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做菜時,特別是肉類的葷菜,我們用到最多的的食材大概就是豬肉了。無論煎炸烹炒,豬肉都能做出很多道菜,另外不同於牛羊肉,豬肉的價格便宜,還能解饞,因此頗受歡迎。
但是如一句調侃的話所說:「沒見過豬跑,還沒吃過豬肉嗎?」,我們平時去菜市場只管買豬肉,但是對於如何挑選豬肉還真是知之甚少,有時甚至被賣肉的給忽悠了,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豬身上不同部位的一點小知識。一張簡圖,辨清11個不同部位的豬肉,從此買肉不再被忽悠!
1.先說五花肉,這個部位的肉大家最喜歡。五花肉位於豬肋骨下方,瘦肉和脂肪層次分明,我們也常稱為三層肉,五花肉中的肥肉容易融化,瘦肉質嫩,清蒸、紅燒、燉製都可以,常見菜餚有紅燒肉、肉丸、梅菜扣肉等。
2.豬頭肉,也就是圖中的「豬頸肉」,包括豬頭和頸部,這部分肉買來後滷製一下,拌個涼菜或者炒個辣椒都不錯,是下酒菜的首選。
3.豬脖子肉,就是圖中的「豬頰肉」,關於這個部位的肉還真是要科普一下。殺豬的時候一般都是在豬脖子處開口,所以此處的淤血較多,如果清理不乾淨,會非常不衛生,另外這個部位的淋巴較多,現在也都知道淋巴是一種不健康的東西,所以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去買這個部位的肉。
4.梅花肉,因為這個部位的肉,瘦肉中夾著些許肥肉,形如梅花,故此得名,並且每頭豬身上只有幾斤。這個部位的肉是最好的,就像外國那種天價的牛肉,比如日本神戶養殖的雪花牛肉,這種肉不僅口感好,營養還全面。這個部位的肉適合做豬排,口感接近於牛排。
5.裡脊肉,裡脊肉是豬身上最瘦的肉,並且也是最嫩的肉,用它切絲或者切片炒菜最為合適,煸炒的時候如果在外面裹上一層蛋液或者澱粉,口感會非常爽滑,裡脊肉,見下圖。
6.後腿骨肉,也就是圖中的「坐臀肉」、「彈子肉」、「後腿肉」的部位,說白了就是豬後腿,這是豬身上最強健的部位。後腿骨肉的肉質結實,瘦肉多,和裡脊肉有些相似,我們都知道的「金華火腿」就是用的後腿這個部位的肉,這個部位最適合滷製或者燜制,後腿骨肉,見下圖。
7.前腿肉,這個區別於上面的「後腿骨肉」,就是豬前腿。這個部位皮厚、筋多、膠質重、瘦肉多,常帶皮烹製,會肥而不膩,用它做肘子最為合適。
8.坐臀肉,這是位於後腿緊貼肉皮的一塊肉,形狀像梯形。這個部位的肉有個特點,肉質結實,但是肉質有點硬,肌纖維較長,吃起來有點發柴的感覺,適合做回鍋肉,大家吃回鍋肉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發硬的感覺?坐臀肉,見下圖。
以上介紹的就是豬身上幾個關鍵部位的肉,會選肉,選好肉,根據其部位選擇適合它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出一道美味。如果學會了就會自己挑選合適的肉,不再害怕在菜市場裡被忽悠了,如果感覺有用,加收藏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