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養魚「即傳統養金魚的方法,講究很多,如要講清楚,得好大一篇文章。古法養魚並非很多人認為的懶人養魚(搞個大缸放水放魚就完事了),要養好其實有很多的學問。
特地百度了這張圖片。原因有二:
1,劉景春老人算是養魚界的大拿級人物,宮鵝就是由他重新培育成功的。
2,圖片中展示的場景,器具以及方法基本上已經包括了古法養魚的要素。很有代表性。
想養活金魚,關鍵是什麼?
金魚是人工訓化後的產物,故此金魚某些方面的適應性是比較差的。要想養好金魚就必須了解它的一些習性特點。
1,忌水溫水質變化刺激性。
水的溫度一天之內變化最好控制在10度以內,具體來講溫度下降或者上升要求控制在每小時1度左右。水質包括水體中的礦物質含量,氧氣含量,酸鹼度,無機鹽濃度等等因素。
2,忌水中含氨鹽,亞硝酸鹽以及水體富養化,油脂過多。
換句話來講,只要控制好水溫水質,防止水中氨鹽,亞硝酸鹽超標以及水體過肥等等禁忌,把魚養活基本不成問題。
但是想要養好,養出狀態來只做到上面兩點還是不夠的。
古法怎麼樣才能養好魚呢?
也有兩點:
1,要吃好。
首先飼料要有葷有素,既要有動物性蛋白成份,也要有植物性蛋白成份,此外還必須要有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攝入。其次吃下去要能消化得了。金魚屬於無胃生物,營養吸收全靠腸道內的消化酶。而它的消化酶活性受水溫影響較大。最合適的水溫為20-26度。所以,想讓魚吃好,不但要求飼料營養豐富,葷素搭配,而且要注意餵食與水溫之間的關係。
2,要根據不同魚種選擇不同的水質和水深。
比如傳統飼養皮球珍珠,要用老水,即所謂:「老水珍珠,清水泡(水泡金魚)。」中國傳統名貴品種多數水深為15--30公分,水的流速為零或者特別緩慢。現代品種的金魚如和金草金,文種鎏金等則可以適當深水。
大體上講清了金魚需要什麼,再來看如何養。
所謂養魚就是為金魚營造一個合適的生長環境以及提供恰當合理的食物。但是由於家庭養殖條件限制,以上多個事項中有許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想要協調好的確有許多困難。
最大的麻煩在於水溫水質的控制。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大水體。水越多,水質變化越慢,水溫受外界影響變化幅度越緩和。
故此,古法養魚另一個要點:大水稀養。
這裡給一個指標,古法養魚密度下限,魚體長每10釐米需要30升水。
此外古法養魚對容器也有要求,一是容器口徑要寬闊,二是容器材質透氣性好。
這二點都是為了加強水體溶氧量。材質以薄壁黃泥陶最佳,其次是木海,再次紫砂,至於瓷製,石制容器不是上選,除了好看高大上,其功能實用上與塑料臉盆區別不大。
這裡特別要講明,用陶盆一定不能上釉,上釉則無用。無釉陶盆生缸易滲水,解決辦法為,先用生芋遍擦缸內壁,晾乾後盛水於陽光下靜置半個月,期間注意補水,直至內壁掛苔為熟缸。
但是水再多也有上限,水質終究會老化。這表現在:
1,水體含氧量。古法無充氧設備,水中溶氧完全來源於水體與空氣接觸自然溶解。當水中有綠苔和綠藻時,光合作用也可以產生一部分氧氣。但同時要注意到入夜後綠苔、綠藻會消耗氧氣。
2,魚以及水中其它生物排洩出的有毒物質積累,雖然可以依靠生物降解掉一些,但是時間長了,積累下的有毒物質也會對魚造成傷害。
3,水中礦物質損耗,以及酸鹼積累問題。
以上三點只有依靠換入新水才能根本解決。
換水的方法和換水量:
1,換水必須注意氣溫和季節因素。
核心是金魚的生物代謝強度。氣溫水溫越低,代謝越慢,換水頻率越低。
冬季6度以下時,魚休眠,停食,代謝極低,不換水。
10度以下時,間隔一周,換水量四分之一,15度以下時,一般間隔三到四天。
20度--30度,魚代謝旺盛,攝食量大,生長快,換水要勤,一般每天一到二次,每天換去至少三分之一水量。
30度以上,魚攝食降低,但水中其它生物消耗增大,故也需要大量換水。
2,換水操作方法。
新水必須是困過一到二天的水,要養成每日備水的習慣。特別是夏季高溫,換水用自來水直接入缸很容易造成魚病。
水中含氯還是其次,主要是水溫差別過大,對魚刺激太過。同時還要注意不要直接倒入缸內,而要用水瓢輕緩的加入水缸中。
每日早晨,抽取魚便後,補入新水,餵食。傍晚後,再抽取魚便,並換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老水。晚間不餵食。
最後還要注意一點。換水的溫度問題。
20度以下時,換入新水最好能比老水高1到2度,氣溫20---26度新水老水等溫較好,而夏季30度以上高溫天氣,換入新水要比老水低1到2度為好。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 鳴謝姑蘇西樸水族 ——
蘇州高端金魚專賣店
原裝泰獅泰壽,精品福州蘭壽,蘇州傳統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