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養魚不需要濾材,是不是就說明古法養魚也不需要硝化細菌了?

2020-12-03 養魚老道

關注養前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前言

凡是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知道,真正的古法養魚是不需要什麼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一個就是缸體和環境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我們的飼養密度和換水的操作,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了,不需要各種過濾形式的古法養魚,就是根本不需要硝化細菌或者各種有益菌群了呢?

這個問題也對,但也不是完全對,其中也有很多的前提條件,我們需要一一看待。

雖然硝化細菌無處不在,但是植物對於氨氮的分解速度更快

其實在道理上我們一說就懂,但是很多人總愛去鑽牛角尖,走向某個極端,要麼有的魚友乾脆認為古法養魚不需要硝化細菌,只要有睡蓮之類的綠植或者青苔就足夠了,要麼有的魚友會認為古法養魚的魚缸裡沉澱的雜物,一定也是或者肯定就是單純依靠自然生成的硝化細菌來分解。

養魚老道認為,以上這兩種觀點都不是那麼的全面。

一、草缸養魚的原理

我們首先來說說草缸,為什麼草缸的過濾系統遠遠不用過於強大?

那是因為大自然造物就是這麼的相輔相成,如果草缸裡的過濾強大了,水草們一定就會爽歪歪了,甚至於會被連根拔起,所以說一般草缸裡都是使用的一個小外掛或者其他極為簡單的過濾形式,再就是我們觀賞魚飼養的密度不會很大。

那麼草缸裡這些有機物的分解,實際上大部分都是依靠這些水草來完成的,因此過濾才不必強大,但是我們是不是說草缸的水體中或者缸壁上,底沙表面就沒有硝化細菌了呢?

這一定是不可能的,它們一定是在草缸裡客觀存在的,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而且它們相對於水草來講,對於氨氮的處理能力就會弱很多,畢竟數量上也不會太多。

二、古法養魚一個道理

那麼我們回過頭開看古法養魚,不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嗎?只不過是把水草換成了青苔或者睡蓮罷了,再一個就是我們要低密度飼養和勤於換水,那麼在青苔或者睡蓮還沒有長起來的時候,魚缸的水質靠什麼保持?不也是依靠缸壁上的這些有益菌群來得以維持嗎?

難道說等到青苔生長出來以後,硝化細菌就會死光光了?

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在處理雜物的力量上來講,青苔逐漸就會成為主力大軍了。

為什麼泥瓦缸強於水缸,水缸強於陶瓷缸

在古法養魚的過程中,我們為什麼說泥瓦缸肯定由於水缸,而水缸一定優於陶瓷缸呢?

其實沒有為什麼,說的直白點,就是一個缸壁粗不粗糙的問題。

一、粗糙的缸壁就是生化濾材

粗糙的缸壁我們就可以看作是生化濾材了,無論是它們便於附著硝化細菌還是便於附著青苔,泥瓦缸都是古法養魚的首選。

正因為其有比起水缸和陶瓷缸更為粗糙和透氣性良好的缸壁,這才使得泥瓦缸是我們採用古法飼養金魚的首選。

比如說以前常用於飼養金魚的虎頭盆,它們比起大多數泥瓦盆來講,胎體其實是較為細膩的,不過它們的盆壁上也會有很多的細微毛孔,在飼養金魚的初期,盆中的水也有可能會從這些微孔中滲出來,泥盆這種現象就更厲害了。

那麼於此同時,室外的空氣也是可以通過這些微孔不斷地向盆中的水體擴散的,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盆中水體的溶氧性,所以養魚老道常說,這種魚盆它們都是會呼吸的。

這才是古法養魚之所以能夠制勝的法寶,當然了在使用它們前,我們還是需要做一定的處理,必須給它們退火,比如說我們可以使用淘米水把魚盆浸泡一周以上,並且一定要在陽光下暴曬,這樣既可以讓新盆退火,又可以預防內壁微孔出現過量滲水。

有些魚友為了能夠更快地生長出青苔,會使用紅薯、土豆片之類的東西來擦拭一遍缸壁,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給青苔提供養分罷了,同時這些營養物質也會生成很多的微生物和有益菌。

二、漏底的水缸更好

就像養魚老道現在飼養迷你鸚鵡魚苗的水缸,為什麼不用任何過濾和增氧設備,雖然它內壁掛釉,但是比起陶瓷盆還是顯得粗糙的多,當然了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這是個漏底缸,不斷有沉水從縫隙中滲出,這個作用就相當巨大了。

我們難道說這個水缸壁上就沒有硝化細菌或者其他有益菌群了嗎?

那麼,為什麼很多魚友在陶瓷缸裡飼養金魚,如果沒有過濾系統根本就養不活?

