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養魚鋪設底泥的魚缸,為什麼水質總是不清,如何解決?

2020-12-03 養魚老道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用陶瓷缸古法養魚,魚缸上沿直徑1.2米,深度0.9米,從荷塘挖膠泥鋪0.2米厚,種碗蓮三株,剛剛發芽,並從荷塘提水灌滿,初始時水灰白色混濁,已經一周了雖然混濁程度減輕但仍然很不清澈,以上是基本情況。

請問,這水大概多久能清,我要什麼時候放魚入缸?

這是一位魚友提出的問題,這種情況養魚老道也會經常性的遇到,因為我也比較的喜歡這種古法養魚的方式,但是我與這位魚友的唯一區別就是,不會去挖塘泥,一般的情況下也不會去用池塘水,這個倒是無所謂的啊,因為我嫌麻煩。

一、原因或許就出在了底泥上

1、首先第一點,我絕對不會去使用池塘底泥,再者即使去使用,我也不會把它們平鋪到缸底,因為這樣將來處理起來就會很麻煩。

2、這樣的方法以前我不是沒用過,結果實驗的並不理想,後來如果我想用池塘的底泥,就一定把它們裝置在花盆裡,並且上面用鵝卵石壓住,可以稍微的留出些縫隙就可以了。

再者還有一點,底泥鋪的越薄,沉澱效果越不好,雜質越容易上浮,如果鋪上十幾釐米厚,反而能強很多了。

3、因為這些底泥大多數是淤泥,如果在池塘裡這種大環境、大水體下它們是興不起風浪的,但是如果是在這種小型的陶瓷缸裡,我們依靠的只有它們的沉澱作用,但是有的淤泥會不斷的有髒東西從淤泥中析出,漂浮到水面從而汙染到魚缸的水質。

所以在古法養魚中,還有一個名詞就做打皮,就是要用一個打皮板定期的清除水面雜質,我現在沒事就用一小魚網,天天撈取院子裡小魚池的水面雜質,只要是寫文章累了,除了賞魚就幹這個活。

4、所以說,在我們看起來底泥似乎已經很好的沉澱了,但是缸中的水體裡總會有細小雜質在漂浮,這些雜質不但會在水體漂浮,有時候還會粘附到水缸或者陶瓷缸壁上,使得缸壁上全是灰塵,這樣就根本無法附著青苔了,缸壁不透氣了。

5、隨著蓮花的發芽生長,部分雜質又會被帶起,繼而也在水中漂浮著,這種現象還真是無法細說,但是我以前會經常性遇到,即使現在的室外水池的花盆中,我用的是普通泥土,因為我懶得去弄鵝卵石,有的時候也能夠看到微塵不斷上浮,因此我也不能天天去撈,正在著手準備加裝過濾器。

二、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為好?

1、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還是把底泥栽種到花盆中為好,上面壓上粗砂,然後可以適當添加鵝卵石或者小石子,這樣子在魚缸水質上一定是萬無一失了。

2、如果我們不動底泥也可以,那麼我們可以就在陶瓷缸的中下部,但是不要貼近底泥,安裝一個小型的內置過濾器,使它們只能夠濾除水中雜質,而不去幹擾底部的淤泥,這樣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循環後,缸中的水質就會趨於穩定和清澈了。

什麼時候水質上達到了一清見底,我們什麼時候再去放魚。

3、缸壁灰塵較多也是必須要管的,我們可以用到抽底換水的方法來用到一個小水管,慢慢的吸取缸壁的雜質,並予以極為緩慢的換水,總之缸底有泥,以後換水也是會相當的麻煩。

4、儘量不要打氧、不要上濾,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還是少去驚動缸底的淤泥為好。

