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必須重視蝙蝠

2020-08-27 自然奇聞


正如恐怖電影中的插曲一樣,在陰暗深邃的洞穴,或者是亙古未知的地下深淵,忽地驚起一群面目猙獰的生物,他們成群結隊,黑壓壓一片,發出一陣陣怪叫,為驚悚刺激的電影主題拉開序幕。

黑暗說明未知,未知令人恐懼。蝙蝠又喜歡黑暗,因此人類對蝙蝠是有一定畏懼心理的。

蝙蝠,總給人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你說它是鳥,它沒長翅膀。說它像只老鼠,它又會飛。今天我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這個喜歡在夜裡出沒的「怪物」。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種類繁多,喜居陰暗,分布於全世界。

它們的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

它們非常善於飛行,與鳥類不同的是,它沒有羽毛和翅膀,它是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但起飛時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後就難以再飛起來。

蝙蝠中的多數還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可以通過喉嚨發出超聲波然後再依據超聲波回應來辨別方向、探測目標的。

它們的取食習性各異,或為掠食性,或有助於傳粉和散布果實,從而影響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對人類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食蟲蝙蝠的糞便一直在農業上用作肥料。

蝙蝠類動物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些種類喜愛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吸食動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

穴居蝙蝠的主要天敵主要有蛇類、蜥蜴等;樹棲型(一些果蝠)的天敵還有一些猛禽和貓科動物。蝙蝠還有的天敵就是人類,如關島大蝙蝠就是因為當地人的捕食而滅絕的。

它們可以大體上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兩大類 。大蝙蝠類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體形較大,身體結構也較原始,包括狐蝠科1科。小蝙蝠類分布於東、西半球的熱帶、溫帶地區,體型較小,身體結構更為特化,包括菊頭蝠科、蹄蝠科、葉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餘科。

蝙蝠可攜帶多種人畜共患病毒,自身幾乎不受感染。它們的身體被科學家稱為「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裡面有100多種病毒。已查明的有SARS冠狀病毒、MERS病毒、馬爾堡病毒、漢坦病毒、伊波拉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等,每一種都令人膽寒、給人類帶來嚴重災害的病毒。

1999年4月,馬來西亞爆發了一場神秘而又恐怖的瘟疫,北部森美蘭州怡保的一家養豬場發生了一種怪病,大量的生豬高燒不退身體抽搐,肺部及呼吸道細胞壞死導致肺氣腫、肺淤血造成呼吸困難,最後很快就窒息而死,然而豬的死亡只是整個瘟疫的序幕,緊接著人也開始出現了跟豬幾乎一樣的症狀。

8個月後馬來西亞疫情得以控制,但病毒並沒有就此消失,幾年後又5次入侵孟加拉,造成近百人死亡,而立百病毒則在孟加拉發生了基因變異,居然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橫向傳播。

這種病源的罪魁禍首正是蝙蝠 。馬來西亞的森林大火,導致數十萬隻蝙蝠無家可歸,它們成群結隊地撲向人類的居住地,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蝙蝠是大量未知病毒的宿主,人類始終忽視了蝙蝠的危害。當它們身上的病毒轉移到人類身上時,人類面對未知,束手無策,這才是真正致命的所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人類面對蝙蝠身上不斷增加的未知病毒,知之甚少。

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去年9月起發生罕見規模林火,迄今沒有撲滅。數十萬蝙蝠軍團再次集結,衝向人類……



