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養魚,條件比現在可差多了,根本不懂得硝化細菌一說

2020-12-03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前些日子,一位魚友問養魚老道:

你那麼早就開始飼養觀賞魚了,在你們那個時代,養魚的過濾系統啊、硝化細菌啊、各種濾材啊,都是如何搞定的呢,能不能給大家詳細講講?

三十多年前養魚,其實比起現在困難多了,有可能鬧出人命

其實這個問題我早就說過了,那個年代飼養觀賞魚,就是加溫靠炕、打氧靠車胎放氣、保持水質靠抽底換水,也沒有魚飼料的,全部都是自己撈取活魚蟲投餵,主要就是水蚤和紅線蟲,也沒見觀賞魚得什麼病啊,到了冬季就是投餵夏季晾曬的魚蟲幹或者小米等,有些飼養金魚的就是直接在室外。

平時是不會給魚缸裡打氧的,因為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那個時候的飼養密度都是極低的

比如說一個60釐米的魚缸,有可能只去飼養一對成年的燕魚,只有在它們繁殖的時候,才會使用到自行車胎或者三輪車胎來放氣打氧,氧氣沙頭也是沒有的,什麼過濾器、氧氣泵的,連裝魚的塑膠袋都看不到,魚網都是使用蚊帳布做的。

魚缸燈,就是把白熾燈泡放在水面上漂著照明,那是絕對不能把魚缸水濺到燈泡上的,一不小心就炸了,抽底換水就是一根粗水管,經常不小心就會把魚缸底給吸碎了,直接就是一道裂紋。

後來有了加熱管,剛開始的質量很差,我記得是玻璃管,好像下面還塞著棉花,只有加溫功能,沒有恆溫功效,加熱管經常會爆炸、漏電,那可都是家常便飯,所以說養個觀賞魚確實有可能鬧出人命的。

不測水質、不會檢疫,也不知道用藥

至於說水質的酸鹼度,根本就不知道,因為在我們的概念中,只有軟水、硬水,甜水、苦水之分,不知道何為水質酸鹼度的。

也沒有人會去測這些東西,就是看看書中有雲,燕魚繁殖的時候偶爾需要兌點蒸餾水,那就算好的了,即使不兌也能繁殖成功的。

當時我們這裡根本就沒有自來水,清一色的都是井水,還是要挑水的,就是使用那個扁擔。

等到燕魚什麼繁殖的時候,還需要加慶大黴素給魚卵消毒?沒聽說過,除了知道鹽能治病,再就不知道啥叫魚藥了。

後期也就是自己摸索著,或者有了魚店以後,魚店老闆說的一些諸如土黴素、氟哌酸、痢特靈、高錳酸鉀之類的藥物了,那時候根本不知道甲硝唑的藥用,也不知道什麼內寄、外寄的。

一開始使用的都是人用藥,上述的那些基本也就夠了,一個城市能有一本介紹金魚的書籍,那就是我們的聖經啦,如獲至寶,我也早就說過,哪種魚在書中的哪一頁,我都能背得下來,哪像現在,一堆養魚的書在家裡睡覺,自己連看也不想看了……

不過,那個時候的觀賞魚確實是很少患病,非常容易飼養。

因此來說,養魚老道使用一塊濾棉也可以調理魚缸的水質,不太喜歡使用過多的生化濾材去養魚,不是因為我有多牛,或者瞧不起什麼硝化細菌理論,關鍵的問題是,我懶得去用,既然我能調理好魚缸的水質,為什麼還要去用那些東西呢,太過麻煩。

這是一個自己長期養成的習慣問題。

現在有些魚友因為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去定期換水或者打理魚缸,認為困水、換水很是麻煩,因此比較偏愛濾材和各種設備。

而有些老魚友,則是認為魚缸裡的設備、管道、濾材太多,會比較麻煩,不如直接換水省事,這只是個人的習慣性操作罷了,古法養魚也是一個道理。

古法養魚主要靠的是青苔、綠水以及抽底換水搞定的水質,所謂的硝化細菌只是極其輕微的輔助罷了

很多魚友會認為古法養魚,因為飼養材質的原因,泥瓦缸的透氣性比較好,因此缸壁上更容易附著硝化細菌,這個也不是完全錯誤,以前我也是如此認為的,但這個結論未必就是那麼嚴謹。