總而言之,這樣子會很費勁,如果說我們把淤泥裝到花盆裡,趁機把缸壁擦拭乾淨,重新養水反而要快得多,那樣加什麼過濾也無所謂,陶瓷缸的水質就很容易調理了,缸壁上也能很快長出青苔。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古法養魚,無過濾,一樣養出漂亮的觀賞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古法養魚古法養魚主要是在室外用魚盆飼養如果再加入一些底砂底泥,那麼缸內會產生可觀數量的硝化細菌,硝化細菌也有助於水質的穩定。我們分析了古法養魚的要點之後就可以將這些理論應用到無過濾養魚中。
  • 古法養魚果然不是傳說,親自看完後對養觀賞魚有了更大膽的想法
    傳說中的古法養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爸說家鄉有一個有一個老宅子,裡面種了很多花花草草,是一種古屋。那裡面有一些魚缸裡面養的魚,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古法養魚了吧!果然是老宅子,一進來就非常有感覺啊,牆頂上都是瓦片,旁邊還有一座座的小巷子。
  • 不把沉澱作用發揮到極致,魚缸的水質根本不可能調理到位
    這其實也是我們古法養魚所非常注重的一個原理,就是一個沉澱作用,而現在的很多新魚友,可能根本就沒有經歷過古法養魚 水草雜質、陶粒、底沙、濾材殘渣、管道垃圾、水質垃圾,無一不靠沉澱 很多魚友都在反應,為什麼我在魚缸里舖設了陶粒、水草泥或者底沙後,魚缸的水質總是調理不清?甚至於打開過濾之後,反而越來越渾濁?
  • 古法養魚不需要濾材,是不是就說明古法養魚也不需要硝化細菌了?
    前言凡是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知道,真正的古法養魚是不需要什麼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一個就是缸體和環境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我們的飼養密度和換水的操作,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了,不需要各種過濾形式的古法養魚,就是根本不需要硝化細菌或者各種有益菌群了呢?
  • 古法養魚不等於懶人養魚,再談古法養魚的要點!
    「古法養魚「即傳統養金魚的方法,講究很多,如要講清楚,得好大一篇文章。古法養魚並非很多人認為的懶人養魚(搞個大缸放水放魚就完事了),要養好其實有很多的學問。
  • 魚缸有、無過濾系統相差很大,為什麼有的魚友可以不用過濾養魚?
    而且無過濾系統的魚缸不但是水面雜物多,整個水體的透明度也差,我們可別忘了,這還沒有往魚缸裡放魚呢,所以說相對來講,對於水質比較差的地區,我們是可以採取開啟過濾或者爆氧的方式來困水。那麼,既然魚缸有過濾的水質效果一定是很好的,為什麼很多魚友飼養觀賞魚,他就可以不使用到過濾系統呢?
  • 魚缸底部鋪設陶粒,為什麼四個多月根本無需清理,雜質哪去了?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剛剛給魚友們講過在魚缸里舖設陶粒的問題,就有魚友提出來了:魚缸底部鋪設這些東西,難道就不會沉澱過多雜物麼?我們該如何去清理這些沉澱在陶粒當中的雜質?假如說我們不去清理的話,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換水?
  • 魚缸鋪設底砂對觀賞性有什麼影響?養魚高手告訴你
    魚缸鋪底砂對觀賞有什麼影響?養魚高手告訴你在養魚的過程中,很多人就會在魚缸裡面鋪一些底砂,這些底砂能夠促進觀賞魚更好的生長。還能夠讓一些海草生長的更好,這樣可以促進魚缸的觀賞效果。有的人都會進行魚缸造景,促進整體的美觀,魚缸鋪底底砂對觀賞性有什麼影響?其實一些養魚高手得出了一些結論,就在這裡就解答朋友們的疑惑,希望能夠幫到各位養魚的人。我表明一個觀點就是在魚缸里舖設底砂,它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淨化水質的能力。不在魚缸中鋪設底砂,不僅淨水效果差,而且還會影響觀賞性,這也是一些養魚高手得出來的結論。
  • 如何用1357法來調節魚缸內渾濁的水質?
    水清魚靚是每個養魚人的夢想和追求,一缸清澈透亮的好水能讓人賞心悅目,但是真正想把水養好並不容易,尤其是一開始養魚的時候,還不太會養水,魚缸裡的水經常是混濁的白茫茫的而且還經常死魚。「魚缸水渾」的問題應該困擾過許多剛開始養魚的新手們吧。
  • 魚缸底部鋪設陶粒,不是所有的魚缸都適用
    為什麼說水族陶粒,我們要和養花的陶粒區別開來,因為那個東西在水中根本不下沉。但是,正因為它的這種特性,較為密集,所以底部大多數是厭氧區,也就是說,各種厭氧菌或者腐生菌居多,可以起到分解部分雜質或者有機物的功效,而不容易生成硝化細菌,我們別搞反了。不過,這個功效的結果到底如何?絕對會與水體、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以及投餵量有關,並不是說,我們一缸水,鋪設半缸陶粒,這個水質它就一定會好。
  • 魚缸水質要想調理到最清澈的狀態,我們可以參考四種方法!