相關焦點

  • 關於蝙蝠給人類的一封信
    最近很火的一個視頻[蝙蝠給人類的一封信]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作者周韶光。製作得很好,讓人看了潸然淚下。讓全國人民都在坐月子,得從蝙蝠說起…蝙蝠身上能寄生一千多種病毒,居住深山巖洞裡。它把眾多病毒寄生在自己身上,也是為人類作了貢獻。
  • 明道吃蝙蝠照片曝光,知名作家:必須向公眾道歉,否則逐出娛樂圈
    大家都知道這次新冠病毒的源頭就來自於蝙蝠,而疫情的爆發就是因為有人不顧綱常法紀吃蝙蝠導致的。所以人們如今可以說是對吃蝙蝠的人深惡痛絕,還有就是吃野味的。對於這種為了一時口腹之歡就將全人類的安全和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置之腦後的行為,必須要嚴令禁止,需要全網共同監督,共同抵制。
  • 四川蝙蝠動物學家:蝙蝠是人類的好朋友
    白天,小蝙蝠靠在媽媽身上吃奶、睡覺,到了晚上,蝙蝠媽媽出去覓食,小蝙蝠則會發出「吱吱吱」的叫聲……石紅豔說,蝙蝠一般靠發出超聲波用來定位獵物,超聲波人類是人聽不到的,在遇到危險、相互鬥爭等情況下,蝙蝠也會發出人類可以聽見的聲音。剛出生的蝙蝠寶寶不會發出超聲波,採用的是人類可以聽見的聲波與母蝠交流。
  • 蝙蝠是人類的朋友,蝙蝠無害!(薛宣林)
    蝙蝠是人類的朋友,蝙蝠無害!(薛宣林)2020年7月12日,薛宣林在室內發現一隻蝙蝠,然後放生。不知道該蝙蝠是不是已經進屋好幾天了。今天是2020年7月22號。沒有發現異常。說明蝙蝠是人類的朋友,蝙蝠無害!
  • 蝙蝠身上究竟有多少種致命病毒,人類今後和蝙蝠如何共生?
    蝙蝠在進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長期演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非常有趣的生物學現象,蝙蝠還是研究動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對象,對它們輻射技術的秘密還沒有完全搞清楚,人類僅僅只是知道了蝙蝠能夠做些什麼了,但仍然不知道它們是怎樣做的。
  • 如今蝙蝠人人喊打喊殺,而人類正常生活卻離不開蝙蝠,這是為啥?
    文/仗劍走天涯 如今蝙蝠人人喊打喊殺,而人類正常生活卻離不開蝙蝠,這是為什麼? 蝙蝠在近一段時間的中國國內,絕對是人人喊打喊殺的一種野生動物,在蝙蝠的身體表面和內部都存有的大量的毒源,類似於03年所爆發的SARS病毒,還要讓人聞風喪膽的伊波拉病毒,再加上最新的由蝙蝠所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都讓人們感到非常的擔憂和害怕。可是蝙蝠在人類的正常生活中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人類離不開蝙蝠的。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 人類根本就惹不起蝙蝠,更別說吃了!
    通常,它身上會攜帶一百多種病毒,整個一「車諾比核反應堆」,不過這對於蝙蝠來說是小事,該吃吃、該喝喝,什麼事情也不會往心裡擱! 但是,人類不行! 人類才幾千年歷史,跟「黑暗騎士」怎麼比得了? 蝙蝠身上的病毒,一旦傳染到人類身上,人類就得遭殃,遭大殃!
  • 蝙蝠變聲應對人類噪音汙染
    研究顯示,噪音汙染能改變蝙蝠習性。圖片來源:MERLIN D. TUTTLE 蝙蝠利用聲音「看」它們的世界。因此,當身處人類噪音汙染的迷霧中時,這種動物需要怎樣做?一些蝙蝠似乎選擇尋找更安靜的地點和改變它們的叫聲。 科學家正試著解密蝙蝠如何應對現代社會的喧囂,他們來到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的天然氣油田。這裡,許多油井裝備有壓縮機,這種設備會持續產生噪音,同時,其他油井則更安靜。 研究人員花費2個月時間傾聽了蝙蝠用於定位獵物的叫聲,結果發現,巴西犬吻蝠處於壓縮機附近的時間少40%。
  • 人類一樣大小的蝙蝠真的存在嗎?
    最近一張疑似巨型蝙蝠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在照片裡一隻蝙蝠倒掛著棲息在人類的房屋上,看起來體型很大,和人類差不多。一時之間,「人類大小」的蝙蝠走紅網絡,很多人驚嘆自然的神奇,也有很多人質疑照片的真實性:世界上真的存在人類大小的蝙蝠嗎?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繼SARS、MERS、伊波拉疫情之後,多項研究表明,本次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又是蝙蝠。 自然宿主是個啥?病毒是怎樣從它們身上來到人類世界的?中間宿主又是個啥?起啥作用呢?因為病毒通常很難直接從自然宿主傳播給人類——甚至根本無法感染人類,其中還涉及中間宿主。比如2003年的SARS病毒,就被認為是蝙蝠將病毒傳給果子狸,然後再由果子狸傳給人類的。 正是中間宿主為病毒提供了大量繁殖、變異進化和接觸人類的機會,才最終按下疫情開始的開關。對於很多人類疫病,中間宿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南美捕獲恐怖巨型蝙蝠 常在夜裡襲擊人類
