識的禽類產品,保護自身健康,維護公共衛生。
來源:武陵新聞
常德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