道理就很簡單了,因為缸壁太光滑、太乾淨了就不行了,瓷盆大多數都是使用瓷土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其表面遍附釉彩,確實是欣賞效果有佳。

但是我們根本就不要去談什麼呼吸作用或者吸水作用了,這個東西想要生成硝化細菌或者青苔都是難度極高的,尤其大多數又是放置在室內,更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三、陶瓷缸主要用於觀賞而不是飼養

所以說,只要我們的金魚飼養密度一大,缸裡的雜質根本無法處理,在極短的時間內,陶瓷缸的水質毒素就會嚴重超標,這個是毫不客氣的。

因此我們就必須要添加過濾系統了,即使金魚的飼養密度不是很大,我們的換水也要及時跟上,我們也只能採用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了,通過不斷的換水來把陶瓷缸裡的有毒物質給清除掉,靜待有益菌群的緩慢的形成。

使用陶瓷缸養魚,添加過濾系統就是快速養水的必要途徑了,這和我們水族箱飼養觀賞魚,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之處,而且陶瓷缸大多數太淺,水體過小,我們更要注意飼養密度了,即使添加過濾也是相當的麻煩,所以前人使用陶瓷缸養魚,只是為了短暫的欣賞或者作為展示來使用。

小結

綜上所述,古法養魚與室內養魚雖然在形式上截然不同,但是在道理上其實都一樣的,只是一個飼養密度、換水量、綠植和有益菌群的有效結合罷了。

但是,古法養魚有些好處是水族箱無法做到的,那就是親近自然,更接地氣,能夠享受陽光的沐浴,能夠迎接多種多樣的生物、微生物,這是室內水族箱養魚始終無法達到的境界。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古法養魚,無過濾,一樣養出漂亮的觀賞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古法養魚古法養魚主要是在室外用魚盆飼養1-充足的氧氣古法養魚中多用敞口的大型陶瓷盆,泥盆,瓦盆等具有透氣性的材質。這就提高了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溶氧量。即使是金魚這樣的高氧魚也不會缺氧。
  • 古法養魚不等於懶人養魚,再談古法養魚的要點!
    「古法養魚「即傳統養金魚的方法,講究很多,如要講清楚,得好大一篇文章。古法養魚並非很多人認為的懶人養魚(搞個大缸放水放魚就完事了),要養好其實有很多的學問。
  • 古法養魚法,手把手教你做睡蓮缸養魚,一點都不難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一些養魚人說起這個古法養魚,現在依然還是有很多養魚人採用這種古法養魚。那麼古法養魚都有哪些呢?泥盆,池塘,甕等。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古法養魚法,它就是睡蓮缸!觀賞魚在葉片中若隱若現的模樣深受喜愛。
  • 小時候養魚,條件比現在可差多了,根本不懂得硝化細菌一說
    因此來說,養魚老道使用一塊濾棉也可以調理魚缸的水質,不太喜歡使用過多的生化濾材去養魚,不是因為我有多牛,或者瞧不起什麼硝化細菌理論,關鍵的問題是,我懶得去用,既然我能調理好魚缸的水質,為什麼還要去用那些東西呢,太過麻煩。這是一個自己長期養成的習慣問題。
  • 小時候養魚,條件比現在可差多了,根本不懂得硝化細菌一說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前些日子,一位魚友問養魚老道:你那麼早就開始飼養觀賞魚了,在你們那個時代,養魚的過濾系統啊、硝化細菌啊、各種濾材啊,都是如何搞定的呢,能不能給大家詳細講講?
  • 跟隨我們一起探秘古法養魚法
    從古文裡面我們能看出來古人把魚作為吉祥物來看待,我國養魚歷史悠久,據有關文獻記載,我國養魚始於殷商末期,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當的發達,所謂古法養殖金魚,是相對於現代養殖金魚的方法而言。現代養殖金魚一般都要安裝人工過濾系統,以用來淨化水質,促進魚苗生長,現在我們說的上濾、下濾、側濾、反氣舉等都屬於人工過濾系統。
  • 你以為是養魚,其實是養水!古法養魚的精髓所在,分享給你們
    你一定很好奇,什麼是古法養魚?家裡有好好的魚缸,好好的過濾器,為什麼要用古法養魚呢?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零食不好吃,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事實上,古法養魚是養金魚中最具技術含量的養魚,其實就是玩水,水玩好了,魚自然美麗活潑看到自己的成果,一定會感到心情舒暢。接下來,就是古法養魚的核心技術了。
  • 古法養魚,我差的是魚嗎?是魚缸
    很多網上介紹的古法養魚,在缸內打造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 2、古法養魚最關鍵的是要有充足的陽光。
  • 古法養魚的奧妙,其樂無窮
