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我們一起探秘古法養魚法

2020-12-03 可為漁業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從古文裡面我們能看出來古人把魚作為吉祥物來看待,我國養魚歷史悠久,據有關文獻記載,我國養魚始於殷商末期,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當的發達,所謂古法養殖金魚,是相對於現代養殖金魚的方法而言。現代養殖金魚一般都要安裝人工過濾系統,以用來淨化水質,促進魚苗生長,現在我們說的上濾、下濾、側濾、反氣舉等都屬於人工過濾系統。反觀古代養魚,沒有先進的科技技術,沒有潛水泵、濾棉、玻璃環等物件,古人用智慧來養魚,下面來跟隨編者的步伐,來揭秘一下我們古人是怎樣養魚的?

「自古便有養魚男,瓦盆沙缸木海圓。綠水遮盡金魚眼,清水青苔美漣漣。」這句詩概括了古人養魚的組成的四要素:缸、水、魚、藻。古代養魚分為兩派:一派是「綠水藏魚派」,另一派「清水青苔派」。

綠水藏魚派

在古法養魚理論中,有兩種藻類:浮遊藻和附著藻,其中「綠水」就是指浮遊藻,金魚在魚盆裡面,一旦進食,就會產生糞便,然後就變成了浮遊藻的主要的營養來源。綠水分兩種:嫩綠水和老綠水。其中的差別就是浮遊藻類的數量的多少。浮遊藻類型有好幾種,其中出名的蛋白小球藻,小球藻的一個特性就是,只要營養源足夠,溫度達標,生長速度就會很快。古人藉助它的生長特點,養一缸適宜魚生存環境的綠水,但是也有缺點。如果不經常換缸內水,魚會有一種「燙尾病」,這種病一般都是發生在老綠水中。由此可見,古人養魚養得好的,一般都是大戶人家,因為是經常需要傭人來換缸內水的。

清水青苔派

所謂青苔派就是利用附著性藻類來養金魚。魚缸長藻,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充足的沐浴陽光,足夠的溫度,足夠的營養源,這三個條件的同時滿足,缺一不可。古人沒有我們現在淘寶或者能在花鳥市場就能買到現成的藻類,所以一般古人會去河邊或者湖邊尋找那種已經長出青苔的鵝卵石,放進魚缸,再結合以上的三個條件,然後只需等待幾周,方可長出藻來。但是這個方法也有一個缺點,容易把野外的致病菌帶回家,稍一不留神,雖然青苔長好了,但是魚可能也病了。

