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不餵飼料?嘉興一男子堅持用古法生態養殖

2020-12-05 騰訊大浙網

在古代,「沈」和「沉」本屬一個字,沈蕩古為沼澤地,多水蕩,沈蕩即沉塘,漁業文化在這裡綿延千年。在現代養魚技術成熟的今天,用飼料餵魚已經成為主流,而在嘉興市海鹽縣沈蕩鎮聚金村,卻還有農民堅守古法,不用一粒飼料,生態養魚還原老沈蕩的味道。

千畝蕩是海鹽縣目前唯一的飲用水源地,周邊生態環境良好。在千畝蕩旁邊,一塊外塘區域被沈蕩養殖戶朱文斌承包下來。乾淨的水資源,天然的生態環境,為他的古法生態養魚提供了充分條件。

「我的魚吃得最多的是茭白葉,我專門到嘉興鳳橋那邊運過來。現在養魚,基本都要餵飼料,吃飼料的話,增重快、回報高。我這種養法還是幾十年前的模式,但我就一直堅持,不讓魚吃一粒飼料。」朱文斌說。

據介紹,這樣的養殖方法既保證了魚的品質,又能幫助其他種植戶解決茭白葉的處理問題,而且魚塘內的多魚種混養,也讓草料的養分得以充分利用。

朱文斌告訴記者:「草料投下去,草魚就像粉碎機,先把草全部粉碎掉,然後它該消化的就消化掉,不消化的排洩出來後,再被別的魚種,例如鰱魚、鯽魚等慢慢利用掉。因為草料是生態的、綠色的,不像激素、抗生素,我這個魚叫它死,它也死不掉,魚的品質接近野生。」

這種古法養殖的魚和飼料餵養的魚有什麼區別?朱文斌形象地跟記者介紹說:「只吃草料,生態餵養的魚,殺出來後,肚子裡沒有一點油,而吃飼料長大的魚,因為激素等的關係,肚子很大,頭很小,殺開來,腸子上面全部是油。所以看著同等尺寸大小的魚,生態餵養的魚相對分量要輕得多。」

記者了解到,這種傳統的生態餵養對周邊環境要求很高,需要許多資源條件。因為朱文斌承包的魚塘靠近千畝蕩,是水源保護區,水質優秀,河邊的蘆葦也很多,除了外面運來的茭白葉,魚塘附近也有很多天然草料。

時間倒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朱文斌的記憶中,聚金村捕魚、養魚的人十分多,而且採用的也都是這種生態餵養法,捕上來的魚則是大家常吃的美味。在聚金村文化禮堂,還有一個特別的漁文化展示區,用捕魚歷史、捕魚習俗、出土文物等實物、圖片、文字材料介紹沈蕩悠久的漁業文化。

「我以前開飯店,廚師做了20年,我做魚,都喜歡去抓野生的。現在飼料餵養的魚品質太差,野生資源越來越匱乏,好的魚不多,我希望我的客人能吃到我記憶中的那種味道。」朱文斌說。對於他來說,養魚更像是一種追求、一種愛好。

朱文斌說,採用傳統生態餵養方法,雖然投入的精力大,收益相對小,但因為承包的是外塘,費用相對較低,而且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所以他會堅持下去。「我希望給老百姓餐桌上提供更多健康、無公害、原生態的食品。」