    巨型蝙蝠真實存在麼?在一些恐怖電影、小說中不乏巨型蝙蝠的身影,最近,有人在亞馬遜雨林抓到了一隻巨型蝙蝠,體積約人一樣大,看上去非常恐怖。舉行蝙蝠一直讓毗鄰秘魯亞馬遜叢林的當地人感到害怕,因為它經常襲擊穿越叢林的人類。
  • Science封面:蝙蝠與人類到底是誰傷害了誰
    且蝙蝠可通過模擬,時滯嵌入和軌跡分析等一系列感知動作,完善認知地圖,這排出了不基於地圖飛行的猜想。這個結果與之前認知地圖(導航)的預期相符,並再一次支持了先前圈養蝙蝠飛行研究中獲得的神經生物學證據。因此,我們能夠在連續的219個晚上以0.125至1 Hz的頻率跟蹤4克標籤的野生蝙蝠,整個標籤重量小於蝙蝠體重的4%,從而產生了約1.82 x 10^ 6的局域化效應。
  • 《科學》封面:蝙蝠與人類,到底是誰傷害了誰?
    且蝙蝠可通過模擬,時滯嵌入和軌跡分析等一系列感知動作,完善認知地圖,這排出了不基於地圖飛行的猜想。這個結果與之前認知地圖(導航)的預期相符,並再一次支持了先前圈養蝙蝠飛行研究中獲得的神經生物學證據。因此,我們能夠在連續的219個晚上以0.125至1 Hz的頻率跟蹤4克標籤的野生蝙蝠,整個標籤重量小於蝙蝠體重的4%,從而產生了約1.82 x 10^ 6的局域化效應。其次,研究人員我們繪製了每棵果樹(14314棵)和估計的18111棵果園果樹的圖譜,這些果樹可能在19,000公頃的區域內被埃及果蝠吃到,佔蝙蝠覓食的核心區域,有87%的本地化現象發生。
  • 數十萬蝙蝠湧入澳洲,狗頭蝙蝠能咬斷人脖子,人們開始不安
    但是,對於澳洲人民來說,真正致命的「毒王」卻並不是這些毒蛇,而是棲息在澳洲森林中的蝙蝠。可最近,這些平日裡和人類相安無事的「毒王」卻飛出了森林,開始和人類「一決高下」了。澳洲大火已經持續了數月之久,火線越來越逼近城市,而越來越多的動物也都開始試圖逃離森林、闖入城市。在這些動物中,就有著「毒王」蝙蝠。
  • 除了人類,蝙蝠還有天敵嗎?是什麼動物?
    毫無疑問,蝙蝠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因為在一些人眼中,蝙蝠是一種「野味」。可能蝙蝠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從1億多年前到今天,躲過了多次滅絕事件,躲過了大多數動物的捕殺,卻淪為了人的「盤中餐」。那麼,除了人類之外,蝙蝠在自然界裡還有沒有天敵呢?哪些動物是蝙蝠的天敵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美媒: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 但人類卻會?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發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員利維婭·洛雷羅題為《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但人類卻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利維婭·洛雷羅認為,儘管深受負面輿論困擾,蝙蝠還是為環境和人類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 為什麼這麼多造成人類大疫情流行的病毒都來自蝙蝠?
    人類很早就注意到蝙蝠所攜帶的病毒及其存在的危害。狐蝠科是攜帶病毒最多的蝙蝠種類,以吃水果為生,又被稱為「果蝠」。其他向人類傳播病毒的主要蝙蝠種還有犬吻蝠科、葉口蝠科、菊頭蝠科和鞘尾蝠科。「蝙蝠的基因、生活習性等與其他哺乳動物以及人類非常接近,病毒比較容易傳染給其他哺乳動物和人類。」任濤說。 蝙蝠的居住地和活動範圍多是由其食物決定,而人類的居住地一般都水草豐美,瓜果豐盛,蚊蟲也密集,往往會成為蝙蝠的獵食之地。蝙蝠既棲息於自然環境,也可寄居人工環境,包括山洞、巖縫、樹林、果園、礦井、墳地、各種人工建築物。
  • 被人類冤枉的蝙蝠,因和豬吃同一種食物,遭到人類的趕盡殺絕
    之後經過科學家的實地調查發現,這種「會飛的狐狸」其實是狐蝠,蝙蝠種類當中體型最大的一個。人們之所以誤以為是狐狸,是因為狐蝠的頭型和狐狸確實有幾分相似。夜間成群結伴出動,目標是人們種植的果園。狐蝠是植食性蝙蝠,特別喜歡水果和花蜜。在人們印象中夜幕時分是狐蝠出動的時間,但其實清晨也是。狐蝠對於獵食從不怠慢,即使是遠在60公裡之外的食物,它們也願意趕往捕獲。
  • 盤點十五種蝙蝠,目前人類已知的物種!
    蝙蝠屬於哺乳動物系列,是這個系列能在天空飛翔的物種。前肢為翼,主要活動在夜間,以蚊子,飛蛾等等昆蟲為食,部分種類吸動物的血生存,食果類的蝙蝠也有。人類之所以能發明超聲波這種高科技,得益於蝙蝠自身帶有的特殊生物技能。
  • 雲南洞穴蝙蝠感染四種真菌,竟和人類有關
    但這種真菌也會感染免疫系統受損的哺乳動物,如白細胞計數較低的人類。據莫蒂默博士稱,其中新赤殼屬的一個新物種「可能是一項重大的發現」。新赤殼屬包括對人類和動物有攻擊性的病原體。「活的動物感染後可能會致死,」他說。科學研究發現,新赤殼真菌還會感染魚類、甲殼類動物、海洋和陸地哺乳動物以及爬行動物。人類染上此類真菌會出現大面積嚴重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且對器官移植患者危害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