小結

不管是「綠水藏魚派」還是「清水青苔派」,都是古人對養魚知識經驗的總結,各種方法都是在實踐中檢驗出來的,結合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的經驗總結,現如今的養魚方法,我們也可以結合古人的智慧來加以完善,讓「漁業」在時代的浪尖上越走越遠。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古法養魚不需要濾材,是不是就說明古法養魚也不需要硝化細菌了?
    前言凡是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知道,真正的古法養魚是不需要什麼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一個就是缸體和環境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我們的飼養密度和換水的操作,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了,不需要各種過濾形式的古法養魚,就是根本不需要硝化細菌或者各種有益菌群了呢?
  • 古法養魚不等於懶人養魚,再談古法養魚的要點!
    「古法養魚「即傳統養金魚的方法,講究很多,如要講清楚,得好大一篇文章。古法養魚並非很多人認為的懶人養魚(搞個大缸放水放魚就完事了),要養好其實有很多的學問。
  • 古法養魚,我差的是魚嗎?是魚缸
    很多網上介紹的古法養魚,在缸內打造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 2、古法養魚最關鍵的是要有充足的陽光。
  • 古法養魚法,手把手教你做睡蓮缸養魚,一點都不難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一些養魚人說起這個古法養魚,現在依然還是有很多養魚人採用這種古法養魚。那麼古法養魚都有哪些呢?泥盆,池塘,甕等。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古法養魚法,它就是睡蓮缸!觀賞魚在葉片中若隱若現的模樣深受喜愛。
  • 你以為是養魚,其實是養水!古法養魚的精髓所在,分享給你們
    你一定很好奇,什麼是古法養魚?家裡有好好的魚缸,好好的過濾器,為什麼要用古法養魚呢?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零食不好吃,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事實上,古法養魚是養金魚中最具技術含量的養魚,其實就是玩水,水玩好了,魚自然美麗活潑看到自己的成果,一定會感到心情舒暢。接下來,就是古法養魚的核心技術了。
  • 古法養魚,無過濾,一樣養出漂亮的觀賞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古法養魚古法養魚主要是在室外用魚盆飼養1-充足的氧氣古法養魚中多用敞口的大型陶瓷盆,泥盆,瓦盆等具有透氣性的材質。這就提高了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溶氧量。即使是金魚這樣的高氧魚也不會缺氧。
  • 古法養魚的奧妙,其樂無窮
    古法養金魚,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也傳承到了現代。不論你喜歡或是不喜歡,古法養魚,就在這裡。不廢話了,聽譁仔說說古法養魚那些事兒。本文適合金魚愛好者,也適合每一位見過金魚的中國人閱讀。預計耗時218秒。先嘮嘮養金魚的那些傢伙事兒說古法養魚之前,我們先要熟悉一下老一輩金魚擁躉的裝備。我們現在一提到養魚,首先想到的是玻璃魚缸,或是圓,或是方。時光倒流50年,一提到養魚,老百姓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金魚盆。
  • 古法養魚給咱帶來什麼啟發?其實現代養觀賞魚還可以有更多花樣
    最近在跟喜歡養觀賞魚的朋友,在討論古法養魚的問題。因為前面我們的文章還有視頻裡面,提及了古法養魚這個事情。那麼古法養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正的古法養魚又是怎麼樣的呢?古法養魚,其實的意思就是學習古代養魚的方式,學習古代飼養觀賞魚的方法。
  • 古法養魚沒有過濾到底是怎麼將魚養活的?古代人的智慧不能小看
    比起用透明的水族箱來飼養漂亮的觀賞魚,很多朋友還是認為中國傳統的古法養魚要有意境多了,一個大瓦缸擺在院子裡,中間除了養了漂亮的金魚或是錦鯉,還可能有著睡蓮之類的美麗植物,這樣的場景是水族箱所遠不能及的。不過古法養魚沒有過濾到底是怎麼將魚養活的?古代人的智慧還真不能小看呢!
  • 古法養魚不用過濾?都可以養好金魚,是該調整觀賞魚的飼養方法了
    養魚這件事說起來確實不太適合懶人,想要做到簡單點養魚談何容易。不過有一種方法說起來確實比較簡單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古法養魚 很多魚友應該對此都有所了解吧!這種方法不得不說還是有些 小神奇的,在古代可沒有過濾這種說法。
  • 養魚不餵飼料?嘉興一男子堅持用古法生態養殖
    在現代養魚技術成熟的今天,用飼料餵魚已經成為主流,而在嘉興市海鹽縣沈蕩鎮聚金村,卻還有農民堅守古法,不用一粒飼料,生態養魚還原老沈蕩的味道。千畝蕩是海鹽縣目前唯一的飲用水源地,周邊生態環境良好。在千畝蕩旁邊,一塊外塘區域被沈蕩養殖戶朱文斌承包下來。乾淨的水資源,天然的生態環境,為他的古法生態養魚提供了充分條件。「我的魚吃得最多的是茭白葉,我專門到嘉興鳳橋那邊運過來。
  • 古法養魚果然不是傳說,親自看完後對養觀賞魚有了更大膽的想法
    傳說中的古法養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爸說家鄉有一個有一個老宅子,裡面種了很多花花草草,是一種古屋。那裡面有一些魚缸裡面養的魚,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古法養魚了吧!果然是老宅子,一進來就非常有感覺啊,牆頂上都是瓦片,旁邊還有一座座的小巷子。
  • 古法養魚鋪設底泥的魚缸,為什麼水質總是不清,如何解決?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用陶瓷缸古法養魚,魚缸上沿直徑1.2米,深度0.9米,從荷塘挖膠泥鋪0.2米厚,種碗蓮三株,剛剛發芽,並從荷塘提水灌滿,初始時水灰白色混濁,已經一周了雖然混濁程度減輕但仍然很不清澈,以上是基本情況。
  • 古法養魚我來了
    以致泥盆市場魚龍混雜,機器產的質量差價格低,手工製成的價格較高宣傳力度不夠,一些魚友買回家的劣質魚盆滲水嚴重,根本無法養魚。之前很多魚友留言,希望我們能夠推薦一些養金魚的好器材,現在終於能滿足你們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魚滿堂一直在尋找養魚的精品器材,多次輾轉,找到了王正成老人——非物質文化遺產黑陶製作技藝傳承人。王正成老人15歲開始學習黑陶製作工藝,1995年成功燒制出高達2.5米的巨型黑陶貼花八仙寶瓶。
  • 古法養魚選盆及飼養方法
    缸以古沙缸為上,磁缸次之。缸宜底尖口大者,埋其底於土中。一缸只可畜五六尾,魚少則食,可常繼,易大而肥。凡新缸未蓄水時,擦以生芋,則注水後便生苔而水活,且性不燥,不致損魚之鱗翅。若用古缸則宜;時時去苔,苔多則減魚色。初春缸宜向陽,入夏半陰半陽,立秋後隨處安置,冬月將缸斜埋於向陽之地,夜以草覆缸口俾嚴寒。
  • 像古人一樣飼養金魚,淺談現代古法飼養金魚的要點
    但是我們可以從古法中學習提高飼養金魚的精髓,並用現代的方法來像古人一樣飼養金魚。今天我們將談談在現代古代飼養金魚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像古人一樣古法飼養金魚是很多魚友的夢想一、容器毫無疑問,瓦盆和木海是飼養金魚的最佳容器,因為它的口寬,內壁粗糙,透氣性好。
  • 古法 | 養魚8年,把魚缸半埋地下,冬季零下12度也沒事​!
    低溫地區在室外用古法養金魚的魚友,冬天一般有兩種過冬方法。
  • 古法養魚的越來越少了,但其中的樂趣幾人知
    古法養魚的理想狀態,我想不過是瓦缸、清水、綠苔、三兩條魚,時時有魚蟲吃。要達到這種狀態,可真考驗功夫。我記得小時候見過同學的父親養了幾缸魚。在20世紀80年代,一個工廠的家屬院。院子不大,東西兩間屋的寬度也就四到五米。
  • 淺淡古人養魚的五法,佩服古人的智慧,無法複製的古法養魚
    一個正在養魚路上不斷學習的「小學生」,請多多指教!【前言】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古代庭院裡擺放的各種不同大小,非常漂亮的魚缸,養著可愛的金魚。那麼。古人是如何養魚的了?在遙遠的古代沒有任何過濾措施的情況下,為什麼魚缸那麼清澈,魚兒那麼活潑呢?我們今年就來淺聊一下古人養魚幾個特點。
  • 古法造紙印刷術活態演繹東方古文化
    特別是在如今文化遺產日益稀缺的現代社會,古法造紙本身就是文化,保護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古法造紙工藝及其產品,「包含著對過去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憧憬,是文化遺產保護和保護文化多樣性一個重要方面。」  此次,與會兩國專家現場考察了我省貞豐傳統造紙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