相關焦點

  • 古法養魚不等於懶人養魚,再談古法養魚的要點!
    「古法養魚「即傳統養金魚的方法,講究很多,如要講清楚,得好大一篇文章。古法養魚並非很多人認為的懶人養魚(搞個大缸放水放魚就完事了),要養好其實有很多的學問。
  • 農村魚塘養魚,在不專門餵飼料的情況下,怎樣才能使魚長得更快
    現在的農村,很多人都挖有魚塘養魚,平時也不專門餵飼料,搞一些青草、菜葉等投放在魚塘裡,一年到頭的魚也養不了多大。其實,合理的管理後是可以養好魚的,養出來的魚品質更好,綠色食品吃的更放心。原生態綠色食品合理的投放魚苗首先,要合理的規劃投放養殖魚苗的品種
  • 古法養魚不需要濾材,是不是就說明古法養魚也不需要硝化細菌了?
    前言凡是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知道,真正的古法養魚是不需要什麼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一個就是缸體和環境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我們的飼養密度和換水的操作,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了,不需要各種過濾形式的古法養魚,就是根本不需要硝化細菌或者各種有益菌群了呢?
  • 跟隨我們一起探秘古法養魚法
    從古文裡面我們能看出來古人把魚作為吉祥物來看待,我國養魚歷史悠久,據有關文獻記載,我國養魚始於殷商末期,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當的發達,所謂古法養殖金魚,是相對於現代養殖金魚的方法而言。現代養殖金魚一般都要安裝人工過濾系統,以用來淨化水質,促進魚苗生長,現在我們說的上濾、下濾、側濾、反氣舉等都屬於人工過濾系統。
  • 古法養魚,無過濾,一樣養出漂亮的觀賞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古法養魚古法養魚主要是在室外用魚盆飼養1-充足的氧氣古法養魚中多用敞口的大型陶瓷盆,泥盆,瓦盆等具有透氣性的材質。這就提高了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溶氧量。即使是金魚這樣的高氧魚也不會缺氧。
  • 魚塘養殖草魚完全不投餵飼料,會是一種什麼效果呢?
    也就是說養殖草魚你不想投餵任何飼料,也不想麻煩割草餵草,這樣的話,飼料成本肯定比較低,草魚長得也慢,但是雖然生長周期長,不過長出來的草魚肉質還是非常不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但是你畢竟是人工養殖環境,不投食不餵草也會出現兩種情況。一。
  • 古法養魚,我差的是魚嗎?是魚缸
    很多網上介紹的古法養魚,在缸內打造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 2、古法養魚最關鍵的是要有充足的陽光。
  • 飼料、豆渣、青草發酵飼料養魚技術方法
    現將配合飼料、豆渣、青草養草魚的技術介紹如下:一、池塘建設池塘條件池塘水源充足,水源無汙染,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標準,泉水持續注入,既補充了池塘水源,也補充了池中溶解氧含量。池塘依地形建造,多數呈長方形,每口4畝,池深1.5-2.0m,水的酸鹼度為7.5。
  • 論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生態養殖
    其實不然,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我們放棄追求大密度投放魚種、大量投肥投餌的高產高效養殖,運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理論,針對產生富營養化的起源,合理放養能夠淨化水質的魚類,就能淨化水質,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反之,不養魚還會產生富營養化,「因為它們失去了生物多樣性」,&nbsp這些水域在光合作用下會無止境地繁殖浮遊生物,尤其入夏以後水溫上升,繁殖更加旺盛,水體又無能控制它所繁殖的物種
  • 古法養魚不用過濾?都可以養好金魚,是該調整觀賞魚的飼養方法了
    養魚這件事說起來確實不太適合懶人,想要做到簡單點養魚談何容易。不過有一種方法說起來確實比較簡單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古法養魚 很多魚友應該對此都有所了解吧!這種方法不得不說還是有些 小神奇的,在古代可沒有過濾這種說法。