    呵呵~·雖然是愚人節,但是譁仔不願意寫那些不著邊際的騙人文章,要寫就好好寫。古法養金魚,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也傳承到了現代。不論你喜歡或是不喜歡,古法養魚,就在這裡。不廢話了,聽譁仔說說古法養魚那些事兒。
  • 古法養魚果然不是傳說,親自看完後對養觀賞魚有了更大膽的想法
    傳說中的古法養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爸說家鄉有一個有一個老宅子,裡面種了很多花花草草,是一種古屋。那裡面有一些魚缸裡面養的魚,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古法養魚了吧!果然是老宅子,一進來就非常有感覺啊,牆頂上都是瓦片,旁邊還有一座座的小巷子。
  • 重溫古法養魚,古人養金魚如何保暖及給魚缸換水?古人自有妙招
    今天我們就來「穿越時空」,討論一下古法養魚之奧妙。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古代人用的是什麼樣的容器和環境飼養觀賞魚。他們一般將陶,石,砂,瓷這些材質作為養魚容器。但是最普遍的還是陶瓷那類,是沒有封釉的,不會漏水,也不會不透氣。
  • 新手養魚,需要準備哪些裝備?
    上一篇文章說過了如何挑選適合新手飼養的觀賞魚種類,本篇將告訴魚友們養魚前,需要準備哪些設備。1.魚缸魚缸是必備的,這是魚兒的家,不管是買的成品缸還是自己粘的缸,防漏水是第一點。,因為水不流動就跟一灘死水差不多了。
  • 古法養魚沒有過濾到底是怎麼將魚養活的?古代人的智慧不能小看
    比起用透明的水族箱來飼養漂亮的觀賞魚,很多朋友還是認為中國傳統的古法養魚要有意境多了,一個大瓦缸擺在院子裡,中間除了養了漂亮的金魚或是錦鯉,還可能有著睡蓮之類的美麗植物,這樣的場景是水族箱所遠不能及的。不過古法養魚沒有過濾到底是怎麼將魚養活的?古代人的智慧還真不能小看呢!
  • 養魚不餵飼料?嘉興一男子堅持用古法生態養殖
    在現代養魚技術成熟的今天,用飼料餵魚已經成為主流,而在嘉興市海鹽縣沈蕩鎮聚金村,卻還有農民堅守古法,不用一粒飼料,生態養魚還原老沈蕩的味道。千畝蕩是海鹽縣目前唯一的飲用水源地,周邊生態環境良好。在千畝蕩旁邊,一塊外塘區域被沈蕩養殖戶朱文斌承包下來。乾淨的水資源,天然的生態環境,為他的古法生態養魚提供了充分條件。「我的魚吃得最多的是茭白葉,我專門到嘉興鳳橋那邊運過來。
  • 古法養魚不用過濾?都可以養好金魚,是該調整觀賞魚的飼養方法了
    養魚這件事說起來確實不太適合懶人,想要做到簡單點養魚談何容易。不過有一種方法說起來確實比較簡單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古法養魚 很多魚友應該對此都有所了解吧!這種方法不得不說還是有些 小神奇的,在古代可沒有過濾這種說法。
  • 養魚不死魚的三個絕招,收下,不用謝!(古吉養魚筆記第十輯)
    客觀上說,想要靠看一篇文章就成為寵物觀賞魚的高手,不太容易,因為學習是一方面,實踐經驗是另一方面。新手魚友,絕大部分的願望根本不就是去參加觀賞魚比賽,而僅僅是想要養活它,使家庭生活多幾分生氣。譁仔認為,想要把一缸不太名貴的觀賞魚養活,並不太難,只需做到以下三件事就可以了。第一個家庭飼養寵物觀賞魚絕招:一定要用下濾魚缸用帶下濾系統的魚缸,這是新手唯一的選擇。
  • 已經鋪滿藻類的原生魚缸,敢不敢把過濾撤掉,根本不需要呢?
    再者,古法養魚飼養密度極低,又有持續的抽底換水來保持水質,因此可以根本不用任何的過濾系統。其實呢,如果說古法養魚就是完全依靠缸壁培養硝化細菌得以保持水質,我感覺這種說法,簡直就是給足了硝化細菌的面子。真正古法養魚主要依靠的是,缸壁上的藻類和青苔或者綠水,以及各種室外水體微生物
  • 古法養魚給咱帶來什麼啟發?其實現代養觀賞魚還可以有更多花樣
    最近在跟喜歡養觀賞魚的朋友,在討論古法養魚的問題。因為前面我們的文章還有視頻裡面,提及了古法養魚這個事情。那麼古法養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正的古法養魚又是怎麼樣的呢?古法養魚,其實的意思就是學習古代養魚的方式,學習古代飼養觀賞魚的方法。
  • 古法養魚鋪設底泥的魚缸,為什麼水質總是不清,如何解決?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用陶瓷缸古法養魚,魚缸上沿直徑1.2米,深度0.9米,從荷塘挖膠泥鋪0.2米厚,種碗蓮三株,剛剛發芽,並從荷塘提水灌滿,初始時水灰白色混濁,已經一周了雖然混濁程度減輕但仍然很不清澈,以上是基本情況。
  • 新手養魚很迷茫?我的養魚實踐經驗,學會就能養出一缸好魚
    下面我將所得到的養魚的幾點微薄見解與大家分享。一、開缸養水之法魚缸有新舊之分,新缸無需消毒,但需要用水浸泡24小時以上,消除魚缸內的玻璃膠的氣味。舊缸也就是養過魚的缸,通常選用二氧化氯,高錳酸鉀。我綜合眾多大佬的意見,選用二氧化氯消毒魚缸能夠更加徹底清除魚缸內存留的病毒細菌與病毒芽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