因為純粹的古法養魚,就是依靠養綠水或者養苔,大量的青苔在缸壁附著,本身就可以吸附魚缸裡的大量毒素,再加上飼養密度極低,每天早晚的一次的抽底換水,基本上這個魚缸內的垃圾和有機物並不會太多,它也就不可能造成魚缸內的毒素超標了。

再一個就是古法養魚還需要定期的清苔,也就是完全清理掉缸壁上的老化青苔,然後讓它們更新換代再次重生,基本上就相當於大換水和清洗生化倉了,每月定期一次,夏季可能時間還會縮短,大部分是依靠兩個魚缸互倒來完成這樣的操作。

當然了我們並不否認,古法養魚的缸壁和缸底,也會有硝化細菌的存在,但是,有它無它,並不會完全影響到魚缸的水質問題,本身它們也沒有什麼淨水的作用。

再比如現在飼養七彩神仙魚的魚缸,小魚苗每天換水百分百,有的魚缸根本不配備生化濾材,這個硝化細菌又在哪裡呢?

過度神話的任何事物,最後都會成為一個笑話,平衡穩定才是最佳狀態

現在的社會,任何廣告、任何商品,都會有一定的誇張成分,有句話說的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這句話現在應該改一下了,應該叫做:說者有意,聽者無心。

就是說,對於某些過於神話的商品,那是人家早就編纂、策劃好了的,這就是說者有意,而聽者、消費者,根本不會去用心的做以分析和判斷,只會盲從、盲目相信,這就是聽者無心。

飼養觀賞魚過度相信硝化細菌理論,只是把調理魚缸水質的某一個點的作用,加以無限放大,放大出來很多的衍生產品,甚至於變成了一個行業。

這是因為消費者無腦嗎?不是的,各取所需罷了。

有些魚友就是喜歡飼養觀賞魚的水體能夠達到極致,就是喜歡能夠一勞永逸,能不動手就不動手,結果到了最後,成為了一種過猶不及的操作。

從能不動手就不動手,最後變成了,即使天天都要動手水質還是永遠調理不明白。原因很簡單,就是過度神話某一種事物,最後反而變成了笑話。

魚缸的水質調理牽扯到的因素太多,需要的是一個整體的平衡和穩定,在適度減輕我們勞動量的同時,合理的水泵流量、合理的過濾系統和穩定的生態循環,都是正確的選擇,誰也沒有說現在的生態魚缸,可以缺少硝化系統,但這也並不代表,什麼東西都是越多越好。

