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恐怖電影中的插曲一樣,在陰暗深邃的洞穴,或者是亙古未知的地下深淵,忽地驚起一群面目猙獰的生物,他們成群結隊,黑壓壓一片,發出一陣陣怪叫,為驚悚刺激的電影主題拉開序幕。
黑暗說明未知,未知令人恐懼。蝙蝠又喜歡黑暗,因此人類對蝙蝠是有一定畏懼心理的。
蝙蝠,總給人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你說它是鳥,它沒長翅膀。說它像只老鼠,它又會飛。今天我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這個喜歡在夜裡出沒的「怪物」。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種類繁多,喜居陰暗,分布於全世界。
它們的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
它們非常善於飛行,與鳥類不同的是,它沒有羽毛和翅膀,它是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但起飛時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後就難以再飛起來。
蝙蝠中的多數還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可以通過喉嚨發出超聲波然後再依據超聲波回應來辨別方向、探測目標的。
它們的取食習性各異,或為掠食性,或有助於傳粉和散布果實,從而影響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對人類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食蟲蝙蝠的糞便一直在農業上用作肥料。
蝙蝠類動物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些種類喜愛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吸食動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
穴居蝙蝠的主要天敵主要有蛇類、蜥蜴等;樹棲型(一些果蝠)的天敵還有一些猛禽和貓科動物。蝙蝠還有的天敵就是人類,如關島大蝙蝠就是因為當地人的捕食而滅絕的。
它們可以大體上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兩大類 。大蝙蝠類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體形較大,身體結構也較原始,包括狐蝠科1科。小蝙蝠類分布於東、西半球的熱帶、溫帶地區,體型較小,身體結構更為特化,包括菊頭蝠科、蹄蝠科、葉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餘科。
蝙蝠可攜帶多種人畜共患病毒,自身幾乎不受感染。它們的身體被科學家稱為「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裡面有100多種病毒。已查明的有SARS冠狀病毒、MERS病毒、馬爾堡病毒、漢坦病毒、伊波拉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等,每一種都令人膽寒、給人類帶來嚴重災害的病毒。
1999年4月,馬來西亞爆發了一場神秘而又恐怖的瘟疫,北部森美蘭州怡保的一家養豬場發生了一種怪病,大量的生豬高燒不退身體抽搐,肺部及呼吸道細胞壞死導致肺氣腫、肺淤血造成呼吸困難,最後很快就窒息而死,然而豬的死亡只是整個瘟疫的序幕,緊接著人也開始出現了跟豬幾乎一樣的症狀。
8個月後馬來西亞疫情得以控制,但病毒並沒有就此消失,幾年後又5次入侵孟加拉,造成近百人死亡,而立百病毒則在孟加拉發生了基因變異,居然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橫向傳播。
這種病源的罪魁禍首正是蝙蝠 。馬來西亞的森林大火,導致數十萬隻蝙蝠無家可歸,它們成群結隊地撲向人類的居住地,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蝙蝠是大量未知病毒的宿主,人類始終忽視了蝙蝠的危害。當它們身上的病毒轉移到人類身上時,人類面對未知,束手無策,這才是真正致命的所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人類面對蝙蝠身上不斷增加的未知病毒,知之甚少。
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去年9月起發生罕見規模林火,迄今沒有撲滅。數十萬蝙蝠軍團再次集結,衝向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