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要講的故事,是關於北大招收女大學生的事兒。話說當年,北大成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是只招男生,不招女生的。大家是否要問,這樣也太不人性化了。當時的女子要接受大學教育,咋辦呢?
回到當年的年代看一看吧。當年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成立的時候,是在1898年,清朝末年的時候,女子還是毫無社會地位可言的,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對女子的要求就是腳小第一,至於腦子裡有沒有知識,那不重要。能生養就是好家婦!
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終於到了1908年,成立了京師女子師範學堂,後來改稱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京師女子師範學堂的成立,僅僅比京師大學堂成立晚10年,也是在清朝年間。所以說,凡事總有個漸進的過程。從沒有招收女大學生的高等學校,到成立專門的女子大學,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當時也有不少有識之士,紛紛提出要開展男女平等的高等教育,也就是男女學生同校上課,可是社會上的封建勢力殘餘影響太大,反對聲如潮湧一般。所以在十餘年的時間裡,實行的是男女分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局面。
可是女子師範學堂的學業課程主要是培養女性成為小學教師之類的職業。而要接受先進的現代科學教育,還是沒門兒。這樣又經過了幾年,到了1919年的時候,終於因為一個大膽的女子,奮而上書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要求提出男女同校接受教育,此事被當時報紙大力報導,轟動一時。那麼這名大膽的女子是誰呢?
原來在我國西部的青海省循化縣,有一女子,名喚鄧春蘭。鄧春蘭的父親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大學畢業後重回西部,先後在青海,甘肅從事教育工作。有這樣一個思想開明的父親,所以鄧春蘭從小就接受了完整的中小學教育。鄧春蘭從女子師範畢業後,在蘭州做了一名小學教師。可是她總有一夢想,那就是去真正的大學去接觸現代科學。乘著這年發生的「五四」運動的激勵,鄧春蘭鼓起勇氣,給北大校長蔡元培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請求北大增設女生座位,允許女子進大學讀書,表示自己願為先例。就此,鄧春蘭成為了第一個提出解除大學女禁,要求男女同校上課的女子,載入史冊。
可是當時蔡元培先生因為反對北洋軍閥政權鎮壓學生的愛國請求,憤而辭職。所以鄧春蘭的第一封信並沒有起到效果。鄧春蘭愈挫愈勇,又分別寫了兩封信寄給北京的報紙,表達了要求男女平等教育的呼聲。這些信件在報紙上刊登出來之後,引起了當時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許多著名教授,文化學人都表示支持。1919年的冬天,蔡元培先生復回北大,被鄧春蘭的精神所感動,表示在明年招生時,如果有女生經過考試合格,就錄取!
就這樣,到了1920年的2月,北大招收了9名女生入學。都被分在哲學系學習。由此,大學禁止男女同學的風氣方才打破。而這9名女生也就成為了第一批男女平等接受大學教育的女生。她們的名字分別是鄧春蘭、王蘭、奚貞、孟曉園、韓恂華、趙懋芸、趙懋華、楊壽壁、程若勤。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看到這裡的話,覺得文章尚可,歡迎關注本號;或者發表評論,寫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文章的話,就點讚或者收藏吧。 碼字不易,年輪小編在此謝謝大家了!(本文文字由百家號作者年輪歷史原創,配圖來自網絡。配圖如果有侵權之處,請聯繫小編刪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