硝化細菌不淨水、不會分解魚便、可以自行生成,無需過度添加,只能消除魚缸裡的氨氮、亞硝酸鹽等,這些基礎理論我們還是要知道的。

我們要從觀賞魚整體的飼養密度、投餵量、換水頻率等,這些問題上去綜合分析和考慮魚缸的水質穩定與平衡,不能遇到問題只從某一個細節,一個偏離主題的個點上,去做文章,這樣只會把問題越搞越糟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小時候養魚,條件比現在可差多了,根本不懂得硝化細菌一說
    不測水質、不會檢疫,也不知道用藥至於說水質的酸鹼度,根本就不知道,因為在我們的概念中,只有軟水、硬水,甜水、苦水之分,不知道何為水質酸鹼度的。也沒有人會去測這些東西,就是看看書中有雲,燕魚繁殖的時候偶爾需要兌點蒸餾水,那就算好的了,即使不兌也能繁殖成功的。
  • 古法養魚不需要濾材,是不是就說明古法養魚也不需要硝化細菌了?
    前言凡是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知道,真正的古法養魚是不需要什麼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一個就是缸體和環境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我們的飼養密度和換水的操作,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了,不需要各種過濾形式的古法養魚,就是根本不需要硝化細菌或者各種有益菌群了呢?
  • (多個小實驗)你不知道的硝化細菌
    購買硝化細菌其實是在購買時間。 什麼時候添加硝化細菌平時餵魚食餵多了導致消化系統跟不上,還有添加進新魚時氨氮和亞硝酸鹽都會緊跟著升高,對魚健康有很大影響甚至威脅到生命。人們常說的一添新魚就來病也有一部分是這個原因。這時我們要通過及時換水把氨氮和亞硝酸鹽排除缸外。或者說是添加新水衝淡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濃度。
  • 新手養魚最忌諱的事,各種條件都不到位,魚卻一次買到位
    因為覺得自己不適合養魚,不會養魚,徹底放棄了養魚。偶爾有兩個運氣好的,還剩那麼一兩條沒死,其實也是得益於魚缸的水體大,魚的密度小的好處。其實並不是他不適合養魚,是魚不適合在你手裡生存。為什麼呢?因為你給魚創造的生存條件太艱苦了,魚不可能活很久的。
  • 導致硝化細菌滅亡,不在質而在量,別把硝化細菌想的那麼不堪一擊
    但是很多新魚友偏偏就不信這個邪,沒事不去琢磨自己飼養的觀賞魚,就愛看有關硝化細菌的文章,那好啊,我就再次把這些問題給大家解釋一下,免得很多魚友總是在那裡擔驚受怕的,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關於硝化細菌的成因和運作、培養模式,我就無需再多言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濾材見光硝化細菌會死嗎?水溫不夠硝化細菌不能培養嗎?
  •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養魚之前,我不知道世上還有硝化細菌這類菌群,養魚之後我不知道有誰能跳過陪菌直接養活魚。硝化細菌對水族箱的重要性,就像剛裝修完的房子,跟除味劑之間的關係。用好硝化細菌,魚活;用不好硝化細菌,魚死去活來。起初不知道該加多少,只好到處問其他魚友,希望每一步都不出差錯。我剛養魚那會也小心翼翼,後來總不見魚死,慢慢嘗試奔放養法。現在往往隔幾個月才加一點硝化細菌,也有時候自己做硝化細菌。失敗次數居多,偶爾幾次看似成功的液體,也沒敢自己用,全倒進河裡了。
  •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養魚人有文化,而且理解力還差
    第二個問題,飼養燕魚或者七彩的魚友,告訴我們說,養魚根本不必困水,就算是困水,爆氧24小時即可。賣高檔龍魚的,不一定說別人的龍魚不好,但一定會說自己的龍魚最好,賣高檔濾材的,不一定說普通濾材不能用,但一定會說自己的濾材培養硝化細菌效果最佳。賣硝化細菌的,永遠會告訴你,自己在魚缸裡培養的那點硝化細菌,根本不行的,速度太慢了。
  • 請仔細閱讀,別再繳養魚智商稅,魚缸添加硝化細菌的底層邏輯揭曉
    而接下來的文章內容,也可能會顛覆大家的認知,我會告訴大家魚缸添加硝化細菌的底層邏輯,請仔細閱讀。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日常飼養觀賞魚不用添加硝化細菌,可市面上為什麼又有那麼多硝化細菌售賣,而且似乎網上很多「養魚大神」也是建議每次開缸或者換水要加硝化細菌呢?中國有個成語叫:一葉障目,形容被短暫的現象所迷惑。
  • 聽說你買到假的硝化細菌,是真的嗎?
    你離成功養魚有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硝化系統狀態。硝化系統能維持多久,決定觀賞魚能活多久。現在市面上關於硝化細菌的產品並不少,實際效果也差別很大,那些沒效果的硝化細菌,會不會是假的?雖然我習慣了佛系養魚,但對挑選水族用品很有用心,不會以價格低為主要標準。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好貨大多不會太便宜,不便宜的產品,效果不會差。
