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不可聞?他們能聞!
揭秘嗅辨員:一個「與臭為伍」的職業
嗅探器在工作
社會上有許多類型的工作。除了那些熟悉的老師、工人、醫生和司機,還有一群從事特殊職業的人。在這些職業中,有些擁有少量但非常重要的員工,有些不為人知但非常高尚,有些非常神秘,這讓人不禁要探索一兩件事.從今天開始,本刊將推出一系列報導《非常職業》,揭開「特殊職業」的神秘面紗,聆聽他們背後的故事。
名稱:嗅探器
俗稱:文臭老師
技能:感覺、辨別和評估氣味
功能:監測和評估惡臭氣體排放是否超標
殺戮技能:判斷結果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我們的報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口味。人們總是追求令人愉快的「香味」,避免難以忍受的「臭味」。然而,有這樣一群人用他們的鼻子去感覺臭味,辨別臭味,甚至有一些「專業知識」。他們是嗅探器,通常被稱為「嗅探器」。
在環境監測中,科學家經常通過嗅嗅和辨別的方法來監測和評估氣味,嗅嗅和辨別人員是進行這項工作的實驗人員。通過移動你的鼻子可以完成的工作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並不容易。不化妝,不噴香水,不吸菸,在嗅嗅工作的當天不感冒,嗅嗅者必須每三年對他們的鼻子進行一次「年度檢查」.今天,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些與「臭」聯繫在一起的嗅探器是如何工作的。
記者鍾琦/單雯鄭晚會/圖片
1 臭味是否超標,鼻子說了算
有時候,人們聞到空氣中的臭味,但這並不意味著惡臭氣體的排放超過標準,那麼應該如何定義呢?這是嗅探器的工作。
海口市環境保護監測站負責監測城市空氣、水、土壤、生物、噪聲等環境因素的質量。孫瑞芬是該站分析檢測科副科長,是海口市惡臭監測的骨幹成員。自2016年以來,它已經「嗅出惡臭」將近4年了。
「嗅探器將識別三個配備的氣囊中注入惡臭氣體的那個,然後根據稀釋倍數和每個嗅探器正確識別的數量,通過統計公式計算惡臭濃度,然後對惡臭氣體進行評估。」孫瑞芬說,臭味最容易被人察覺,會對人們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嚴重病例會有生理反應,如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或並發呼吸系統疾病,這是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
孫瑞芬告訴記者,嗅辨工作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的,最終判決結果具有法律效力。
2 樣品需6人嗅辨,經多輪測試
那麼,嗅探器是如何「聞到臭味」的呢?5月20日,記者來到海口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參觀了「嗅臭」的全過程。
記者了解到,在嗅探器「嗅到」氣味之前,可以嗅到的氣體應該被安排在分配室。記者在配氣室內看到,孫瑞芬和分析測試部部長劉芳正在配氣。其中一人將活性炭吸附的淨化空氣放入嗅袋,另一人用注射器從10升的玻璃採樣罐中抽取惡臭氣體,並注入嗅袋進行稀釋。氣體分配完成後,它們將被送到嗅探室,在那裡6個嗅探器將執行嗅探。
在每一輪嗅嗅中,每個嗅嗅者需要嗅三個嗅嗅袋,並選擇一個他認為「注入了惡臭氣體」的嗅嗅袋。他說:「氣體容器內充滿由汙染源部門同事收集的惡臭氣體。每個樣本的嗅探和識別需要8個人,分兩組完成。一組2人負責稀釋、氣體分配和結果測定;另一組6個人負責嗅覺辨別,並通過他們的嗅覺進行測試。每個嗅探器有3袋編號氣體,其中2袋是純空氣,1袋是惡臭氣體。臭氣通常被稀釋30倍、100倍、300倍、1000倍、3000倍、10000倍、100000倍、300000倍等等。在全體員工聞完之後
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嗅探者?根據相關的國家標準,要成為嗅覺辨別者,首先必須在18至45歲之間,並且擁有正常的嗅覺器官。其次,需要統一培訓,只有通過筆試和嗅覺測試才能獲得資格證書。
"嗅覺測試是通過氣味來區分汗味、糞味、花香、甜鍋巴和成熟水果."據報導,除上述要求外,在獲得嗅探器資格證書後,每年的考試將每三年進行一次。
嗅探器的工作要求非常嚴格,必須嚴格遵守實驗規則。不吸菸,嗅覺器官無疾病,通過嗅覺測試,嗅覺辨別當天不化妝,不攜帶和使用香水或香料,不吃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不患感冒或嗅覺器官不適,以免產生令人不安的氣味,影響嗅覺辨別結果的準確性。
3 工作禁忌多,不能化妝噴香水
那麼,儀器能代替嗅探器嗎?孫瑞芬告訴記者,目前有兩種氣味監測,即氣味鑑別分析和儀器分析。國家還規定了八種惡臭物質的控制標準和相應的檢測方法。鑑於環境中惡臭物質的大量存在和複雜的轉化機制,不同的惡臭物質給人們帶來不同的生理感受。」氣味更多的是一種感官評價,但儀器和設備很難判斷人類的主觀感受。因此,嗅探器需要用鼻子來判斷。"
有些人還擔心長時間吸入樣氣會引起中毒,孫瑞芬說,這是不科學的認知。「中毒的基本條件是氣體濃度必須達到中毒濃度並有一定的暴露時間。嗅探器通常聞不到氣味。氣體分配器將稀釋不同梯度的樣品,以嘗試聞到氣味。選擇能夠聞到氣味而不刺穿鼻腔的濃度作為初始稀釋濃度,該濃度在人類嗅覺閾值範圍內。」
孫瑞芬說,嗅嗅和辨別不是突然的呼吸,而是輕輕擠壓氣囊,微微低著頭快速而短暫地吸氣。此時,空氣在鼻腔中形成一個快速的渦流,併到達嗅覺區域,從而獲得正確的嗅聞和辨別結果。嗅覺疲勞會在長時間嗅覺後出現,當嗅覺疲勞過度時會出現頭痛和噁心等不適症狀,只有經過適當的休息時間才能消除。為了確保嗅嗅者的健康,他們通常在工作一小時後休息15分鐘,呼吸新鮮空氣並調整身體狀況。
4 儀器設備不能取代嗅辨員
孫瑞芬告訴記者,目前,該站的17名嗅探人員不僅負責嗅嗅氣味,還在各自的崗位上做採樣、分析、數據統計等工作。當氣味樣本可用時,嗅探器被要求加班以執行氣味嗅聞工作。
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在車站監測氣味的那段時間。2016年,香港和澳門開發區的一些工廠遭到投訴,人們說他們經常聞到工廠排放的惡臭氣體,這對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海口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對頻繁的惡臭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現場監測。一天24小時值班,一聞到臭味就採集樣本,並送回實驗室。現場採樣和實驗室嗅探是聯繫在一起的,無論是在凌晨3點還是下午5點,只要樣本一送到,嗅探器就會立即執行嗅探。「在監測站的一個月裡,整個監測站的嗅探人員輪流上崗,甚至在半夜來進行嗅探工作。我肯定我會覺得累,但我也覺得這是值得的,因為我真的在努力為群眾解決問題。」