    一、對於魚缸大顆粒的去除有以下幾種方法:1、依靠物理過濾這個就不用細說了,事實上對於魚缸大顆粒的去除,養魚老道認為基本上兩三層濾棉就可以搞定,再多了的大顆粒我們之所以去除不了,並不是說靠什麼糞便處理器和再去加上多少層濾棉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 為什麼非要給魚缸換水,不換水有危害嗎,看起來水質不也很好?
    但是總有一些有魚友希望關於這方面的問題,養魚老道能夠再和大家多聊聊,今天我就和大家再次談談關於魚缸換水的問題,為什麼有的魚友會每天抽底換水,而有的魚友可能兩三個月不給魚缸換水也沒有什麼問題呢?給魚缸換水的最終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很多魚友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給魚缸去換水,魚缸的水質看起來清澈透明,我們還去換個什麼勁呢,觀賞魚不是也很好嗎?
  • 為什麼觀賞魚缸要加過濾系統?古代沒有這些也能養魚
    上次發了小視頻,分享的是家裡一個鬥魚缸裡面沒有加過濾,水質也很清澈的視頻,有朋友在問為啥。因為視頻篇幅有限,只有10秒,就沒有太多說明。今天的文章特地跟大家分享說明。首先我們了解下,為什麼魚缸需要過濾?大家可以回顧一下歷史,之前古代養魚是沒有過濾的,那麼人家是怎麼養的呢?(當然觀賞魚的種類也沒那麼多)一般都是用個盆子養著,然後一段時間就換水這樣。
  • 沒有強大過濾系統,魚缸底部雜物如何去除,怎樣保證魚缸水質?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在養魚老道給大家發的視頻中,有很多魚友對於我家中魚缸的水質如何保持問題,尤為好奇,紛紛在詢問一個話題,那就是這些魚缸底部的雜物到底是如何去除的,需要定期抽底換水還是會有別的原因?
  • 為什麼魚缸、蝦缸,很多選擇鋪設陶粒,有什麼優點和作用?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可以選擇在魚缸底部鋪設的底質有很多,比如說水草泥、礫石、雨林沙、造景石等等,為什麼我要在一些魚缸和蝦缸里舖設陶粒呢?它比起上述的那幾種材質,會有什麼優點呢?
  • 帶有底泥的草缸一定都是酸性水質嗎,可以飼養孔雀魚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一位魚友問到,帶有底泥的草缸可以飼養孔雀魚嗎,為什麼母魚生完小魚總死魚?養魚老道心想,可能這位魚友比較擔心的問題就是孔雀魚到底適不適合草缸裡的水質,這個問題應該比較重要吧。一、普通草缸的水質一定是酸性的嗎?1、草缸不一定都是酸性水質首先,這裡的草缸大多數並不是我們所說的正規草缸,又是各種什麼陰性陽性水草又是二氧化碳設備的,或者特意的把魚缸做成南美風格那種酸性水質的魚缸。
  • 重溫古法養魚,古人養金魚如何保暖及給魚缸換水?古人自有妙招
    並且,不僅將魚養活了,容器中的觀賞魚狀態甚至要比現在配備了各種設備的魚缸中的魚狀態要好很多。這就產生的一個問題:在那種啥也沒有的環境下是如何把觀賞魚養得如此好的?今天我們就來「穿越時空」,討論一下古法養魚之奧妙。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古代人用的是什麼樣的容器和環境飼養觀賞魚。他們一般將陶,石,砂,瓷這些材質作為養魚容器。
  • 合理利用好這三個關鍵詞,什麼魚缸的水質都能夠輕鬆地調理明白!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今天看到自己三個魚缸的水質對比,使我不由得想到了關於魚缸過濾的幾個重要問題,在此和各位魚友詳細的剖析一下:我們首先引入三個關鍵詞,一個是沉澱、一個是濾除、一個是吸附。在沉澱的過程中,還會有裸缸和草缸之分,對於裸缸的雜物我們需要抽底解決,對於草缸,鋪設有底泥或者底沙、陶粒的,我們只需要任其沉澱即可,但是如果在魚缸中盲目的設置一些雜物,比如彩色石子、鵝卵石、假水草等,沉澱作用根本發揮不了,最終會被水泵攪起。
  • 你以為是養魚,其實是養水!古法養魚的精髓所在,分享給你們
    你一定很好奇,什麼是古法養魚?家裡有好好的魚缸,好好的過濾器,為什麼要用古法養魚呢?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零食不好吃,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事實上,古法養魚是養金魚中最具技術含量的養魚,其實就是玩水,水玩好了,魚自然美麗活潑看到自己的成果,一定會感到心情舒暢。接下來,就是古法養魚的核心技術了。
  • 魚缸水質渾濁如何解決?我把處理方法告訴你
    魚缸水質渾濁如何解決?我把處理方法告訴你魚缸水質渾濁不僅影響整體的觀賞性,還叫人看著很不舒服。當你站在魚缸面前看到面前的水質渾濁,也沒什麼心情再去看魚兒了。俗話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但是水質太渾濁也不一定會讓魚生長的更好,否則就不會有換水這麼一個說法了。那麼魚缸水質渾濁該如何解決,我把自己知道一些處理方法告訴大家。在處理水質渾濁這個問題上不能太大意,我們應當對症下藥,觀察清楚情況在處理。一般缸中的水變渾濁有三種顏色,它們分別是白的、黃的、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