  • 有了細菌屋就會產硝化細菌,那還要再買硝化細菌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魚缸裡有了細菌屋就會產生硝化細菌嗎?那我們有了一幢漂亮的別墅就能找到媳婦嗎?答案非也,那只是一個住處而已,是不是還缺車子和票子呢,現在女生們的要求比硝化細菌可要高得多啊。硝化細菌雖然是在水中隨時存在的,但是它們也得吃飯吧,那它吃的飯都沒有,光守著個大房子豈不活活餓死了?因此,在初期的魚缸中我們就要適當添加一定的有機物,讓異養性細菌來首先開工,然後他們會把有機物變成氨。這才是硝化細菌菌群的食物。
  • 聽說你買到假的硝化細菌,是真的嗎?
    你離成功養魚有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硝化系統狀態。硝化系統能維持多久,決定觀賞魚能活多久。現在市面上關於硝化細菌的產品並不少,實際效果也差別很大,那些沒效果的硝化細菌,會不會是假的?雖然我習慣了佛系養魚,但對挑選水族用品很有用心,不會以價格低為主要標準。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好貨大多不會太便宜,不便宜的產品,效果不會差。
  • 大部分魚友開缸不成功、養水速度緩慢,根本不該添加硝化細菌問題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首先我們這裡強調的是大部分魚友,普通魚友、飼養的普通觀賞魚,為什麼開缸不成功,或者總覺得開缸速度緩慢。至於說,某些比較高貴的觀賞魚,我這裡暫時尚未飼養,即使我空口無憑,按照以前經驗去說,也未必有人願意相信,所以,等我養上了以後再說吧。
  • 新手養魚入坑——硝化細菌
    新買魚缸,一般都會被贈送或者推薦購買開缸神器——硝化細菌。但是去不同的地方,硝化細菌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粉末,有的是液體,有的是沒有氣味的,有的是臭的,硝化細菌究竟是什麼東東呢?
  • 以前不懂養魚知識什麼魚都敢買,自從學習了養魚知識,不敢養了?
    甚至於還有一些老魚友,自己按照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即使是古法養魚,我們也能養得很好,但是,一旦接觸到了網絡,接觸了諸多的養魚知識,結果竟然發現,好像突然之間,自己什麼也不懂了,乾脆成了魚盲一個,感覺自己不會養魚了,這不是很奇怪嗎?飼養觀賞魚本身牽扯的理論就多,挨樣都記住,豈不累死了?
  • 硝化細菌也要注意培養,養魚時被忽略,無知才導致失誤
    在養了一段時間後,他聽別人說加入硝化細菌可以淨化水質。於是買來加了一些,但是發現並沒有效果。他在和我說的時候,我馬上就意識到問題所在,趕緊和他科普了一下硝化細菌。(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硝化細菌是一種自養型好氧性細菌,亞硝酸菌(氨氧化菌)和硝酸菌(亞硝酸氧化菌)都屬於硝化細菌。
  • 條件最差的養魚人,水溫不恆定、水質無保證,為什麼不死魚?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某些魚友評論養魚老道,說是你看你這個觀賞魚養的,水溫不恆定,水質吧,還是井水,過濾系統也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濾材都是將就著用,有多少用多少,還飼養了一堆破魚。這也能稱為養魚老道嗎?唉,我都不惜屌他,一句話,愛咋咋地。
  • 硝化細菌到底是什麼?說說硝化細菌的那些事。新手了解下吧
    探討養魚方法,交流養魚經驗,分享養魚樂趣。敬請魚友們關注、留言、討論。謝謝!今天跟大家說說硝化細菌。硝化細菌是魚缸的忠誠衛士、是魚的禁衛軍、是保證水質的急先鋒。在養魚過程中,除了保證硝化細菌不能死亡之外,繁殖更多的硝化細菌是每個魚友都要掌握的技能。具體為什麼呢?下面的正文中會有答案。新手開始養魚,總是搞不懂一個問題。
  • 一位魚友關於硝化細菌的疑問,是不是我們無需刻意培養這個東西?
    這不就很明白了嗎,除非是他們自己生產的、需要銷售的,這太正常了,這個東西我又不是沒開過魚店,因為魚店裡都是要節省開支的,幾十塊錢一小瓶的硝化細菌我們天天往魚缸倒?那不得賠死,他和家庭養魚或許有點區別,但是魚店裡不用硝化細菌就能把觀賞魚飼養好,我們就飼養不好了?這事真的很奇怪啊。
  • 新手養魚,謹記這幾點才能不死魚!
    養魚本是一種樂趣,如果一不小心發展成負擔,那就得不償失了!尤其是新手養魚,初窺門徑,在一些基礎知識上下點功夫還是有必要的!養魚嘛,用我自己的觀點來說就是慢工出細活,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的,多學多問少折騰,如果只是純粹玩玩,給家裡添點裝飾啥的,養點皮實耐看的熱帶魚就挺好。
  • 到底是魚缸裡的觀賞魚需要氧氣多,還是硝化細菌需要氧氣多?
    觀賞魚不病、不死、水質完好,就不用管什麼硝化細菌的問題養魚老道一直在強調,我們是在養魚,不是在養硝化細菌。如果我們魚缸裡的觀賞魚飼養密度不大,裡面的有機物沉澱並不多,何來那麼多的氨氮一說?就那幾條小魚苗產生的那點糞便,夠不夠半瓶硝化細菌分的?假設它們是真的,那麼剩下來的硝化細菌都去哪裡了呢?我也不知道,呵呵。再說了,就我們自己在家裡繁殖的那點三瓜倆棗的,可能去買幾十塊錢的硝化細菌嗎?那麼,我們往魚缸裡都倒了啥,為什麼魚缸的水質總是調理不清?我也不知道,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