  • 魚類養殖為什麼要投餵水產膨化浮性魚飼料?
    01膨化浮性魚飼料的特點 投飼、管理方便 水產膨化飼料能較長時間懸浮於水面 ,投飼時不需專設投飼臺,只需定點投飼即可。魚攝食時需浮於水面,能直接觀察魚的吃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飼量,並能及時了解魚類的生長和健康狀況。
  • 古法養魚選盆及飼養方法
    「大凡蓄硃砂魚缸以磁州所燒白者為第一,杭州宜興所燒者亦可用,終是色澤不佳。餘常見好事者家用一古銅缸蓄魚數頭,其大可容二石,制極古樸,青綠四裹。古人不知何用,今取以蓄硃砂魚亦似所得。」又讀清代句曲山農撰《金魚圖譜》「缸畜」一章,文中寫到:「池畜之魚,其類固易養,但魚近土則色不鮮紅,故以缸畜為妙。缸以古沙缸為上,磁缸次之。
  • 古法養魚的越來越少了,但其中的樂趣幾人知
    古法養魚的理想狀態,我想不過是瓦缸、清水、綠苔、三兩條魚,時時有魚蟲吃。要達到這種狀態,可真考驗功夫。我記得小時候見過同學的父親養了幾缸魚。在20世紀80年代,一個工廠的家屬院。院子不大,東西兩間屋的寬度也就四到五米。
  • 飼料投餵!南美白對蝦養殖至關重要的學問,如何能做到科學投餵?
    對蝦放苗後,很多養殖朋友們不知道該餵多少,每每詢問技術員或者飼料廠家,並且年年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到底餵多少料才是對的?關於餵料多少,可謂眾說紛紜,餵多餵少都有人養殖成功,因此到底該餵多少室值的人們深思的問題。為此,很多人搜集各方資料,各方詢問,但終究眾說紛紜。
  • 即使是用到了瓷盆、瓷缸,飼養金魚我們也不一定非要去古法養殖!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有些剛剛接觸到金魚的魚友,因為看到了網上許多介紹古法養魚的文章,所以就希望自己也能夠採用古法來養魚,畢竟那個飼養效果看起來是絕對舒心的。而且很多魚友的室內根本就見不到陽光,幾條小金魚也不值得買個什麼滷素燈去照射出青苔水,最近養魚老道還看到一些介紹別的燈具可以生出青苔水的文章,不是說方法不對,只是這個青苔水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生成的,本身也與很多因素有關。
  • 古法養魚給咱帶來什麼啟發?其實現代養觀賞魚還可以有更多花樣
    最近在跟喜歡養觀賞魚的朋友,在討論古法養魚的問題。因為前面我們的文章還有視頻裡面,提及了古法養魚這個事情。那麼古法養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正的古法養魚又是怎麼樣的呢?古法養魚,其實的意思就是學習古代養魚的方式,學習古代飼養觀賞魚的方法。
  • 徐雲龍妻子郭莎莎養魚妙招 燈光誘蟲養魚生態養殖一舉三得
    徐雲龍、郭莎莎自結婚以來,因照顧家裡老人,無法外出務工,遂承包村裡廢棄的魚塘,搞起魚類養殖。徐雲龍的妻子郭莎莎腦子靈活,搞起生態養殖,利用蟲子的趨光性,在魚塘邊裝上射燈,吸引大量飛蟲在水面飛舞,供魚吞食。此舉不僅節省養殖成本,還能促進魚的快速生長,更能消滅害蟲,一舉三得。
  • 古法養魚法,手把手教你做睡蓮缸養魚,一點都不難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一些養魚人說起這個古法養魚,現在依然還是有很多養魚人採用這種古法養魚。那麼古法養魚都有哪些呢?泥盆,池塘,甕等。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古法養魚法,它就是睡蓮缸!觀賞魚在葉片中若隱若現的模樣深受喜愛。
  • 如何降低養魚成本 關鍵在於降低飼料係數-餌料係數與飼料投餵的關係
    餌料係數又稱飼料係數。是指投餵的飼料量與養殖對象總淨增產量的比值。其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單位水產品產量所用的飼料越少。因此,如何降低池塘養魚飼料成本,關鍵在於降低飼(餌)料係數,比值越小,也即餌料係數越低,也就是降低了飼料成本,提高了養殖的經濟效益。
  • 池塘養魚又養鴨,不僅改善池塘內生態環境,而且還一舉兩得
    養魚兼養鴨,是近幾年來很常見的一種養殖方式。一些養殖戶就是在池塘上建造一隻大棚,然後水下養魚,水面上養鴨,這樣能為池塘魚兒增氧,鴨在水面上拉糞,鴨糞掉到水中又能當飼料餵養魚。所以一年養幾批鴨,魚的飼料投入省回好多了,不僅改善塘內生態系統和營養環境,而且魚鴨雙收,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